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辨識、風險評價及控製的重要性和方法
作者:牟承義
2006-10-25 09:38
來源:煤礦安全生產網
危害辯識、風險
評價與控製是職業
安全衛生
管理體係的精髓所在,它充分體現了“預防為主”的方針。實施有效的風險辯識
評價與控製,可實現對
02manbetx.com
的預防和生產作業的全過程控製。公司正是對各種作業和生產過程進行初始
評價後,在此基礎上進行職業
安全衛生
管理體係策劃,形成了職業
安全衛生
管理體係作業文件,對各種預知的風險因素做到事前控製,以實現預防為主的目的,並對各種潛在的
02manbetx.com
製定應急程序,力圖使損失最小化。 職業
安全衛生
管理體係
標準要求實施全過程控製,即把職業安全衛生管理作為一項係統工程,以係統
03manbetx
的理論和方法來解決職業安全衛生問題。從
03manbetx
可能造成
02manbetx.com
的危險因素入手,根據不同情況采取相應的解決辦法。在研究公司的活動、產品和服務對職業安全衛生的影響時,通常把可能造成
02manbetx.com
的危險因素分為兩大類,一類危險因素是和組織的管理有關,這可通過建立管理體係,加強內部審核、管理評審和人的行為
評價來解決;另一類就是針對原材料、工藝過程、設備、設施、產品,研究整個生產過程的危險因素,從管理上和工程技術上采取
措施,消除或減少危險因素。為了有效地控製整個生產活動過程的危險因素,必須對生產的全過程進行控製,采用先進的技術、先進的工藝、先進的設備及全員參與,才能確保組織的職業安全衛生水平得到改善。由此可見,危害辨識、風險評價及控製是企業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係有效運行的主線條,隻有正確的辨識危害和進行評價,有效的控製各類風險,體係的建立才有意義。 1.危害辨識、危險評價基本概念 1.1 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員傷害、職業病、財產損失、作業環境破壞或其組合之根源或狀態。危害分為兩類。第一類危害:根據能量意外釋放理論,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可能發生意外釋放的能量或危險物質稱作第一類危害。常見的如:使人體或物體具有較高勢能的裝置、設備、場所;各種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等。第二類危害:導致約束、限製能量
措施失效或破壞的各種不安全因素稱作第二類危害。它通常包括人、物、環境三個方麵的因素。 1.2 危險是指特定危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與後果的組合。危險評價也稱安全評價或風險評價,是對係統存在的危險性進行定性和定量
03manbetx
,得出係統發生危險的可能性及其程度的評價,以尋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損失和最優的安全投資效益。 2.危害辨識方法 危害辨識是確認危害的存在並確定其特性的過程。即找出可能引發事故導致不良後果的材料、係統、生產過程或工廠的特征。因此,危害辨識有兩個關鍵任務:識別可能存在的危險因素,辨識可能發生的事故後果。 2.1 危險因素的分類 對危險因素進行分類,是為了便於進行危險因素的辨識和
03manbetx
,危險因素的分類方法有很多,如根據GB13816-92《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的規定,將生產過程中的危險因素分為六類:物理性危險因素(防護缺陷、噪聲危害等)、化學性危險因素(自燃性物質、有毒物質等)、生物性危險因素(致害動物、植物等)、心理、生理性危險因素(負荷超限、從事禁忌作業等)、行為性危險因素(指揮失誤、操作錯誤等)、其他危險因素。 2.2 常用的危險辨識方法 2.2.1經驗分析法:包括對照、經驗法和類比方法。對照分析法是對照有關
標準、
法規、檢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員的觀察能力,借助於經驗和判斷能力直觀地對評價對象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的方法。缺點是容易受到分析人員的經驗和知識等方麵的限製,對此,可采用檢查表的方法加以彌補;類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類似工程或作業條件的經驗和勞動安全衛生的統計資料來類推、分析評價對象的危險因素。
總結生產經驗有助於辨識危險,對以往發生過的事故或未遂事故的原因進行分析,不難找出危險因素。 2.2.2材料性質和生產條件分析法:了解生產或使用的材料性質是危害辨識的基礎,危害辨識中常用的材料性質有:毒性、物理化學性質、燃燒及爆炸特性等。生產條件也會產生危險或使生產過程中材料的危險性加劇。 2.2.3 利用危險評價方法用於危險辨識,如安全檢查表,如果——怎麼辦分析,危險可操作性研究等。 2.2.4重大危險源辨識方法:重大工業事故大體可分兩類,一類是可燃性物質泄漏,與空氣混合形成可燃性煙雲,遇到火源引起火災或爆炸;另一類是大量有毒物質的突然泄漏,在大麵積內造成死亡、中毒和環境汙染。造成事故的可能性既與化學品的固有性質有關,又與設施中危險物質數量有關。 3. 危險評價的基本方法 危險評價起源於30年代美國的
