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連塔煤礦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
補連塔煤礦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
第一章 礦井概述
補連塔煤礦是中國神華能源股份公司在神府東勝煤田開發建設的特大型現代化礦井之一,補連塔煤礦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烏蘭木倫鎮,行政屬於烏蘭木倫鎮管轄,井田位於烏蘭木倫河一級階地的西緣;南與上灣井田連接,西與呼和烏素及爾林兔毗鄰,北與李家塔礦接壤。補連塔礦井田走向長13.6~19.7Km,傾斜寬6.1~14.3Km2,井田麵積130.9Km2。根據地勘公司提供的補連勘探區儲量彙總表,可采儲量14.3億噸。
補連塔井田內基本為單斜構造,煤層底板有寬緩的波狀起伏,在東部稍有隆起。根據構造分類標準,屬Ⅰ類區域。煤層賦存條件優越,主要可采煤層厚度大、傾角緩、層位穩定、儲量豐富。井田內有可采煤層11層,批準開采的有7層,分別為 1-1、1-2上1#分煤層、1-2上2#分煤層、 1-2、 1-2下、2-2和3-1煤層,主要可采煤層1-2煤層、2-2煤層和3-1煤層。煤層埋藏淺、相對地壓小、頂底板較穩定易於管理,因煤層屬於中硬以上而且韌性較好,故在采掘過程中頂板礦壓顯現較小。煤層中甲烷含量為0~0.19m3/t,CO2含量為0.01~0.16m3/t,從瓦斯03manbetx
結果來看,主要為氮氣(N2),一般為91.71%,其波動範圍83.72~99.14%,其中甲烷占1.67~15.29% ,CO2占0.85~5.33%,故可劃為二氧化碳~氮氣帶,屬於低瓦斯礦井。本井田突出弱點是煤燃點低(300℃左右),且在失水狀態下易於著火;礦井屬於半幹旱氣候區,降水少,蒸發量大,地下水主要來源於大氣降水的滲入,井田地表為第四係鬆散層風積沙覆蓋,厚度5~50米,平均20米左右,並呈東厚西薄、北厚南薄變化,故第四係含水層含水較少,區內地下水比較貧乏。地表水體主要是補連溝,井田內地下水的賦存和分布主要受氣候、地貌、地層、地質構造及地表水係等因素控製。水文地質條件簡單,湧水量小(170米3/小時左右),礦水文地質類型為一類Ⅰ型。
補連塔煤礦是典型的平峒加斜井開拓方式。井田內煤層分為兩個水平開采,2-2煤層以上為上煤組,劃為一水平開采。3-1煤層以下為下煤組,劃為二水平開采。采用分煤層盤區大巷布置方式。主運係統采用膠帶運輸。輔助運輸實現無軌膠輪車運輸。通風係統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風。
2008年補連塔礦生產原煤2154.4萬噸,完成掘進進尺44296米。全礦沒有發生輕傷以上人身傷亡02manbetx.com
,沒有發生一般以上機電02manbetx.com
;沒有發生水害、煤塵及瓦斯02manbetx.com
,實現了安全生產九周年。“三違”人次和去年相比下降18%、處罰上升50%,安全隱患逐月下降,礦井安全生產基礎工作逐步加強。我礦全年共查出隱患1242條,產生隱患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員工不能認真辨識崗位風險,對防範措施知道的不全麵。因此我礦針對風險評估成果,編製了員工崗位說明書,力爭把危險源消滅在萌芽狀態。
2009年全礦計劃生產原煤2310萬噸,綜采一隊繼續回采2-2煤三盤區32302工作麵,9月份開始並采32303工作麵,預計全年可完成1200萬噸原煤任務。綜采二隊繼續回采1-2煤四盤區31403工作麵,在1月份下旬完成該麵的跳采工作,於10月份下旬采完該麵剩餘532萬噸煤量,該隊全年生產原煤949萬噸。
全年計劃掘進巷道44090米。連采一隊:2009年繼續掘進32401輔巷、輔運、回順剩餘的3621米巷道,預計在2月下旬掘進到位後搬到32304回順、32305回順進行掘進,11月下旬掘進到位,掘進進尺15522米,12月開始掘進32305運順、32306回順,到年底掘進1276米。連采二隊:2009年繼續掘進完32207工作麵順槽剩餘的1834米巷道後,從2月上旬開始掘進32207旺采工作麵運順、調車硐室720米。2月下旬掘進32207旺采工作麵回順、輔巷1357米。3月中旬掘進32206、05、04旺采工作麵接續巷3789米。6月上旬搬到32204旺采工作麵進行旺采,7月中旬旺采結束,旺采煤量為6.8萬噸。7月下旬搬到32205旺采工作麵進行旺采,8月下旬旺采結束,旺采煤量為5.9萬噸。9月上旬搬到32206旺采工作麵進行旺采, 10月上旬旺采結束,旺采煤量為7.1萬噸。10中旬到32207旺采工作麵進行旺采,到年底旺采煤量為9.7萬噸。旺采剩餘煤量10.3萬噸。連采三隊:2009年開始掘進31405運順、31406回順,在8月下旬到位後開始掘進31406運順、31407回順,到年底掘進5635米。2009年連采三隊完成掘進進尺16475米。
第二章 礦井火災的預防與處理計劃
第一節 外因火災的預防與處理
1. 外因火災隱患03manbetx
外因火災是由於外來熱源引起的。根據補連塔礦井下生產現狀,結合公司各礦已發生的火災02manbetx.com
,重大火災隱患主要有:
1.1電、氣焊
由於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和重型綜采工作麵成套設備的使用,井下使用電氣焊頻次急劇增加,頻次增加無疑加大了引發外引火災的幾率。電氣焊使用地點(遍布礦井各作業點)的擴大,從客觀上擴大了火災發生的區域。所以電焊、氣割引發火災是補連塔煤礦防止外因火災的重中之重。
1.2膠帶機、電纜引發火災
井下大巷、盤區、采掘麵運煤方式均為膠帶機運輸,數量多且運距長。膠帶機著火後在燃燒初期產生HCI氣體,達到100ppm,立即對生命和健康構成威脅,超過400○C還生成大量的CO。礦井采用10KV電壓等級入井直接到工作麵經移變變壓後使用,但電壓等級的提高無疑增加了供電安全管理的難度。大巷、盤區進風巷均敷設有大量電纜。所以膠帶機、電纜一旦著火,進而引發煤炭燃燒,有害氣體沿進風流擴散極可能造成事故範圍擴大,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1.3機電設備引發電氣火災
礦井機械化程度高,機電設備多,分布範圍廣,電壓等級高,引發火災的可能性劇增。引發電氣火災的主要原因是電網過流。中央和盤區變電硐室內機電設備多,且位於主要進風巷,引發火災極易造成事故擴大。
1.4電纜火災
由於神東礦區礦井機械化程度高,電纜多,分布範圍廣,電壓等級高,引發火災可能性增大,電纜分布於礦井各個地點,引發火災容易造成事故擴大。
2. 外因火災的預防
針對上述主要外因火災隱患,采取的主要預防措施如下:
2.1井下電焊、氣焊和噴燈焊必須嚴格執行“一焊一審批”製度。施工前由瓦檢員檢測作業地點附近的CH4濃度,並在施工地點灑水,準備好滅火器、沙箱及做好其他電焊前準備工作,尤其是施焊工作完畢後,工作地點應再次用水噴灑,並應有專人在工作地點檢查1h,發現異狀,立即處理。
2.2膠帶輸送機必須裝設防滑保護、堆煤保護、防跑偏裝置、溫度、煙霧保護和自動灑水裝置共六種防滅火保護。強化這些保護的定期檢查和日常巡查,確保可靠運行。
2.3礦井供電線路必須符合《01manbetx
》規定。井下配電電網必須設置並正確計算和選擇短路、過負荷和斷相保護裝置。加強日常維護檢查和巡回檢查,定期進行預防性電氣試驗,確保靈敏可靠。連采機拖拽電纜不準超過200m,電纜盤放必須8字形盤放,圈數不準超過10圈。
2.4井下各主要機電硐室必須裝設防火鐵門。機電硐室及機頭機尾、變電所、配電點按規定配備滅火器材。
2.5井下使用的汽油、煤油、變壓器油的運輸,井下使用的潤滑油、棉紗、布頭和紙(包括用過的棉紗、布頭和紙)等的存放,都必須裝在蓋嚴的鐵桶內。使用後剩餘的汽油、煤油和變壓器油必須運回地麵,嚴禁在井下存放。
2.6井下電纜必須嚴格按照標準吊掛。
2.7井下消防管路係統應每隔100m設置支管和閥門,帶式輸送機巷道中應每隔50m設置支管和閥門。礦井每季度應對井上下消防管路係統、防火門、消防材料庫和消防器材的設置情況進行1次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2.8井下工作人員必須熟悉滅火器材的使用方法,並熟悉本職工作區域內滅火器材的存放地點。
2.9保證井上、下消防材料庫材料儲備
地麵消防材料庫位於通風隊料場,井下消防材料庫分別位於1-2煤輔運大巷4700米處、2-2煤輔運大巷200米處。消防材料庫內的材料、工具品種和數量見附表三,並由通風隊每旬檢查和更新。材料工具非因處理事故不得使用,因處理事故所消耗的必須及時補齊。防火材料、器材和設施必須嚴格管理,保證需要時能發揮作用。礦每季度由礦長組織礦山救護隊、安監部門、通風部門、機電部門分別對井上、下消防係統、消防材料庫和消防器材的設置情況進行一次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 應急響應及緊急處置措施
外因火災的特點是突然發生、來勢凶猛,發生的時間和地點出人意料,這種突發性和意外性,必須從思想上予以足夠的重視,決不能心存僥幸,坐失良機。
3.1當井下任何人發現火災時,應視火災性質、災區通風和瓦斯情況,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滅火,控製火勢,並立即報告礦生產指揮中心。
3.2生產指揮中心在接到井下火災報告,必須詢問火災的地點、燃燒物類型、範圍等情況。立即按照綜合預案“應急響應程序”通知礦長、值班領導及有關人員,並在礦領導到達前實施緊急應變措施,首先通知切斷災區電源和通知駐礦救護小隊、礦輔助救護隊。
3.3礦長根據現場彙報火情狀況命令切斷災區電源並通知所有可能受火災威脅的人員撤離。
3.4無論火情大小,必須立即向公司彙報,由公司啟動相應應急預案。
3.5立即成立搶救指揮部,由指揮部討論盡快製定出救災方案。
3.6救護隊到後,按照救災方案布置救護隊搶救遇險人員、偵察火情、撲滅火災。
3.7清點井下人員,控製入井人員。
3.8命令有關單位準備救災物資,醫院準備搶救傷員。
4. 處理火災的基本原則
4.1控製煙霧的蔓延,防止火災擴大。
4.2防止引起瓦斯或煤塵爆炸,防止因火風壓引起風流逆轉。
4.3有利於人員撤退和保護救護人員安全。
4.4創造有利的滅火途徑。
5. 火災處理
發生火災時風流調度對滅火救災的效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補連塔煤礦一共有7個進風井口,其中輔運平硐進風量最大(約8400m3/min),約占總進風的40%,同時又是補連塔煤礦主要進出材料、人員進出井口,如果輔運平硐發生火災,影響最大,最嚴重;新主運、煤煉油主斜井為輔助進風進口,巷道內鋪設運輸膠帶,如果這兩個井口發生火災,容易引起膠帶燃燒,將產生大量有毒有害氣體,而且由於巷道被膠帶占用,處理起來較困難,但是影響範圍相對較小,巷道內使用的都是阻燃皮帶。這裏將以假設輔運平硐和煤煉油主斜井進風發生火災為例,說明應急方法及處理措施。
5.1進風井口火災處理
假設一:輔運平硐口200米內發生火災(普通可燃物著火)
影響範圍:1-2煤輔運大巷、1-2煤所有采掘工作麵及備用綜采工作麵、1-2煤總回、2-2煤輔運大巷、2-2煤二盤區、2-2煤三盤區、1055回風巷、南回風井。
處理方法:啟動應急預案。盡可能在火災初期把火滅掉,在火勢控製不住時可以由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派人打開1-2煤總回1400m處自動風門,通過風流短路將有害氣體直接引入1-2總回,將有害氣體排出地麵,防止有害氣體蔓延礦井其他地點,避免造成火災範圍擴大,再采取措施進行滅火。
在火勢難以控製,影響的範圍比不斷擴大的情況下可由礦總工下令啟動礦井反風,啟動反風後必須嚴格控製平硐井口,疏散附近人員,嚴禁無關人員靠近。
避災路線:1.31403工作麵、31404備用工作麵、1-2煤總回→3600m 1-2煤2-2煤聯巷→2-2煤輔運大巷→煤製油輔運大巷→煤製油主斜井→地麵。
2.31403工作麵、31404備用工作麵、1-2煤總回→3600m 1-2煤2-2煤聯巷→1055水平大巷→地麵。
3.2-2煤二盤區、三盤區、四盤區工作地點→煤製油輔運大巷→煤製油輔運大巷→煤製油主斜井→地麵。
4.2-2煤二盤區、三盤區、四盤區工作地點→1055水平大巷→地麵。
5. 31403工作麵、31404備用工作麵、1-2煤總回→1-2煤輔運大巷→呼和烏素立風井。(等待救援)
6. 2-2煤二盤區、三盤區、四盤區工作地點→呼和烏素立風井。(等待救援)
假設二:煤製油主斜井發生火災
影響範圍:煤製油主運巷、煤製油回風巷、煤製油輔運巷尾段、2-2煤回風巷、32303運順、32304回順、三盤區尾巷、1055回風段、南回風井。
處理方法:啟動應急預案。切斷煤製油主斜井、煤製油回風大巷、煤製油輔運、煤製油主運、2-2煤回風大巷、1055回風巷、內的電源,停止煤製油主斜井、煤煉油主運、煤製油回風巷內的皮帶運輸,(在必要時可以由應急總指揮下令切斷皮帶)。打開煤製油27聯巷處閉鎖風門,通過風流短路將有害氣體直接引入煤煉油回風巷,經1055回風進入南回風井,將有害氣體排出地麵,防止有害氣體蔓延礦井其它地點,避免造成火災範圍擴大,再采取措施進行滅火。由於煤煉油主斜井是下行通風,為防止火災發生後火風壓造成風流逆轉,威脅主斜井進口的人員,在火災發生後應立即疏散井口附近人員,並布置警戒線,嚴禁任何無關人員靠近。
避災路線:1.2-2煤二盤區、三盤區、四盤區工作地點→2-2煤輔運大巷→地麵。
2.2-2煤二盤區、三盤區、四盤區工作地點→2-2煤輔運大巷→3600m 1-2煤2-2煤聯巷→1-2煤輔運大巷→地麵。
3.2-2煤二盤區、三盤區、四盤區工作地點→2-2煤輔運大巷→呼和烏素立風井。
5.2盤區主要進風巷火災處理
以1-2煤輔運大巷發生火災作為假設,說明盤區主要進風發生火災時處理方法。
假設:1-2煤輔運大巷4000m處發生火災
影響範圍:31403工作麵及進回風順槽,31404綜采工作麵及進回風順槽,31405運順掘進工作麵,31406回順掘進工作麵。
處理方法:啟動應急預案。停止西主運皮帶運輸,切斷係主運、1-2煤總回、係主運及四盤區的電源,所有的人員向1-2煤輔運大巷尾段撤離,打開1-2煤輔運大巷7100m處輔運與主運間聯巷風門,使1-2煤輔運大巷的風短路,將有害氣體引入總回風巷,直接排出地麵,避免火災範圍擴大,再采取措施進行滅火。
避災路線:1.31403工作麵、31405運順、31406回順、31404備用工作麵、1-2煤總回→1-2煤輔運大巷7600m處→1-2煤2-2煤斜巷→2-2煤輔運大巷→輔運平硐→地麵。
2.31403工作麵、31405運順、31406回順、31404備用工作麵、1-2煤總回→1-2煤輔運大巷7600m處→呼和烏素立風井(等待救援)。
5.3電纜著火火災處理
由於補連塔井下機械化程度高,電纜多,電纜電壓高,電纜著火可能性較大,下麵以假設31405運順掘進工作麵煤機電纜著火,說明應急方法及處理措施。
影響範圍:31405掘進工作麵,31406掘進工作麵,西主運尾段,1-2煤總回。
處理方法:發現電纜著火後,立即停電,彙報指揮中心,由指揮中心啟動應急預案,同時現場跟班幹部應盡快組織現場人員進行滅火。如果火勢不斷擴大,現場滅火的人員已經無法控製火情的情況下為避免造成人員傷亡,立即組織人員撤離,同時向指揮中心彙報火情及撤離等情況,由指揮中心再采取措施進行滅火。
避災路線:1. 31405掘進工作麵,31406掘進工作麵,西主運尾段,1-2煤總回→1-2煤輔運大巷→輔運平硐→地麵。
2. 31405掘進工作麵,31406掘進工作麵,西主運尾段,1-2煤總回→1-2煤輔運大巷→輔運平硐→呼和烏素立風井。
3. 31405掘進工作麵,31406掘進工作麵,西主運尾段,1-2煤總回→1-2煤輔運大巷7600m處→1-2煤2-2煤斜巷→2-2煤輔運大巷→輔運平硐→地麵。
5.4采煤工作麵火災處理
采煤工作麵根據著火點位置的不同,采取的措施如下:
5.4.1采煤工作麵發生火災,應從進風側利用各種手段進行滅火。
5.4.2從進風順槽口至回撤通道口著火,先將回撤通道風門打開進行短路,將有害氣體直接引入工作麵回風排出地麵,避免火災範圍擴大,再采取直接滅火等措施滅火。避災路線見第五章。
5.4.3如果工作麵從回撤通道以裏著火(不含上、下隅角附近及采空區),當火源的下風側有遇險人員尚未撤出或不能確認人員是否遇難時,必須保持正常通風,以防火災由富氧燃燒轉化為富燃料燃燒,從而給撤退人員帶來更大的威脅。采取直接滅火時,也不得減小風量,以防止水煤氣爆炸和火煙逆退。
5.4.4工作麵回風巷著火時,滅火時應防止相鄰采空區瓦斯湧出和積聚造成危害。
5.4.5對於采空區附近的火源,尤其是上、下隅角的燃燒,不能迅速撲滅時,極易引發瓦斯爆炸。必須果斷封閉火區。在封閉火區時,應首先建造防爆牆,然後在防爆牆掩護下建築永久密閉。
5.5巷道火災處理
5.5.1獨頭巷道火災處理要點
