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網鋼帶聯合支護在動壓區巷道的應用
135采煤隊是杏花煤礦主力采煤隊之一,年生產能力50萬t,2002年9月15日,135隊進入西采區中部層30#層可三采麵,該工作麵可采儲量9.8萬t,可采期2.5個月,原定接續工作麵為28#層右五工作麵剩餘工程量還有1 860m。在現有的條件下,隻能按排一個連續化掘進隊和兩個礦車運輸掘進隊施工,平均單進250m/月,無法保證。所以礦決定135隊采完30#層右三後接30#層右四,而接續工作麵的上巷即30#層右三付巷需在采動壓力區內施工。
1 工程概況
30#層右三付巷,其上部為2001年11月之前回采的28#煤層采空區(見圖1),28#層煤厚度1.0m,與30#煤層之間的岩柱厚度為5.6m,30#煤層厚度3.2m,其間夾數層頁岩。施工巷道選擇在30#煤層上部,煤層頂板為巷道頂板,施工巷道底板標高-410m~-423m,地麵標高+240m,垂直壓力16MPa。
圖1 工程平麵示意圖
2 壓力影響
2.1上部采動壓力影響
根據28#煤層回采經驗,周期壓力顯現明顯,周期來壓步距12m。雖然經過10個月的采後穩定,采空區頂板已形成鉸接梁式平衡。但由於受30#煤層采動影響,頂板平衡被破壞,壓力重新分布。尤其是28#層右四開切眼附近30m區域內,當巷道掘送到此區域,頂板壓力增大了3~8MPa。
2.2采煤工作麵超前壓力及采空區壓力的影響
受采動影響煤層上方的岩層在回采工作麵前方30~40m處就開始斷裂變形,從而出現塊狀咬合結構,這就導致工作麵前方壓力急劇增回。當巷道掘至距采煤工作麵50m時,頂板壓力開始增大。當掘至距采煤工作麵20~0m時,壓力增大了12~25MPa。
采空區在經曆減壓後,隨著采空區麵積的增大,頂板岩層也重新移動,達到新的平衡,同時增加圍岩應力。30#層采空區壓力影響範圍40m左右,巷道壓力增大7MPa。
2.3采動側向壓力影響
作為同一煤層上、下片盤接續,側向壓力是影響較為嚴重的一個因素。由於工作麵回采後,采空區壓力轉移到側向煤柱,造成煤柱支撐負荷增加,影響範圍一般在20m左右,嚴重區域在10~20m。因此選擇在與30#層右三巷間留5m煤柱掘送30#右三付巷。當采煤工作麵的超前壓力及采空區壓力過後,右三付巷比右三巷的頂板壓力增大了12MPa左右。
3 支護參數設計
選用Φ16mm圓鋼杆體。頂板錨杆杆體長度1 800mm,RS水泥藥卷端頭錨固,錨固長度600mm。幫錨杆杆體長度1 600mm,錨固長度300mm。兩邊斜錨杆安裝角度45°,頂板錨杆排間距為700mm×700,幫錨杆排間距800mm×700mm。錨杆初錨力不小於35kN,初撐力不小於30kN,錨固力不小於64kN。金屬網采用10#鍍鋅鐵絲編製而成,網孔40mm×40mm,規格2600mm×900mm。鋼帶采用Φ12mm鋼筋焊製而成,規格3 000mm×100mm(見圖2)。
圖2 巷道斷麵圖
4 錨網鋼帶支護原理
頂板采用錨杆加鋼帶支護,在錨杆初錨力及鋼帶的作用下,頂板岩石形成了一個既具有自穩能力又具有支撐能力的“鋼性”承載體,即組合梁,兩幫形成支承點。頂板壓力通過組合梁,傳遞到巷道兩側縱深處。兩幫采用錨杆加金屬網支護,金屬網可兜住錨杆之間的煤體,同時將所有的幫錨杆連成整體,增強了巷壁抗側壓能力。
為了減小巷道頂底板移近量,加強煤壁的支撐能力,靠巷道上幫打一排間距為1.0m的Φ20mm以上的大徑坑木。同時,為了減輕采煤工作麵超前壓力對右三副巷與右三巷間煤柱的影響,采煤工作麵下巷的超前支護,由原來的20m,加長至50m,初撐力由原來的50kN,增大至60kN,間距由原來的1.2m,減小到0.8m。
5 施工工藝
該巷道作為采煤上巷,按通風、運輸及行人等要求,使用斷麵不小於4.22。考慮到受各種壓力較大,施工後圍岩會有較大的位移量,所以確定巷道淨斷麵6.252。
為了保證頂板岩層及兩幫煤體的完整性,最大限度地減小對它的震動破壞,周邊眼間距控製在300mm以下,裝藥量不超過75g。支護必須及時到位,最大空頂距不超過700mm,最大空幫距不超過2 000mm。同時錨杆的初錨力必須達到35kN,初撐力必須達到30kN,上幫木柱不滯後耙裝機。
6 效益
在動壓區施工巷道410m,完成了采煤隊的正常接續,避免了135采煤隊停產3個月,多生產原煤12萬t,增加經濟效益420萬元。同時為以後在高應力區內掘送巷道提供了經驗。從施工及現在的使用情況看,巷道頂底板最大移近量達600mm,主要表現在底鼓。兩幫最大移近量為300mm,其中:上幫最大移近量240mm,下幫最大移近量60mm,在采煤工作麵推過30d後逐漸穩定。由於該巷道是留底煤施工,底鼓後,拉煤底比較容易,施工中隨時可以處理,不會影響通風、運輸、行人及正常生產。
所以,無論在何種地質條件下掘送巷道,隻在選擇合理的支護參數,采取可靠的施工工藝,都能有效地控製巷道圍岩,滿足安全生產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