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大省山西著力能源多元化格局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年初,山西省電力供應缺口一度高達150萬千瓦時至200萬千瓦時,被迫啟動“黃色預警”;入夏以來,山西省電力缺口更是一路攀升至460萬千瓦時,遠遠超過250萬千瓦時的“紅色”預警水平,逼近該省曆史上的峰值。業內人士一致認為,巨大的電力缺口根源在於煤堆上的“煤荒”。
煤堆上鬧“煤荒”、“電荒”事實上早已不新鮮。據了解,2004年四季度以來,山西省就出現了全省性、長期性的電力緊缺局麵,而且日趨嚴重。在山西從事電力行業多年的郭先生向記者透露,山西電廠進的有些煤比運到外省的煤還貴,山西電力支援全國的同時,又需要從外省高價回購電力。
《山西省電力工業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指出,山西電源結構不合理,主要以火電為主,水電隻占全省發電裝機容量的3.4%,風力、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發電為空白。
“十一五”期間,山西省提出以發展火電為主,同時積極開發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發電項目,並強調逐步向“新型能源、工業基地”發展轉變。山西國際電力集團投資管理部經理韓肖重告訴記者:“在電煤成本越來越高的情況下,電力結構調整也不得不走多元化的道路。”
新能源嶄露頭角
8月中旬,山西平魯敗虎堡和右玉小五台兩個風電場的首批機組正式投入運行。對於山西來說,這兩個風電項目的意義不僅在於每年可提供1.34億千瓦時的環保電能,更在於其突破性意義。據了解,這兩個項目由山西國際電力集團有限公司投資7.5億元建成,總裝機容量為7.5萬千瓦。運行後可節約4.08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7萬噸。
已經投入運行的新能源發電項目還有太原市同舟能源公司的垃圾發電,同舟能源隸屬於山西格盟國際能源有限公司,是山西唯一的垃圾發電廠,擁有三台330噸的垃圾焚燒爐、兩台汽輪發電機,正常運轉可日處理生活垃圾1000噸左右。山西格盟國際能源公司副總經理白祚祥說:“這個項目運行了一年多,發電量近1億千瓦時,上網電量可達6000萬千瓦時。”
山西的生物質能發電項目也誕生在即。“我們改造建設的蒲縣生物質能電廠投資了5億元,前期工作已順利完成,正在報請省發改委核準。”韓肖重告訴記者。據介紹,該項目完工後,每年將燃燒秸稈7.7萬噸,年發電量可達6600萬千瓦時。
與其他地區相比,山西還有得天獨厚的煤層氣優勢,煤層氣資源量占全國的1/3。截至2007年底,山西晉城市已建成煤層氣發電廠18座,總裝機容量4.3萬千瓦,年發電量2.6億千瓦時。而作為居民生活用燃氣和車用燃料,煤層氣的利用也越來越廣泛。
摸著石頭過河
無論是已經運行的風電項目、垃圾發電項目,還是在建的生物質能發電項目,山西在新能源的推進實踐中麵臨著科學規劃、規模生產等諸多問題。
“生物質能的發展得慎重。其突出的問題就是秸稈問題,秸稈熱值比較低,生物質能發電廠如果布點太密的話,容易形成燃料競爭。所以必須站在全省範圍內科學規劃。”韓肖重說,“另外,山西南部的生物質燃料主要是玉米秸稈,但那裏養殖業也比較發達,需要秸稈做牲畜飼料。如何把發電項目和養殖業配合好,保證牲畜飼料供應,這個問題還在進行研究。”
與生物質能一樣,風能也存在規範運作的問題。資料顯示,山西省特定地區有著豐富的風能資源,主要分布在五台山、呂梁山及晉西北一帶,當地年平均風速在3米/秒以上,具備較大的開發價值。“但目前沒有準入門檻,行業管理還不夠規範,一些非專業公司都在介入風能開發。”山西國際電力集團旗下的山西福光風電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許吉斌告訴記者。
山西電力行業一位業內人士還向記者透露,大唐電力、華能電力等都開始在山西建設風電場,但山西風能資源是有限的,本土企業應該擁有優先權。現在十個風電項目得到了核準,但建成的隻有兩個。有些企業甚至在占資源,搞“圈地”,卻不建設。
“風電的價格是個問題。”山西福光風電有限公司生產技術部經理董強說,“現在我們的上網電價是0.7元。但成本價是0.75元。目前,右玉和平魯的兩個風電項目核算下來是虧本的。”
山西格盟國際能源公司旗下的太原同舟能源公司也在做虧本買賣。山西格盟國際能源公司副總經理白祚祥介紹說,盡管上網電價提高了0.2元,每噸124.5元的垃圾處理補貼也能夠到位,但由於公司接管前的基本建設遺留資金問題還未全部解決,今年仍然虧損2000多萬元。要保證企業正常運轉,一定要提高垃圾補償費,每噸提高60元就可以保證運轉。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居民生活質量較高的地區,城市垃圾處理補貼為每噸180元至240 元不等。
“發展新能源對構建多元化的能源格局有積極的作用,但新能源不是主力軍。”白祚祥這樣評價在摸索中前進的新能源開發。但“積極作用”要真正得以發揮,還需要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