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坑煤礦980井技術改造方案設計
福建省永春縣鉛坑煤礦有限責任公司鉛坑煤礦
岩刀坑980井技術改造方案設計
說
明
書
福建省永春縣鉛坑煤礦有限責任公司鉛坑煤礦
岩刀坑980井技術改造方案設計
說 明 書
F108208
原生產能力: 40kt/a
院 長: 李立新
總 工 程 師: 曾建國
項目負責人: 羅會淼
江西省煤礦設計院
國家設計證書編號:煤炭行業甲級140119-sj
參加設計人員名單
姓 名 專 業 職 稱 簽 字
夏鵬衝 助理工程師
羅會淼 高級工程師
宋 坤 工 程 師
目 錄
前 言 1
一、編製依據 1
二、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2
三、技術改造的主要內容 2
四、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2
第一章 井田概況 4
一、位置與交通 4
二、地形地貌及氣象 4
三、礦山開采簡況 4
四、電源、水源及通訊 5
五、地質特征 5
六、水文地質 11
七、開采技術條件 13
八、對地質報告的評價14
第二章 井田開拓 15
一、井田境界 15
二、儲量、井型及服務年限 15
三、礦井技術改造方案 16
第三章 節能 21
一、采掘設備選型 21
二、供電係統 21
三、其它係統 21
第四章 環境保護 22
第五章 礦井安全及災害預防 23
一、井下開采安全23
二、井上下供電及機電設備安全設施 25
三、防治水 27
四、礦山救護 29
第六章 礦山組織機構、勞動定員及勞動生產率 30
一、礦山組織機構 30
二、勞動定員及勞動生產率 30
第七章 工程量及建設工期 31
一、工程量 31
二、建設工期 31
第八章 礦井固定資產投資估算 32
結論 32
附圖:
1、井田開拓方式平麵圖(方案一)
2、井田開拓方式剖麵圖(方案一)
3、井田開拓方式平麵圖(方案二)
4、井田開拓方式剖麵圖(方案二)
5、井上下對照圖
前 言
福建省永春縣鉛坑煤礦有限責任公司鉛坑煤礦岩刀坑980井為六證齊全礦井。該礦始建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2006年核定生產能力40kt/a。
為充分合理開發利用煤炭資源,優化巷道布置,提高礦井生產規模和礦井安全保障能力,延長礦井服務年限,進一步提高煤礦企業經濟效益,業主委托我院編製了該礦技術改造方案設計。
一、編製依據
1、福建省國土資源廳2004年4月頒發的福建省永春縣鉛坑煤礦有限責任公司鉛坑煤礦《采礦許可證》(證號:3500000420040);
2、福建省經濟貿易委員會2007年7月頒發的福建省永春縣鉛坑煤礦有限責任公司鉛坑煤礦岩刀坑980井《煤炭生產許可證》(證號:203505250296);
3、福建煤礦安全監察局頒發的福建省永春縣鉛坑煤礦有限責任公司鉛坑煤礦岩刀坑980井《安全生產許可證》(閩)MK[2005]C017;
4、福建省197煤田地質勘探隊2007年6月提交的《永春縣鉛坑煤礦有限責任公司鉛坑煤礦岩刀坑980井資源儲量核實報告》;
5、福建省國土資源評估中心閩國土資儲審[2007]11號《永春縣鉛坑煤礦有限責任公司鉛坑煤礦岩刀坑980井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意見書》;
6、泉州市太陽石安全技術谘詢服務公司2007年8月提交的《永春縣鉛坑煤礦有限責任公司鉛坑煤礦岩刀坑980井水患調查報告》;
7、礦井生產巷道實測圖等資料;
8、《煤礦安全01manbetx
》(2006)、《煤炭工業小型礦井設計規範》(2006)。
二、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煤炭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能源之一,我國既是煤炭生產大國,也是煤炭消費大國,這就決定了我國煤炭工業作為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所處的重要位置。由於我國煤炭資源分布不均,形成了我國煤炭生產區集中在西北部,而用煤卻集中在東南沿海工業發達區域。福建作為南方缺煤省份,卻處在東南沿海的用煤工業大區。隨著福建煤炭市場需求的增加而煤炭資源勘探、開發的相對滯後,煤炭資源勘探與規模、煤炭資源開發與利用愈發顯得緊迫和重要,這也是滿足福建省今後一個時期快速經濟發展的必備前提條件。
礦井實施技術改造也是煤礦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該礦井始建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2006年核定生產能力40kt/a。經多年開采礦井資源儲量逐年減少,為適應行業發展需要,充分合理開發利用煤炭資源,淘汰落後生產力,提高產業集中度,延長礦井服務年限,對具備條件的礦井進行技術改造是必要的。同時對於提高礦井的生產能力和抗災能力,提高安全生產水平、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穩定發展壯大泉州市煤炭企業經濟實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三、技術改造的主要內容
本次技術改造主要針對開拓布置、采掘係統、運輸係統、通風係統、地麵行政福利設施、礦井安全監控係統、壓風供水通訊三條線等環節進行,不提高生產能力。
四、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1、本設計利用原980平硐(+980m)為主井,由於礦井開采下限為+980m,巷道臨界布置已成事實,礦方應與下鄰礦井簽訂安全協議,以確保主平硐安全。
