通風困難礦井通風係統優化挖潛探析(二)
由表1可以看出,礦井采用中央並列式通風,通
風流程長,阻力大。在1 033Pa,總阻力中,回風段阻力
占74.1%—77.4%,阻力分布明顯不合理。測定還顯示,
高阻力區段主要分布在以下地點:
1)地麵風硐。地麵風硐在礦井改擴建時未進行
相應改造,其布置方式是:從副井井筒南北兩側並聯
布置2條斜上風硐(斷麵均為2.0m2),經拐彎變坡彙
合成1條水平風硐,水平風硐與反風道連接後又拐彎
分岔分別與南北主通風機相連。由於風硐斷麵小
(彙合處斷麵僅2.97m勺、拐彎多(4處),風速高(為
19.45m/s),超過了01manbetx
允許的15m/s的最高風速),
盡管全長隻有18.5m(占係統長度的0.7%),但其阻
力卻高達210.46pa,占總阻力的20.4%。
2)集中膠帶輸送機運輸斜巷。該巷道斷麵為
8.4~10.4m2,距離長(1 387m),膠帶摩擦阻力大,其
阻力高達345.73pa,占總阻力的33.4%。
3)314采區總回風巷風橋處。314采區總回風巷
正常斷麵為7.8m’,回風巷風橋與314采區軌道運輸
平巷立體交叉處,斷麵縮小為4.2m2,該風橋局部阻
力為17.6Pa。
4)314采區軌道運輸平巷與314采區車場連接
處。該段巷道斷麵為5.0mw2,比該巷正常斷麵小35%,
局部阻力為4.5pa。
5)井下中央煤倉上口“乙”字型拐彎處,風流直
角拐彎3次,且繞行50m,局部阻力達12.9pa。
2.4礦井漏風嚴重
對風機性能及礦井外部漏風率測定結果表明,
兩台4-72-11N020B型主通風機性能有所差異,南風
機比北風機性能略好。在改造前南、北風機單獨運行
及二者聯合運轉時最大通風能力及外部漏風率如表
2所示。
從表2可看出:①南風機最大抽出風量為3 500
mYmin,北風機最大抽出風量為3 390mYmin,而該型
號風機最大額定抽出風量僅為3140m3/min,說明風
機本身性能良好,隻是礦井外部漏風嚴重,漏風率高
達14.8%,導致風機沒有發揮應有的效能。②南、北風
機單獨運行比聯合運行時外部漏風率高,說明備用
風機反風裝置漏風較大。現場檢查也發現,兩台風機
擴散器閘門橡膠襯墊老化脫落,閘門關閉不嚴密,立
閘門兩側存在較大間隙,漏風大。
此外,礦井內部漏風嚴重,內部漏風率為10%。
造成內部漏風的原因:一是采區采煤工作麵進、回風
巷全部平麵交叉,聯絡巷多,風門多,且風門開關頻
繁,風門密封不嚴;二是采區前進式開采,采區巷道
兩側保護煤柱受采動影響變形,產生大量裂隙,加重
了礦井內部漏風。
3 通風係統改造方案
3.1方案設計
從通風係統的調查03manbetx
中不難看出,解決風量
不足的關鍵是減阻、堵漏和提高風機通風能力。基於
這一認識,提出了以下4個方案。
方案1:積極采取堵漏措施。①把各采區不經常
行人的聯絡巷風門密閉,對各采區受壓變形的密閉
牆、擋風牆、采區巷道保護煤柱用砂漿抹麵或噴漿堵
漏風。②在備用風機擴散器上方增加蓋板;更換通
風機擴散器閘門橡膠襯墊。③對斷麵為4.2m2的314
總回風巷風橋進行挑頂、刷幫,使其通風斷麵不小
於8m2。④在斷麵小於5m2,運輸繁忙的314采區軌道
平巷交叉點20m段,新掘一條30m長的並聯巷道,擴
大通風斷麵。⑤在中央煤倉上口總回風巷“乙”字型
拐彎處,並聯新掘一條長70m、斷麵6.6m2煤巷,直接
溝通集中膠帶機巷與311膠帶機巷。⑥新掘140m巷
道將313風巷與總回風巷溝通,實現313采區獨立通
風,使礦井通風阻力減少85Pa左右。
方案2:改造通風係統的動力係統部分。在基本
不改變現有通風設施的前提下,更換動力電機和皮
帶輪,合理確定通風機葉片角度,增加在用風機轉
速。將風機葉輪轉速由原來的630r/min,提高到710
r/min,低壓供電係統升級為高壓供電,即由原來的低
壓380V供電,升級到6000V高壓供電。選用t:2BC開
關為核心部件的高壓綜合啟動櫃作為通風機電機的
控製設備。
方案3:改造地麵現有風硐。掘一條單一斜上式
風硐直接與井筒相連,並使新舊風硐互相並聯。當風
硐斷麵達到5.0m2H寸,阻力將從210.46pa降到60h。
方案4:更換風機和電機。根據礦井通風最困難
時期生產部署和需風量計算,礦井需風量為3 750m3/
min,礦井通風阻力為2400Pa,可選擇G4-73—11
N025D型風機,配備JSQl57-10電機,功率260kW。
3.2方案比較
方案1既能維持現階段生產所需,又是以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