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礦三維一體的安全文化經驗
山西焦煤西山煤電集團公司馬蘭礦位於全國最大的主焦煤基地----山西省古交市西南16公裏,是“六五”、“七五”期間建設的國有重點大型煤礦。該礦於1983年11月20日開工建設,1990年6月27日投產,2005年實現400萬噸達產目標。
投產十六年來,馬蘭礦先後通過了ISO9001、ISO14001、ISO18000三大認證,榮獲山西省文明單位、省管國有企業文明單位標兵、全國煤炭係統環境保護先進單位、煤炭安全質量標準化國標一級礦井、全國文明煤礦、全國依法生產先進煤礦、全國煤炭工業科技進步雙十佳礦井、全國煤炭行業特級高產高效礦井等一係列榮譽稱號。
近年來,山西焦煤、西山煤電集團公司按照“珍惜生命、珍愛健康”的安全理念,以安全為重點,以效益為中心,以質量為根本,以科技進步為動力,建立了周密的企業文化管理體係,教育和引導企業及員工樹立全麵的安全觀、生命觀、生產觀,打造山西焦煤特色安全文化,實現了企業和員工生產、安全、文明、健康的協調發展和共同提高。
馬蘭礦根據山西焦煤、西山煤電集團公司打造強勢企業文化的整體戰略部署,精心組織企業文化建塑工作,在西山煤電集團公司企業文化委員會的指導下,全麵貫徹落實山西焦煤公司企業文化,從西山的實際出發,堅持以人為本,堅持求真務實,堅持著眼於未來,有計劃、有步驟、分層次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加快礦井推進企業文化建設步伐。堅持標識係統先期導入,理念體係逐步滲透,行為體係及時跟進,文化管理延伸並舉。結合馬蘭礦實際情況確立企業價值理念係統,形成理念力,把理念貫穿於生產經營過程,形成管理力,發動職工廣泛參與文化建設,形成行動力,並以“三力”為企業文化建設的著力點,在落實上狠下功夫,用統一的物質文化建設樹立馬蘭形象,用一流的核心價值觀凝聚力量,用先進的行為文化規範職工行為,使企業文化內化於心、固化於製、外化於形,並將企業文化滲透並融入到安全生產等管理當中,經過近三年的基層實踐,逐步形成了以企業、家庭、社區三維互動、共促安全的西山三維一體特色安全文化體係,文化興礦,文化興安之路越走越寬廣,全麵提升了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為煤炭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探索出了一條新路。
一、創新企業文化保障機製,推進特色文化深入開展
企業文化建設工作,“建設”是表向的、短暫的;“保持”是關鍵,是核心,良好的運行機製是企業文化長期運行的保證,隻有良好的機製才能保證企業文化運作起來,運作的長久,由於企業文化是無形的,但又無時無刻不存在的,為保證企業文化的建設的順利進行,馬蘭礦從三個層麵配套三個保障機製來確保運行。
企業文化宏觀推進機製。企業文化是無形的,它的作用也是無形的,但推行企業文化的內容卻需要實實在在東西,它的載體要實實在在內容。為了進一步推進全礦企業文化建設,馬蘭礦在03manbetx 礦井發展實際情況後,確定了安全、質量、科技、人才、管理、誠信、經營、廉政、品牌、環境、導向、團隊等12個分項文化是企業文化建設的載體,根據工作性質不同,確定了各分管礦領導是12個分項文化的總負責人,主要科室是主承辦牽頭部門,相關部門是協助部門,每月定期召開企業文化建設03manbetx 會,通報12個文化建塑的進展情況,針對優秀企業文化往往產生在基層,來自於區隊、車間班組的實際情況,由企業文化委員會定期深入基層挖掘、提煉、整理、研究企業文化的發展方向。形成了研究企業文化方向——→製定實施方案——→星級考核區科——→總結03manbetx 個體行為——→再研究企業文化新內容的格局。