2、初期投產回采工作麵,是根據197煤田地質勘探隊2007年6月提交的煤層底板等高線及儲量計算圖布置,施工中如果揭露的煤層賦存及儲量情況有變化,礦方可改變投產工作麵的位置。
第一章 井田概況
一、位置與交通
永春縣鉛坑煤礦有限責任公司鉛坑煤礦岩刀坑980井位於永春縣城北西方向290°,與縣城直距37km,位於天湖山煤礦區鉛坑井田;中心地理坐標:東經117°58′36″,北緯25°29′10″。行政區劃隸屬於永春縣下洋鎮下洋村管轄。
礦區公路7km與永(春)漳(平)線相連,漳泉鐵路天湖山支線從礦區邊緣經過,交通方便,詳見礦區交通位置圖。
二、地形地貌及氣象
礦井位於天湖岩山峰群的東側,屬高山構造侵蝕地貌。總體地勢西邊高,標高+1180m,東邊低,標高+710m。地形切割較強烈,溝穀橫斷麵多呈“V”字型。山坡坡度25°~40°。
賊洞坑溝從礦井北部地表通過。經對賊洞坑溝+990m標高處的現場調查測算,其流量為3.2m3/h,幹旱季節最小湧水量0.2m3/h,雨季最大流量為正常流量的3~10倍。
礦區屬亞熱帶潮濕氣候,年平均氣溫約19℃,極端最高氣溫36℃,極端最低氣溫-7℃。本區雨量充沛,平均年降水量為1680mm,年最大降水量可達2400mm,年最小降水量為1140mm,雨季多出現在4~9月份,6~9月份為台風、熱帶風暴季節。
三、礦山開采簡況
該礦井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建井,2004年換發采礦許可證,2007年換發煤炭生產許可證,2006年核定生產能力為40kt/a。2005年前礦井有三套獨立的生產係統,分別為980主井~993風井係統、1025主井~1050風井係統、985主井~1008風井係統,2006年礦井後兩套係統的硐口均關閉。礦井主要開采37、41、47、51、53、59號等煤層,曆年累計生產原煤410kt。
該礦井為平硐開拓,礦井水自然流出井外經沉澱池沉澱後排入山溝,由於地質構造複雜,工作麵大多采用殘采方法,放炮落煤,機械通風,井下作業人員使用礦燈照明。
四、電源、水源及通訊
電源:礦井采用雙回路供電,一路電源引自下洋電所10kV電網,另一路電源引自天湖山能源公司變電所,為6kV電網。
水源:天湖山能源公司自來水。
通訊:通過下洋鎮電信支局對外聯係。
五、地質特征
(一)地質工作情況
鉛坑煤礦的地質勘探工作始於1958年,福建省地質局第三地質大隊301分隊在鉛坑開展地質勘探工作,1966年和1969年,福建省地質局301地質隊又進行了地質補勘探。在前後三次的地質勘探和補勘期間,對該礦區的勘探工作研究程度較低,未對F31上盤及F31下盤的37、41、47號煤層儲量進行計算。1978年12月,福建省一九七煤田地質勘探隊對鉛坑井田(南塊段)進行勘探,提交B+C+D級儲量9700kt,(福建省煤炭工業總公司批準文號:閩煤基字〔79〕337號)。其中53號煤層儲量700kt(B級100kt,C級400kt,D級200kt)劃分給永春縣鉛坑煤礦有限責任公司開采。
2003年由泉州市煤炭學會對鉛坑煤礦有限責任公司鉛坑煤礦進行儲量核實,經福建省國土資源評估中心評審確認(閩國土資儲審[2003]99號),至2002年底鉛坑煤礦有限責任公司保有總資源儲量2757kt。參加資源儲量估算的有37、41、47、51、53、59號層煤,但未對鉛坑煤礦岩刀坑980井單獨進行儲量核實。
2007年6月受業主委托,福建省197煤田地質勘探隊組織技術人員對該礦2006年底以前掘進的石門、煤巷、采區和礦區內的老窯進行了地質調查。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結合二十多年的開采情況,證實原地質報告提供的地層、含煤性、構造型態及見煤點等資料,與實際情況基本相符,並提交了《永春縣鉛坑煤礦有限責任公司鉛坑煤礦岩刀坑980井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為礦井運輸係統技術改造方案設計提供了可靠依據。
(二)煤係地層所處的地質年代
礦井內出露的地層有侏羅係下統梨山組和二疊係下統童子岩組。梨山組岩性為含礫石英中細粒砂岩,呈不整合於童子岩組之上,由於F31斷層的推複,厚度不詳。童子岩組可分為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二段為淺海相沉積,一段以湖泊沼澤相及泥炭沼澤相等濱海陸相沉積為主,共含煤43層,其中37、41、47、51、53、59號煤在礦井內為可采煤層。該礦井含煤地層是第一段(P1t1)。
1、童子岩組第二段(P1t2) 厚度:50 m。
上部細粉砂岩、砂質泥岩,薄層狀,由下往上粒度增粗,頂部夾厚度10~20cm的細砂岩鈣質砂岩數層,交錯層理,水平層理發育,內含少量眼球狀黃鐵礦、膠磷礦質結核。
中部為粗粉砂岩、細砂岩,厚層狀,內夾薄層狀細粉砂岩,具浪成砂紋交錯層理。
下部為泥岩、砂質泥岩,質純,含較多橢球狀、餅狀、串珠狀、柱狀樹枝狀等黃鐵礦、膠磷礦質結核,含豐富動物化石。
該段不含煤。
2、童子岩組第一段(P1t1) 厚度344 m。
為一個海進序列的次級旋回,低級序小旋回多,中、下部小旋回較上部完整,且厚度較大,是該礦的主要含煤地層。可分為二個亞段:
1)第二亞段(P1t1-2) 厚度127 m。
岩層組合以粗、細粉砂岩為主,砂質泥岩、細砂岩較少,低級序小旋回較多,厚度小,發育不完整。可分為上、下二帶:
①上帶(P1t1-2b) 厚度50 m。
岩性以細碎屑岩為主。上部以細粉砂岩、砂質泥岩為主,夾薄層細砂岩、粗粉砂岩,含煤6層。由下往上粒度增粗,含較多的粉砂質條帶及植物化石碎片,具浪成砂紋交錯層理。各煤層頂板均含瓣鰓類及少量海百合莖動物化石。
中部細砂岩,灰白色,厚層狀,顆粒較粗,含較多的白雲母細片,泥質膠結,下部具直線型交錯層理,中部具浪成砂紋交錯層理,上部具水平層理。