獨頭巷道火災處理,局部通風機管理是關鍵。救護隊員到達現場後,應保持巷道的通風原狀,原來的通風狀態,即風機停止運轉的不要開啟,風機開啟的不要停止,進行偵察再采取措施。
火災處理的處理原則是:
1)當瓦斯濃度不超過1%時,應在通風的情況下直接進行滅火。滅火後,必須仔細清查陰燃火點,防止複燃引起爆炸。
2)有爆炸危險的著火巷道,在不需要救人時,不能冒險進入;已經通風的盲巷中瓦斯依然增長較快時,不得入內滅火。要在遠離火區的安全地點封閉。
3)如果相鄰采空區的掘進巷道發生火災,要密切關注聯巷或局部冒頂與采空區溝通,直接滅火時要更加慎重,應防止滅火過程中防止瓦斯爆炸或火災燒到鄰近區域。
4)根據巷道火災位置不同,救護隊應嚴格執行《礦山救護01manbetx
》有關規定。
5.5.2全風壓傾斜巷道火災處理要點
1)上行通風巷道發生火災時,應防止相鄰的並聯巷道風流發生逆轉,為保持旁路風流的穩定,可在發火巷的進風側加大風阻,用以減少著火帶的供氧量並控製火勢。
2)下行通風巷道發生火災時,應防止發火風流發生逆轉,為保持發火巷道的風流穩定,可在旁路巷道增阻。
5.5.3火區封閉
當井下火災範圍較大,無法直接滅火或直接滅火無效時,必須采取封閉火區措施。
1)防火牆的封閉順序:多條巷道需要進行封閉時,應先封閉支巷,後封閉主巷。封閉時應優先采用進、回風巷的風牆同時封閉。不具備同時封閉條件時,也可采取先封閉進風側,後封閉回風側,一般不采用先封閉回風側。
2)在建造有瓦斯爆炸危險的火區防火牆時,應采取控風手段,盡量保持風量不變;注入氮氣;檢測進風、回風側瓦斯濃度、氧氣濃度、溫度等。密閉完工後迅速撤至安全地點。
6. 災變現場人員應急要點
6.1井下不論任何人發現煙氣或明火等火災災情,應立即向現場負責人彙報,並迅速通知附近工作的人員。現場人員要立即組織起來,在盡可能判明事故性質、地點及災害程度、蔓延方向等情況的同時,立即投入搶救,同時迅速向礦調度室報告。
6.2搶救時,應及時切斷災區的電源,並迅速通知或協助撤出受火災影響區域內的人員。
6.3如果火勢不大,應根據現場條件,就應組織力量將火直接撲滅。如果火災範圍大或火勢猛,則應撤出。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穩定風流、控製火勢發展,防止人員中毒和預防瓦斯爆炸事故的措施,並隨時保持和地麵指揮部的聯係,根據指揮部的命令行事。
6.4如果現場人員無力搶救,同時人身安全又受到威脅的可能,或是其他地區發生火災,當接到撤退命令時,立即安全撤退。撤退時,不可驚慌失措,盲目行動。首先戴好自救器,有組織地沿避災路線撤退。
第二節 內因火災的預防與處理
1. 內因火災隱患03manbetx
我礦煤層為不粘煤,燃點在297~307℃,煤在地麵自燃發火期為一個月左右,根據煤炭科學研究院撫順分院對補連塔煤礦煤炭自燃傾向鑒定報告,我礦1-2煤、2-2煤煤炭自燃傾向性均為I級。所以發生內因火災的可能性極大。但根據采掘實踐,回采期間采空區自燃的可能性很小。因此防止煤層自燃的重點是已封閉的采空區、封閉不好的盲巷、通風較差的巷道浮煤、局部冒頂區域等。
2. 內因火災預兆
2.1人員的直接感覺
視覺:巷道內溫度增加,出現霧氣、煙霧,或在巷道壁上掛有平行水珠。
氣味感覺:巷道內出現煤油味、氣油味、鬆節油或焦油味,此時煤炭氧化已到後期階段。如果出現芳香族的碳氧化合物氣味(煤油味),則肯定發生煤炭自燃。如果嗅到焦油味時,煤炭自燃已經達到嚴重程度。
溫度感覺:煤溫、水溫、空氣溫度升高。
疲勞感覺:產生的有害氣體使人出現頭痛、悶熱、精神不振、不舒服等疲倦不適的感覺。
2.2已封閉采空區CO濃度持續增高並呈數量級變化,CO2相對增大,O2濃度相對降低,且采空區氣體發現C2H4,即可判定采空區自燃。
3. 內因火災預防措施
3.1礦井應開展火災的早期預測預報工作。每周至少對采空區防火牆、廢棄巷道、采煤工作麵上隅角、回風巷以及其它可能發熱地點的氣體成分、密閉內外壓差、氣溫、水溫以及漏風情況等觀測預報1次,並建立火災預測預報管理台賬。
3.2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的回采工作麵回采時應盡可能少留頂煤。采掘工作麵及其它巷道的浮煤要及時清理幹淨,不得將工作麵浮煤留至采空區。采煤工作麵在回采結束後,必須在30天內進行永久性封閉。
3.3綜采工作麵回采過程中,應采用在進風隅角設置擋風簾,減少向采空區漏風。
3.4由於補連塔煤礦煤層埋藏淺,在綜采工作麵回采過程中,每月組織一次地表漏風檢查,發現地表有裂隙,組織地表回填,防止地麵漏風。
3.5已經報廢或無用的井巷應及時封閉,巷道浮煤應及時清理。
4. 應急響應及緊急處置措施
4.1由井下巷道內煤炭自燃引發的火災按外因火災應急響應及緊急處置措施執行。
4.2采空區自燃火災具有時間上的延展性,一般不會造成人員傷亡,由補連塔礦依照綜合應急預案響應程序啟動本專項預案進行處理。
5. 內因火災的處理
5.1采空區著火可根據具體情況采取注粉煤灰、注三相泡沫、注氮、注水、輔以均壓等綜合方法進行滅火。
5.2井下巷道內煤炭自燃引發的火災按外因火災滅火方法進行處理。
第三章 瓦斯事故預防與處理計劃
1.瓦斯事故隱患03manbetx
1.1瓦斯
通過鑽孔煤芯取樣分析測定,我礦煤層沼氣含量為其甲烷含量在0~0.19m3/t,CO2含量為0.01~0.15m3/t,在2008年瓦斯鑒定為相對瓦斯湧出量0.09為m3/t,絕對瓦斯湧出量3.739m3/min,屬低瓦斯礦井。
但2-2煤二盤區工作麵上隅角出現過0.8%的瓦斯,在鄰近的生產礦井和開采小窯,雖然沒有發生過瓦斯爆炸事故,但不同程度地出現過瓦斯。根據相關資料,補連塔煤礦2-2煤瓦斯含量較高,因此2008年對該工作區域應加強瓦斯管理,而且在生產中的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必須加強瓦斯及其它有害氣體的監測檢查,及時采取切實有效的安全技術措施,防止瓦斯積聚。
2.瓦斯事故預防措施
2.1防治瓦斯積聚
2.1.1加強通風係統管理,保證工作麵的供風量
1)根據采掘接續變化及時調整優化通風係統,力求通風網絡簡單。
2)各采掘工作麵、機電硐室應實現獨立通風。消除不符合《01manbetx
》的串聯通風、擴散通風、老塘通風,各用風地點風速滿足規定。
3)掘進工作麵和尾留巷道局部通風必須實現“三專兩閉鎖”和“雙風機、雙電源”自動切換。
4)使用局部通風機供風的工作麵,無論工作或交接班都不準停風。因檢修或其它原因造成局部通風機停運時,瓦斯檢查員或現場生產班組負責人應立即將人員撤至全風壓新鮮風流中,切斷電源,設置柵欄、揭示警標,並向礦生產指揮中心和通風部門彙報。
5)單巷掘進,調車硐深度不允許超過6m,以防形成盲巷;超過6米的獨頭巷道嚴格按盲巷管理。
6)臨時停工地點不準停風,否則必須切斷電源,設置柵欄,揭示警標,禁止人員進入,並向礦生產指揮中心彙報,停風區域內瓦斯或二氧化碳濃度達到3.0%或其他有害氣體濃度超過01manbetx
規定,必須製訂安全排瓦斯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長期停風的獨頭巷道,必須及時進行封閉。
2.1.2及時處理積聚瓦斯
1)加強采煤工作麵上隅角管理。
2)恢複通風前,隻有在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附近10米以內風流中的瓦斯濃度都不超過0.5%時,方可人工開啟局部通風機;局部通風機因故停止運轉,在恢複通風前,必須首先檢查瓦斯,隻有停風區中最高瓦斯濃度不超過1.0%和最高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且符合本規程第一百二十九條開啟局部通風機的條件時,方可人工開啟局部通風機,恢複正常通風;停風區中瓦斯濃度超過1.0%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5%,最高瓦斯濃度和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3.0%時,必須采取安全措施,控製風流排放瓦斯,嚴禁“一風吹”;停風區中瓦斯濃度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3.0%時,必須製訂安全排瓦斯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
3)加強盲巷和冒落空洞的瓦斯管理,采用封閉隔絕、充填等方法及時處理積存的瓦斯。
4)瓦斯排入回風時,在排瓦斯巷道出口必須設置柵欄、懸掛警戒牌等,必須保證稀釋後風流中的瓦斯濃度不超限。
2.1.3加強瓦斯檢查和監測
1)礦設通風專職瓦斯檢查員,負責井下瓦斯巡回檢查,兼職瓦斯檢查員負責本工作範圍內的瓦斯檢查。兼職瓦斯檢查員對采掘工作麵的瓦斯濃度每班至少檢查兩次。專職瓦斯檢查員對采掘工作麵及其回風流每班至少檢查2次,對回風巷的機電硐室也應納入檢查範圍,根據實際情況每班進行檢查瓦斯。專職瓦斯檢查員每班班中向通風隊值班室彙報一次,執行彙報請示製度。嚴格瓦斯檢查員井下交接班製度,炮掘工作麵嚴格執行“一炮三檢”製和瓦斯檢查原始記錄、瓦斯牌板和瓦斯日報表“三對口”製度,嚴禁脫崗、空班、漏檢和假檢。
2)完善礦井安全監測監控係統,定期維護、維修,對各局部通風地點及其回風、綜采工作麵及其回風、盤區和礦井總回風的瓦斯濃度進行24小時集中連續監測,超限報警。嚴格按照AQ1029標準裝備安全監測監控係統,安全監控設備的種類、數量和安設位置符合要求。安全監控設備必須能切斷被監控區域的全部非本質安全型電氣設備的電源並閉鎖。各種傳感器及便攜式儀器必須按規定進行調校,保證正常工作。
3)連采機、錨杆機、裝載機、防爆膠輪車安設機載瓦斯傳感器,瓦斯超限報警、斷電。
4)礦長、礦技術負責人、采掘隊長、通風隊長、工程技術人員、班組長、流動電鉗工、流動抽水工、瓦斯檢查工、安全監測工入井時,必須攜帶便攜式甲烷、氧氣、一氧化碳檢測儀,隨時檢查各地點瓦斯等氣體濃度,發現異常及時彙報礦總工程師采取措施進行處理。當入井的車輛未安設機載瓦斯傳感器,該車輛司機下井必須配帶便攜式,並將瓦檢儀處於常開狀態。井下不允許擅自調校和拆開各種通風儀器儀表。
5)通風隊隊長每天審閱模擬量日報表、瓦斯日報,並每天報礦總工程師、礦長審批,發現瓦斯有升高趨勢,提前采取防範措施。
2.2防止火源產生
引起瓦斯爆炸的點火源很多,主要分為四類,即明火火焰、熾熱表麵和熾熱氣體、機械摩擦和撞擊火花和電火花。
1)嚴禁攜帶煙火入井、使用燈泡取暖、井下拆開、敲打、撞擊礦燈。井下電焊、氣焊和噴燈焊必須嚴格執行“一焊一審批”製度。井口房、主要通風機房20m範圍以內,禁止有明火。
2)入井電器設備必須符合防爆規定,井下不得帶電檢修、搬運電器設備。井下供電要做到 “三無”、“四有”、“兩齊”、“三全”、“三堅持”。
3)在摩擦發熱的部件上安設過熱保護和溫度檢測報警斷電裝置。每班巡查,及時發現和處理摩擦高溫點。避免截割堅硬岩石。為了防止產生摩擦衝擊火花,綜采機、連采機不得割頂割底。
4)采空區抽放瓦斯時,隨時檢測一氧化碳濃度和氣體溫度等有關參數的變化,發現有自然發火征兆時,應立即采取措施。
5)加強爆破管理,爆破作業必須遵守《規程》有關規定。
2.3防止瓦斯事故擴大的措施
優化通風係統,確保通風係統穩定、可靠;各采掘麵實行獨立通風;在巷道中設置輔助隔爆設施,盤區和主要通風巷道應設置主要隔爆設施,一旦發生瓦斯爆炸時能有效阻隔爆炸蔓延,防止其繼續傳播發展,減少危害。按照公司要求,綜、連采工作麵,水泵房,皮帶機頭,變電所等地點均放置了隔離式自救器箱,大箱子放置20個自救器,小箱子放置2個自救器,全礦固定地點共放置自救器331台。每季度通風隊專職人員對所有自救器進行氣密性檢查及稱重檢查,不合格的立即進行替換。
3.應急響應及緊急救災措施
當爆炸事故發生後,采取正確措施、積極搶救遇險人員和處理事故、防止出現連續爆炸是救災工作的重心。
獲悉井下發生爆炸後,礦長應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了解災情,然後判斷災情的發展趨勢,及時果斷地做出決策,下達救災命令。
3.1必須了解詢問的內容
1)爆炸地點幾起事故波及範圍。
2)人員分布及其傷亡情況。
3)通風情況(風量大小、風流方向、風門等通風構築物的損壞情況)。
4)災區瓦斯情況(瓦斯濃度、煙霧大小、CO濃度集流向)。
5)是否發生了火災。
6)主要通風機工作狀況(是否正常運轉、防爆門是否被吹開、風機房水柱計是否有變化)。
3.2必須分析判斷的內容
1)通風係統破壞程度。
2)是否會產生連續爆炸。
3)能否誘發火災。
4)可能的影響範圍。
3.3下達命令
1)安全切斷災區電源。
2)撤出災區和可能影響區的人員。
3)向公司報告並召請救護隊。
4)成立搶救指揮部,製定救災方案。
5)保證主要通風機運轉。派機電和通風人員職守風機房。
6)保證人員輔助運輸運轉,滿足運輸要求。
7)核查井下人員,控製入井人員。
8)救護隊按照救災方案不知救護隊搶救遇險人員、偵察火情、撲滅火災。
9)命令有關單位準備救災物資,醫院準備搶救傷員。
4.瓦斯災變處理要點
為了有利於救人和保證救護隊員本身安全,避免瓦斯連續爆炸,及時恢複通風係統、查明引起爆炸的真實火源是救災工作中的技術關鍵。製定救災措施時,必須充分考慮發生二次事故特別是發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製定防治二次爆炸的措施。
4.1選擇最短的路線,以最快的速度到達遇險人員最多的地點進行偵察、搶救。住礦救護隊可先應從進風側進入,救護大隊到礦後,應分別從進、回風兩側同時進入。
4.2迅速恢複災區通風。但在恢複通風前,必須查明有無火源存在,否則會再次引起爆炸。恢複獨頭通風時,應按排放瓦斯的要求進行。
4.3撲滅火災。在災區一旦發現火災或殘留火源,應立即撲滅。火區內有遇險人員時,應全力滅火。直接滅火未奏效,並確認火區內遇險人員均已死亡,應先行封閉,控製火勢,然後滅火。
4.4合理選擇待機地點。待機小隊主要任務是做好急救人的工作。
4.5對因瓦斯爆炸引起火災,可參照外因火災處理方法進行滅火。
5.災變現場人員應急要點
5.1當災害發生時,一定要鎮靜清醒,不要驚慌失措,亂喊亂跑,應立即背朝聲響和氣浪傳來的方向,伏臥底板或水溝內。頭部要盡量低、雙手置於身體下麵、閉眼,盡可能用衣物等蓋嚴身體身體裸露部位。
5.2在爆炸的瞬間,要屏住呼吸,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有毒的高溫氣體,避免中毒和灼傷氣管、內髒。
5.3迅速取下自救器,按照使用方法代號,高溫氣浪及衝擊波過後,應立即辨別方向,尋找最短的距離進入新鮮去,並按照避災路線,盡快逃離災區。
5.4已無法逃離災區時,應設法進入避難硐室,或在頂板堅固、支護完整、無有害氣體,有水源或水源較勁的地方構築臨時避難所暫避,等待救援。
第四章 煤塵事故預防與處理計劃
1.煤塵事故隱患分析
補連塔煤礦1-2煤煤塵具有爆炸性,爆炸指數為33.37%;2-2煤煤塵具有強爆炸性,爆炸指數為37.91%。煤塵主要產塵點為采、掘工作麵、膠帶機運輸巷、轉載點等。
煤塵爆炸主要有兩種形式,即純煤塵爆炸和有瓦斯參與的煤塵爆炸。絕大部分煤塵爆炸是由瓦斯爆炸引發的。
2.煤塵事故預防措施
2.1防止煤塵沉積和飛揚
1)合理配風,在滿足最小風速的前提下,選擇最佳排塵風速,防止煤塵積聚或飛揚。
2)采煤機、連采機必須具備有效的內外噴霧裝置,連采麵、掘錨麵除塵風機使用良好,達到最佳除塵效果;綜采麵架間必須安設手動噴霧,每30架至少安設1組架間噴霧,煤機割煤期間下風側噴霧裝置正常開啟;已安裝負壓除塵係統的采掘麵必須堅持使用。
3)防塵灑水管路到位、係統完善,膠輔運巷每500m設1組水幕,采掘麵按規定安設淨化噴霧,保證水幕霧化良好,能夠全斷麵封閉。
4)工作麵上下順槽必須安設消塵管路,保證供水量、水壓滿足生產及防塵需求。
5)噴霧設施前加裝過濾裝置,保證水質不致出現堵塞噴咀的現象。生產隊組設專人負責噴霧的日常檢查維護工作。發現霧化效果不好,及時檢查供水軟管、過濾器、噴咀等部件是否出現堵塞現象,並及時進行維修、更換。轉載點進行封閉,下風側設噴霧,減少煤塵的產生。
6)按照綜合防塵管理規定各隊定期衝洗所負責巷道的積塵。主要進、回風井筒、大巷、盤區主要進、回風巷道每月至少清掃、衝洗一次積塵,采煤工作麵每班衝洗一次。回風巷每周至少清掃衝洗一次,積塵程度嚴重時,每三天衝洗一次,掘進巷道、綜采麵膠運巷每旬至少清掃衝洗一次。粉塵汙染程度嚴重,造成風筒、電纜、機電設備、皮帶管架等積塵較大時,應安排每周至少清掃衝洗一次。
2.2防止火源產生
引起煤塵爆炸的點火源很多,主要分為四類,即明火火焰、熾熱表麵和熾熱氣體、機械摩擦和撞擊火花和電火花。
1)嚴禁攜帶煙火入井、使用燈泡取暖、井下拆開、敲打、撞擊礦燈。井下電焊、氣焊和噴燈焊必須嚴格執行“一焊一審批”製度。井口房、主要通風機房20m範圍以內,禁止有明火。
2)入井電器設備必須符合防爆規定,井下不得帶電檢修、搬運電器設備。井下供電要做到 “三無”、“四有”、“兩齊”、“三全”、“三堅持”。
3)在摩擦發熱的部件上安設過熱保護和溫度檢測報警斷電裝置。每班巡查,及時發現和處理摩擦高溫點。避免截割堅硬岩石。為了防止產生摩擦衝擊火花,綜采機、連采機不得割頂割底。