企業文化星級動態管理機製。優秀企業文化產生如星星之火,如何起到燎原之勢,往往通過自上而下較強的執行力。馬蘭礦在推進各部門、各單位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在全礦實行了星級動態管理機製,機製運行的重點是每季度由企業文化建設辦公室牽頭,組織12個企業分項文化牽頭部門對各二級單位進行檢查,通過礦對各二級單位的考核,推動各二級單位的企業文化建設。長期以來,礦已經形成了旬查、旬評、月考核為主要內容的礦井安全質量標準化檢查和以月檢月評為主要內容的地麵質量標準化檢查形式。為使檢查情況盡量接近實際,企業文化星級動態檢查標準分組織機構、標識體係、理念體係、行為體係、創新體係五大體係,采取電話了解、問卷調查、查資料等形式進行,並將地麵質量標準化、井下質量標準化的檢查分值納入到企業文化的安全文化與管理文化中。總分1000分,對各二級單位分五星進行評定,具備700分-790分為一星,具備800分-840分二星,具備850分-890分為三星,具備900分-940分為四星,具備950分以上為五星,具備三星以上具備評選先進的條件,在星級動態管理中,對安全指標、計生指標、治安指標實行一票否決,發生一票否決現象,星級評定重新開始評星。企業文化星級動態考核逐步形成了組織有關單位檢查區(科)——→各區對照標準考核各隊組——→隊組重點抓個體行為——→個人行為整改——→再檢查的格局。
員工崗位千分製考核機製。文化需要員工建塑,員工需要管理推動。為了全麵推行精細化管理,達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馬蘭礦努力探索著如何把責任法人製度在礦井得到細化,把壓力逐級分解傳遞到隊、班、個人,並在全礦全麵落實的道路。2004年,馬蘭礦結合礦井發展和市場經濟形勢的需要,一套以崗位標準、工作標準、考核標準於一體的涵蓋全礦524個崗位工種的《馬蘭礦千分製考核標準》製定並實施,它的內容涵蓋了精神文明、標準化上下崗、遵紀守法、工作質量等方麵,實現了用製度約束人,把軟考核變為指標考核,千分製結合“一製三工程”(即責任法人製、素質工程、陽光工程、溫暖工程)及以後相繼出台的“鐵規鋼紀”、“幹部管理30個必須”等一係列管理製度,成為了馬蘭礦一種嚴密科學的企業綜合管理標準體係。每個月由企管辦牽頭,礦級領導按照精神文明、標準化上下崗、遵紀守法、職業道德、工作質量、其它方麵六項標準對全礦科級幹部進行考核,各相關業務科室按照安全、生產、質量、成本指標等四項指標代表礦對各科級單位進行考核,考核結果與科室效益工資、個人抵押結合,並將考核結果與幹部的票子、帽子、位子相結合,通過電子屏幕等形式進行公布。各科級單位對本部門、本單位的員工分別按照職業道德、工作質量、遵紀守法、精神文明建設、出勤與任務、標準化上下崗、安全生產、技術要求等八方麵要求,每天對員工進行考核,月底將考核結果報企管辦,由企管辦辦審核彙總後執行。各隊、承包經營性單位,每天對內部員工按五項標準進行崗位千分製動態考核。用《馬蘭礦千分製管理辦法》規範行為,用管理標準、技術標準、工作標準、服務標準四大標準影響職工已成為馬蘭礦管理層的共識。初步形成檢查考核——--→整改提升-----→再檢查考核的模式。
做不好該做的事就是行動的矮子,工作不落實就是管理的騙子。任何工作的關鍵是落實,三個機製的運作目的就是保障企業文化的運作與落實。員工千分製考核重點針對員工思想、行為、工作任務進行落實;星級動態達標管理重點針對各二級單位企業文化推進情況進行落實;企業文化宏觀推進機製則針對全礦企業文化建設進行,三種機製相互並存、互相作用,達到了同波同振的目的。
(馬蘭礦企業文化三種機製配合示意圖)
首要任務:企業文化宏觀推進機製——→礦企業文化委員會
↓
↓
途經:企業文化星級動態考核機製——→礦各二級單位
↓
↓
落腳點:員工崗位千分製考核機製——→全礦所有員工
二、全方位搭建安全宣教平台,營造大文化理念宣灌格局
馬蘭礦以安全宣傳教育為載體,以“安全宣傳”為基礎,全麵導入“以人為本、以文育人”的管理理念。把理念灌輸的切入點放在分解企業文化搭建平台上,全礦圍繞企業大文化,部門引導分項文化,員工踐行行為文化,形成了大文化包括分項文化,分項文化支撐大文化的格局。