下部除底部夾薄層細砂岩外,均為細粉砂岩、砂質泥岩。含可采煤層1層(37號),5層薄煤層。除37煤層頂板含少量動物化石外,其餘均為植物化石,有單網羊齒、華夏齒葉、基縮蕉羊齒、延蕉羊齒、細脈櫛羊齒等。
② 下帶(P1t1-2a) 厚度77 m。
以細碎屑岩為主,夾3~4層細砂岩,且大部分布於上部。小旋回厚度小(4~10 m),發育不完整。含煤9層,可采2層(41、47)。40、42號煤層頂板富含植物化石,其餘煤層直接頂板均含豐富動物化石及少量植物化石。各煤層頂板均含密集似層狀赤鐵礦、膠磷礦質結核,條帶狀水平層理,浪成砂紋交錯層理。
2)第一亞段(P1t1-1) 厚度217 m。
低級序小旋回發育較完整,旋回厚度較大,下部以粗碎屑岩沉積為主,形成厚度大、層位穩定的厚層狀細砂岩。上部以細碎屑岩沉積,厚度較小且穩定性差。
本亞段是童子岩組主要的成煤段,共含煤24層,可采、局部可采煤層9層。
①上帶(P1t1-1b) 厚度78 m。
自下而上岩性變細。上部以粗、細粉砂岩為主夾砂質泥岩、煤層,中、下部為3~4層的細砂岩夾粗、細粉砂岩、煤層,小旋回發育不完整。含煤10層,可采2層(51、53號),各煤層頂板含密集似層狀赤鐵礦、膠磷礦質結核,條帶狀水平層理發育。含單網羊齒、櫛羊齒等植物化石。
②下帶(P1t1-1a) 厚度139m。
由2~3層厚度大的細砂岩夾粗、細粉砂岩、泥岩、煤層組成。小旋回厚度一般10~35m,且發育完整。含煤14層,可采煤層59號,煤層頂板砂質岩、細粉砂岩普遍含單網羊齒、櫛羊齒等植物化石,少量瓣鰓類、海百合莖化石。
(三)主要地質構造、煤層與煤質
1、構造
該礦處於尤溪華口~安溪福前複式大向斜的東翼,德化上湧~安溪感德折斷帶邊緣,其構造體係為華夏係,經受新華夏改造,其特點表現在F31斷層上下盤的明顯差異,下盤以NE30°~35°向緊密褶皺為主,伴生較多小斷層,而上盤褶皺斷裂均發育,唯褶皺不如下盤緊密,但沿走向的起伏較下盤明顯。F31大逆掩斷層切割了侏羅係下統梨山組,使童子岩組煤係推複於梨山組之上,其規模大,影響範圍廣,該礦井為F31逆斷層上盤的地層,現將影響該礦的幾條主要斷層敘述如下:
1)F31逆掩斷層
為天湖山煤田大斷層,縱貫曲鬥—長汀一帶,延伸7km以上,走向NNE,傾向NW,傾角平緩,斷層麵沿走向、傾向均呈舒緩波狀,水平錯距達數公裏。該礦處於該斷層轉折部位,橫切本區中部,童子岩組第一段逆掩於下侏羅梨山組之上,斷層傾角一般為20~40°,地表一線及TC34槽所見斷層傾角小於5°。
2) F4逆斷層
位於煤礦西部,F31斷層上盤,未切割F31斷層,走向NE 37°,全長750 m以上,傾向西,傾角60°左右,落差30~50 m,往北落差逐漸變小。
3) F45正斷層
位於該礦西部,北端交於 F31斷層,南端延伸至20線以南,全長700 m以上,走向NE30°,向西傾斜,傾角70°左右,落差50~60 m,深部交F31斷層,未影響下盤煤係。
4) F46逆斷層
位於該礦西南部,北端交於F45斷層,南端延伸至F37,全長1000 m左右,向西傾斜,傾角72°,落差80m,深部交F31斷層,對下盤未造成影響。
根據構造的複雜程度劃分, 該礦的地質構造複雜程度為複雜類別(三類)。
2、火成岩
礦內火成岩不發育,隻見零星閃長玢岩及石英斑岩,多呈脈狀或岩牆沿斷層帶產出。
閃長玢岩:地表見於-19線及-20線西段,走向呈NNE,傾向不明。
3、煤層與煤質
1)煤層
該礦井含煤地層含煤36層,其中局部可采有33、36、43、45、50、54、55號煤層,可采煤層有37、41、47、51、53、59號煤層。
37號煤層:平均厚度0.84m。頂板細粉砂岩,含多量植物化石;間接頂板為細砂岩;底板為薄層狀粗粉砂岩,含多量根部化石;間接底板為薄層狀細砂岩。之下一層為38號煤層的頂板,為砂質泥岩,富含戟貝及舌形貝化石,為I4標誌層的對比特征。
41號煤層:平均厚度0.76 m。頂板為灰黑色細膩的砂質泥岩,含多量舌形貝及瓣鰓類動物化石;底板為塊狀細粉砂岩,含根部化石;間接底板為細砂岩厚約5 m。
47號煤層:平均厚度0.65 m。頂板為灰黑色細粉砂岩,以動物化石舌形貝與植物化石共生為特征;底板為砂質泥岩,含豐富根部化石;間接底板為細砂岩厚約3 m。
51號煤層:平均厚度0.80 m。頂板為灰黑色細粉砂岩,富含植物化石和舌形貝動物化石,厚約6m;底板為細粉砂岩富含根部化石和泥質結核。
53號煤層:平均厚度0.99 m。頂板為細粉砂岩,厚約3 m,富含植物化石和似層狀泥質結核;底板為細粉砂岩,厚約3 m,含多量根部化石。
59號煤層:平均厚度0.67 m。頂板為砂質泥岩,水平層理發育,含多量植物化石與似層狀泥質結核。底板為中厚層狀細砂岩與細粉砂岩互層。厚約12 m。
本煤礦開采煤層均屬不穩定型煤層。
2)煤質及用途
礦內出露煤層的煤質屬於以中灰分為主(47號煤層屬富灰)、特低硫、特低磷~低磷、中等~中高發熱量無煙煤(見表),主要可供動力、化工和民用煤。各煤層煤質03manbetx
成果如表1-1。
表1-1 煤層煤質03manbetx
結果表
煤層編號 Mad
(%) Ad
(%) Vdaf
(%) Fc
(%) St,d
(%) Pd
(%) Qnet,d
(MJ/kg) ARD(t/m3)
37 8.47 17.43 3.04 62.37 0.44 0.032 23.21 1.78
41 11.19 16.96 2.30 72.07 0.56 0.008 26.39 1.75
47 9.38 26.48 3.17 63.38 0.23 0.016 23.94 1.77
51 8.36 22.30 2.98 68.87 0.28 0.011 25.85 1.78
53 7.87 21.20 2.87 69.87 0.30 0.012 25.95 1.77
59 8.17 23.42 3.52 68.14 0.16 0.007 25.89 1.75
六、水文地質
1、自然地理
礦井位於天湖岩山峰群的東側,屬高山構造侵蝕地貌。總體地勢西邊高,標高+1180m,東邊低,標高+710m。地形切割較強烈,溝穀橫斷麵多呈“V”字型。山坡坡度25°~40°。
