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的危險源識別
作者:佚名
2008-04-30 08:11
來源:煤礦安全生產網
高速公路不僅是交通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也是一個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誌。高速公路如何進行
安全
管理,減少交通
02manbetx.com
,日益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重大問題。 全世界已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高速公路,通車總裏程超過了23萬公裏。到2004年底,我國高速公路通車裏程超過3.4萬公裏,位居世界第二。隨著我國高速公路的不斷建設,機動車保有量的持續增加,交通
02manbetx.com
呈上升趨勢。2004年,高速公路交通
02manbetx.com
死亡人數大幅攀升,達到6235人,平均每萬公裏死亡1823人,遠遠高於二、三級公路每萬公裏的死亡水平。目前,我國正處於高速公路建設迅猛發展時期,研究高速公路
安全
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高速公路是全封閉、多車道、具有中央分隔帶、全立體交叉、集中
管理、控製出入、多種
安全服務設施配套齊全的高
標準汽車專用公路。高速公路具有行駛速度高、通行能力大等特點,一旦發生
02manbetx.com
,後果較為嚴重。高速公路事故的死亡率是一般公路的2倍。因此,如何發現並消除引發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危險源,成為高速公路
安全
管理工作的基礎,也是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的前提。筆者認為,高速公路交能的安全與否,取決於人、車、路、管理等道路交通綜合係統各個環節能否連續地協調工作。所以,對高速公路
安全管理係統的研究,也就是要重點研究影響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把這些造成交通事故的源頭控製好,就能達到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的目的。 一、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影響因素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是一個由人、車、路和管理組成的體係,這四個因素相互協調、相互作用。任何因素出現安全隱患問題,都將影響到高速公路交通安全。 1.人的因素 由於高速公路全封閉、全立交,路況良好,所以駕駛員在行駛過程中不需采用很多
措施,這就是導致駕駛員警惕性下降,一旦遇到問題,反應不及時,就容易發生交通事故。特別是駕駛員缺少高速公路行駛經驗,長時間疲勞駕駛,例如無證駕駛、酒後開車、超速行駛、違章超車及違章裝載、車輛間距過近,在雨霧天及路麵結冰或雨後積水時,更容易發生交通事故。 此外,乘車人在高速公路上隨意上下車以及行為擅自在高速公路上穿行,都是引發交通事故的原因。根據公安部提供的2004年高速公路事故數據顯示,未保持安全距離、疲勞駕駛和超速行駛是導致高速公路發生最直接的原因。其中,因未保持安全車距造成968人殧,占高速公路死亡總數的15.5%,遠遠高於一般事故中這一違法行為導致4.3%死亡人數的比例;疲勞駕駛共造成925人死亡,占高速公路死亡總數的14.8%,也高於一般事故中這一違法行為導致2.9%死亡人數的比例。針對上述問題,應該
03manbetx
高速公路的行駛特點,對駕駛員進行安全教育,讓駕駛員懂得高速公路行駛中的注意事項。 2.車的因素 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汽車車速高,所以要求車況良好,發動機、輪胎、製動係統都應該在行駛前進行維護和檢查。輪胎爆裂是我國高速公路發生交通事故的最普遍原因,其次還有發動機故障、發動機過熱、電氣故障、燃料用盡等。除此之外,還需注意載物的規定,不要超載,不要偏載而造成離心力過大而發生交通事故。消除危險源的
措施是嚴禁超載,注意輪胎的保養與檢查。 3.路的因素 高速公路本身的構造、安全設施,也是影響交通安全的因素。路的因素主要是指高速公路的線形
設計和道路結構。其中線形
設計、標誌標牌及其它安全設施等與交通事故關係較大,如道路的曲率半徑過小、直線距離過長、視距過小、縱坡過大、平縱線形不協調,指引道路的標線、標誌標牌、輪廓標、線形誘導標設置得不完善、不科學,都易引發事故。 此外,路麵的強度穩定性、平整度和抗滑性也是影響高速公路安全行駛的原因。由於高速公路車速高的特點,路麵上的一個小石頭、車輛跌落物、路麵結構小的破損都可能導致大的交通事故,所以高速公路的保養非常重要。 綜上
03manbetx
,危險源是道路的線形與結構
設計、標誌標牌及其它安全警示設施。消除的
措施是在道路
設計時,選用合適的線形
標準和道路結構,注意道路的平縱線形配合,道路的路麵設計及施工應符合國家規範要求,且在道路投入運營後,對標誌標牌及其它安全警示設施注意養護與維修,在線形不好的事故多發地帶,要設立醒目的標誌,提醒駕駛員注意。 4.管理的因素 對高速公路的管理,在我國還沒有統一的模式。由於“一路兩製”,公安部門和交通部門職責不清,使得管理出現問題。此外,管理的硬件設施落後,科學化管理水平低,也是影響高速公路安全的因素。因此,消除危險源的辦法是要加強立法力度,明確劃分職責,提高管理水平。隻有相關部門對高速公路實行有效的管理,才能為人們提供安全、舒適、通暢、迅捷的行車環境,從而減少交通事故,保證通行安全。 這裏需要指出的是,一起交通事故的發生,不能僅僅是人、車、路等因素中某一獨立環節的失調引起的,而往往是由兩個或多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二、事故多發路段危險源的排查治理 高速公路技術
