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濃濃院壩情
“開飯了,開飯了”,隨著吳阿姨的叫喊聲,我們那院子裏家家都端上了自家最拿手的好菜,拿出了平日裏舍不得喝的美酒,擺在那普普通通的桌上。這裏的環境談不上雅致、更沒有迷人的燈光、浪漫的鋼琴曲,但在那淡淡月光的籠罩下,唱著那自編的歌謠,伴著孩子們銀玲般的笑聲,品嚐著家常的菜肴,而露出的卻是天底下最甜美的微笑,你不覺得那燦爛的笑容和清脆的笑聲在平日裏似乎太久違了嗎?而在我們這個院壩裏卻天天都能看到聽到。
哎!回想起來,舒心的日子過得就是那麼快,像今天這樣的院壩團圓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了。至從吳阿姨搬到我們這個院壩來以後,隻要吳阿姨一聲召喚,住在這院壩四周的鄰居們不管有多忙,大家都盡量趕回來聚在一起吃一頓不是一家人卻勝是一家親的團圓飯。為什麼吳阿姨有如此大的凝聚力呢?說來那話可就長了……。
記得四年前吳阿姨剛搬到我家隔壁來時,雖說還不到六十的她已不再年輕,但布滿皺紋的臉上總帶著幾絲淡淡的憂愁,憔悴的臉頰上偶爾也會泛起微笑,但總夾雜著幾分苦澀。一打聽才得知她是因為失去了親愛的老伴,不願獨自呆在家中觸景生情才決定搬到這院壩來。
說到這院壩,它雖說不大,隻不過是幾幢樓房中間的一塊不過二百平米的小壩子,但整天過上過下的人卻不少,吳阿姨就住在一樓,每當看見有人路過時,她總愛端出自家的桌椅,再倒上幾杯熱茶,讓過路的人們坐下來息息腳。漸漸地,過路的人們也就養成了習慣,沒事時總愛到吳阿姨家門前坐著擺擺龍門陣、拉拉家常。每到周末時還在院壩裏擺上幾桌撲克、麻將,開開心心地玩上幾把。吳阿姨這下可忙了,一會兒拿牌,一會兒倒水,一會兒幫著照顧孩子,沒事時也會湊湊熱鬧。大人們娛樂,孩子們也沒閑下,他們打羽毛球、踢足球、跳繩、拔河、下棋、騎自行車……,玩得可開心啦!
漸漸地……,吳阿姨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了,雪白了的頭發似乎也長出了幾縷青絲,彎彎的背脊也挺直了些許,嘴裏時常念叨的老伴也越來越少提起了,過去那總是帶著淡淡憂愁的臉頰也掛上了孩子般的笑容。
漸漸地……,那家遇到困難,大家都會站出來互相幫助;誰家有喜事,大家又會聚在一起共同分享。就這樣,年老的有了談心的朋友,不再感到孤獨無助;年輕的有了知心的朋友,沉重的生活壓力也排解了不少;年幼的孩子們有了兄弟姐妹,性格也變得活潑開朗起來……。
鄰裏們不覺中已融入到了這個溫暖的大家庭。
善良、和藹、熱情的吳阿姨,讓這不足200平米的院壩具有了它獨特的魅力,她身上那股無形的力量吸引著我們,也深深地打動了鄰裏們的心,更令我們沉浸在那濃濃的院壩情中!
作者:曾倩 編輯: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