賊洞坑溝從礦井北部地表通過。經對賊洞坑溝+990m標高處的現場調查測算,其流量為3.2m3/h,幹旱季節最小湧水量0.2m3/h,雨季最大流量為正常流量的3~10倍。
礦區屬亞熱帶潮濕氣候,年平均氣溫約19℃,極端最高氣溫36℃,極端最低氣溫-7℃。本區雨量充沛,平均年降水量為1680mm,年最大降水量可達2400mm,年最小降水量為1140mm,雨季多出現在4~9月份,6~9月份為台風、熱帶風暴季節。
2、岩層的含水性
1)主要含水層
①風化孔隙裂隙潛水含水層:大部分賦存於基岩的風化帶中,含水層岩性為童子岩組的砂岩,粉砂岩,含水層厚度受地形地貌和風化帶發育程度的影響,變化較大,厚度在3~7m之間,含水層富水性極弱,地表泉點出露少。
②碎屑岩類裂隙承壓含水層:主要分布於童子岩組第一段,含水層以砂岩為主,含水厚度通常為10~16m。含水層呈透鏡狀分布,礦井有滴水現象。
2)隔水層
文筆山組、童子岩組第二段泥質岩為礦山內主要隔水層,厚度小於50m,巷道揭露,岩性細膩,無裂隙,未見滴水,隔水性良好。此外,童子岩組第一段中的泥質岩可視為相對隔水層。
3、斷層構造帶水文地質特征
根據地質報告提供的資料和礦井揭露,礦井範圍內主要斷層破碎帶的厚度0.05~0.30m之間。F4、F46、F31斷層為壓扭性閉合狀斷裂,由規則的透鏡狀角礫和泥質膠結物組成;F45斷層為張性,不規則的斷層角礫的空隙被後期石英脈充填,結構致密不利於地下水的運動和儲存。大部分斷層為不導水斷層。
4、礦井地下水的補給、排泄條件及規律
大氣降水是礦區地下水的主要補給來源。礦區溝穀較發育,自然排泄條件較好。地下水的徑流主要由天湖岩高山往東邊低處運移,以下降泉或片狀滲流形式排泄於溪溝中,補給區、徑流區、排泄區的界限不明顯,具有徑流途徑短、排泄迅速的特點。
綜上所述,礦區水文地質條件為簡單類型。
七、開采技術條件
通過對該礦多年巷道開拓和煤層開采,總體上該礦井巷道圍岩及煤層頂底板多為粉砂~細砂岩類,岩石力學性質強度較大,穩固性較好,全岩巷道一般可以不用支護(使用裸體巷道)。礦井地質構造以褶皺構造為主,從未發生過衝擊地壓現象。總體上礦井的工程地質條件較為簡單。但開拓開采巷道在遇到風化帶或斷裂破碎帶時,必須使用架棚或砌镟支護。在采區工作麵煤層產狀急劇變化或小斷層牽引帶之處,往往產生偽頂(砂質泥岩或細粉砂岩)鬆動,甚至出現岩層脫層現象,加大了頂板管理難度,也是礦區內頂板02manbetx.com
為主要02manbetx.com
類型的主要原因。由此,應堅持實行敲幫問頂製度,加強采區工作麵的頂板管理,進行有效支護,嚴防頂板02manbetx.com
的發生。
本煤礦開采近二十年,經長時間檢測,礦井瓦斯湧出量極其低微,從未發生瓦斯爆炸,屬低瓦斯礦井。經中國煤炭科學研究總院重慶分院對送檢煤樣進行煤塵爆炸指數和煤層自燃傾向性03manbetx
鑒定,該礦煤層煤塵無爆炸危險,煤層自燃傾向性分類為三類的不易自燃煤層。
地溫正常。
鉛坑煤礦岩刀坑980井經多年開采,沒有對地表生態環境造成大的負麵影響。從建井至今,尚未發生過地麵塌陷、滑坡、泥石流等。隨著開采深度的加大,對地表的影響將越來越小。開采過程中必須重視矸石和礦井水的處理,礦井水應在硐口經沉澱處理後方可排到礦外;煤矸石應集中堆放,要砌築擋矸壩,防止矸石衝向河床或造成水土流失,應在矸石場上植樹種草,保護生態環境。
該礦井的環境地質條件良好。
八、對地質報告的評價
業主於2007年6月委托福建省197煤田地質勘探隊開展地質工作,此間對礦井進行了實地調查,綜合研究,03manbetx
對比,對井田主要構造形態、含煤地層特征、主要開采煤層層位、層數、煤質、煤層穩定性等有了新的認識,提交了《永春縣鉛坑煤礦有限責任公司鉛坑煤礦岩刀坑980井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福建省國土資源評估中心2007年8月以閩國土資儲審[2007]11號文予以評審通過。截止2006年底獲得保有資源儲量(122b)609.9kt,為鉛坑煤礦岩刀坑980井技術改造方案設計提供了較可靠依據。
第二章 井田開拓
一、井田境界
根據福建省經濟貿易委員會2007年7月頒發的福建省永春縣鉛坑煤礦有限責任公司鉛坑煤礦岩刀坑980井《煤炭生產許可證》(證號:203505250296),確定礦井開采範圍拐點坐標及開采標高見表2-1。
表2-1 礦井開采範圍拐點坐標一覽表
點 號 X(m) Y(m) 點 號 X(m) Y(m)
1 2819128 39598568 2 2818738 39598237
2 2818738 39598237 6 2818547 39598076
3 2819356 39597455 7 2819141 39597305
4 2819555 39597592 3 2819356 39597455
5 2819690 39597800 開采標高:+980~+1100m;
開采標高:+980~+1020m;
礦區麵積:0.74km2。
二、儲量、井型及服務年限
儲量:根據福建省197煤田地質勘探隊2007年6月提交的《永春縣鉛坑煤礦有限責任公司鉛坑煤礦岩刀坑980井資源儲量核實報告》及福建省國土資源評估中心2007年8月以閩國土資儲審[2007]11號《永春縣鉛坑煤礦有限責任公司鉛坑煤礦岩刀坑980井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意見書》。礦井截至2006年底保有基礎資源儲量(122b)609.9kt,全部為122b類。扣除2007年1月~2007年12月開采及消耗的資源儲量75.3kt,則截止2007年底礦井保有資源儲量(122b)為534.6kt。
則礦井工業資源/儲量=122b=534.6kt
根據福建省煤礦多年開采的經驗以及礦區的實際情況,礦井各類煤柱按占礦井工業資源/儲量15%估算,故礦井可采儲量采用下式計算:
礦井可采儲量=礦井工業資源/儲量×(1-各類煤柱損失率)×采區回采率=534.6×(1-15%)×85%=392.8kt
礦井服務年限=礦井可采儲量/(礦井生產能力×儲量備用係數)
儲量備用係數取1.5。礦井生產能力40kt/a。
經計算礦井服務年限為6.5a。
三、礦井技術改造方案
(一)礦井開發情況
該礦井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建井,2004年換發采礦許可證,2007年換發煤炭生產許可證,2006年核定生產能力為40kt/a。2005年前礦井有三套獨立的生產係統,分別為980主井~993風井係統、1025主井~1050風井係統、985主井~1008風井係統,2006年礦井後兩套係統的硐口均關閉。礦井主要開采37、41、47、51、53、59號等煤層,曆年累計生產原煤410kt。
該礦井為平硐開拓,礦井水自然流出井外經沉澱池沉澱後排入山溝,由於地質構造複雜,工作麵大多采用殘采方法,放炮落煤,機械通風,井下作業人員使用礦燈照明。
(二)礦井開拓
根據礦井開采範圍內現有開拓布局、煤層賦存條件、礦井水文及地質條件,礦區地形地貌等,本著充分利用現有設施、合理地開發礦區的煤炭資源、完善礦井生產係統及環節、提高礦井抗災能力、確保安全生產的精神。設計提出以下技術改造方案:
方案一:
利用原1050平硐和1008平硐為南、北風井,將993平硐及其它平硐關閉。主平硐負責出煤、矸石、運送材料、行人、通風和鋪設管線等,采用MF0.7-6型翻鬥式礦車運輸;南、北風井擔負礦井回風。前期施工+980~+990m軌道上山(25°)、溜煤眼及+990~+1010m溜煤上山(25°)與+1008m北風井連通,形成北塊段生產係統。後期施工+980~+1050m軌道上山(25°)及+980~+1050m回風上山(25°)與+1050m南風井連通,形成南塊段生產係統。(新掘巷道1275m,利用井巷840m)。詳見圖F108208-109-1及F108208-109-2。
方案二:
利用原980平硐取直作主井,利用原993平硐為風井,其餘井筒關閉。主井負責出煤、矸石、運送材料、行人、通風和鋪設管線等,采用MF0.7-6型翻鬥式礦車運輸;風井擔負礦井回風。前期施工+980~+1010m軌道上山(25°)及+994~+1010m回風上山(25°)與風井連通,形成北塊段生產係統。後期施工+980~+1050m軌道上山(25°)及+1010~+1050m回風上山(25°)與+1010m回風石門及風井連通,形成南塊段生產係統。(新掘巷道1810m,利用井巷575m)。詳見圖F108208-109-3及F108208-109-4。
方案一與方案二比較如下:方案一的優點是①前期工程量小;②分區通風,通風係統穩定、可靠。缺點是①利用巷道多,維修難度較大。方案二的優點是①生產係統簡單,利用巷道較少,容易維修。缺點是①前期工程量大。
經過上述比較,推薦采用方案一進行開拓。初期投產北塊段,主井(+980m)出煤及矸石,北風井(+1008m)回風。
(三)礦井開采
礦井可采煤層平均傾角15~17°,均為薄煤層。煤層頂底板穩定性較好,設計采用走向長壁式采煤法,回采工作麵後退式回采,木支柱支護,放炮落煤,垮落法管理頂板,搪瓷溜槽自溜運輸。根據福建省經貿委閩經貿能源[2005]488號文精神,當煤層不穩定,難以形成正規回采麵時,礦方可采用其他正規采煤方法。
采區內的開采順序必須嚴格遵循先采上區段,後采下一區段;先采上層煤,後采下層煤的原則。
礦井投產時以一個回采工作麵來保產(+990~+1010m區段53號煤層采麵)。回采工作麵年推進度420m,工作麵回采率97%,則礦井實際生產能力計算如下:
Q采 = Q53煤
=420×70×0.99×1.77×0.97
=43725t/a
掘進工作產煤按采煤量的10%計:
Q掘=Q采×10%=43725×10%=4373t/a
總產量:Q總 =Q采+Q掘=43725+4373=48098t/a
故設計以一個采麵投產可以達到礦井生產能力40kt/a。
保安煤柱留設:礦界保安煤柱平麵留設20m寬,垂直上下各留設10m垂高,生產單位嚴格控製在采礦證範圍內開采,不得越界。在斷層邊開采時一側留設10m;無積水的老窯采空區留設20m;有積水的老窯采空區的保安煤柱、井筒和石門的保護煤柱應根據實際揭露的煤層產狀、厚度、頂板岩性等參數進行專項設計。
設計要求采區回采率達85%,工作麵回采率達97%。
礦井掘進工作麵為2個,采掘比按1:2配備。
(四)各生產係統及環節
1、運輸方式:煤炭、矸石在各區段運輸順槽裝車,經運輸石門、溜煤眼至主平硐裝車運出至硐口煤台、硐口排矸場。主平硐采用2.5t蓄電池電機車牽引礦車運輸,其他水平巷道采用人工推礦車,軌道上山串車提升,礦車為MF0.7-6型翻鬥式。
井下采用礦車運輸,主平硐及軌道上山鋪設15kg/m鋼軌,運輸順槽、區段石門鋪設12kg/m鋼軌。地麵汽車運輸。
2、提升方式:軌道上山裝備JTB-800/600型礦用防爆絞車提升,電動機功率22kW。提升容器:MF0.7-6型翻鬥式礦車。
3、壓風係統:采用井口固定式集中供風方式,在主平硐(980平硐口)工業場地布置壓風機房,選用VF6/0.7型風冷式空壓機二台(一用一備),其排氣量為6.0m3/min,排氣壓力為0.7MPa,配套電機功率為37kW。
4、供電係統:礦井采用雙回路供電,一路電源引自下洋供電所10kV電網,另一路電源引自天湖山能源公司變電所,為6kV電網。
5、通風係統:礦井為低瓦斯礦井,設計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風係統,全負壓抽出式通風方式。礦井投產初期由主平硐(980平硐)進風、北風井(1008平硐)回風,北風井選用二台FBCD-№9.0/15型防爆軸流式通風機,功率15kW,一用一備。
6、排水方式:礦井采用自流排水。