4)采空區抽放瓦斯時,隨時檢測一氧化碳濃度和氣體溫度等有關參數的變化,發現有自然發火征兆時,應立即采取措施。
5)加強爆破管理,爆破作業必須遵守《規程》有關規定。
2.3防止煤塵事故擴大的措施
優化通風係統,確保通風係統穩定、可靠;各采掘麵實行獨立通風;在巷道中設置輔助隔爆設施,盤區和主要通風巷道應設置主要隔爆設施,一旦發生煤塵爆炸時能有效阻隔爆炸蔓延,防止其繼續傳播發展,減少危害。按照公司要求,綜、連采工作麵,水泵房,皮帶機頭,變電所等地點均放置了隔離式自救器箱,大箱子放置20個自救器,小箱子放置2個自救器,全礦固定地點共放置自救器331台。每季度通風隊專職人員對所有自救器進行氣密性檢查及稱重檢查,不合格的立即進行替換。
3.應急響應及緊急救災措施
當爆炸事故發生後,采取正確措施、積極搶救遇險人員和處理事故、防止出現連續爆炸是救災工作的重心
獲悉井下發生爆炸後,礦長應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了解災情,然後判斷災情的發展趨勢,及時果斷地做出決策,下達救災命令。
3.1必須了解詢問的內容
1)爆炸地點幾起事故波及範圍。
2)人員分布及其傷亡情況。
3)通風情況(風量大小、風流方向、風門等通風構築物的損壞情況)。
4)災區瓦斯情況(瓦斯濃度、煙霧大小、CO濃度集流向)。
5)是否發生了火災。
6)主要通風機工作狀況(是否正常運轉、防爆門是否被吹開、風機房水柱計是否有變化)。
3.2必須分析判斷的內容
1)通風係統破壞程度。
2)是否會產生連續爆炸。
3)能否誘發火災。
4)可能的影響範圍。
3.3下達命令
1)安全切斷災區電源。
2)撤出災區和可能影響區的人員。
3)向公司報告並召請救護隊。
4)成立搶救指揮部,製定救災方案。
5)保證主要通風機運轉。派機電和通風人員職守風機房。
6)保證人員輔助運輸運轉,滿足運輸要求。
7)核查井下人員,控製入井人員。
8)救護隊按照救災方案不知救護隊搶救遇險人員、偵察火情、撲滅火災。
9)命令有關單位準備救災物資,醫院準備搶救傷員。四、煤塵災變處理要點
為了有利於救人和保證救護隊員本身安全,避免瓦斯連續爆炸,及時恢複通風係統、查明引起爆炸的真實火源是救災工作中的技術關鍵。製定救災措施時,必須充分考慮發生二次事故特別是發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製定防治二次爆炸的措施。
1)選擇最短的路線,以最快的速度到達遇險人員最多的地點進行偵察、搶救。住礦救護隊可先應從進風側進入,救護大隊到礦後,應分別從進、回風兩側同時進入。
2)迅速恢複災區通風。但在恢複通風前,必須查明有無火源存在,否則會再次引起爆炸。恢複獨頭通風時,應按排放瓦斯的要求進行。
3)撲滅火災。在災區一旦發現火災或殘留火源,應立即撲滅。火區內有遇險人員時,應全力滅火。直接滅火未奏效,並確認火區內遇險人員均已死亡,應先行封閉,控製火勢,然後滅火。
4)合理選擇待機地點。待機小隊主要任務是做好進急救人的工作。
5)對因煤塵爆炸引起火災,可參照外因火災處理方法進行滅火。
5、災變現場人員應急要點
1)當災害發生時,一定要鎮靜清醒,不要驚慌失措,亂喊亂跑,應立即背朝聲響和氣浪傳來的方向,伏臥底板或水溝內。頭部要盡量低、雙手置於身體下麵、閉眼,盡可能用衣物等蓋嚴身體身體裸露部位。
2)在爆炸的瞬間,要屏住呼吸,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有毒的高溫氣體,避免中毒和灼傷氣管、內髒。
3)迅速取下自救器,按照使用方法代號,高溫氣浪及衝擊波過後,應立即辨別方向,尋找最短的距離進入新鮮去,並按照避災路線,盡快逃離災區。
4)已無法逃離災區時,應設法進入避難硐室,或在頂板堅固、支護完整、無有害氣體,有水源或水源較勁的地方構築臨時避難所暫避,等待救援。
第五章 發生火災、瓦斯爆炸、煤塵爆炸事故後的避災路線
5.1 采煤工作麵發生火災、瓦斯爆炸、煤塵爆炸後的避災路線
5.1.1 32302綜采工作麵
①32302綜采工作麵→32303回風順槽→一煤煉油輔運大巷→2-2煤輔運大巷→輔運平硐→地麵。
②32302綜采工作麵→32303回風順槽→三盤區尾巷→32304回順→一煤煉油輔運大巷→2-2煤輔運大巷→輔運平硐→地麵。
5.1.2 32303綜采工作麵
①32303綜采工作麵→32303回風順槽→一煤煉油輔運大巷→2-2煤輔運大巷→輔運平硐→地麵。
②32302綜采工作麵→32304回順→一煤煉油輔運大巷→2-2煤輔運大巷→輔運平硐→地麵。
5.1.3 31403綜采工作麵
①31403綜采工作麵→31404回風順槽→1-2煤輔運大巷→輔運平硐→地麵。
②31403綜采工作麵→31404回風順槽→31404綜采工作麵→1-2煤輔運大巷→輔運平硐→地麵。
5.1.4 31404綜采工作麵
①31404綜采工作麵→31404回風順槽→1-2煤輔運大巷→輔運平硐→地麵。
②31404綜采工作麵→31404運輸順槽→1-2煤輔運大巷→輔運平硐→地麵。
5.2 掘進工作麵發生火災後的避災路線
32401輔巷、32401輔運、32401回順掘進麵→32401輔巷、32401回風順槽→2-2煤輔運大巷→輔運平硐→地麵。
32404回順、32405回順掘進麵→32405回風順槽→煤煉油輔運大巷→2-2煤輔運大巷→輔運平硐→地麵。
32207運順、回順、輔巷掘進麵→32207輔巷→32207區段輔運→2-2煤二盤區區段輔運巷→輔運平硐→地麵。
31405運順、31406回順掘進麵→31406回順→1-2煤輔運大巷→輔運平硐→地麵。
31406運順、31407回順掘進麵→31407回順→1-2煤輔運大巷→輔運平硐→地麵。
三、主斜井、輔運平硐、盤區進風、主要進風巷發生火災避災路線
2-2煤二盤區人員→二盤區輔運大巷→二盤區輔運聯絡巷→2-2煤輔運大巷→輔運平硐→地麵
2-2煤三盤區人員→煤煉油輔運大巷→2-2煤輔運大巷→輔運平硐→地麵
2-2煤四盤區人員→2-2煤輔運大巷→輔運平硐→地麵
1-2煤區域人員→1-2煤輔運大巷→輔運平硐→地麵
1055區域人員→1055輔運大巷→副井→地麵
1088區域人員→1088輔運大巷→副井→地麵
煤煉油斜井人員→煤煉油斜井→地麵
副井、主井、新主井、原立風井井口區域人員→沿井口方向升井→地麵。
第六章 頂板事故的預防和處理
1. 頂板事故隱患分析
構造帶自身圍岩強度低、采掘麵遇到的較小構造在精查報告和補勘資料不能提供及時性預測、 過構造帶時支護不及時,頂幫暴露時間長、支護參數不合理、工人違章漏支或少支、開采地質條件多變 ,造成礦壓顯現相差較大,掌握規律不夠等造成掘進和回采過程中頂板冒落。
冒頂災害事故多發生在采煤工作麵、掘進工作麵、失修巷道等地點。在地質構造複雜頂板管理困難地區,如斷層帶、衝刷帶、裂隙發育帶附近是頂板事故易發生地點。
2. 頂板事故預防措施
2.1冒頂預兆
2.1.1掘進麵冒頂預兆
工作麵壓力增加,頂板連續發出斷裂聲,頂板破碎、掉渣由少到多,由稀到密,頂板裂隙由小到大,煤壁變形、變酥,片幫增多,有淋水的頂板淋水量增加。
2.1.2綜采工作麵冒頂預兆
工作麵壓力增加,頂板連續發出斷裂聲,頂板破碎、掉渣由少到多,由稀到密,頂板裂隙由小到大,煤壁變形、變酥,片幫增多,有淋水的頂板淋水量增加,工作麵大量液壓支架安全閥同時間卸液,采空區大麵積跨落等。
2.2 頂板監測監控方式、方法
根據《煤礦安全規程》要求及我礦生產實際,要求對回采巷道進行頂板離層監測、頂底和兩幫移近量監測、錨杆和錨索載荷監測,對巷道外觀的人工觀測,其觀測內容、目的及測試手段見下表。
1)掘進順槽時每200米布置一個頂板離層儀,觀察頂板下沉量做好監測記錄,定期對監測數據整理,分析頂板活動規律,為掘進巷道支護參數提供依據。
2)動態和定期檢查掘進麵錨杆、錨索支護施工質量。
3)井下作業人員對其工作範圍內的頂幫圍岩情況進行觀察,發現異常及時彙報。
4)跟班隊幹、跟班瓦檢員(兼職安監員)、安監員每班對現場頂板情況進行檢查。
5)對綜采工作麵初采、末采期間兩順槽超前支護段和受二次采動影響的保留順槽的巷道頂底板移近量進行監測。
2.3 頂板事故預防措施
2.3.1掘進麵預防頂板事故措施
(1)保證巷道工程質量,嚴禁掘進巷道出現超欠挖現象。
(2) 嚴格按《作業規程》要求對頂板進行管理。頂錨杆扭距、錨固力、錨索錨固力達到要求。錨杆、錨索支護要及時,失效錨杆、錨索及時補打,防止支護失效或巷道無支護而造成冒頂事故。
(3)嚴禁超循環、空頂作業。
(4)當掘進麵遇到破碎或層理裂隙較為發育的頂板時,必須及時停止掘進,查清原因和範圍、製訂專項措施後方可施工。
(5)嚴格執行“敲幫問頂”製度。加強煤幫管理,片幫煤及時處理,片幫嚴重地段補打護幫錨杆(索)。處理頂板活矸及片幫必須用長柄工具處理,同時旁邊有人觀察頂板、煤幫情況,發現異常,立即發出警報,撤到安全地點。
(6)工作麵人員要隨時注意頂板的情況,發現有冒頂征兆時,及時發出警報,撤出人員。
(7)巷道交岔點處應緩慢掘進,加強頂板觀察和臨時支護,防止頂板事故的發生。
2.3.2采煤工作麵頂板事故預防措施
(1)采煤工作麵正常推采期間頂板事故預防措施
①綜采麵設備保證完好,運行可靠,泵站壓力達到31.5MP。支架初撐力必須達到252bar以上,及時跟機拉架。
②割煤時保證頂、底板平,不出現台階,保證支架接頂良好
③液壓支架梁端距不應大於550mm。及時使用側護板,防止架間距太大掉矸傷人。
④在頂板比較破碎的情況下,應采用超前拉架法,及時支護頂板。護幫板及時打開,固幫和防片幫煤傷人
⑤上下兩巷的超前支護必須及時有效,不得有空支、漏支現象。
(2)采煤工作麵初采初放期間頂板事故預防措施
①礦內要成立初次放頂領導小組和礦壓觀察組。
②工作麵初次放頂前,礦壓組在工作麵設礦壓觀察點,實行現場連續觀察,收集並整理數據,獲得初次來壓步距,指導初次放頂工作。
③上下順槽超前支護的單體支柱初撐力,單體數量、超前支護距離及活柱行程滿足規程要求。
(3)采煤工作麵過地質構造帶頂板事故預防措施
①加強地質調查,掌握詳細的地質資料,班前會通報詳細情況及應對措施。
② 工作麵遇到破碎頂板時,應采用“帶壓移架”、“追機移架”法,使頂板得到及時支護,防止漏頂。
③工作麵遇到衝刷帶煤層變薄,有時無直接頂,推采時,密切觀測采空區冒落充填情況,結合周期來壓步距對頂板進行管理。應編製專項措施及時處理頂板,防止出現大麵積懸頂的現象。
④派專人負責定期對兩順槽頂板進行觀察,尤其是距斷層20米範圍內,應加強對回風順槽的觀察,因受采動影響,斷層可能沿其斷麵發生位移,造成頂板跨落,因此必要時加強回順超前支護長度,或進行錨網補強支護及架棚支護。
(4)采煤工作麵末采期間頂板事故預防措施
①礦內要成立末采貫通領導小組,根據末采期頂板易垮易冒的特點製定專項措施,並貫徹到位,保證貫通質量。
②末采期間,特別距回撤通道30m時,在工作麵設礦壓觀察點,實行現場連續觀察,對上下出口、兩順槽及工作麵煤幫連續檢查,並及時向礦末采貫通領導小組彙報周期來壓情況,以指導工作麵頂板管理。
③ 對回撤通道內所有垛式支架、單體及保護繩全麵檢查 ,保證垛式支架或單體不泄液;並根據頂板壓力情況及時對兩順槽超前25m範圍及回撤輔巷加強支護。
④貫通期間要有專人觀察頂板、梁端距、片幫、護幫板打開、支架接頂等情況,若發現與措施不一致或有新情況時,及時調整達到標準。
3. 頂板事故應急響應及緊急處置措施
當頂板事故發生後,必須采取正確措施、積極搶救遇險人員和處理事故、防止出現次生災害是救災工作的重心。
獲悉井下發生頂板事故後,總指揮應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了解災情,然後判斷災情的發展趨勢,及時果斷地做出決策,下達救災命令。
3.1必須了解詢問的內容
1)冒頂事故發生地點及影響範圍。
2)人員傷亡情況。
3)冒頂地點通風情況。
3.2必須分析判斷的內容
1)冒頂事故的嚴重程度。
2)是否會再次發生冒頂。
3.3下達命令
1)撤出災區和可能影響區的人員。
2)向公司報告並召請救護隊。
3)成立搶救指揮部,製定救災方案。
4)保證人員輔助運輸,滿足運輸要求。
5)命令有關單位準備救災物資,醫院準備搶救傷員。
4.頂板事故的處理
4.1基本原則
1)首先應直接與遇險人員聯絡(呼叫、敲打、使用探測儀等),確定遇險位置和人數。
2)保證冒頂地點的通風,保證環境氧氣濃度。
3)遇險人員被堵時,應利用水管、打鑽孔等方法輸送新鮮空氣風、飲料和食物。
4)如有再次冒頂危險時,首先應加強自保,做好有準備的安全退路。
5)冒落區工作時,應派人觀測周圍頂板變化、瓦斯變化情況。
6)處理冒落矸石時,應小心使用工具,以免傷害遇險人員。
4.2事故現場處理
1)對於頂板事故,現場跟班隊長有第一時間處置權。
2)根據現場情況,判斷頂板事故發生的地點、災情、原因、影響區域進行現場處置。如無第二次大麵積頂板動力現象時,立即組織對受困人員進行施救,防止事故擴大。
3)發生嚴重的頂板事故要立即向生產指揮中心、所在單位值班報告事故災情。
4)現場救援遇人員必須在首先保證巷道通風、後路暢通、現場頂幫維護好的情況下方可施救,施救過程中必須安排專人進行頂板觀察和監護。
5)當出現大麵積來壓、通風不良、誘發瓦斯爆炸等異常情況時,必須立即撤離現場到安全地點,並立刻彙報情況,等待礦應急救援指揮的進一步處置命令。
6)對現場受傷人員應按照正確的方法開展救助工作。
(1)被救出的人員身上有外傷時,將其抬到安全地點,脫掉或剪開衣服,先止血,纏上繃帶。
(2)如果被救出的人受傷較重或有骨折,隻要情況允許,要按骨折傷員處理方法進行處理:先包紮固定,然後正確搬運送醫院治療。
(3)如果救出的人員已失去知覺,或停止了呼吸但時間不長,可將其放平躺下,解開衣服和腰帶,撬開嘴,取淨嘴裏、鼻孔中的煤粉,用毛巾拉出舌頭,進行氧氣供氧或人工呼吸。
7)若人員被困冒頂區裏麵無法脫身時,帶班隊長或班長首先組織現場人員撤退到頂板相對完整地段,穩定現場人員情緒,然後清點現場人員個數,確定是否有人或有幾個人被冒落的煤矸埋住,同時利用一切可能手段向生產指揮中心彙報事故現場情況。若條件允許,現場人員要在帶班隊長或老工人的帶領下組織自救;若現場條件惡劣,無法組織自救時,要選擇在頂板支護完好的地點等待救援,同時有人不斷發出求救信號。
8)使用壓風機通過供水管向被困區域提供新鮮風流;若無直通被捆區域的水管或水管損壞無法供風時,考慮由地麵直接打鑽孔向人員被困區域供風、水和食物等,為組織搶救爭取時間。
9)通風係統恢複後,指揮部根據現場頂板冒落情況,製訂加強支護措施並實施,防止冒頂事故進一步擴大。
10)搶救時,應認真觀察冒落地點的頂板、兩幫情況,如發現頂板、兩幫有再次冒落危險時,要采取措施,由外向裏逐步處理浮矸、浮煤,打好臨時支柱,維護並清理好安全退路,防止搶救人員時再次冒落傷人。上述工作必須由跟班幹部現場統一指揮。
11)搶救被煤、矸埋住的人員,首先是先清理出人員的頭部和胸部,清理口鼻汙物,恢複遇險人員的呼吸條件。在保證安全情況下,小心地把遇險者身上的煤、矸搬開,把他救出來。如果矸石塊大,無法搬開,可用撬杠,千斤頂等工具將大塊矸石抬起來用木柱撐牢,再將人員救出(注意不可用鎬刨或用鐵錘砸打)。
12)生產指揮中心在接到報告後,應立即通知礦領導及有關單位,做好事故搶救工作,並派救護車在井口待命,以做好盡快將傷員送到醫院搶救的準備工作。
4.2 注意事項
4.2.1冒頂範圍不大時
1) 如有遇險人員被大矸石壓住,可用液壓千斤頂等工具把大塊岩石支起後,再將遇險人員救出,切記生拉硬拽。
2)清理堵塞物時,要防止傷害遇險人員。在接近遇險人員附近時嚴禁用鎬刨、錘砸等方法破煤(岩)塊扒人。要首先清理遇險人員的口鼻堵塞物,暢通呼吸係統。
3)搶險救援期間不得停井下壓風,以供災區人員呼吸。
4)要注意給被救出的遇險人員保暖,要迅速轉運至安全地點進行創傷檢查。要及時在現場開展輸氧和人工呼吸、至血、包紮等急救處理,危重傷員要盡快送到醫院急救。對長期困在井下的人員,不要用礦燈照射眼睛,飲食要由現場醫護人員決定。
4.2.1冒頂範圍較大時
當發現冒頂範圍較大時,采用簡單掏槽或撞楔法無法救援時,根據現場情況,組織人員和采掘設備,用最短的距離和最快的方法開掘巷道,以最快到達冒頂被困人員處為原則。注意:開掘巷道時,必須支護、通風到位,保證作業人員的安全。
5. 假想31403綜采工作麵發生冒頂事故的處理
5.1 當31403工作麵發生冒頂事故後,跟班隊長要根據現場情況,分析冒頂事故發生原因、影響區域後立即向生產指揮中心報告。當工作麵無第二次大麵積頂板動力現象時,立即組織對受困人員進行施救,防止事故擴大。
5.2 補連塔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在接到井下31403綜采工作麵冒頂事故通知後,首先派通風及安監人員直接與工作麵遇險人員聯絡,確定遇險具體位置和人數。並保證冒頂地點的通風,保證環境氧氣濃度。
5.3 冒頂範圍不大時
1) 如刮板輸送機、破碎機被大矸石壓死時,可在矸石上放炮打眼,對矸石進行破碎,使輸送機正常運轉。
2)安排工人清理架間矸石、浮煤
5.4 冒頂範圍較大時
當發現冒頂範圍較大時,出現支架傾斜和倒架現象,根據現場情況,組織人員用木垛架棚子,製造臨時頂板,並在臨時頂板內灌注羅克休和馬麗散等高分子材料,然後運行生產設備,快速通過冒頂區域。
第七章 水災的預防和處理計劃
1. 井下水災隱患分析
1.1井下水害類型:
根據煤礦井下水災事故的特點結合我礦具體情況,井下水災分為以下幾類:地表水水害、老空水水害、孔隙水水害、裂隙水水害。
1.2 事故危害:
井下水災事故輕則惡化掘進、綜采麵生產條件、設備損壞;重則導致人員傷亡,甚至淹井。
1.3 事故原因分析
1.3.1 水情水害預測預報不及時,定位、定量不準確,防水意識淡薄。
1.3.2 掘進或回采過程中未嚴格執行“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後掘,先治後采”原則。
1.4 水災事故易發生的場所
水災事故易發生的場所是:礦井正常生產的采、掘工作麵,采空區潰水影響區域。
2. 井下水災預防措施
2.1 水災監測監控方式、方法
1)定期收集、整理本礦的水文地質資料並上圖。
2)定期收集、調查和核對相鄰煤礦和廢棄的老窯情況,並在井上、下工程對照圖上標出其井田位置、開采範圍、開采年限、積水情況。
3)建立地下水動態觀測係統,進行地下水動態觀測、水害預測分析,並製定相應的“探、防、堵、截、排”等綜合防治措施;由地測站負責每旬觀測一次並進行預測分析。
4)地測站每月編製礦井地質及水文地質預報,審批後下發各區隊。
5)各采掘隊跟班隊幹負責每班對各自分管區域內的湧水及排水情況進行監測監控。
6)機電隊負責每天記錄礦井總的排水量數據並進行統計分析,發現排水量有急增現象時,立即查明原因,同時向分管領導彙報。
7)通風隊負責每周對井下所有的永久密閉進行檢查一次,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彙報。
2.2井下突水預兆:
1)煤層發潮、發暗。由於水的滲入,使得煤層變得潮濕、暗淡。如果挖去表麵一層,裏麵仍如此,說明附近有積水。
2)巷道壁或煤壁“掛汗”,“掛紅”,工作麵溫度降低,煤壁發冷,出現霧氣、水叫、頂板淋水加大、頂板來壓(淋水加大,如落雨狀)、底板鼓起或產生裂隙出現滲水、水色發渾(說明水源很近,若出現清淨水,說明水源遠)、有臭味、打鑽時發覺鑽孔底鬆軟或鑽孔有水流出等突水預兆。
上述征兆,並不是每次突水前都會全部出現,有時可能發現一個或幾個,極個別情況甚至不出現。因此,必須密切注意,認真分析。
2.3 井下水災預防措施
防治礦井水害的方針是“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地測站要有完善的礦井的水文地質資料,編製中長期防治水害規劃和年度防止水害計劃,並組織實施。建立地表移動塌陷觀測站,測出本礦的地表移動規律。
1)防治井下水害的主要措施
(1)老窯水的防治
地測站負責定期收集、調查和核對相鄰煤礦和廢棄的老窯情況,特別是二盤區周邊采空區, 完善井上、下對照圖, 標出其準確位置、範圍、存在時間、積水情況等,分析、製訂防治老窯透水方案並執行。
(2)礦井采空區積水和老巷積水的防治
地測站填圖要及時準確,不能漏填。當掘進麵接近采空區和老巷道時要先探後掘。采煤麵回采時,對生產有威脅,要打鑽把水疏幹。掘進麵需要掘透老巷道時,一定要先把老巷道水排幹,才能掘透老巷道。
(3)鑽孔水防治
查明所有井田範圍內的鑽孔平麵位置和封孔質量。如果鑽透富水層,封孔質量不好,為確保安全,需要重新封孔,或者留煤柱保護鑽孔。
(4)斷層、裂隙水的防治
查閱地質報告或水文地質報告,較大斷層如果含水豐富,留設防水煤柱;斷層位置不清,可用井下鑽探的辦法,探清斷層位置及斷層麵透水情況。如果斷層含水豐富與奧陶紀灰岩連同、含水砂岩連同,斷層麵水大,不易疏幹。留設保護煤柱。井下用鑽探法探斷層時,事先做好排水措施和留設排水基地。
(5)砂岩水的防治
沙 、礫岩位於煤層的頂、底板,屬於富水層。當頂板有厚狀砂岩時,在工作麵推進前,要用鑽機探水,疏幹。
(6)衝積層水的防治
衝積層水俗稱地表淺水,由於小煤窯亂采濫挖,對大礦造成影響。及時發現,及時彙報,采取必要的措施。
(8)保證礦井排水係統可靠
一、重點部位故障源的分析
我礦現有主排水泵房有3個,分別為1055主泵房,共4台水泵,其中2台運行,2台備用、2-2煤二盤區主泵房,共5台水泵,其中2台運行,3台備用、2-2煤三盤區主泵房,共4台水泵,其中2台運行,2台備用,水泵房出入口設立防水閘門並保證其完好。
1、對於1055泵房排水係統出現事故應急措施
1055泵房主要承擔礦井1-2三盤區采空區、2211采空區、2-2煤32206工作麵回順積水、兩條主運巷道積水和2-2煤部分湧水;水倉總容量為8000 m3;該泵房設四台MD280-43*3( 220KW)離心泵,二趟DN325排水管直接到地麵)。
a.設備出現故障:及時啟動備用水泵,組織相關人員對損壞設備進行修複及更換。
b.供電係統故障:現係統采用三回路供電(電源引自廣場35KV站-6KV),當任一回路或二回路出現故障時,采取應急供電措施,暫利用一回路提供電源,組織相關人員對損壞線路進行修複。
c.管路出現故障:管路為DN325*2經付井筒到地麵排到氧化塘,當1路管路出現漏水無法正常排水時,用另1路管路進行排水,同時組織人員對損壞管路進行修複。
d、若主泵房設備全部無法正常啟動及主管路出現故障無法正常排水,采取措施:1)、通過1-2煤總回排水係統管路閘閥切換將1-2煤四盤區工作麵及順槽部分排水係統切換到2-2煤三盤區水倉,2)、利用安裝在1055水倉處1台備用MD280-43*3( 160KW)離心泵通過原排水用Φ219管經過付井筒排到地麵氧化塘,暫緩解1055水倉儲水壓力。同時組織人員搶修故障點。
2、對於2-2煤二盤區泵房排水係統出現事故應急措施
2-2煤二盤區泵房主要承擔2-2煤二盤區、三盤區全部湧水和2#主運大部分及煤液化大巷排水;水倉總容量為14400 m3;現安設5台MDA280-43*4 (220KW-6KV)離心泵。 二趟DN325排水管直接到地麵。
a.設備出現故障:及時啟動備用水泵,組織相關人員對損壞設備進行修複及更換。
b.供電係統故障:現係統采用雙回路供電(電源引自廣場35KV站-6KV),當任一回路出現故障時,采取應急供電措施,暫利用一回路提供電源,組織相關人員對損壞線路進行修複。
c.管路出現故障:管路為DN325*2經2-2煤輔運大巷-1088輔運大巷-付井筒到地麵排到氧化塘,當1路管路出現漏水無法正常排水時,用另1路管路進行排水,同時組織人員對損壞管路進行修複。
d、若主泵房設備無法正常啟動及主管路出現故障無法正常排水,采取措施:1)、通過係統排水管路閘閥切換可將2-2煤排入水倉部分水切換到1055水倉,2)、2-2煤三盤區工作麵湧水通過尾排排到三盤區水倉。暫緩解2-2煤二盤區泵房水倉儲水壓力。
3、對於2-2煤三盤區泵房排水係統出現事故應急措施
2-2煤三盤區泵房主要承擔2-2煤三盤區全部湧水和1-2煤四盤區部分湧水;水倉容量可達6500 m3;現安設4台MDA560-60*5 (560KW高壓10KV)離心泵。 三趟DN325排水管直接到地麵。
a.設備出現故障:及時啟動備用水泵,組織相關人員對損壞設備進行修複及更換。
b.供電係統故障:現係統采用雙回路供電(電源引自四盤區35KV站10KV),當任一回路出現故障時,采取應急供電措施,暫利用一回路提供電源,組織相關人員對損壞線路進行修複。另可將4#變供四盤區大巷高壓排水通過高壓三通接線盒串入高壓電纜引入泵房配電室,應急啟動排水泵。
c.管路出現故障:管路為DN325*3經四盤區總回-1-2煤區段總回-1088輔運大巷-付井筒到地麵排到氧化塘,當1路或2路管路出現故障無法正常排水時,用另1路或2路管路進行排水,同時組織人員對損壞管路進行修複。
d、若主泵房設備無法正常啟動及主管路出現故障無法正常排水,1)、通過排水管路閘閥切換可將1-2煤排入水倉部分水切換到1055水倉,2)、2-2煤三盤區工作麵湧水排到2-2煤二盤區泵房水倉。暫緩解2-2煤三盤區泵房水倉儲水壓力。3)、另可在泵房臨時安裝MD280-43*3( 160KW)離心泵通過大巷安裝排水用Φ219管將水倉積水排到32301輔巷44聯巷中轉水倉――排到2-2煤輔運大巷2300米處中轉水倉――排到2-2煤二盤區泵房水倉。
二、加強預防性檢修
1.排水管路、排水設備、供電設備實行包機人周點檢製度,要求包機人嚴格按照點檢表的點檢內容進行檢修維護。崗位人員每班進行運行監護。
2.為防止管路或設備損壞,應準備好材料備件及工具。
3.在管路出現損壞時,應及時進行處理。在處理損壞管路前,應立即關閉上級閘閥,通知相關單位停止沿線排水水泵。組織檢修人員帶好備用物品到達現場進行管路的恢複處理工作。如果損壞的管路無法用備品更換處理則應通知機修廠進行加工,機修廠應優先立即組織人員加工。
4.檢修工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如無法處理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彙報。
5、要求各泵房運行人員及時將水倉內積水清排。
6、要及時安排對水倉內的煤泥進行清理,保證水倉有正常儲水空間。
2)水源的判斷方法
(1)老空水的特點是積水時間長,水量補給較差,一般屬於“死水”。有以下特征:
①用手指附水搓動,有滑潤的感覺;
②用鼻聞有腐臭味,有時夾雜著臭雞蛋氣味;
③用舌嚐可感到水發腥,有臭味;
④仔細觀察,會發現水的透明度較低,水中有腐朽物懸浮或沉澱。
(2)斷層水一般通道較遠,補給較充分,多屬“活水”。水無澀味而發甜,如果在岩巷中遇到斷層水,水呈黃色,有時在岩縫中可見到淤泥。
(3)含水層水一般都具有很高的壓力,水量充足。水中無澀味,水色發黃,有泥沙流出。
(4)地表水一旦湧入地下,其水量大,破壞力強。水中混有大量的泥沙,有時還夾帶許多動植物或其他雜物。一般情況下,水中無其他異味。
3. 井下水災應急響應及緊急處置措施
當水災事故發生後,采取正確措施、積極搶救遇險人員和處理事故、防止出現次級和伴生事故是救災工作的重心。
獲悉井下發生水災事故後,礦長應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了解災情,然後判斷災情的發展趨勢,及時果斷地做出決策,下達救災命令。
(一)必須了解詢問的內容
1.水災地點及其事故波及範圍。
2.人員分布及其傷亡情況。
3.通風情況。
(二)必須分析判斷的內容
1.通風係統破壞程度。
2.水災災情的嚴重程度。
3.可能的影響範圍。
(三)下達命令
1.安全切斷災區電源。
2.撤出災區和可能影響區的人員。
3.向公司報告並召請救護隊。
4.成立搶救指揮部,製定救災方案。
5.保證人員輔助運輸,滿足運輸要求。
6.核查井下人員,控製入井人數。
7.命令有關單位準備救災物資,醫院準備搶救傷員。
4. 處理水災的基本原則
1.受困人員和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優先,防止事故擴大優先
2.首先應直接與遇險人員聯絡(呼叫、敲打、使用探測儀等),確定遇險位置和人數。
3保證水災事故地點的通風,保證環境氧氣濃度.
4.遇險人員被困時,應利用水管、打鑽孔等方法輸送新鮮空氣、飲料和食物。
5.如有伴生事故發生危險時,首先應加強自保,做好有準備的安全退路。
6.水災區工作時,應派人觀測周圍頂板變化、淋水情況、瓦斯變化情況等。
5. 井下水災的處理
1)自身安全防護
井下發生透水事故時,在現場及附近地點的人員應首先做好自身的安全防護:
(1)在突水迅猛、水流急速的情況下,現場人員應立即避開出水口和泄水流,躲避到硐室內、拐彎巷道或其他安全地點。如情況緊急來不急轉移躲避時,可抓勞頂梁、立柱或其他固體物體,防止被湧水打倒和衝走。
(2)如是老空水湧出,使所在的地點的有害氣體濃度增高時,現場人員應立即佩好自救器。在未確定所在地點的空氣成分能否保證人員的生命安全時,禁止任何人隨意摘掉自救器的口具和鼻甲。
2)迅速彙報
透水事故發生後,現場及附近人員,在脫離危險後,應在可能的情況下迅速觀察和判斷突水的地點、湧水的程度、現場被困人員的情況等,並立即向礦生產指揮中心彙報。同時,應利用一切可能手段及時向下部水平和其他可能受到威脅區域的人員發出警報,通知撤離。
3)積極妥善地組織現場搶救
(1)突水初期,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應在現場領導和老工人的組織帶領下,利用現有的人力物力,迅速進行搶救工作。如突水地點周圍岩石堅硬、湧水量不大,可組織力量,就地取材,加固工作麵,盡快堵住出水點。
(2)在水源情況不明、湧水迅猛、頂幫鬆散的情況下,決不可強行封堵出水口,以免引起工作麵大麵積突水,造成人員傷亡,擴大災情。
(3)對於受傷的人員,應迅速搶救搬運到安全地點,立即進行急救處理。
(4)必須注意:井下發生透水事故後,決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在不戴防護器具的情況下冒險進入災區。
4)現場組織撤離
如因湧水來勢迅猛,現場無法搶救,或者將危機人員安全時,應迅速組織起來,沿著規定的避災路線和安全通道,撤退到上部水平或地麵。
5)在行動中,應注意以下事項:
(1)撤離前,應設法將撤退的行動路線和目的地告知指揮部。
(2)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迅速撤往突水地點以上的水平,盡量避免進入突水點附近及下方的獨頭巷道。
(3)行進中,應靠近巷道一側,抓牢支架或其他固定物體,盡量避開壓力水頭和泄水主流,並注意防止被水中滾動的矸石和木料撞傷。
(4)如因突水後破壞了巷道中的照明和指示牌,迷失了行進方向時,遇險人員應朝著有風流通過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5)在撤退沿途和所有經過的巷道岔口,應留設指示行進方向的明顯標誌,以提示救援人員的注意。
(6)撤退巷道如是立井,人員需要從梯子間上下時,應保持好秩序,不要慌亂和爭搶。行動中,手要抓牢,腳要蹬穩,切實注意自己安全和他人安全。
(7)撤退中,如因冒頂或積水造成巷道堵塞,可尋找其他安全通道撤出。在唯一的出口堵塞無法撤退時,應自組織好災區避災,等待救援人員的營救,嚴禁盲目潛水等冒險行為。
附:水災事故發生後的避災路線
① 綜采一隊:
32302綜采工作麵→32302回風順槽→煤製油大巷→2-2煤輔運大巷→地麵。
綜采二隊:
① 31403綜采工作麵→31403回風順槽(dd)→1-2煤輔運大巷→地麵。
連采一隊:
① 呼和烏素大巷、32401輔巷、32401回風順槽掘進工作麵→呼和烏素大巷或32401回順→2-2煤四盤區輔運大巷→2-2煤輔運大巷→輔運平硐→地麵。
連采二隊:32207運輸順槽掘進工作麵→32207運輸順槽→32207回撤通道→32207區段輔運巷→2-2煤二盤區聯絡巷→2-2煤輔運大巷→輔運平硐→地麵。
連采三隊:32412運順、32413回順掘進工作麵→31413回順→1-2煤輔運大巷→輔運平硐→地麵。
6)避災自救
(1)應迅速進入預先構築的避難硐室或快速建造臨時避難硐室。必要時,可以設置擋牆或防護板,防止湧水、煤矸和有害氣體傾入。
(2)進入避難硐室前,應在硐室外麵留設文字、衣物、礦燈等明顯標誌,以便於救援人員及時發現,進行營救。
第八章 機電運輸事故預防和處理計劃
第一節 機電事故
1. 機電事故隱患分析
礦井機電事故是煤礦生產、發展的一個重要製約因素, 它不僅造成人員及設備的傷害, 還可能成為煤礦煤塵、瓦斯爆炸的一個誘因, 使采區乃至整個礦井受到嚴重破壞。
1.1 煤礦生產中發生機電事故的原因
1)設備陳舊老化,使用淘汰設備容易發生機電事故。
2)設備選型型不合理,設備選型上的缺陷以及與礦地質條件、運輸能力等方麵不相匹配, 容易發生機電事故。
3)設備檢修不到位,長時間運行和在運行當中職工操作的失誤都會引起設備的損壞, 這就要求對設備檢修必須做到認真、細致、全麵。現在我礦機電設備分布的點多麵廣, 再加上設備陳舊, 本身維護工作量很大, 如果對設備的檢查維修隻能是哪壞修哪,易發生機電事故。
(4)配件規格和質量不過關,隨著機械化程度的提高, 對各種設備配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於配件的尺寸、規格、材料、性能沒有統一標準,配件在細節上存在差異, 這也給機電設備的正常運行來了一定影響,容易發生機電事故。
2 機電事故預防措施
2.1 選用質量可靠的井下電氣設備廠家的產品,到礦後嚴格試驗製度,檢查防爆完好性能完好性,合格再發放入井證再容許入井;
2.2 嚴格按照《煤炭01manbetx
》要求進行設備選型和供電設計;
2.3 每年對所有使用開關的保護插件進行完好測試,不合格立即更換;
2.4 機電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嚴格執行本工種01manbetx
,嚴禁工種互換或其他人代替。
2.5 加強日常防爆設備檢查要求,每月進行“三率”對各單位考核。
3 應急響應及緊急處置措施
3.1 現場工作人員有第一時間處置權,切斷電源、控製電器火災火情,立即關停運行現場的相關機電設備;
3.2 電氣事故,立即切斷其供電電源;
3.3 事故地點如有人員傷亡,跟班隊幹、班長負責組織人員就地進行急救,同時根據現場情況抬運傷病人員立即升井。
3.4 事故現場在對人員進行急救的同時立即向生產指揮中心彙報現場情況。
3.5 生產指揮中心接到彙報後立即安排車輛接受傷人員升井、組織地麵急救人員井口待命。同時通知機電組、區隊相關人員。