標準高,建設質量大都比較好,因此,完全因路而發生的交通事故所占比例不大。但幾乎每條高速公路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事故多發路段。這些路段發生的交通事故一般為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其中既有道路設計施工中排水組合不當及磨損摩擦係數下降、道路標誌標牌不清晰明確等原因,也有與不良氣候等自然條件偶然巧合及駕駛員疲勞或思想麻痹的因素。基於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原因的複雜性,需要大力開展對高速公路事故多發路段的排查治理,它是辨識道路交通係統危害源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預防和減少事故發生的基本前提和重要環節。對道路危險源排查的方法較多,這裏結合本人的工作實踐,重點介紹通過輪胎在路麵留下的刹車痕跡來識別相應路段危險源的方法。 1.刹車痕跡產生機理 車輛輪胎在路麵上無滑行的正常滾動,使得車輛正常行駛。一般輪胎因有足夠的承受力使其表麵不會在路麵留下輪胎被磨損所遺留的痕跡。當車輛刹車時,車胎與道路接觸麵間的滾動摩擦力增大,特別是緊急刹車引起車輪滾動和滑行同時存在時,車胎與路麵的接觸麵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急劇增大,車輛的強大動能短時間和短距離內轉化為摩擦力。由於車胎表層承受力的有限性,引起車胎表層被磨損並留於道路表麵,且刹車痕跡隨著摩擦作用力的增大和車胎表層承受力的減弱而愈加嚴重。 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對刹車痕的分布、深淺、走向,並通過對刹車情況進一步
03manbetx
,推測司機緊急刹車的可能原因,繼而對現場排查,推斷出一個或幾個危險源,最後根據存在的危險源,製定消除治理的整改方案。 2.刹車痕識別實例 廣州東南西環高速公路全線長37.74公裏,共設置11個收費站,主線上平均4.2公裏開設一個出口匝道。主線設計車速100km/h,匝道設計車速40km/h。2004年2月,路政部門對東南西環高速公路全線主要出口路段進行了一次全麵的調查,發現司機經常在主線出匝道位置急刹車並留下刹車痕,表明在多個出口匝道存在比較嚴重的不安全因素,並由此推定該路段存在交通事故的危險源。通過調查發現刹車痕跡較多的出口有12個,主要分布在匝道口位置。 路政部門根據《2004年度東南西環高速公路交通行車安全統計
03manbetx
——危險源專題報告》中得出的結論,主線12處事故多發路段中,有9個路段在各站出入口匝道處,且出口匝道占了7個。交通事故發生路段與出現較多刹車痕跡的路段緊密相關。通過對這些位置的現場排查分析,得出司機在該處緊急刹車的主要原因,從中識別存在交通事故的危險源有如下8個:①全線出口標牌不明顯,除了出口前2公裏、1公裏、500米、出口位置設置的標誌牌外,沒有其它明顯的標識,分岔口島頭標誌普遍缺失,龍門架顏色灰暗,特別在晚上,不容易辨認;②內線為內彎,內彎視線受阻,看不到出口位置,容易疏漏錯過位置;③收費站出口標牌站名普遍較小,不突出,影響司機判斷;④刹車痕跡主要集中在超車道和主車道,表明司機沒有提前變道,發現錯過出口時才急刹車;⑤車流量大的收費站,司機視線容易被其它車輛遮擋,錯過出口,導致刹車痕多;⑥分岔路口的島頭標誌牌缺失,或使用時間過長,顏色陳舊褪色;⑦主線上地麵標線磨損褪色,司機難以分辨車道行駛,容易錯過出口;⑧主線出匝道口的標牌內容過多,影響司機快速判斷。 按照OHSMS18000的要求我們專門組織開展了以降低各出口匝道的危險性的安全
評價,針對刹車痕跡產生的原因進行逐一分析研究,製定出全線具有嚴重刹車痕跡路段的治理方案,其主要的整改
措施如下:①全線島頭更新補充貼反光膜標誌;②清洗龍門架的標誌牌;③全線出口龍門架貼黃色高強級反光膜;④在出口前地麵提前200米劃分道行駛標線;⑤加大出口標誌牌出口站名字體;⑥在事故多發的匝道前200米地麵增劃減速帶;⑦主線車道的地麵標線重新劃線;⑧增大主線出口匝道前150米的龍門架出口提示字體,附注出口150米的提示;⑨對標牌內容重新優化組合,提煉和減少標牌內空。 3.消除危險源效果評估 消除危險源的改造工程於2005年1月底完成。方案實施後,對實施效果進行了專項評估,評估結果表明:2005年第1季度的事故明顯比2004年同期下降了25.3%。其中,2005年2月、3月發生的事故數量比2004年同期都有了大幅度的下降,2005年2月份比2004年同期下降了55%,3月份下降了39.4%。2005年第1季度車流量比2004年同期上升了29.40%,而事故發生數量卻下降了25.3%,說明方案實施後取得了預期效果。 從消除危險源的治理方案實施取得較好效果說明,該方案具有較強針對性和有效性。通過刹車痕跡識別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危險源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因此,筆者認為這種方法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危險源普查識別和安全管理實踐中具有較大的推廣價值。
上一篇:
煙花爆竹生產企業的安全評價
下一篇:
建築施工企業施工現場重大危險源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