7、供水係統:礦井水源取自天湖山能源公司自來水,水質能達到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85)中規定的水質標準,可以滿足礦井地麵和井下用水的需要。設計在風井上方+1110m標高處設置一座V=200m3的高位水池,井下和地麵的消防、灑水管網鋪設到各水平及主井工業場地各用水地點。
8、地麵生產係統主平硐目前已有地麵工業場地,設計利用。
9、礦井通訊係統:礦井地麵設一台KTD-24型24門程控交換機供地麵和井下通訊調度使用,井下運輸調度室、變電所、下山絞車房、水泵房等主要機電設備硐室和采掘工作麵必須安裝通信設施,並能與礦調度室等部門直接聯係。地麵采用自動電話,井下采用礦用隔爆型電話。
10、礦井監控係統:根據《煤礦安全01manbetx
》(2006版)第一百五十八條規定礦井必須裝備礦井監控係統,監控井下作業地點的瓦斯、主要巷道的風速、主要設備的開停及主要風門的開關情況。礦井監控係統的安裝必須符合福建省安監局“閩煤安監調查[2007]15號”文規定。
第三章 節 能
煤礦投資大,安全可靠性要求高、耗電量大。在滿足安全生產的前提下,如何提高礦井設備和綜合使用效率,降低電耗以提高煤炭企業的經濟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方案中設備選型遵循節能、充分利用已有的設備為原則,更換部分效率低、耗電量大的設備,從節能方麵考慮新增的係統和設備。
一、采掘設備選型
根據煤層賦存情況、地質條件、生產能力等,選取合適的采掘設備,以達到節約投資、減少電耗的目的。
二、供電係統
供電係統考慮靠近用電負荷中心設變電所,輸、配電線路按經濟電流密度選擇截麵,以減少線路損耗。地麵變電所無功功率采用低壓集中補償,功率因素達到0.9以上,降低了能耗。地麵變壓器采用節能型,變壓器采用KS9型低損耗型,井下照明采用DGC-13/127Y礦用防爆型節能熒光燈等。
三、其它係統
礦井通風係統選用高效節能型風機;合理設置通風、供水、供風管網等。
第四章 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要貫徹環保設施“三同時”的原則,在設計中針對煤礦建設生產所排放的各種汙染物的排放量和排放濃度,依照國家環境保護相應標準,采取各種相應的治理措施。
1 、礦井廢水及地麵生產汙水處理:礦井廢水及地麵生產汙水(特別是煤台、煤場汙水)應集中排放。措施是利用水溝引入沉澱池,將廢、汙水彙入沉澱池,將沉清水排入地麵水體,並回收煤泥,清理沉澱池。對礦井廢水必須經常進行水質檢測,並采取相應處理措施,達標後方可排入地麵水體。
2 、煤矸石治理:除少部分用於築路、填方外,大部分矸石堆放在荒山溝中,在矸石堆的坡腳處設置攔矸壩。
3、生活汙水治理:礦區內生活汙水量不大,其中的糞便汙水經化糞池濃縮汙泥後即可排入山溝水體或用於農田灌溉。
4、煤粉塵的治理:為了避免或減少煤在生產、運輸、裝卸及露天堆放過程中生產大量粉塵,在礦井生產中盡量采用濕式作業。在溜煤眼、煤鬥等轉載點處設置噴水降塵裝置;在煤台等可能密閉的地方采用密閉工藝,輔以噴霧灑水,控製粉塵擴散;露天堆煤場安裝搖臂式噴水設施,供白天需要時灑水降塵;對煤台附近的道路及礦區內其它運煤幹線也應定時進行灑水、衝洗。
5 、噪音汙染的治理:礦井噪音主要分布在工業場地內,如空壓機、扇風機,坑木加工房,煤台等在生產過程中的聲響。因此,設計選用高效低噪聲的產品,采取消音、減震、隔音等措施,降低噪音對環境的影響。在礦井平麵布置上考慮到噪聲對生活區的影響,合理布局,避開不良影響。
6、植被破壞的治理:礦區在生產過程中應考慮少破壞地表植被,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在工業廣場及生活區、道路旁大量進行綠化,既滿足“新建企業的礦區防止汙染、防止水土地流失”,保護和改善環境,又具有較好的調濕、吸塵、吸灰、減弱噪聲等功能。
第五章 礦井安全及災害預防
礦井三類工程(礦建、土建、設備安裝工程)建設必須嚴格執行有關01manbetx
、規範,如《煤礦安全01manbetx
》、《小型煤礦安全生產基本條件要求》等。從礦井的開拓係統,井上下防塵、防滅火、防治水、防治瓦斯災害以及電氣設備的安全保護等諸方麵入手,采取多種有效的措施,切實保障煤礦職工安全與健康,確保煤礦安全生產。
一、井下開采安全
1、安全出口:礦井必須有兩個能使人員通行到地麵的安全出口,井下每一個水平和各區段都必須保持至少2個安全出口,並與通達地麵的安全出口相連接,嚴禁獨眼井開采。本礦采用平硐開拓,分區式通風方式,前期有+980主平硐、+1008北風井2個平硐,硐口距離大於30m,區段運輸順槽及回風順槽均通過石門及上山與主平硐和風井相通,安全出口符合要求。
2、頂板管理:頂板02manbetx.com
是該礦區的主要事故類型,據資料統計,頂板事故占該礦區煤礦所有事故的75%以上。設計工作麵采用木支柱支護,人工回柱,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生產過程中應加強采掘麵頂板管理,嚴格執行敲幫問頂製度。采掘工作麵必須及時支護,嚴禁空頂作業。地質構造帶、斷層帶、破碎帶、淋水帶、礦壓集中帶等必須加強支護,保證頂板安全。
3、預防礦塵:為確保井下工人的健康,減少矽肺病,要求對井下作業采取綜合防塵措施。巷道掘進采用濕式鑽眼、水炮泥封孔,放炮後應進行灑水,裝岩(煤)灑水和淨化風流使井下粉塵濃度不超過國家規定指標。
4、預防瓦斯和有害氣體: 煤礦雖然屬低瓦斯礦井。但瓦斯湧出量受多種因素影響,特別是隨著開采量加大和開采深度加深。礦井在生產過程中應確保主扇不停風,並注意經常檢測,若發現瓦斯有增大變化時應及時調節風量,以保證安全。在獨頭巷道掘進過程中,應加強局部通風,做到不通風不生產,以免產生瓦斯、一氧化碳或其他有害氣體聚集,發生意外事故。報廢巷道和采空區必須砌築永久密閉,臨時停工巷道應設置柵欄,防止人員誤入,造成事故。