3.6 機電相關人員負責事故設備配件以及服務工程師的協調聯係,區隊負責聯係相關設備包機人準備處理事故相關工器具。
3.7 事故現場跟班隊幹、班長負責組織現場人員現場處理,待支援人員到來後配合支援人員共同處理。
3.8 如機電運輸事故擴大引發火災,停風等事故時,按照處理火災,停風等相應預案、以及相應現場處理措施處理。
4 機電事故的處理
4.1 機電事故中的電氣事故必須先停電再用幹粉式滅火器進行滅火。
4.2 要注意給被救出的遇險人員保暖,要迅速轉運至安全地點進行創傷檢查。要及時在現場開展輸氧和人工呼吸、至血、包紮等急救處理,危重傷員要盡快送到醫院急救。飲食要由現場醫護人員決定。
第二節 主運輸事故
1 主運輸事故隱患分析
1.1 主運輸設備安全隱患
1)運輸係統進入鐵器類尖銳物件在轉載部位卡住,托輥掉出形成尖銳棱角等情況將皮帶縱向撕裂;
2)帶麵張力不夠或過負荷運行等因素導致驅動滾筒與帶麵打滑產生相對摩擦,導致摩擦部位發熱冒煙,最後皮帶著火損壞、滾筒膠麵摩光損壞;
3)主斜井、主運大巷膠帶運輸機硫化接頭質量不過關,在運行期間膠帶接頭處橫向斷裂,由於漲緊及運行速度原因將大麵積帶倒皮帶架,給恢複帶來困難導致長時間不能正常生產;
4)皮帶跑偏與皮帶架摩擦起火,導致著火及瓦斯事故;
5)相關保護包括速度、跑偏、縱撕、煙霧保護超溫灑水裝置、閉鎖機構被甩或不完好,導致係統不能自動停車使事故擴大和蔓延。
2 主運輸事故預防措施
1)運輸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嚴格執行本工種01manbetx
,嚴禁工種互換或其他人代替。
2)膠帶輸送機過人處要安設過橋,供人員行走。禁止任何人跨越、鑽皮帶,以及在皮帶上行走或站立,嚴禁乘坐皮帶或溜子。
3)嚴禁膠帶輸送機運送材料和設備。
4)主井及膠運大巷的皮帶需裝設輸送帶張緊力下降保護裝置和防撕裂保護裝置,在機頭與機尾及電器運轉裸露部位加設防護欄,防止人員與滾筒和導向滾筒相接觸,造成事故。大小皮帶的各種保護要齊全。
5)每個采掘進工作麵一部皮帶機頭、主要膠運機頭,必須設置除鐵器,並定期清理。
6)人員在傾斜巷道中作業時,作業地點上坡需設防護欄,防止煤塊等滾落傷人。
7)膠帶入庫前需經檢驗合格後,方可入庫發用。
8)膠帶入庫後,應妥善保管,應按各種不同型號和廠家進行分類放置,對不合格的膠帶有權拒絕發放和使用。防止帶麵變質,膠帶包裝不能損壞,不得敞開存放,更不允許露天堆放。
9)新的膠帶應按照計劃進行領用,不能全部使用新的帶麵,要搭配舊的帶麵。
10)在運行過程中,托輥不能有損壞和缺托輥現象,給皮帶造成劃傷。
11)皮帶機的各種保護要齊全完好,定期要進行檢查,杜絕皮帶打滑、跑偏等不正常現象。
12)皮帶機在延伸和縮短時帶麵的卡子要打好,不能脫扣和打不符合規定的卡子。
13)設備運轉期間,司機不得睡覺,不得脫離工作崗位。
14)地錨必須牢固可靠。
15)所有緊固件齊全可靠,且緊固到位。
16)所有潤滑點保證都在潤滑周期內進行潤滑,確保軸承等轉動機構的良好運行。
17)液力聯軸器必須采用難燃液,防爆片、易熔塞必須合格齊全。
18)運轉部件必須轉動靈活,清掃器完好。
19)所有運行膠帶接頭卡子進行編號由保機人負責此頭的完好檢查,發現問題及時上報維護補充,保證各接頭牢固可靠。
20)上下托輥必須完好、齊全,轉動靈活,安裝牢固。
21)張緊裝置必須完好。
22)信號必須保持通暢,啟動、停止按鈕動作靈活可靠。
23)縱撕、跑偏、堆煤、煙霧等各類保護齊全、完好。
24)機頭、機尾浮煤及時清理,皮帶下無障礙物。
25)檢修時必須停機,按下閉鎖,切斷電源,在沒有接到維修人員的通知前不得開機。
26)主斜井膠帶運輸機設置皮帶抓捕裝置,保證在出現斷帶的情況下及時將皮帶頭抓住,防止大麵積帶倒皮帶架。
3 主運輸事故應急響應及緊急處置措施
1)現場工作人員有第一時間處置權,當發現皮帶上有人或人員卷進皮帶立即按動閉鎖緊急停車。
2)皮帶摩擦著火立即按動閉鎖緊急停車
3)事故地點如有人員傷亡,跟班隊幹、班長負責組織人員就地進行急救,同時根據現場情況抬運傷病人員立即升井。
4)事故現場在對人員進行急救的同時立即向生產指揮中心彙報現場情況。
5)生產指揮中心接到彙報後立即安排車輛接受傷人員升井、組織地麵急救人員井口待命。同時通知機電科、區隊相關人員。
6)機電相關人員負責事故設備配件以及服務工程師的協調聯係,區隊負責聯係相關設備包機人準備處理事故相關工器具。
7)事故現場跟班隊幹、班長負責組織現場人員現場處理,待支援人員到來後配合支援人員共同處理。
8)如運輸事故擴大引發火災,停風等事故時,按照處理火災,停風等相應預案、以及相應現場處理措施處理。
4 主運輸事故的處理
1)受困人員和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優先。
2)防止事故擴大和誘發其他次生事故優先。
第三節 輔助運輸事故
1 輔助運輸事故隱患分析
1)司機安全意識淡薄,未按照井下行車駕駛要求進行行進,超速行駛;
2)載人車輛未設置頂棚,人員的身體部位可以探出車外;
3)車輛與巷道作業人員相遇時未做到“行人不行車,行車不行人”;
4)車輛裝載整件重物未進行有效捆綁,在下破踩製動情況下,重物劃向駕駛室擠傷駕駛員;
5)井下司機從業人員的頻繁調換,給安全埋下隱患;
6)巷道移動作業人員不能主動有效的避讓行進車輛;
7)以上因素造成駕車司機、乘車人員和巷道作業人員傷害,造成車輛及車載設備損壞。
2 輔助運輸事故預防措施
1)車輛入井,司機必須持證上崗,必須嚴格執行入井檢查、登記製度,並實行上崗掛牌。運送危險品(氧氣、乙炔氣、火工品)及其它物料時,嚴禁超寬超高。
2)每月對車輛製動係統進行檢修,並經常檢查,發現隱患,及時處理。每次入井前對車輛進行點檢,內容包括刹車、燈、喇叭、檔位、雨刷等裝置任何一項不正常或防爆部分失去防爆性能時,嚴禁入井,維修合格後才能使用。
3)礦井使用防爆柴油機車必須配備8KG及以上的滅火器。
4)防爆柴油機車在井下行駛嚴禁超速,強超硬會和強行擠占路麵。
5)乘坐防爆柴油機車人員禁止扒車、跳車和搶上搶下,升井人員到等車點等車升井,上下人必須停車熄火掛擋。
6)嚴禁酒後和疲勞作業及開帶病開車。
7)不準超速行駛,嚴禁空檔高速滑行,盡量避免急刹車。
8)在狹窄場所中行駛應注意四周的安全,有人通過必須做到行人不行車,轉向前鳴笛示警,轉向時不得碰撞它物。
9)所有使用車輛必須標明最大載荷和最多容許乘坐人員數量,嚴禁超載。10)車輛每次都起步必須鳴笛示警,警示乘坐人員。
11)嚴格禁止人貨混裝,裝拉設備必須嚴實捆綁。
12)車輛裝載大型部件入井必須編寫措施,礦相關部門審批批準後方可入井。
3 輔助運輸事故應急響應及緊急處置措施
1)當輔助運輸事故造成人員傷亡和設備特大損毀時,礦應急救援總指揮則立即下達命令,決定相應的急救方案。
2)車輛人員緊急處理
(1)對現場受傷人員應按照正確的方法開展救助工作。
①被救出的人員身上有外傷時,將其抬到安全地點,脫掉或剪開衣服,先止血,纏上繃帶。
②如果被救出的人受傷較重或有骨折,隻要情況允許,要按骨折傷員處理方法進行處理:先包紮固定,然後正確搬運送醫院治療。
③如果救出的人員已失去知覺,或停止了呼吸但時間不長,可將其放平躺下,解開衣服和腰帶,撬開嘴,取淨嘴裏、鼻孔中的煤粉,用毛巾拉出舌頭,進行氧氣供氧或人工呼吸。
2)將出事車輛拖拽到聯巷內保證道路暢通,或者直接將車輛拖拽到地麵。
3)生產指揮中心在接到報告後,應立即通知礦領導及有關單位,做好事故搶救工作,並派救護車在井口待命,以做好盡快將傷員送到醫院搶救的準備工作。
4 輔助運輸事故的處理
1)受困人員和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優先。
2)防止事故擴大和誘發其他次生事故優先。
3)根據事故成因依照《補連塔煤礦輔助運輸管理辦法》追究當事人責任。
第九章 井下爆破事故預防與處理
1. 爆破事故隱患分析
1.1 井下運輸過程中,因交通事故、顛簸碰撞、汽車發動機線路電氣火花、違章操作等原因引發的燃燒爆炸事故。
1.2 井下使用過程中因管理不善、違章操作、遇有明火、電氣設備的失爆或雜散電流等原因引起燃燒或爆炸事故,造成人員傷亡事故。
1.3 在運輸、使用過程中,雷管炸藥被盜、被搶,對社會公共安全造成危害,造成重大的社會影響。
1.4 因井下火災等原因引發的雷管炸藥爆炸事故。
2. 預防措施
2.1 雷管炸藥領取、運輸、退還
1)嚴格執行爆炸材料發放、領退和電雷管編號製度製度,爆破材料發放領退見爆破材料管理流程。放炮員在井口領用雷管炸藥時必須清點數量,雷管將腳線擰結形成短路,在三聯單上簽字。
2)雷管、炸藥必須分裝、分運,同一輛車上嚴禁同時裝雷管、炸藥。運送爆破材料的車輛在上、下井時,其他人員不得同車上下,不得同時運送其他物品或工具,車輛行使速度不得超過25Km/h,運送雷管、炸藥的車輛嚴禁中途逗留。
3)雷管、炸藥必須由爆破工親自領用、押送,到達工作地點後,雷管必須由爆破工親自攜帶,放入雷管箱,上鎖。炸藥應由爆破工或在爆破工監護下由其他人員搬運放入炸藥大箱內。
4)雷管、炸藥必須裝在耐壓和抗衝撞、防震、防靜電的非金屬容器內,嚴禁將雷管和炸藥裝在同一容器內或裝在衣袋內。
5)交接班、人員上下井的高峰時間內嚴禁運送爆破材料。
6)嚴禁用刮板運輸機、帶式輸送機等運輸爆破材料。
7)當班剩餘的爆炸材料必須由當班班(組)長簽字,升井後退回爆炸材料庫,嚴禁交給下班使用和亂丟亂放,做到領取、消耗、退回三對口,防止爆炸材料丟失。
2.2 井下爆破材料臨時存放
1)井下嚴禁存放爆破材料,使用單位必須提前一天向駐礦供應站提報雷管炸藥使用計劃,供應站根據計劃合理配送爆破材料。
2)井下炸藥箱、雷管箱必須上鎖,存放在距離放炮撤人距離以外頂、幫支護完好、無淋水,遠離帶電體和導電體的安全地點。炸藥箱和雷管箱應至少相距25米。
3)炸藥和雷管箱在工作麵施工期間由本班放炮員負責看管,因本班其它原因工作麵不能及時施工的,由跟班隊長指定專人或本人看管,看管期間人員決不能離開,嚴防炸藥和雷管丟失。停工時間超過一個班的工作麵,必須將炸藥、雷管運回地麵退庫。
2.3 井下爆破
1)井下爆破工必須經過專門培訓、考試合格,方準持證上崗。
2)爆破工的雷管是專人專號,不得轉借,必須是當班領用,用不完的當班升井退庫。
3)爆破器鑰匙要由爆破員隨身攜帶,爆破母線是爆破專用線,母線嚴禁有破口或明線頭,母線長度大於撤人距離,嚴禁爆破母線、連接線和電雷管腳線與運輸設備、電氣設備以及采掘機械等導體相接觸。
4)每放一次炮,雷管炸藥的消耗量由當班班(隊)長、放炮員、瓦檢員核實在三聯單上簽字,做到領取、消耗、退回三對口。
5)在頂板完好、支架支護完整、避開電氣設備和導電體的炸藥箱附近地點進行裝配引藥,禁止坐在炸藥箱上裝配引藥;從成束的電雷管中抽取單個電雷管,不得手拉腳線硬拽管體,也不得手拉管體硬拽腳線;應將成束的電雷管腳線順好,拉住前端腳線將管體抽出。抽出後的單個電雷管的腳線末端要扭結。
6)裝配引藥時,必須防止電雷管受震動或衝擊以及折斷電雷管腳線和損壞腳線絕緣層;用木或竹製的炮針在藥卷頂端中心紮略大於雷管直徑的孔眼,然後將電雷管插入孔眼,並將腳線在藥卷上套一個扣。剩餘腳線應全部纏繞在藥卷上,同時將腳線末端扭結。
7)裝藥時,先將煤粉掏幹淨,再進行裝藥,裝藥要一手拉腳線,一手拿木製或竹製炮棍將藥卷輕輕推入眼底,用力要均勻,使藥卷緊密相接然後裝填炮泥。
8)裝填炮泥時,先緊靠藥卷填上 30-40 毫米的炮泥,然後裝填水炮泥一至數個,在水炮泥的外端再填塞炮泥,裝填水炮泥不要用力過大,以防壓破,一手拉腳線,一手拿炮棍推填炮泥,輕輕用力搗實。
9)爆破時嚴格執行“一炮三檢” “三人連鎖”製度,嚴禁使用反向起爆方式進行放炮,嚴禁無炮泥、封泥不足或不實爆破,嚴禁放糊炮,禁止使用塊狀材料或可燃性材料做封泥。
10)爆破必須嚴格執行撤人警戒製度,爆破撤人距離:煤巷直線距離不得小於75米;岩巷、半煤岩巷不得小於150米,並有掩體;若距工作麵75m以內有拐彎時,人員撤進拐彎內10m以上,但撤人總距離不小於50m。
11)爆破前,人員全部撤到警戒線以外,班組長必須親自布置專人在警戒線和可能進入爆破地點的所有通道上擔任警戒。警戒線外必須設置警戒牌、欄杆或拉繩等標誌。爆破工必須最後離開爆破地點。爆破前,班組長必須清點人數,確認無誤後,方可下達起爆命令。
12)爆破後,待炮煙吹散,爆破工、瓦斯檢查工和班組長必須首先巡視爆破地點,檢查通風、瓦斯、煤塵、頂板、支架、瞎炮、殘爆等情況,如有危險情況,必須立即處理。處理完畢後,方可解除警戒,警戒人員由布置警戒的班組長親自撤回後,方可恢複工作麵生產。
13)通電以後拒爆時,爆破工必須先取下發爆器把手或鑰匙,並將爆破母線從電源上摘下,扭結成短路。使用瞬發電雷管至少等5min,使用延期電雷管至少等15min,才可沿線路檢查,找出拒爆的原因。
14)處理拒爆、殘爆時,必須在班組長指導下進行,並應在當班處理完畢。如果當班未能處理完畢,當班爆破工必須在現場向下一班爆破工交接清楚。處理拒爆時,必須遵守《規程》第三百四十二條的規定。
15)裝藥的炮眼必須當班放炮完畢。在特殊情況下,當班班組長和爆破工必須向下一班班長和爆破工在現場交接班。
16)處理瞎炮時,必須在距瞎炮眼 0.3 米處打出的平行炮眼中重新裝藥爆破,眼深要超過瞎炮孔深度;打眼時應在瞎炮眼外端口插入炮棍做為導向標誌。嚴禁用鎬刨或從瞎炮眼中取出原放置的引藥,或從引藥中拉出電雷管。嚴禁將炮眼殘底繼續加深;用打眼的方法向外掏藥。在瞎炮未處理完以前,嚴禁在該地點進行與處理瞎炮無關的工作。
18)銷毀雷管時,剪雷管小線要一根一根剪,工作人員穿抗靜電衣,清點數量,設警界線,嚴格按《雷管銷毀辦法》進行銷毀。
3. 應急響應及緊急救災措施
當爆炸事故發生後,采取正確措施、積極搶救遇險人員和處理事故、防止出現連續爆炸是救災工作的重心。搶救的同時瓦檢員、放炮員、跟班隊(班)長或現場人員利用工作麵的固定電話或小靈通先向生產指揮中心彙報;如果發生事故使工作地點的電話與生產指揮中心中斷,立即離開事故地點就近尋找電話或小靈通有信號的地方再向生產指揮中心彙報;如果井下與地麵通訊中斷,則派專人采用一切可利用手段快速向地麵彙報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影響範圍、並在安全地點接受生產指揮中心安排。因爆炸影響撤離受阻,要集中休息,保持精力;利用人員定位係統呼救功能發出呼救信號,等待救援。
生產指揮中心要負責記錄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並立即向礦當日值班長、礦長、安監處、生產部門彙報事故發生的情況。
獲悉井下發生爆炸後,礦長應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了解災情,然後判斷災情的發展趨勢,及時果斷地做出決策,下達救災命令。
3.1必須了解詢問的內容
1)爆炸地點及其事故波及範圍。
2)人員分布及其傷亡情況。
3)通風情況(風量大小、風流方向、風門等通風構築物的損壞情況)。
4)災區瓦斯情況(瓦斯濃度、煙霧大小、CO濃度集流向)。
5)是否發生了火災。
6)主要通風機工作狀況(是否正常運轉、防爆門是否被吹開、風機房水柱計是否有變化)。
3.2必須分析判斷的內容
1)通風係統破壞程度。
2)是否會產生連續爆炸。
3)能否誘發火災。
4)可能的影響範圍。
3.3下達命令
1)安全切斷災區電源。
2)撤出災區和可能影響區的人員。
3)向公司報告並召請救護隊。
4)成立搶救指揮部,製定救災方案。
5)保證主要通風機運轉。派機電和通風人員職守風機房。
6)保證人員輔助運輸運轉,滿足運輸要求。
7)核查井下人員,控製入井人員。
8)救護隊按照救災方案不知救護隊搶救遇險人員、偵察火情、撲滅火災。
9)命令有關單位準備救災物資,醫院準備搶救傷員。
4. 爆破材料爆炸事故處理要點
為了有利於救人和保證救護隊員本身安全,避免爆破材料連續爆炸,及時恢複通風係統、查明引起爆炸的真實火源是救災工作中的技術關鍵。製定救災措施時,必須充分考慮發生二次事故特別是發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製定防治二次爆炸的措施。
4.1選擇最短的路線,以最快的速度到達遇險人員最多的地點進行偵察、搶救。駐礦救護隊可先應從進風側進入,救護大隊到礦後,應分別從進、回風兩側同時進入。
4.2迅速恢複災區通風。但在恢複通風前,必須查明有無火源存在,否則會再次引起爆炸。恢複獨頭通風時,應按排放瓦斯的要求進行。
4.3撲滅火災。在災區一旦發現火災或殘留火源,應立即撲滅。火區內有遇險人員時,應全力滅火。直接滅火未奏效,並確認火區內遇險人員均已死亡,應先行封閉,控製火勢,然後滅火。
4.4合理選擇待機地點。待機小隊主要任務是做好進急救人的工作。
4.5對因爆破材料爆炸引起火災,可參照外因火災處理方法進行滅火。
5. 災變現場人員應急要點
5.1井下一旦發生雷管、炸藥爆炸,工作地點的人員和受影響區域的人員一定要鎮靜清醒,不要驚慌失措,亂喊亂跑,應立即背朝聲響和氣浪傳來的方向,伏臥底板或水溝內。頭部要盡量低、雙手置於身體下麵、閉眼,盡可能用衣物等蓋嚴身體身體裸露部位。在跟班礦領導、瓦檢員、安監員協同隊領導、班組長迅速組織工作麵人員停止工作、切斷電源,人員全部撤出到主要進風巷道中,並彙報礦生產指揮中心,聽從指揮.
