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年輕的“婆婆”——王雯
在銅川礦務局中心醫院有一位年輕的護士,被同伴們戲稱為年輕的“婆子媽”,她的名字叫王雯,是外科特需病區的一名護士。
王雯今年隻有三十多歲,她的外號源自哪裏呢?!原來,她是一個乖巧的女兒,是一個孝順的兒媳,還是一個超合格的嫂“娘”。
王雯的家並不大,但有兩位古稀老人,一位是她的媽媽,一位是她的老公公,他們都幾近八十歲了,在生活上都有著各種各樣的不便。先說她的娘家媽媽,父親去世後留下老太太孤身一人,原先王雯自己的小家離娘家還比較近,她抽出時間經常看望媽媽,幫她料理生活。後來,王雯搬家與公公同住,方便了照顧公公,但是照顧母親又有了困難。怎麼辦?她和愛人商量,把媽媽也接來一起住。老人們牙不好,她做飯時盡量把飯菜煮爛,老人們聽不見,她練就了一個大嗓門,老人們寂寞,她就抽出時間陪他們聊天、上街,讓他們不寂寞,快樂舒適的生活。她的婆婆去世早,剩下老公公一個人,偏偏老公公是個個性很強的老人,用王雯的話說:我的老公公比較牛!原來老人有五個子女,個個對他孝順,想接他去頤享天年,他老人家卻誰家也不去,就和王雯夫婦住在一起。老人愛幹淨,一年四季就穿白襯衣,從不穿顏色深的襯衣,夏天襯衣一天一換,冬天三天一換,每次脫下來的襯衣,王雯都及時清洗、晾幹。有時太忙了,來不及洗,商量的對公公說:能不能換個深顏色的襯衣穿?老公公堅決回絕:就這愛好。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王雯把家裏進行了裝修,鋪上木地板,老公公住在舒適的房間裏非常開心,但他又非常隨心所欲,今天給牆上定個釘子,明天給牆上掛個部件,地上東西堆得亂七八糟,可他偏偏又愛幹淨,王雯一下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拖地,把東西整理好。有時王雯實在是生氣了,就對公公說:拜托,爸爸,不要把屋子弄亂。可老公公是你說你的,他幹他的。他願意怎麼幹就怎麼來。沒有辦法,王雯一直毫無怨言的侍奉著。老公公心裏跟明鏡似的,什麼都知道,到外邊跟左鄰右舍的人說:“我的兒媳王雯就是好,我誰家都不去,就願意和他們過啊”。
在王雯的公公家,小叔子的家庭經濟狀況不是很好。小叔子是工人,媳婦沒有工作,家中有一對雙胞胎兄弟,同時撫養兩個孩子比較困難。從這對雙胞胎落地的那天起,王雯這位護士嬸嬸就分擔起養育孩子的責任。三天一洗澡,五天一檢查,雙胞胎弟兄一個有病,另一個也一定有病,每次都是這位嬸嬸從頭管到尾,出錢出力,盡心盡責。為了減輕小叔子家的負擔,雙胞胎中的大寶就一直由王雯這位嬸嬸帶。每天清晨,王雯上班之前要把兩個孩子先送托兒所,下午下班後,把孩子接回自己的家,做飯、吃飯,等該休息時,再把小寶送回小叔子家,自己帶著大寶。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如今,兩個孩子都快四歲了,聰明可愛。大寶把她這位嬸嬸叫“媽”,卻把自己的媽媽直呼“繼紅”。就連她科室的同事都說:王雯,你這個嫂子當的真像是“婆子媽”,什麼都管,什麼都操心呀。
每逢休息日,王雯夫婦會帶上兩位老人、一對雙胞胎去公園轉轉,感受大自然的美,享受生活的樂。盡管照顧老的、小的比較辛苦,王雯卻樂此不疲。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有辛苦、有疲勞,可看著孩子一天天健康成長,她有的更多的是快樂,是看著他們慢慢長大的欣慰,是對他們將來美好人生的憧憬和希望。看到老人們的舒心快樂,她更覺得責任的重大。老人辛勤勞動了一輩子,為社會、為家庭做出了貢獻,如今年邁了,作為晚輩更應給予關心和照顧。要知道,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被嗬護的童年,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都會象鳥兒一樣遠走高飛,在祖國的四麵八方工作,留下孤單的父母,每當他們孤獨的看著夕陽最後一抹光芒消失在山的後麵時,他們對子女的思念、期待是何等的強烈?!我們做子女的,就要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讓他們快樂、健康、舒心的生活,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享受人間的天倫之樂。
如今,原本三口之家的小家,卻住著七口人,公公、娘家媽媽、王雯夫婦、孩子及雙胞胎兄弟,一個大家庭其樂融融。正如古人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營造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是我們新時代人的責任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