5、預防透水事故:在采掘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對上部小煤窯的積水、斷層及含水層的探放水工作。密切注意水量變化。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後掘的原則,作好探放水工作和留足安全煤柱,預防透水事故的發生。對可能出現的水害做好防範工作。礦井回采工作麵冒落帶裂隙延展至地表,大氣降水通過裂隙進入井下,因此對塌陷區應及時充填裂隙,防止大量雨水進入井下。禁止越界開采,防止礦井間水力連通互相影響。
6、預防火災:本礦區雖屬低瓦斯礦、未曾發生過煤塵爆炸和煤層自燃現象,但在生產中對防火問題仍需十分重視,設計中考慮了消防灑水係統,礦井建設和生產中應嚴格按照《煤礦01manbetx
》規定進行管理。嚴禁把火種帶入井下,杜絕井下一切明火源,絕不允許在進風井口和通風機房附近20m安全範圍內有明火點。礦井建設和生產中必須確保機電設備“三大保護”的完善和正常運行,防止發生電器火災。
7、井下安全監控設備及自救器的配備:根據《煤礦01manbetx
》的規定,所有礦井必須裝備礦井安全監控係統,本礦井也不例外,且設計在每個掘進工作麵、回采工作麵和超前順槽等處均裝備一個甲烷傳感器及其它安全監控傳感器。自救器按下井人數配備,並考慮20%的備用。礦井監控係統的安裝必須符合福建省安監局“閩煤安監調查[2007]15號”文規定。
8、掘進巷道在揭露采空區前,必須製定探查采空區的安全措施,包括接近采空區時必須預留的煤(岩)柱厚度和探明水、火、瓦斯等內容。必須根據探明的情況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在揭露采空區時,必須將人撤至安全地點。隻有經過檢查,證明采空區內的水、火、瓦斯和其他有害氣體等無危險後,方可恢複作業。
二、井上下供電及機電設備安全設施
1.供電係統
在設計中供配電以及電氣設備選型均遵守《煤礦01manbetx
》中的有關規定。
(1)地麵供電係統應防止供電線路斷線,杆塔歪斜及倒杆事故,以免影響礦井供電安全;地麵變電所必須裝設防雷裝置,主通風機采用兩路電源供電,確保任何情況下主通風機供電安全可靠。
(2)保護裝置:地麵變電所低壓配電屏饋出的線路均采用自動開關作為線路過負荷及短路保護;井下380V供電以及127V煤電鑽、照明信號綜合保護裝置均裝有低壓漏電保護裝置,低壓電動機的控製設備具備短路、過負荷、單相斷線、漏電閉鎖保護裝置及遠程控製裝置;井下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均通過鎧裝電纜外殼或電纜接地芯線與接地極相連。形成井下總保護接地網,接地網上任一保護接地點的接地電阻值不大於2歐姆。
(3)閉鎖控製:在井下局部通風機和掘進工作麵中的電氣設備之間設有風、電閉鎖控製。
(4)井下選用設備:電氣設備選用防爆型,在主進風井、主進風運輸巷等處選用礦用一般型設備。下井電纜以及采區低壓電纜均為銅芯,固定敷設的電纜選用鎧裝不延燃性電纜,非固定敷設的電纜選用礦用不延燃性礦用橡套軟電纜。電纜敷設、懸掛嚴格執行《煤礦01manbetx
》有關規定,電纜連接采用防爆型礦用電纜接線盒。
2.提升及運輸係統
(1)根據《煤礦安全規程》規定,斜井提升設一坡三擋,在主斜井上部車場裝設阻車器、擋車器,以防誤操作引起的跑車事故,同時在上部車場變坡點下方20m處和中間水平車場以及下部車場,安裝常閉式檔車器或檔車欄,以阻止在運行中斷繩、脫鉤的車輛。
(2)提升鋼絲繩及其連接裝置的選擇、使用和維護按《煤礦安全規程》要求進行。
(3)提升指示器:在提升絞車中均裝設有深度指示器。
(4)鋼絲繩安全係數:提升裝置用的鋼絲繩專為提升物料時安全係數不小於6.5。
(5)在巷道設計中,巷道彎道半徑符合《煤炭工業設計規範》要求,同時斷麵設計能滿足行人、運輸和安全設施及設備安裝、檢修、施工的需要;運輸巷兩側與運輸設備最突出部分之間的距離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軌道按照質量標準化要求鋪設好,並經常檢查維護,減少運行事故發生。
三、防治水
1、地麵防治水
井田地形起伏連綿,地勢相對高差大,溝穀切割較深,有利於大氣降水及地下水的直接排泄。礦井生產井筒均位於半山坡上,一般不會發生洪水淹井事故。為防止連日暴雨可能誘發局部崩塌和滑坡現象,造成溝穀堵塞等破壞現象,因此要做好硐口上方山坡的截洪溝、檔土牆及工業場地的擋土牆、擋矸壩、排水溝,以及地表塌陷坑的處理,防止發生淹井事故。並做好以下安全措施:
1)硐口位於溝穀旁,應采取在硐口修建防洪溝、攔水壩等措施,防止暴雨時地麵溝穀山洪水倒灌入井下。
2)結合實際,認真編製礦井防治水年度計劃,製定雨季防治水措施,組織應急搶險隊伍,儲備足夠的防洪搶險物資。
3)每年雨季前必須對防治水工作進行全麵檢查,檢查礦區及周邊是否發生地麵塌陷區、岩體裂縫等異常情況;每次降大到暴雨時和降雨後,應派專人巡查。一旦出現上述現象,必須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地表水灌入井下。
4)保持排水溝通暢,保證山洪順利排出。
5)保持礦井工業場地及地麵建築物排水係統完善通暢。
2、井下水防治
礦區水文地質屬基岩裂隙類簡單型。礦井湧水量受大氣降水影響較大,在連續降雨後,可能出現較大的礦坑湧水量;礦區內存在斷層屬張性正斷層或滑脫斷層,在開采過程中,應密切注意其導水性及規律;礦區內的地表水體為季節性的小溪,其與風化帶含水層之間存在著弱的水力聯係,地表水可能會沿著裂隙發育的岩層或斷層破碎帶滲入井中,造成礦坑湧水量的增加。因此在礦井生產過程中必須做好以下防水措施:
1)加強礦井地質和水文地質工作,及時收集施工巷道、采掘工作麵、斷層破碎帶等水文地質特征及湧水量的變化情況等有關資料,跟蹤調查和觀測本礦井、周邊礦井的采空區積水情況,並在井上下對照圖上標出其開采範圍和積水情況,防範積水區通過斷層與開采井巷溝通。
2)建立地下水動態觀測係統,進行地下水動態觀測、水患預報,並製訂相應的“探、防、堵、截、排”綜合防治措施。