5.2在爆炸的瞬間,要屏住呼吸,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有毒的高溫氣體,避免中毒和灼傷氣管、內髒。
5.3迅速取下自救器,按照使用方法代號,高溫氣浪及衝擊波過後,應立即辨別方向,尋找最短的距離進入新鮮去,並按照避災路線,盡快逃離災區。
5.4已無法逃離災區時,應設法進入避難硐室,或在頂板堅固、支護完整、無有害氣體,有水源或水源較勁的地方構築臨時避難所暫避,等待救援。
6. 處理雷管炸藥爆炸事故措施
6.1 搶救遇險人員,恢複通風,清理堵塞物和撲滅因爆炸引起的火災。
先救人,特別是重傷人員,同時千方百計地幫助傷員,最後再將死亡人員運出。搶救中要做到有巷必查,應在查過的巷道做好標記,防止漏查。密切監視災區有害氣體濃度變化,認真檢查有無殘留雷管、炸藥,發現雷管、炸藥後,在無爆炸危險時,先將殘留的雷管炸藥轉運到安全區,清除堵塞物,尋找堵塞區內人員。
6.2爆炸事故引起的火災或在搶救遇險人員有明火存在,救人的同時應按照外因火災進行滅火,並派專人檢查是否有殘留雷管炸藥,防止二次爆炸。在滅火時,嚴防將火煙引向爆炸源或爆炸器材附近,如不易撲滅應先控製火勢,在無引爆危險的情況下搶救遇險人員。
6.3進入災區時,要有專人檢查各種有害氣體、溫度及通風設施破壞情況,如有害氣體濃度超過規程規定,且仍在迅速上升時,應立即退出災區,災區無人或確認人員已經犧牲時,必須先恢複通風,再進行處理。
6.4救災中,偵察小隊穿過支護破壞地區要采取臨時支護,保證退路安全。通過支護不好的地點時,隊員要一個一個地順序通過,並監視頂板動態。
第十章 礦井突然停電事故處理計劃
一.礦井突然停電事故隱患分析
全礦井突然停電會使主要通風機停轉,造成井下瓦斯積聚、超限,一旦遇到火花,可能引起瓦斯爆炸;排水設備不能運轉,時間長了,可能造成淹井事故;
二、彙報程序
礦井出現停電或供用電事故時,應由第一知情者立即將停電(事故)線路、停電範圍、停電(事故)原因等相關的情況詳細彙報礦調度室,由礦調度室向分管領導和值班領導彙報,必要時向神東分公司調度室和上級供電管理部門彙報
三、重大危險源的分布和分析
(一)、重點部位、關鍵設備
1、地麵重點部位:通風機房;井口變電所;辦公樓、家屬區箱變;鍋爐房。
2、井下重點部位:主水泵房、變電所、臨時配電點、工作麵、掘進麵供電點。
1、對於主通風機、主排水泵的停電應急措施
由於這些設備是一類用電設備,這類設備都采用不同電源雙回路、單母線分段的供電方式,並有備用設備,所以,當這類設備出現停電現象時,由調度員下令,由通風機房的當班運行工直接切換電源到另一回路或啟用另一台備用設備。及時安排機電隊檢修工查明停電原因,排除線路或電氣設備故障,恢複該線路的正常供電,帶電備用。
2.停電停風預防措施
生產礦井和供電處要定期檢查可能導致全礦井停電事故發生的危險因素,研究、確定預防事故發生的措施。
礦機電部門定期對供電線路、入井線路及開關設備進行檢查。
1)每月對兩個回風井兩台主要通風機進行切換,保證運轉風機出現故障時備用通風機必須能在10分鍾內開動投入運行。
2) 保證主通風機雙回路供電的可靠性,機電隊應加強供電係統的日常巡檢工作,出現問題及時處理,確保風機連續正常運轉。
3) 按計劃對風機整體和部件進行檢查,做好維護檢修工作。
4) 機電部門至少每月檢查一次主要通風機,改變通風機葉片角度,必須經礦通風部門和總工程師批準。
5) 通風、機電部門每季度應至少檢查一次反風設施,每年應進行一次反風演習。
6) 主要通風機司機負責監護主要通風機運轉狀態,每小時記錄一次運行參數,發現異常,立即報告,嚴禁主要通風機“帶病”運行。
7)加強供電係統管理,杜絕主要通風機無計劃停電、停風。主要通風機因檢修等原因需停電、停風時,必須製定安全技術措施,報礦總工程師審批。
8)主要通風機安設設備開停、負壓傳感器,實時監測風機運行狀態;主要通風機司機每隔一小時對主要通風機的運行參數記錄一次,並對所測數據進行趨勢分析。
3.停電停風響應及緊急處置措施
井下一旦發生停風,受停風區域影響的地點在跟班礦領導、瓦檢員、安監員協同隊領導、班組長迅速組織工作麵人員停止工作、切斷電源,人員全部撤出到主要進風巷道中,並彙報礦生產指揮中心調度室,聽從指揮。生產指揮中心調度室立即將情況彙報礦領導和相關業務部門同時彙報分公司調度室、供電處和相關業務部門。礦長獲悉停電事故發生後應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了解停電原因、停電時間長短,然後判斷災情的發展趨勢,及時果斷地做出決策,下達救災命令。
3. 1 兩風井兩台主要通風機同時突然停風
1)主要通風機司機應立即將詳細情況彙報礦生產指揮中心調度室和機電隊;井下各區域安監員、瓦檢員及作業地點施工負責人要迅速組織所有人員撤退到主要進風巷內有電話的地方,並及時彙報礦生產指揮中心並在電話處待命。撤退時在巷道口設置柵欄,揭示警標,防止人員進入。
2)井下各隊零散作業人員感覺停風征兆時,就近撤到盤區進風大巷,電話向礦生產指揮中心調度室彙報撤離情況。
3)通風隊在主要通風機停風2小時期間利用監測係統隨時監測井下氣體的變化。
4)在井下運行的各類機車必須就地停車熄火。
5)礦生產指揮中心要及時與供電部門取得聯係,問明停電原因及具體恢複送電時間,如果無法掌握準確停電時間時,總指揮根據情況決定井下作業人員是否全部撤離至井上,並在各井口設置警戒,嚴禁任何人入井。
6)如果主要通風機停電停風時間在10分鍾內,礦生產指揮中心通知井下人員在主要進風大巷內等待恢複送電、送風,並安排瓦斯檢查人員隨時檢查作業地點瓦斯情況,發現異常及時彙報。
7)主要通風機停電停風時間較長時,通知主要通風機司機打開回風井口安全出口風門,充分利用自然風壓形成通風係統。
3. 2 主扇停風後受影響區域的人員撤出路線
1)當主要通風機出現停電停風的現象時,
a、在1-2煤所有采掘工作麵的作業人員應立即按照本區域瓦檢員、安監員和跟班領導的指揮安排,有秩序地迅速回撤到1-2煤輔運大巷內。
b、在1-2煤所有采掘工作麵的作業人員應立即按照本區域瓦檢員、安監員和跟班領導的指揮安排,有秩序地迅速回撤到2-2煤輔運大巷內。
2)風機停電區域內,掘進巷道的電鉗工在撤退前必須切斷巷道內的一切電源,並在人員全部撤出巷道後及時切斷局部通風機電源,隨後由瓦檢員負責在掘進巷道出口位置設置柵欄,揭示警標,防止人員誤入。
4.礦井停電處理及主扇恢複通風措施
4.1停電後,礦機電部門及時查找原因,如果是礦內原因應及時處理,如果是供電處原因造成,供電處應盡快查找原因,按照供電處的應急預案進行搶險,搶險的同時與礦方隨時保持聯係。
4.2若停電是由自然因素所造成,停電事故短時間內無法恢複送電,可能造成礦井瓦斯積聚、湧水量增大、人員被困井下以及可能出現其它重大危險,或有可能因停電造成嚴重後果的事故。分公司及時請求地方政府或上級供電部門支援,盡快恢複供電,協助事故單位搶修。先保證礦井的保安負荷用電,優先保障礦井的排水、通風等保安電源。
4.3主要通風機停風後恢複措施
1)主要通風機在10分鍾內恢複送電時,生產指揮中心根據各地點瓦斯檢查人員的彙報情況確定是否啟動風機,恢複送電、送風。
2)各地點瓦斯濃度在《煤礦安全規程》規定以下時,生產指揮中心通知主要通風機控製人員立即啟動風機恢複通風。
3)如果存在瓦斯濃度超限情況時,首先采取排放措施進行瓦斯排放,直到瓦斯濃度降到規定以下時,方可通知恢複送電、送風。
4)主要通風機停電超過10分鍾後恢複送電時,由專業人員對主要通風機附近20m範圍內、進出風井井口、井下主要進回風大巷等主要地點進行瓦斯檢查,確定不超限後,方可通知送電,啟動風機。
5)通風係統正常後,主要通風機出口處的瓦斯濃度小於0.75%時,通風瓦斯檢查人員方可入井檢查通風瓦斯情況,經瓦斯檢查人員檢查證實井下所有大巷內瓦斯濃度不大於0.75%時,通風人員、電工方準入井。
6)中央變電所、采區配電室在恢複送電前應由瓦斯檢查人員全麵檢查,隻有瓦斯濃度在0.5%以下時,經瓦檢員向礦生產指揮中心彙報後,方準由停送電人員恢複送電。
7)工作麵恢複送電和生產前,由瓦斯檢查人員進行全區域性的檢查,隻有在證實所有地點瓦斯濃度均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時,方可通知送電,恢複生產。
8)局扇在恢複通風前,由瓦檢員分別檢查局扇及其開關附近10米以內和停風區域內的瓦斯,隻有局扇及其開關附近10米以內瓦斯濃度低於0.5%時方可人工開啟局扇,當停風區中最高瓦斯濃度不超過1.0%和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且符合《規程》第一百二十九條開啟局扇的條件時,方可人工開啟局扇,恢複正常通風;當停風區中瓦斯濃度超過1.0%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5%,最高瓦斯濃度和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3.0%時,由通風部門采取安全措施後負責就地排放,隻有恢複通風的巷道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1.0%和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時,方可恢複巷道內的供電、恢複生產,撤除警戒。
5、對於井下各變電所的停電應急措施
井下變電所的電源都是由地麵35KV變電站不同電源經多路電纜送到井下的不同電源。當因某一段的電源線路的線路或設備故障停止供電時,可由調度員在上位機或當班巡視人員操作聯絡櫃,切換到另一回路供電,由該段母線承擔停電母線段的全部負荷。同時,安排機電隊檢修人員查明停電原因,排除線路或電氣設備故障,恢複該線路的正常供電和原有的供電方式。
6、綜采、連采工作麵的停電應急措施
當綜采、連采工作麵的出現停電時,要及時安排有關人員檢查停電原因,排除故障,盡快恢複供電。對於掘進工作麵要保證通風良好的情況下,方可在該巷道內作業,否則,必須按照《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執行。屬於變電所內高壓開關櫃的故障停電時,由機電隊負責查找、排除故障;屬於高壓供電線路故障時,由機電隊全麵負責、故障單位配合負責查找、排除故障;屬於工作麵用電設備故障時,由各綜采、連采用電單位負責查找、排除故障。
7、地麵設施停電應急措施
對於地麵供主井皮帶機電源的井口變電所高、低壓開關櫃出現停電時,要立即安排運轉隊檢修人員查明停電原因,排除電氣設備故障,盡快恢複供電;當電纜出現故障停電時,要安排運轉隊檢修人員立即查找、排除故障,恢複線路的正常供電;當上級供電係統出現故障停電時,要由調度員通知供電處調度要求其安排處理故障,並彙報總調;當地麵的三類用戶的用電設備出現停電故障時,由調度員安排生活服務部安排電工處理故障,同時通知鍋爐房、加熱站做好停電時的補水工作。
第三部分 地麵主要危險源預案
第一章 壓力容器爆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1.壓力容器事故隱患分析
1.1 鍋爐、各類氣瓶等壓力容器爆炸事故
1)碎片的破壞作用。高速噴出的氣體的反作用力把殼體向破裂的相反方向推出。有些殼體則可能裂成碎塊或碎片向四周飛散而造成危害。
2)衝擊波危害。容器破裂時的能量除了小部分消耗於將容器進一步撕裂和將容器或碎片拋出外,大部分產生衝擊波。衝擊波可將建築物摧毀,使設備、管道遭到嚴重破壞,運處的門窗玻璃破碎。衝擊波與碎片的危害一樣可導致周圍人員傷亡。
3)可燃介質的燃燒及二次空間爆炸危害。盛裝可燃氣體、液化氣體的容器破裂後,可燃氣體與空氣混合,遇到觸發能量(火種、靜電等)在器外發生燃燒、爆炸,釀成火災事故。其中可燃氣體在器外的空間爆炸,其危害更為嚴重。液態烴氣化後的混合氣體爆炸燃燒區域,可為原有體積的6萬倍。
2.壓力容器事故的預防措施
2.1 鍋爐常見事故預防
(1)在鍋爐使用過程中,加強鍋爐運行管理,保證安全附件和保護裝置靈活,齊全:加強水質管理,防止產生腐蝕,結垢,相對堿度過高;提高司爐工人素質,防止產生缺水,誤判、誤操作等現象。
(2)在鍋爐使用中,加強使用管理,避免操作失誤,超溫、超壓、超負荷運行,失檢、失修、安全裝置失靈等。
(3)加強檢驗工作,及時發現缺陷並采取有效措施。
(4)在用鍋爐一般每年進行一次外部檢驗,每兩年進行一次內部檢驗,每六年進行一次水壓試驗。
(5)在用鍋爐的安全閥每年至少應校驗一次,在用壓力表6個月檢驗一次。
(6)鍋爐給水的硬度必須≤0.03mmol/L,當化驗給水硬度大於此值時,必須讓軟水器進行處理,直至進水硬度≤0.03mmol/L時為止。
(7)鍋爐鍋水的硬度必須控製在6—26mmol/L,PH值控製在10--12之間,經化驗堿度>26mmol/L,PH>12時,采用排汙的形式降低鍋水的堿度、PH值。
(8)司爐人員按照鍋爐管理製度嚴格執行各項要求。
2.2 氣瓶常見事故預防措施
(1)氣瓶的儲存應有專人負責管理。管理人員、操作人員、消防人員應經過安全技術培訓,了解氣瓶、氣體的安全知識。
(2)氣瓶的儲存:空瓶、實瓶應分開,氧氣瓶與乙炔瓶不能同儲一室。
(3)氣瓶庫(儲存間)應符合《建築設計防火規範》,應采用二級以上防火建築,與明火或其它建築物應有適當的安全距離。易燃、易爆氣體氣瓶庫的安全距離不得小於15m。
(4)氣瓶庫應通風、幹燥,防止雨(雪)淋、水浸、避免陽光直射,要有便於裝卸、運輸的設施。庫內不得有暖氣、水等管道通過。
(5)瓶庫有明顯的“禁止煙火”、“當心爆炸”等各類必要的安全標誌。
(6)瓶庫應有運輸和消防通道,備有專用滅火器、滅火工具。
(7)儲氣的氣瓶應戴好瓶帽,保護瓶閥,避免瓶閥受力損壞。
(8)實瓶一般應立放儲存。臥放時,應防止滾動,瓶頭(有閥端)應朝向一方。垛放不得超過5層,妥善固定。氣瓶排放應整齊,固定牢靠,數量、號位的標誌要明顯,要留有通道。
(9)實瓶的儲存數量應有限製,在滿足當天使用量和周轉量的情況下,應盡量減少儲存量。
(10)瓶庫賬目清楚,數量準確,按時盤點,賬物相符。
(11)建立並執行氣瓶進出庫製度。
(12)井下以及各區隊庫房嚴禁存放氣瓶,車間存放氣瓶數量不超過兩套。
(13)使用前應對氣瓶進行檢查,確認氣體、氣瓶確是所需且質量完好,方可使用。如發現氣瓶顏色、鋼印等辨別不清,檢驗超期,氣瓶損傷(變形、劃傷、腐蝕),氣體質量與標準規定不符等現象,應拒絕使用並做妥善處理。
(14)按照規定,正確、可靠地連接調壓器、回火防止器、輸氣、橡膠軟管、焊割炬等,檢查、確認沒有漏氣現象。連接上述器具前,應微開瓶閥吹除瓶閥出口的灰塵、雜物。
(15)井下電氣焊作業又有審批的補連塔煤礦電氣焊作業安全技術措施。
3.壓力容器爆炸應急處置
3.1 壓力容器爆炸事故應急處理
(1)壓力容器爆炸現場人員第一時間撤離現場並向礦生產指揮中心報告相關情況。發現有受傷人員時立即轉移到安全地點。
(2)生產指揮中心通知機電隊切斷事故地點電源。
(3)生產指揮中心通知駐礦駐礦救護大隊消防車前往事故地點,防止爆炸引發火災等其它事故。
(4)爆炸現場設置警戒線,防止非相關人員擅自進入。
(5)對事故地點其它壓力容器進行檢測。
(6)防止壓力容器爆炸事故擴大。
(7)因壓力容器引發的電氣事故必須先停電再用幹粉式滅火器進行滅火。
(8)要注意給被救出的遇險人員保暖,要迅速轉運至安全地點進行創傷檢查。要及時在現場開展輸氧和人工呼吸、至血、包紮等急救處理,危重傷員要盡快送到醫院急救。
4. 壓力容器事故處理要點
待人員全部救出,礦指揮部總指揮下達應急結束命令,全體搶救人員才可撤離。應急結束後,補連塔煤礦善後處理組、安全監測組、事故調查組等部門參與善後處理和事故調查工作。礦生產辦生產組、機電組、通風科協助製定恢複礦井正常生產的計劃,由各區隊組織實施。為完善應急救援工作,礦生產指揮中心應組織有關人員進行總結評審工作。
第二章 補連塔煤礦“三防”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地麵火災、洪澇、雷電、雨雪冰凍)
1.事故類型和隱患分析
名稱 特點 危害
洪澇災害 時間短,強度大,突發性強 易形成地麵徑流,彙集後河水陡漲,可發生淹井的危險
雷電災害 電壓很高、電流很大、能量釋放時間短,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可導致地麵變電站電力係統大麵積停電、建築物毀壞、加油車爆炸起火、通訊係統癱瘓
雨雪冰凍災害 範圍廣、持續時間長 交通受阻、機電設備可靠性降低、輔助車輛啟動困難,影響正常生產
2.預防措施
2.1 礦領導和基層單位負責人堅持24小時值班,生產指揮中心調度員要及時收集和記錄氣象部門的天氣預報情況。
2.2駐礦信息中心負責建立、健全“三防”指揮網絡,保證汛期信息暢通,及時接收和傳達上級主管部門對“三防”工作的要求和部署。
2.3應急救援指揮部從機關科室和區隊抽取精幹人員成立搶險突擊隊,並抓好日常演練工作。
2.4汛期來臨前,生產辦負責對礦井地麵采空區以及井下排水工程及設施,井下中央和盤區水倉、水泵、水溝、排水管路、防水閘門等進行全麵檢查,並對發現的問題和隱患限期整改。
2.5生產指揮中心每旬對防洪工程、險要地段、重點設施進行全麵檢查,並根據排查情況確定“三防”工作的重點及具體工作安排。重點排查主、副、風井及工業場區的防洪設施,並將檢查出的問題限期整改。
2.6生活服務公司做好地麵排洪道的清理工作,並對有隱患的排水設施進行修理。
2.7機電組和供應站做好“三防”工作所需物資的儲備工作,專庫存放、專人保管,隨用隨提,隨時補充。在孫井副井口、康井副井口及棗林南、北部主斜井放置足夠的防洪沙袋。在洪水有灌井危險的時候,砌築沙袋擋牆來阻擋洪水。
2.8機電組和信息組做好防雷裝置的檢測和維護工作。首先製定防雷裝置檢查維護製度,切實加強日常檢查維護工作;其次在雷雨季節前邀請具有防雷裝置檢測資質的縣防雷中心每年對礦的建(構)築物、變電站、計算機網絡、廣播電視線路、通訊和監控係統等防雷設施進行安全技術檢測,及時發現和排除防雷裝置故障,確保礦防雷設施狀態正常。
2.9 冬季來臨前應做好地麵供暖和主、副井井口防寒防凍工作,並對整個供暖係統、設施進行全麵檢修,認真檢查熱風爐等供暖設備的安全、運行狀況,做好值班人員、檢修人員的安排,定時巡查設備運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並安排專人定時查看水溫,加大供暖鍋爐的檢修及供暖設備、閥門等設施的維護力度,對供暖管道進行了保溫、包紮,為設備安全運行和職工冬季采暖營造了良好環境。