馬蘭礦在認真學習企業文化的基礎上,以“兩推三塑”活動全力推進理念灌輸工作。一推:在礦區地麵全力宣傳企業理念;二推在井下生產工作麵全力宣傳企業理念;三塑:以牌板、黑板報、櫥窗、燈箱、電子屏等宣傳塑企業文化之容;以廣播電視等宣傳形式塑企業文化理念之聲;以“感動馬蘭”、感恩係列活動、英雄譜等宣傳形式塑企業文化之魂。
礦區地麵理念宣灌以知識普及為主要內容,重標識規範、重稱呼規範、重內容普及,創建文化理念路、道德規範路、精神文明路;建設利民小區、文苑小區、興苑小區、華苑小區、盛苑小區、辦公區六個文化宣教區,對區域內的所有牌板重新規範。工業區形成“一場一廊一路”的格局(企業廉政文化廣場、安全文化長廊、安全教育路),全礦區形成了三路六區的企業文化理念宣灌格局。
井下理念宣灌以企業文化、安全知識為主要內容,重親情教育、重安全知識教育、重優秀人員示範。井下企業文化形成以文化廣場、文化運輸線、文化峒室、文化巷道為一體的“場、線、室、巷”為內容的“2113”安全文化建設體係,“2”是創建兩條路即企業文化宣傳之路和科技之路;“1”是推行了一麵牆即安全文化牆;“1”是推行安全教育峒室;“3”是開設了三條線即職工藝苑風景線、職工安全教育運輸線、百裏煤海職工風采線。建立了井口安全之聲廣播站,做到了“萬米巷道運輸線,時時處處傳佳音”,從而在井下形成係統的企業文化宣灌體係。大力開展馬蘭安全祈盼活動,從視覺和聽覺上,教育和引導員工關愛生命、珍視健康,樹立全麵的安全觀、生命觀和生產觀。在井上礦區主要道路兩側設置了公益廣告燈箱,在地麵公共場所、辦公場所、井口安全走廊及井底車場、各個乘車點、盤區巷道裝設了大量的人性化、親情化的安全警句和祝福寄語,井下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廣場的各式燈箱、彩色噴繪,形式多樣、內容貼近生產,讓職工在潛移默化中感知到領導的關懷、家人的期盼、同事的囑托。馬蘭礦井下人性化的設計、高標準的安裝,徹底改變了煤礦安全狀況差,黑、亂、髒、臭的落後麵貌,讓職工感到生命存在的價值,職工在井下有了安全感,在井上有了舒適感,從事煤礦工作有了光榮感。在井上下形成了“珍惜生命、珍愛健康、勿忘安全”的濃厚輿論氛圍,使職工時時、處處都受到安全文化的感染和教育。馬蘭礦將每旬的安全質量標準化講評會轉變為安全質量標準化民主生活會,大家暢所欲言,肯定成績,糾正不足,密切了幹群關係,形成全過程、全方位、立體化的齊抓共管體係。通過開展“百名幹部千名職工結對子促安全”活動和礦領導包區、區(科)領導包隊及安全工作進班組、進家庭活動,為馬蘭礦的安全生產全麵健康發展托起了一片藍天。
三、以人為本打造先進社區文化,凝心聚力共建平安和諧馬蘭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是親情維係、道德養成、文化價值觀念傳承和每一個家庭健康生活重要場所;同時也是加強教育,強化監督,注重從源頭預防和解決不利於安全生產、社會穩定等各種問題的重要陣地。麵對構建平安礦區、和諧社會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馬蘭礦創新開展了“六進社區”、“安內助、賢內助、廉內助”“家、站、區”等一係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極具教育意義的社區文化活動,社區文化活動緊密圍繞創建平安馬蘭、和諧礦區這一主題,企業、社區、家庭三方之間的良性互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西山煤電三維一體安全文化。同時,三維一體的安全文化從某種角度來說,又實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真誠相待,心與心之間的真情溝通,在企業與員工之間搭建了一座相互關心、相互尊重的心靈橋梁。