3)每年雨季前必須對井下防治水工作進行全麵檢查。要製定雨季防治水措施,並組織應急搶險隊伍,儲備足夠的防洪搶險物資。每次降大到暴雨時和降雨後,應及時觀測井下水文變化情況,根據需要采取相應防患措施。
4)對可疑地段必須認真執行“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後掘,先治後采”的防治水原則。探放水前必須查明老空水體的位置、範圍、水壓和積水量,認真編製探放水設計,製定並采取包括防止氣體中毒窒息在內的探放水安全技術措施。
5)在開采下水平時,事先應將上水平開采情況及水文資料標明在采掘工程平麵圖中,並對可能造成的積水情況等進行分析研究和判斷,製訂攔截、改道、抽放、預留保護煤柱等相應的防治措施,做好安全防範工作。嚴禁在各種防隔水煤柱中采掘。
6) 在開工前,要做好各采掘工作麵的防治水的技術論證工作,並與采掘工作麵作業規程同時學習貫徹。礦井必須密切注意采掘工作麵的異常變化情況及湧水點的湧水特征。發現有掛紅、掛汗、空氣變冷、出現霧氣、水叫、頂板淋水加大、頂板來壓、底板鼓起或產生裂隙、出現滲水、水色發渾、有臭味等水患預兆時,必須停止作業,撤出人員,查明原因並采取相應防範和治理措施後方可恢複作業。
7)對已有的硐口、密閉巷道出水口的流量、水位、水質進行長期觀測,注意水量、水質的變化,發現異常應及時查明原因,分析判斷是否會因巷道坍塌、堵塞形成新的積水區,並提出防治意見。
8)回采過程中,必須盡量將采落的煤全部回收幹淨。如空區有淋滲水,則必須將空區煤泥漿全部耙淨,使空區淋滲水形成長流清水,保持空區瀉水通道暢通,不被殘留煤炭淤塞形成新的積水區。
四、礦山救護
本礦與福建省泉州市礦山救護隊簽訂了救護協議,且該區通信較為發達,發生事故時能及時趕到。礦井另外應配備輔助救護小隊,擔負礦井的日常檢測和輔助救護任務。
第六章 礦山組織機構、勞動定員及勞動生產率
一、礦山組織機構
礦山組織機構,是在礦長領導下設置若幹副礦長分別負責礦山企業的生產技術、勞動工資及人事、財務供銷以及計劃、質量檢驗、辦公室、運輸和生活等方麵的工作。
二、勞動定員及勞動生產率
勞動定員的編製、執行閩經貿能源[2007]464號文的有關規定,本著盡可能簡化機構和層次,減少非生產人員,充實生產第一線,最大限度提高勞動生產率。
礦井全員效率確定為1.21噸/工。經計算全礦井勞動定員為158人,其中:生產工人135人,管理人員7,服務人員12,(定員中含專職通風安全檢查員4人,專職安監員5人)其他人員4人。根據礦井年生產能力及有關規定,編製勞動定員及勞動生產率。詳見表6-1、6-2。
表6-1 勞 動 定 員 表
序號 工種 出勤人數 在籍係數 在籍人數
第一班 第二班 第三班 合計
1 生產工人 35 32 26 93 135
井下工人 29 29 24 82 1.45 120
其中:回采工 13 13 12 38
掘進工 12 12 10 34
運輸工 4 4 2 10
地麵工人 6 3 2 11 1.35 15
2 行政管理人員 3 2 2 7 7
其中:工程技術人員 2 1 1
職員 1 1 1
原煤生產人員合計 38 34 28 100 142
3 服務人員 6 4 2 12 12
4 其它人員 2 1 1 4 4
全礦在籍人員合計 46 39 31 116 158
表6-2 勞 動 生 產 率 表
(年產量:40kt,日產121噸),330d
序號 勞動者類別 日出勤工數 勞動生產率(t/工) 備注
1 全員效率 100 1.21
2 生產工人效率 93 1.30
3 井下工人效率 82 1.48
4 回采工人效率 38 3.18
5 掘進工人效率(米/工) 34
第七章 工程量及建設工期
一、工程量
本技術改造設計新掘井巷工程量1275m,其中新掘井筒165m,新掘采區巷道1110m(煤巷445m)。
二、建設工期
根據《煤炭工業小型煤礦設計規範》並結合福建省小煤礦井巷施工隊伍、技術裝備和管理水平,井巷施工月成巷進度如下:
斜(巷)井: 50m/月
岩石平巷: 70m/月
煤層平巷: 100m/月
切 眼 : 60m/月
礦井移交標準為完成井下設計前期井巷工程,施工、安裝好提升、運輸、通風、壓風、供水、供電、消防灑水、安全監控係統等主要環節,並完善井口工業廣場生產、安全、環保、福利等設施。按標準進行施工驗收。按上述施工月成巷進度,完成前期各係統全部工程共需建井時間12個月。
第八章 礦井固定資產投資估算
根據國家煤炭工業局煤規字[2000]第48號文頒發的《煤炭建設工程造價編製與管理辦法》,經估算,項目總投資為352.2萬元,噸煤投資88.05元/t。其中:礦建工程169.00萬元,土建工程35.30萬元,設備購置及安裝工程105.90萬元,其他工程費用26.50萬元(含土地使用費、設計費),預備費15.50萬元(按三類工程量5%計)。
目前該礦區原煤售價約為250元/t,開采綜合成本約190元/t,產品單位利潤約60元/t。技改工程實施後,可以達到充分利用井田煤炭資源,合理開拓布局,提高煤炭產量,實現安全生產,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的目的。
結 論
綜上所述,福建省永春縣鉛坑煤礦有限責任公司鉛坑煤礦岩刀坑980井煤炭資源可靠,礦山開采技術條件較好,礦井已生產十餘年,具有較強的生產作業和管理能力。礦井經過資源儲量核實工作和礦井生產揭露,在地質構造、含煤性、可采煤層和資源儲量等方麵的認識更接近實際,原有礦井開拓係統已不能適應情況的變化,應實施礦井技改工程,達到充分合理地開發礦井煤炭資源,獲得較好經濟效益的目的。礦井技術改造工程符合福建省有關政策。設計的開拓方案合理、安全生產係統完善,具有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建議管理部門盡快批準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