2.10冬季來臨前,及時發現和消除火災隱患,應將工業廣場地麵的枯草和樹葉全部清理幹淨;做好地麵鍋爐旁的防火工作;保證地麵消防管路的暢通和完善。
2.11冬季遇到雨雪天氣應嚴禁派地麵車輛外出工作,如特殊情況必須經過主管礦領導同意才能安排,行駛的車輛必須安裝防滑鏈,最高時速不能超過道路限速的50%。
2.12冬季遇冰雪天氣應及時派人清除路麵上的冰雪,保證車輛行駛安全。
2.13生產指揮中心根據氣象部門提供的天氣情況,及時通知各重要區域巡查人,加強巡查。每兩小時彙報一次巡查情況,如發生緊急情況立即彙報。
2.14由機電礦長楊成龍、副總工程師田銀素帶領機電組、供應站提前對“三防”物資進行全麵檢查,確保其處於良好狀態,隨時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2.15駐礦安監處監督“三防”的準備工作,發現隱患及準備不到位的工作直接可向應急救援指揮部總指揮或副總指揮彙報,保障應急救災準備工作一步到位。
3.應急響應及緊急處置措施
當接到地方部門發布的藍色預警或黃色預警後,礦屬各單位做好應急的各項準備工作。
當接到地方部門發布橙色預警或紅色預警,應立即進入應急期。礦屬各單位和人員應迅速進入應急狀態,做好應急的各項工作。應急救援指揮部應立即召開專項會議,根據預報可能發生災情的區域,部署應急救援工作。
3.1及時發布天氣預報及救災信息。
3.2調集應急救援隊伍、相關人員進入待命狀態,動員應急救援後備人員做好參加應急救援和處置工作的準備。
3.3調集應急救援所需物資、設備、設施、工具,確保其處於良好狀況、隨時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3.4加強對重點單位、重要部位和重要設施的安全保衛,維護治安秩序。
3.5按照應急預案做好臨震應急的各項應急措施。對重要的區域和設施采取緊急處置和特殊保護措施,保障通風、供水、排水、供電、通信等設施的安全。
3.6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情況,采取相應的救援措施。
3.7要派專人24小時巡視和檢查各種防洪設施狀況,重點是對防洪溝和邊坡的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彙報生產指揮中心,防止滑坡事故造成人員受傷和設備受損。
4.“三防”事故處理
4.1當應急救援隊員接到搶險通知後應立即在三平台辦公樓前集合待命,當發出搶險命令後,要衝鋒在前,力爭使損失減少到最低。
4.2當地麵洪水有可能進入井下時,首先擋水,防止洪水流入井下。通知井下工作人員盡快升井,如水勢很猛,無法正常撤離時,應點清人數,組織人員按避災路線撤至地形較高巷道中等待救援,同時響應《水災事故專項應急救援預案》。
4.3由於雷電天氣致棗林或劉家堰變電站供電線路故障時,生產指揮中心迅速聯係變電站值班人員,判斷故障線路並作出反應,首先恢複主要通風機正常供電,再根據《礦井停電停風專項應急預案》的相應程序恢複其他供電。
4.4發生雷電天氣致通訊中斷,應立即啟用備用通訊網絡(本地電話0477-8287771),保持礦井指揮通訊暢通。
4.5發生低溫雨雪冰凍天氣,應立即組織人員清理重要道路上的冰雪,保證行車安全,尤其是一平台至五平台的行車道路。
第三章 補連塔煤礦地麵火災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 事故類型
根據引發火災事故的原因和條件分析,可能造成補連塔煤礦地麵發生火災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兩大類型:
人為因素引發的火災事故:主要包括違反電器安裝和使用安全規定,違章使用明火作業,生活用火不慎,玩火,物品違規倉儲自燃、違法放火,地麵原煤倉皮帶負荷大,皮帶打滑磨擦、電焊作業防護不當等引發的火災事故;
自然現象引發的火災事故:主要包括地震、雷擊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現象引發的火災事故。
1.2 危害程度分析
根據火災發生的規律和特點,冬、春兩季是火災的高發季節,夜間和大風天氣、氣候幹燥等時期是火災事故的多發時段,重大活動的舉辦和重要節日也極易發生火災事故。
火災發生後,由於報警時間的早晚、燃燒物質的特性、火災現場的條件、滅火裝備的性能等諸多因素,可能影響火災的撲救和救援,造成火勢的蔓延和擴大,引發重特大群死群傷惡性火災事故。
1.3 地麵火災事故易發生的場所
宿舍樓、綜合樓、補連塔公寓小區、辦公樓、食堂、澡堂;車間、區隊的倉庫、供應站倉庫、四平台、五平台料場、油罐車車、油脂存放點。
1.4 火災的特點:
1.4.1 建築物火災的特點:
內外蔓延、容易形成立體火災、容易造成人員傷亡、登高與滅火的難度大、煙霧大、易中毒、常有人被圍困。
1.4.2油類火災特點:
燃燒引起爆炸、火焰高、輻射熱強、 易形成沸溢與噴濺、易造成大麵積燃燒。
2.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2.1 受困人員和應急救援人員安全優先、防止事故擴大優先、保護環境優先原則。
2.2 以固定滅火設施為主,固定和移動滅火設施相結合的原則,正確選擇和使用滅火劑,立足自救。
3.預防和預警
3.1 監測監控方法
地麵保衛值勤巡查,生產指揮中心自動攝像監控,礦上任何人發現火災應向生產指揮中心彙報。
3.2 預防
3.2.1 經常對建築物的避雷設施、建築物結構以及建築物內電纜管線進行檢查。
3.2.2 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安裝、配置消防設施和滅火器材,充分利用好現有的監控設備,做好日常的管理、維護和保養工作,確保設備、器材時刻處於完好有效狀態,一旦火災發生,能夠及時發揮作用。
3.2.3 強化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宣傳消防法律法規,普及安全防範知識,傳授自防自救技能,努力提高廣大員工家屬的效仿安全意識和自我防範能力。
3.2.4 加強節日期間地麵現場安全檢查和地麵皮帶、原煤倉燒焊措施的審批,嚴格安全檢查,落實各項措施的執行。
3.2.5 加強重點部位和重點場所、樓道消防管路係統的日常消防安全檢查工作,建立健全防火自檢製度,礦每月進行一次消防安全檢查,及時發現和排除各類影響消防安全的隱患和問題。
3.2.6 每年十一月九日進行一次消防模擬演習,保證出現緊急事故,能夠及時進行搶險,使損失降到最小。
3.3預警行動
任何人發現火災時,應視火災性質、被困人員情況,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滅火,控製火勢,並迅速報告礦生產指揮中心。生產指揮中心在接到井下火災報告後,應立即按照“應急響應程序”通知有關人員組織搶救災區人員和實施滅火工作。
4.信息報告程序
地麵發生火災事故時,現場人員利用工作麵的固定電話、小靈通或手機向生產指揮中心彙報的同時向駐礦救護隊進行彙報,彙報著火地點、場所、著火物質、火勢大小、火場有無被困人員及爆炸物品、時間、報警人姓名、聯係方式等。
生產指揮中心接到事故彙報後,立即彙報礦當日值班領導,同時召集搶險救災指揮部成員,研究製定救災方案,實施事故救援,並隨時將搶險救災進展情況向公司彙報。
礦生產指揮中心電話:0477-8287771、8287772、8287773;
傳真:0477-8287039;
駐礦救護隊電話:0477-8287150
5.應急處置
5.1 響應分級
火災按其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範圍等因素,應急響應級別分為三級。
5.1.1 三級響應
火災發生後,不會造成火勢蔓延和人員傷亡,隻需要本礦人員采取滅火應急救援預案,依靠駐礦救護隊自身力量就能夠完成滅火救援的。
5.1.2 二級響應
發生的火災,有可能造成火勢蔓延和災情的擴大,現場有被困人員,依駐礦救護隊力量無法有效控製和實施滅火工作,需要分公司消防隊支援進行火災撲救,按照“現場應急”要求,需要響應分公司公司應急救援預案。
5.1.3 一級響應
火災已形成火勢的蔓延和擴大,有可能發生爆炸燃燒,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需要地方消防支隊調動所有力量進行火災撲救,立即向地方政府彙報請求增援,響應上一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5.2 響應程序
5.2.1 當火災事故可能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時,礦應急救援總指揮則立即下達命令,決定響應《補連塔煤礦地麵火災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5.2.2 礦生產指揮中心接到總指揮或副總指揮的指示後,立即按照《補連塔煤礦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綜合預案》中“應急響應程序”,通知指揮部成員到達礦生產指揮中心集合或趕赴指定地點。
5.2.3 指揮部成員到達礦生產指揮中心或指定地點後,接受總指揮或副總指揮的命令,按各自職責開展搶救工作。
5.2.4 救援工作由總指揮負責統一指揮,如果總指揮不能正常行使現場指揮職責,由副總指揮擔任現場指揮,負責組織實施搶險救災工作。
5.3 應急行動
1)救護人員進入搶險救災現場後,首先要進行火情偵察排除險情,同時,切斷現場的電源、氣源,清除一切危險隱患及險源,防止自身不必要的傷亡。
2)救護人員要充分利用現有的裝備和器材迅速搶救火場受傷和被圍困人員,並將傷員轉交給現場的其他保障或醫療人員,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
3)救護隊人員要統一指揮,統一行動,按照滅火預案、處置程序,采取先控製後消滅的原則,利用各種器材、裝備撲滅火災,消除火災事故隱患。
4)為防止造成物資財產損失,在滅火的同時要做好財產物資的轉移,對貴重物資財產要做好登記和移交手續。
5)由保衛科科長劃定火災現場警戒區,維護火場秩序,對火場周圍道路實行交通管製、安全疏導救援車輛。對火災現場的無關人員進行安全疏散
6)安監處和供應站保證火場所需各類滅火藥劑和器材的供給。
5.4 應急擴大
根據火勢大小和火場情況,確認駐礦救護隊無法實施有效控製,有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時,要立即向分公司救護大隊和分公司總調彙報,響應分公司應急救援預案。
當火場火勢進一步蔓延擴大,僅靠分公司自身救援力量或現場消防力量無法控製和撲滅,有可能造成更大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時,要及時向當地政府和公安消防部門報告,請求增援。
5.5 應急結束
當滅火戰鬥結束後,火場指揮員應組織有關單位和人員對火場進行全麵細致的清理檢查,在確定無複燃後,清點參戰人員和裝備,撤離火場,解除警戒。
5.6 處置措施
5.6.1 一般火災撲救措施:
1)利用內部固定消防設施和滅火器,立足自救,切實提高撲救初起火災的能力。
2)認真進行火情偵察,積極營救被困人員
3)要根據先控製、後消滅的原則,靈活地適用堵截包圍、內外夾攻、上下合擊、重點突破的戰術方法。
4)正確使用水源,確保重點兼顧一般,力爭快速不間斷。
5.6.2 撲救油罐車火災的措施:
1)在撲救油罐車火災時,應查清貯油的數量以及液麵的高度,罐體是否變形或損壞,著火油罐車對鄰近建築物的威脅程度,是否需要采取保持措施,液麵流散的範圍,油罐車周圍有無防設施和排水措施,罐底有無水層,是否有發生沸溢或噴濺的危險,油罐車上是否有消防水源,消防水源能否滿足滅火、冷卻的需要等。
2)對燃燒油罐車進行射水冷卻,是控製火勢擴大、降低油罐車溫度和燃燒強度,保護燃燒油罐車不發生變形破裂的一項重要措施。
3)向燃燒油罐車發起總攻要備好必要的消防水、泡沫液、幹粉,先將油罐車外部溢油燃燒撲滅,保證進攻道路通暢,必要時組織群眾修築臨時護堤,防止液體外溢擴散。
5.6.3 滅火注意事項及要求
1)佩戴個人防護器材要了解個人防護器材使用方法,讓它在火場中真正起到自我防護作用,保護好人身安全。
2)使用搶險救援器材要充分了解搶險救援器材的用途、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保養方法,充分發揮它們在滅火戰鬥中的作用。
3)參戰單位與人員在搶險救災中要堅決按照指揮部的命令和方案要求開展工作,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不得擅自行動。
6.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
消防車、消防水源、泡沫液、幹粉滅火器、排煙機、空氣呼吸器、救生氣墊、緩降器、防毒麵具、個人防護器材、破拆工具等。
第四部分補連塔煤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援預案
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 事故類型及危害
1.1.1 事故類型
本預案所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下簡稱突發事件)是指在我礦所管轄區域內突然發生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以及其他公共衛生事件等。
1.1.2 事故危害:嚴重影響公眾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員工健康嚴重損害,甚至於群體死亡。
1.2 事故原因分析
公共衛生事件主要是由於礦區員工及家屬無措施接觸重大傳染源、飲食有毒食物或水源、無防護接觸大量有毒有害氣體等原因導致的。
1.3 公共衛生事件易發生的場所
公共衛生事件易發地點為食堂、辦公樓、公寓樓、浴室、家屬居住區等員工集中活動區域。
2.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2.1 受害人員和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優先;
2.2 防止事故擴大優先;
2.3 保護環境優先。
3.預防與預警
3.1 預防
3.1.1 監測監控方式、方法
健全礦、區隊、班組三級監測網絡,駐礦生活服務部、醫務所負責開展突發事件的日常監測,並確保監測與預警係統的正常運行。監測與預警工作應根據突發事件的類別,製定監測計劃,科學分析、綜合評價監測數據。礦裏定期組織突發事件危險性分析評估,根據專家的意見和駐礦生活服務部、醫務所的建議,及時采取防範突發事件的應對措施。各區隊、班組設立健康協調員(礦已下文任命),負責疫情登記和報告,設立班組監測點和傳染病管理檢查員(由班組長擔任),負責責任單位的檢查、技術指導和情況報告;設立傳染病管理監督員(由醫務所相關工作人員擔任),對傳染病預防、治療、監測、控製和疫情管理措施進行監督檢查。
3.1.2 預防措施
1)礦區要保持環境清潔、美觀,所有場所地麵無雜物、碎屑和垃圾。固定垃圾存放點要時刻保持整潔,對於清理出來的垃圾要按照規定存放到指定地點,定期進行集中處理。礦公寓樓服務員要每天清掃地麵、擦洗桌麵等公用物品、清洗消毒廁所、清理垃圾等,定期對各個房間的被套、床單、枕巾等床上用品進行清洗消毒並晾曬,確保衛生。
2)食堂原料采購由專人負責,定點采購。禁止采購腐爛變質、有毒有害、黴變過期的食品;無檢驗合格證明的肉禽食品;無衛生許可證的食品生產經營者供應的食品等。食堂從業人員持有效健康證上崗,操作時必須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並保持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經常洗手、消毒。
3)做好食堂內外環境衛生,堅持做到每餐一打掃,每天一清洗,餐具、飲具、抹布、盛具等每次用後要消毒。定期檢查待加工的原料及食品,發現有腐敗變質或其他異常的應立即廢掉。食堂加工飯菜的器具生熟要分開,標誌明顯。要妥善保管有毒有害物品,殺蟲劑、殺鼠劑和消毒劑等有毒有害物品要標簽明顯,存放在專門場所並上鎖。嚴禁非食堂工作人員隨意進入食堂的飯菜加工操作間及食品原料存放間,如發現應立即讓其離開,食堂飯菜加工間和倉庫要經常上鎖,防止壞人投毒現象發生。
4)食堂廚房與外界相通的門、窗、下水道必須安裝防蠅、防鼠設施(紗門、紗窗、門簾、鐵網等)。
5)浴室及其衛生間應及時清掃、消毒,做到牆壁、地麵、燈具清潔無塵,窗明幾淨。浴室更衣室(包括兼作休息室)必須有保暖、換氣設備,時刻保持良好通風。浴室浴池每晚要徹底清洗,消毒。浴室公用物品應保持清潔,用後必須清洗消毒。嚴禁患各種傳染性皮膚病的員工進入浴室就浴。
6)要做好自備水井的防護,保證水質衛生安全。
7)傳染病預防:一是要管理好傳染源。對患者和病原體攜帶者實施管理,要求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積極治療患者。對於每年體檢出來的攜帶傳染病源人員,積極采取隔離治療措施。二是要切斷傳播途徑。根據傳染病的不同傳播途徑,采取不同防疫措施。腸道傳染病作好床邊隔離,吐瀉物消毒,加強飲食衛生及個人衛生管理,作好水源管理及糞便處理。呼吸道傳染病,應使室內開窗通風,空氣流、空氣消毒,個人戴口罩。蟲媒傳染病,應有防蟲設備,並采用藥物殺蟲、防蟲、驅蟲。三是保護好易感人群。提高人群抵抗力,有重點有計劃的預防接種,提高人群特異性免疫力。
8)加強對專業衛生人員的培訓、教育和技能訓練。
9)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普及突發事件應急知識和常識,增強全礦員工對突發事件的防範意識和應對能力。