馬蘭企業文化建設的定位就是:以人為本。它建設的過程就是搭建企業與員工的“心靈之橋”的過程。其核心就是關心職工生活,了解職工心理,尊重職工人格,激發職工潛能。馬蘭礦通過挖掘文化載體,凝聚員工感情,以“家、站、區”為依托,共建企業的“心靈契約”,使所有的員工對企業充滿熱情與希望。從2005年開始,在井口成立了為礦工免費提供早、中、晚餐的 “礦工之家”,礦工從井上來後可以在這裏免費就餐;以愛心超市的形式籌辦了愛心服務站,通過這個平台,把日常愛心捐款與“六大基金”統一使用,把黨員奉獻基地、團員示範崗與愛心服務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了愛心服務常態化、規範化;從關心、關愛礦工的角度出發,分別在井上下設立了醫療服務區、小吃供給區、文化熏陶區。在井下文化廣場內設置的醫療服務區內,常備日常的感冒、小傷口包紮藥品,建立用藥記錄,定期補充藥品;根據井下工人作業時間長的情況,在井下考勤站設立了小吃供給區,向礦工提供純淨水、飲水機、瓜子、方便麵等小食品,用細致的工作滿足礦工的需求。在六區(科)各隊組的一個角落,開設文化熏陶區,主要擺放與安全生產有關的報紙、專業書籍,利用礦工會閱覽室、通風區流動圖書庫等形式,在各單位輪流傳閱。通過設立文化熏陶區活動大力倡導健康、祥和、溫馨的文化氛圍,滿足員工的求知、求美、求樂的精神文化需求。從2005年開始,馬蘭礦就發起“感動馬蘭”人物事件的評選活動,2006年又開展了“感動·感恩·責任”係列活動,將長期以來在基層默默工作、無私奉獻的楷模,長期以來刻苦鑽研業務的先進典型評選出來。通過“家、站、區”及感動、感恩、責任係列活動的開展,把關愛工作演變成了一種特殊的情感式勞動,有關部門在為礦工提供真誠關愛的同時,也達到了情感的交融,這種交融既升華了礦工的精神境界,也使礦工有一種精神上的愉悅感。
為了營造處處講安全、全員抓安全的濃厚的安全文化氛圍。馬蘭礦以社區、家庭為切入點,積極開展安全協管進社區、文明風尚進社區、法律援助進社區、環保行動進社區、文體活動進社區、愛心服務進社區等六進社區活動,引導健康、文明、向上的社區文化建設。推出了以親情關愛為途徑、以囑安全實現企業安全生產為目標,全員參與的家庭安全競賽及“安內助、賢內助、廉內助”競賽活動,通過簽訂家庭聯保、互保責任書,明確家庭成員特別是夫妻雙方的權利、義務,使安全責任進家庭;要求妻子常吹安全枕邊風、常念安全生產經,使安全宣傳進家庭;通過開展家庭互動式的學習方法,把安全知識學習延伸到家庭,不斷提升家庭成員的安全素養,使安全學習進入家庭。競賽評比采取季度檢查考核,年度評比表彰的方法,對評選出的家庭予以表彰授牌,對由於家庭成員出現“三違”情況的“安全五好文明家庭”立即予以摘牌。上述活動的開展,培養了家庭成員的安全習慣,增強了家庭成員的安全素質,拓寬了安全宣傳教育領域,豐富了安全文化建設內涵,使家庭成為安全生產保障體係的堅固堡壘。
目前,“大馬蘭思路、大安全理念、大文化格局”的觀念已深植人心,安全管理得到不斷提升。廣大幹部職工對安全文化建設自覺做到自主保安、互動聯保,上標準崗、幹標準活,促進了職工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營造了“我想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會安全”的工作氛圍。礦區上下抓安全文化的自覺性、主動性進一步增強。礦井安全由事後查處向強化基礎轉變,由控製傷亡02manbetx.com 為主向全麵做好職工安全健康轉變,真正建立起一種追求標準“零錯位”、管理“零盲區”、成本“零浪費”、安全“零02manbetx.com ”、質量“零缺陷”、行為“零違章”的多維體係的精確管理新模式。有力地促進了安全管理工作由人治向法治轉變,由被動防範向源頭管理轉變,由隨機管理向規範化、製度化、科學化管理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