保險行業。目前用於進行企業(生產過程或裝置)危險評價方法已達幾十種。危險評價方法已從初期的定性評價發展到半定量和定量評價。危險評價包括危險辨識和危險評價兩部分。 3.1 安全檢查表 為了係統地找出係統中的不安全因素,把係統加以剖析,查出各層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後確定檢查項目,以提問的方式把檢查項目按係統的組成順序編製成表,以便進行檢查或評審,這種表就叫作安全檢查表。 3.2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 這是一種簡單易行的評價人們在具有潛在危險性環境中作業時的危險性半定量評價方法。它是用與係統風險率有關的三種因素指標值之積來評價係統人員傷亡風險大小的,這三種因素是: 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體暴露在這種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 C―一旦發生事故會造成的損失後果。 但是,要取得這三種因素的科學準確的數據,卻是相當繁瑣的過程。為了簡化評價過程,可采取半定量計值法,給三種因素的不同等級分別確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個分值的乘積D來評價危險性的大小。即:D=L*E*C 3.3其他幾種主要的分析方法 初步危險分析PHA法:初步危險分析是一份實現係統安全危害分析的初步或初始的
計劃,是在方案開發初期階段或
設計階段之初完成的。 故障類型及影響分析FMEA: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從元件、器件的故障開始,逐次分析其影響及應采取的對策。 事件樹分析ETA法:是一種邏輯的演繹法,它在給定一個初因事件的情況下,分析此初因事件可能導致的各種事件序列的結果,從而定性與定量地評價係統的特性,並幫助分析人員獲得正確的決策, 故障樹分析(FTA)法:是一種演繹的係統安全分析方法。它是從要分析的特定事故或故障開始,層層分析其發生原因,一直分析到不能再分解為止,得到形象、簡潔的邏輯樹圖形,以圖形的方式表明“係統是怎樣失效的”。 如果―怎麼辦/檢查表分析法:如果一怎麼辦/檢查表分析方法是將如果——怎麼辦方法的創造性和安全檢查表分析方法的係統性特征結合起來,達到取長和補短的目的。 4. 危險評價方法的選用和LEC法應用中的問題 LEC法評價方法的特點是比較簡單,容易在企業內部實行。公司目前基本上都是采用這種方法,它有利於掌握企業內部各危險點的危險狀況,有利於整改
措施的實施。影響危險的主要因素有三個:發生事故的可能性L;暴露於危險環境的頻率E;事故一旦發生,可能造成的後果C。 問題是三種因素中"事故發生的可能性"隻有定性概念,沒有定量的
標準,評價時也很可能在取值上因人而異,影響評價結果的準確性。對此,各使用單位不妨在評價開始之前確定定量的取值
標準,如"完全可以預料"是平均多長時間發生一次;"相當可能"為多長時間一次等。這樣,就可以按統一標準評價公司各子係統的危險程度。 再者,正確地劃分危險性等級,根據危險性等級的大小,輕重緩急地整改隱患,這對消除事故隱患、提高
安全技術水平具有實際意義。LEC法以被評價的環境與標準的環境之比為基礎,采用打分的辦法,確定各種變量的分數值,最後根據總的危險性分數(D值,D=L×E×C)來評價其危險性等級。我們知道,對危險性等級的劃分,主要采用相對等級和概率方法,但公司在製定評價方法和標準時對後果的嚴重度隻定義了人身事故的分類和取值,未對經濟損失的大小予以定義,使評價不夠完全和準確,因此對這種情況應考慮依據損失率概念劃分危險性等級。 損失率(Rr)等於損失嚴重度(Sr)乘以損失頻率(Fr)。損失嚴重度(Sr)是發生一次事故(T)所造成的損失數值。損失頻率(Fr)是在一定時間或周期內,事故(T)出現的可能性,即事故出現的頻率。 損失金額 事故次數 損失金額 Rr=嚴重度×頻率=────×──── =──── 事故次數 單位時間 單位時間 統計計算各類型或各工種所得到的損失率指標,給予分級和取值,參考D值的分級,危險等級也就明確了,如果這個指標達到的安全要求能為人們所接受,則這個指標就被認為是安全指標,如果指標值不能為大家接受,就必須進行控製。 通過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係的試運行,我們體會最深的是從過去被動地執行
法律、
法規的要求,轉變為主動地去遵守
法律
法規,並不斷地、主動地去發現和評估自身存在的職業安全衛生危險因素等問題,製定目標並不斷改進。這完全區別於過去那種被動的管理模式,可以說通過建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係,使公司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真正有效地走上了預防為主的軌道。
上一篇:
危害辨識的主要內容
下一篇:
如何搞好安全性評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