10)各有關人員應明確自己的責任,一旦發生嚴重公共衛生事件,視情節輕重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嚴重者移交有關部門處理。
3.2 預警行動(包括指揮部的職責)
3.2.1 突發事件發生後,礦突發事件處理指揮部按照“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反應及時、措施果斷、依靠科學、加強合作”的原則,做好突發事件的防範和處理工作。根據需要指揮部設立防治醫療、後勤保障、治安交通、宣傳教育等專業組。必要時設立現場指揮部,人員由指揮部成員及相關人員組成。各專業組在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明確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團結協作,采取有效措施將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
3.2.2 指揮部職責
在總指揮的領導下,收集各種工作信息,製定科學的處置方案,充分調動一切可利用資源,統一領導組織突發事件的處理工作。建立並落實突發事件防範和應急處理責任製,加強督導檢查,確保處理工作迅速有序進行,維護礦區穩定。
3.2.3 部門職責
1)綜合辦聯合駐礦生活服務部、醫務所負責聯係地方和公司總醫院衛生資源,做好礦區疾病預防控製和醫療救治工作。並要正確引導輿論,做好員工防病知識宣傳,提高員工自我防範能力。
2)綜合辦聯合駐礦保衛科、駐礦車隊負責加強礦區治安管理,維護礦區穩定,搞好交通疏導,保障突發事件處理車輛、人員迅速抵達現場;對不予配合隔離的傳染病病人,依法協助采取強製隔離措施。
3)通風科聯合駐礦安監處、駐礦保衛科要維持好現場秩序,加強監督檢查,消除一切安全隱患。
4)生產辦聯合駐礦生活服務部、醫務所、駐礦消防隊、駐礦供應站積極組織急需物資,提供救援防護設施和用品,做好應急藥物器械的供應和儲備。
5)生產指揮中心負責與地方和分公司有關部門保持聯係,迅速了解、搜集和彙總突發事件的信息,向礦指揮部報告,貫徹落實指揮部的決策和傳達督促落實任務,協調各部門做好應急處理工作。
6)經營辦聯合駐礦財務科要備足專用款項,保障資金到位。
7)綜合辦聯合駐礦車隊協調安排相關人員的吃、住、行,負責接待上級檢查人員,搞好殯儀館、火葬場、遺體接觸物品及運送遺體車輛的消毒工作。
4.信息報告程序
突發事件監測機構、醫務所和有關單位發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在2小時內向礦生產指揮中心或綜合辦報告;礦生產指揮中心和綜合辦接到報告後1小時內向礦長報告,同時向地方衛生部門和分公司總醫院報告。
(1)發生或可能發生傳染病暴發、流行的;
(2)發生或發現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的;
(3)發生傳染病菌種、毒種丟失的;
(4)發生或可能發生重大食物中毒和職業中毒事件。
礦長及相關部門應當立即組織力量對報告事項調查核實,同時采取必要的控製措施,並及時向地方政府或分公司相關部門報告調查情況,礦設立值班電話:生產指揮中心0477-8287771;綜合辦0477-8287010;信息發布應當及時、準確、全麵。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已經發生或可能發生突發事件的情形時,都應當及時向礦生產指揮中心、綜合辦或駐礦生活服務部、醫務所報告,接到報告後,礦生產指揮中心、綜合辦、駐礦生活服務部、醫務所應當立即進行調查處理。
5.應急處置
5.1 應急響應(附:補連塔煤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流程圖)
突發事件發生後,當事人或現場人員立即彙報生產指揮中心,生產指揮中心迅速通知值班礦領導和相關部門(駐礦生活服務部、醫務所)、單位,值班礦領導組織專家對突發事件進行綜合評估,初步判定突發事件的性質、類型、影響範圍,確定是否響應應急預案。
經認定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立即向地方政府和分公司報告,同時礦突發事件處理指揮部立即召集成員按照各自職責迅速展開應急救援工作。
5.2 應急救援
5.2.1 醫療救護
(1)視傷亡情況設置傷病員分檢處。
(2)對現場傷亡情況的事態發展做出快速、準確評估,包括:突發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傷亡人數及種類;傷員的主要傷情、采取的措施及投入的醫療資源;急需解決的醫療救護問題。
(3)指揮、調遣現場及轄區內各醫療救護力量。
(4)向臨時現場指揮部彙報有關情況並接受指令。
(5)在現場醫療救護中,依據受害者的傷病情況,按輕、中、重、死亡分類,分別以卡片作出標誌,置於傷病員的明顯部位,便於醫療救護人員辨認並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
(6)現場醫療救護過程中,本著“先救命後治傷、先治重傷後治輕傷”的原則,積極救治傷病人員,同時要將救治人員的血型、傷情、急救處置情況、注意事項等逐一填寫傷員情況單,置於傷員衣袋內。
5.2.2 傷病員運送
(1)傷病員經現場驗傷分類處置後,要根據病情向府穀、補連塔醫院運送。
(2)傷病員現場經治的醫療文書要一式兩份,及時向指揮部報告彙總,並向府穀、補連塔醫院提交。
(3)運送傷病員途中需要監護的,由指揮部派醫療人員全程護送。
(4)傷病員運送至醫院後,由醫院按急診急救工作程序處置。指揮部負責向分公司相關部門報告現場情況,保證上報信息可靠。
5.3 處置措施
1)快速調查確定可能病因,及時將病源病因告知醫院,以便對傷員快速搶救;同時對可能病源進行嚴格控製,隔離疫區和目標人群。
2)根據自然環境因素確定可能的汙染範圍,及時做好病人救治、轉移和人群疏散工作,並對事件的危害程度和潛在的危害進行判定,對食物、飲用水、易感人群等及時采取有效的控製和保護措施。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和社會動員,群防群治,盡可能減少疫情危害。
3)對救護人員、疾病預防控製人員和物資的需求做出評估和調用。
4)經過事件緊急處理,疫情消除後,進行後續監測,直到消除危害。
6.應急物質與裝備保障
處置突發事件所需經費,由礦經營辦和駐礦財務科列出預算,報總指揮部安排落實。突發事件發生後,礦裏組織綜合辦、生產辦、經營辦製定藥品、器械、疫苗、防護設備等所需物資的儲備方案,根據需要配備必須的交通、通訊工具,現場醫療設備和消殺滅菌藥械,個人防護用品和必須的生活物資,並保證救治器械、防護用品及時保質保量供應。
7.記錄
礦綜合辦及駐礦生活服務部、醫務所等有關搶救單位要做好公共衛生事件的搶救記錄。
8.其它
本預案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礦區衛生工作條例》等法律法規和規範性文件 , 結合我礦實際製定的,本預案將根據每次突發事件變化和實施中發現的問題及采取的有效措施及時進行修訂和補充。
第五部分補連塔煤礦地震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1.事故隱患和危害程度分析
地震是一種嚴重的自然災害,會導致人員傷亡、辦公樓和綜合樓等建築物倒塌、財產損失等;易引起井下頂板冒頂、透水、瓦斯湧出異常導致瓦斯超限、衝擊地壓導致巷道變形等次生災害。
2.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以防為主、防禦與救助相結合”的防震減災方針;堅持四個原則:統一領導組織原則,職責分工與密切配合原則,緊急處置和協調一致原則,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原則。
3.事故預防與預警
3.1 地震監測監控的方式、方法
3.1.1 由地方專業部門進行地震跟蹤監測和預報。
3.1.2 地震預警信息發布由山西省人民政府發布,情況緊急時,可由忻州市補連塔縣人民政府發布48小時內的臨震警報。
3.1.3 生產指揮中心及時收集和記錄地方政府發布的地震預警信息,及時向應急救援指揮部彙報。
3.1.4 根據可能發生地震災害的緊迫程度,分三個地震預警級別,由低到高依次采用黃色、橙色、紅色三種顏色表示。
3.2 預防措施
3.2.1 生活服務部和醫務室做好臨震物資的儲備工作;及時搭建臨時避震場所,備好床位和照明設備等;臨時救治點應準備好醫療器械和藥品。
3.2.2 機電組、供應站做好應急救援所需物資、設備、設施、工具的調集和儲存等工作,及時將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資轉運到安全地點存放。
3.2.3 機電組、通風科製定好主供電係統、排水係統、主要通風機和局部通風機緊急防護措施,由機電隊和通風隊負責落實。駐礦安監處對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對落實不到位的地方及時通知整改。
3.2.4 綜合辦按場所將地震疏散路線設明顯標識,並劃定避震地點。
3.2.5 信息組和信息中心做好應急通訊保障工作,保證及時接收和傳達相關部門對地震工作的要求和部署。
3.2.6 礦車隊、太科院車隊及車管處車隊及時將車輛開出車庫,停放在空曠地方,以免地震造成損失。
3.2.7 保衛科按區域布置好各項保衛工作。
3.2.8 接到正式臨震警報後,經分公司同意,全礦可在應急救援指揮部的統一指令下停止生產,組織人員撤離並轉移重要財產。
3.2.9 接到正式臨震警報後,組織好相應的搶險救災隊伍。
3.3 預警行動
3.3.1 綜合辦根據地方專業部門提供的地震監測情況,及時發布避震通知。
3.3.2 根據震情預測,生產指揮中心提前通知井下工作人員撤離,井口檢身房核對升井人員數量,並嚴禁任何人員入井。
3.3.3 駐礦安監處督促、監督搶險救災的準備工作,平息地震謠傳或誤傳,保持職工隊伍安定。
4.地震應急處理
4.1 當接到地方部門發布的地震黃色預警或橙色預警後,礦屬各單位做好地震應急的各項準備工作。
4.2 當接到地方部門發布的地震紅色預警,應立即進入臨震應急期。礦屬各單位和人員應迅速進入臨震應急狀態,做好臨震應急的各項工作。應急救援指揮部應立即召開地震應急專項會議,通報震情,根據臨震預報可能發生地震災害的等級,部署臨震應急工作。
4.2.1 及時發布臨震應急的抗震救災信息。
4.2.2 掌握地震動態,及時向員工通報。
4.2.3 宣布臨震應急期的起止時間。臨震應急期一般為10日內完成,若震情及預防救援工作需要,經分公司指揮部批準後可延長10日。根據臨震預報可能發生地震災害事件的趨勢,決定員工疏散避震的時間和範圍,啟用地震應急避震場所,組織員工疏散安置。
4.2.4 調集應急救援隊伍、相關人員進入待命狀態,動員地震應急救援後備人員做好參加應急救援和處置工作的準備。
4.2.5 調集應急救援所需物資、設備、設施、工具,準備地震應急避震場所及所需的食品、飲用水、帳蓬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確保其處於良好狀況、隨時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4.2.6 加強對重點單位、重要部位和重要設施的安全保衛,維護治安秩序。
4.2.7 按照地震應急預案做好臨震應急的各項應急措施。對重要的區域和設施采取緊急處置和特殊保護措施,保障通風、供水、排水、供電、通信等設施的安全。
4.2.8 強化地震應急和防震減災知識宣傳教育。
4.2.9 關閉或限製使用易受地震災害危害的場所,控製或限製易導致危害擴大的公共場所活動。
4.2.10 密切加強地震震情監視,根據震情變化,采取相應措施。
5.信息報告程序
當接到地震預警通知,生產指揮中心應立即向當日值班礦領導和其他礦領導彙報,並向分公司總調彙報。
礦生產指揮中心電話:0477-8287771
傳真:0477-8287039
神東分公司總調電話:0912-8220111或8222111
傳真:0912-8224438
6.應急處置
6.1 響應分級
根據災害程度,將地震災害事件分為特別重大地震災害事件(一級)、重大地震災害事件(二級)、較大地震災害事件(三級)和一般地震災害事件(四級)四級。
6.2 應急響應
6.2.1 當一般地震災害事件(四級)發生後,應立即啟動礦井地震專項應急預案,並同時召開礦地震專項會議,在應急救援指揮部領導下,組織協調對地震應急工作的實施,迅速展開搶險救災工作。
6.2.2 當發生較大地震災害事件(三級),依靠礦力量無法有效實施救援工作的,應及時向分公司總調彙報礦井災情,需要響應分公司應急救援預案協助救援。
6.2.3 當發生重大地震災害事件(二級)及特別重大地震災害事件(一級),應及時向分公司總調和地方政府彙報礦井災情,請求地方政府和國家救援。
6.3 應急處置
6.3.1 地麵避震要點:
1)室外就地選擇開闊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亂跑,不要隨便返回室內,避開人多的地方;在樓內或平房內,應選擇小開間、堅固家具旁就地躲藏;躲避時不要靠近窗邊或陽台上去;千萬不要跳樓。
2)要避開高大建築物,如:樓房、高大煙囪下,立交橋等結構複雜的構築物,特別是有玻璃幕牆的高大建築。
3)避開危險場所,如:狹窄街道、危舊房屋、危牆、山崖下等。
4)在公共場所千萬不要慌亂擁向出口,避開人流的擁擠,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5)在行駛的汽車內要抓牢扶手,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6.3.2 在井下作業場所避震要點
1)千萬不要慌亂跑動,應選擇頂板支護較好的硐室裏或支撐較好的設備下躲避,等穩定後再選擇逃生方式或等待救援。
2)地震來臨前應將除局部通風機外所有電器設備斷電閉鎖。
3)不要隨意停送局部通風機,防止瓦斯聚集,造成瓦斯超限。
4)地震時,可能發生局部火災、水災、瓦斯超限、巷道冒頂、衝擊地壓等次生災害,可以根據現場情況,選擇正確的避災路線逃生,同時響應其它專項預案。
7.應急救援
7.1 救援人員應遵循的原則
7.1.1 震後救人,力求時間要快、目標準確、方法恰當,互救隊伍不斷壯大的原則。具體做法是:先救近處的,不論是家人、鄰居,還是陌生人,不要舍近求遠。
7.1.2 先救容易救的人,這樣可迅速壯大互救隊伍。
7.1.3 先救青壯年和醫務人員,可使他們在救災中充分發揮作用。
7.1.4 先救“生”,後救“人”。例如唐山地震中一農村婦女,每救一個人,隻把其頭部露出,避免窒息,接著再去救另一個人,在很短時間內使幾十人獲救。
7.2 被困人員注意事項:
7.2.1 地震時如被埋壓在廢墟下,周圍又是一片漆黑,隻有極小的空間,一定不要驚慌,要沉著,樹立生存的信心,相信會有人來救你,要千方百計保護自己。
7.2.2 地震後,往往還有多次餘震發生,處境可能繼續惡化,為了免遭新的傷害,要盡量改善自己所處環境。首先要保護呼吸暢通,挪開頭部、胸部的雜物,聞到煤氣、毒氣時,用濕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體;擴大和穩定生存空間,用磚塊、術棍等支撐殘垣斷壁。
7.2.3 設法脫離險境。如果找不到脫離險境的通道,盡量保存體力,用石塊敲擊能發出聲響的物體,向外發出呼救信號,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動,這樣會大量消耗精力和體力,盡可能控製自己的情緒或閉目休息, 等待救援人員到來。如果受傷,要想法包紮,避免流血過多。
7.2.4 維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廢墟下的時間比較長,救援人員未到,或者沒有聽到呼救信號,就要想辦法維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節約,盡量尋找食品和飲用水,必要時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7.3 救人的方法
7.3.1 應根據震後環境和條件的實際情況,采取行之有效的施救方法,目的就是將被埋壓人員,安全地從廢墟中救出來。
7.3.2 通過了解、搜尋,確定廢墟中有人員埋壓後,判斷其埋壓位置,向廢墟中喊話或敲擊等方法傳遞營救。
7.3.3 營救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埋壓人員的安全。一是使用的工具(如鐵棒、鋤頭、棍棒等)不要傷及被埋壓人員;二是不要破壞被埋壓人員所處空間周圍的支撐,處理不當將引起新的垮塌,使埋壓人員再次遇險;三是應盡快與埋壓人員的封閉空間溝通,使新鮮空氣流人,挖扒中如塵土太大應噴水降塵,以免被埋壓者窒息;四是埋壓時間較長,一時又難以救出,可設法向埋壓者輸送飲用水、食品和藥品,以維持其生命。
7.3.4 在進行營救行動之前,要有計劃、有步驟,哪裏該挖,哪裏不該挖,哪裏該用鋤頭,哪裏該用棍棒,都要有所考慮。曾發生過救援人員盲目行動,踩塌被埋壓者頭上的房蓋,砸死被埋人員,因此在營救過程中要有科學的分析和行動,才能收到好的營救效果。
7.4 震後互救
地震後,外界救災隊伍不可能立即趕到救災現場,在這種情況下,為使更多被埋壓在廢墟下的人員獲得寶貴的生命,廣大員工應積極投入互救工作中,挽救更多的生命。
7.5 施救和護理
7.5.1 發現被埋壓人員,應將頭部從廢墟中暴露出來,清除口鼻內的塵土,以保證其呼吸暢通,對於傷害嚴重,不能自行離開埋壓處的人員,應該設法小心地清除其身上和周圍的埋壓物,再將被埋壓人員抬出廢虛,切忌強拉硬拖。
7.5.2 埋壓時間較長的人員,被救出後要用深色布料蒙上眼睛,避免強光刺激,對傷者,根據受傷輕重,采取包紮或送臨時醫療點搶救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