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作業井控技術試題
一級井控?
答:依靠適當的壓井液密度來控製井底壓力,使得沒有地層流體侵入井內,井口油氣流出量為零,自然也就無溢流產生。
二級井控?
答:依靠井內所用壓井液密度不能控製地層孔隙壓力,井內壓力失衡,地層流體侵入井內,出現井湧,地麵出現溢流,這時要依靠地麵設備和適當的井控技術排除氣侵壓井液,恢複井內壓力平衡,使之重新達到初級井控狀態。
三級井控?
答:二級井控失敗,發生地麵或地下井噴,這時使用適當的技術與設備重新恢複對井的控製,達到初級井控狀態。
井侵?
答:當地層孔隙壓力大於井底壓力時,地層孔隙中的流體將侵入井內。
溢流?
答:當井侵發生後,井口返出的壓井液量大於泵入壓井液量,停泵後井口壓井液自動外溢。
井湧?
答:溢流進一步發展,壓井液湧出井口的現象。
井噴?
答:地層流體無控製地湧入井筒,噴出地麵的現象。
井噴失控?
答:井噴發生後,不能用常規方法控製井口而出現敞噴的現象。
井噴著火?
答:井噴失控後,由於噴出物中含有大量天然氣,如果現場存在火源,導致天然氣著火。
地層壓力係數?
答:指某地層深度的地層壓力與該處淡水靜液柱壓力之比。
地層破裂壓力?
答:指某一深度地層發生破碎和形成裂縫時所能承受的壓力。
井下作業井控工作的內容?
答:施工設計的井控要求、井控裝備、井控裝置試壓檢驗安裝、井下作業施工中的井控工作、防噴演習、放火防爆防汙染防硫化氫和井噴失控的處理、井控技術培訓和井控管理製度等幾個方麵。
井噴失控的原因有哪些?
答:歸納有工程方麵人為因素、設備方麵人為因素、地質或其他方麵因素。
工程方麵人為造成井噴失控的因素有哪些?
答:(1)起鑽抽汲,造成誘噴;(2)起鑽不灌壓井液或沒有灌滿;(3)井口無人座崗,不能及時、準確地發現溢流;(4)發現後處置不當,如有的井發現溢流後不是及時、正確地關井,而是繼續循環觀察,致使氣浸壓井液或氣柱迅速上移,再想關井,為時已晚;(5)井時間過長,又無人觀察井口;(6)壓井液中混油過量或混油不均勻,造成液柱壓力低於地層孔隙壓力;(7)思想麻痹,違章操作。
設備方麵人為造成井噴失控的因素有哪些?
答:(1)井口不安裝防噴器;(2)井控裝備配套數量不足,配有的防噴器隻能保證重點探井和特殊工藝井。
地質或其它方麵造成井噴失控的因素有哪些?
答:(1)對淺氣層的危害性缺乏足夠的認識;(2)地質設計未能提供準確地層壓力資料,造成使用的壓井液密度低於地層孔隙壓力;(3)相鄰注水井不停注或未減壓;(4)井身結構設計不合理。
什麼是井下作業井控技術?
答:采取一定的方法控製住井底壓力,基本上保持井內壓力平衡,保證施工順利進行。
影響激動壓力和抽汲壓力的因素有哪些?
答:(1)管柱的起下速度;(2)壓井液黏度;⑶壓井液靜切力;⑷井眼和管子之間的環行空隙;⑸壓井液密度;⑹環行節流(如封隔器等)。
壓井液密度為1.25g/cm3,垂直深度為1800m,靜液柱壓力是多少?
答:22.5MPa
已知壓力45MPa,垂直井深為3000m,壓力梯度與當量壓井液密度各為多少?
答:壓力梯度1.5kPa/m,當量壓井液密度1.5g/cm3。
井深為1000m處的壓力為12MPa,求壓力梯度,用密度表示其值是多少?
答:壓力梯度為1.2kPa/m,用密度表示壓力為1.5g/cm3。
井下作業井控裝置配套原則?
答:1、以最高關井壓力的1.2倍和井內套管最低抗內壓強兩者中最低者來選用井下作業井控裝置;2、現場應具有隨時封閉全井、環空、油管內腔等各類相應工具和器材。
井下作業井控裝置基本配置標準?
答:1、每套油井修井機組配備150型簡易井口、自封封井器、14MPa油管旋塞閥、抽油杆防噴器各一套,14MPa水龍帶一條。大隊或公司配備SFZ18-14型單閘板手動防噴器2套、250型井口2套;2、每套試油機組配備250型井口、14MPa油管旋塞閥各一套、14MPa水龍帶一條、每個試油作業隊配自封封井器一套;3、每套試氣機組配備700型井口、SFZ18-35型單閘板手動防噴器、35MPa油管旋塞閥、350型簡易井口各一套,30MPa水龍帶一條;4、氣井修井機組按試氣機組標準配備。
井控裝置標準配置標準?
答:⑴每套試油機組配備250型井口、14MPa油管旋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