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增戰:驅蚊繩
我的老家在銅川,當地農村有一個習慣,就是在夏天的時候采來艾蒿,曬幹後再編成草繩,晚上蚊子肆虐的時候把草繩點著,冒出的煙能祛除蚊子,效果比現在的蚊香要好的多。
用這種方法驅蚊從什麼時候開始,無法考證,它的起源在當地有一個傳說故事。說是古時候,當地出了個妖怪,住在一座廟裏,晚上就出來吃人,人們夜裏隻好緊閉家門,足不出戶。有一天,一個外地人夜裏路過這裏,無處投宿,就住在了這座廟裏。山裏半夜寒冷,為了驅寒,這個外地人在廟外四處尋找,最後找著了一堆幹艾蒿,把它編成繩子用來點火。繩子快滅的時候就吹一吹,讓它繼續燃燒,冒出青煙。這個人在廟裏住了一晚上平安無事。第二天早上起來,發現廟裏有一個像公雞那麼大的蚊子躺在地上,已經死了。原來吃人的妖怪就是蚊子。這件事情後來傳開了,於是大家就學著那個外地人的樣子用艾蒿編成繩子來點火驅蚊,當地也再也沒有出現過妖怪吃人事件。
傳說都有現實生活的影子,是人們的生活經曆加上藝術虛構形成的,在傳說裏我們能看到先輩們和大自然做鬥爭的頑強不屈和聰明才智。
艾蒿這種植物在北方農村遍地皆是,用途也很多,可以食用,伴上麵粉蒸熟了就是銅川農村人們喜愛的一種食品;可以入藥,中藥名叫做茵陳,是治療肝病的良藥;可以避邪,端午節前後插在門前用來驅除邪氣;當然也可以用來驅蚊子。
編驅蚊繩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艾蒿采來後首先要攤開曬幹,否則編成的驅蚊繩不容易點著,一周以後才能幹透,三、四斤艾蒿曬幹後大約隻能編成一米多一點長的驅蚊繩,隻夠半個晚上使用。如果你想整個夏天都不受蚊子騷擾的話,就得采夠幾百斤艾蒿,整個夏天都要不停地編驅蚊繩。許多農村老人農閑時就在房前找個小方凳坐下,編驅蚊繩來解決一家人晚上的蚊蟲叮咬之苦。
我的外公就喜歡在農閑時編驅蚊繩。那時候我家住在窯洞裏,晚上很潮濕,蚊子成群結隊,在炕頭不停騷擾,象美國空軍的戰鬥機,看又看不著,打也打不下,隻聽見耳邊不停的哼哼聲,第二天早上起來,滿身滿臉的紅疙瘩。外公就隔上三、五天,用他那長達四十六碼,一輩子穿手工布鞋的大腳,走上七八裏山路,給我們背來一捆又一捆的驅蚊繩,許多年裏,我們再也沒有受過蚊子的叮咬。我們家從農村搬進城裏,蚊子少了,但外公還是堅持給我們送驅蚊繩,上一捆還沒用完,外公的下一捆就早早送過來了,驅蚊繩多的用不完,母親就讓外公別再送了,年齡大了,腿腳不好,應該好好在家歇歇。外公卻很固執,說,我老了,幹不動了,也沒什麼本事,給你們幫不上啥忙,編點驅蚊繩也能給你們省下點買蚊香的錢。用不完的驅蚊繩,我們送給周圍那些從外地來的鄰居,他們用過後都說:“銅川人真是聰明,用驅蚊繩驅蚊子,真的比蚊香要好的多,效果好還不用花錢。”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到現在的二十幾年裏,我們家從窯洞搬進樓房,我也從小山村到鎮上,到小城市再到大城市,工作生活在有冷暖空調,夏天使用滅害靈、電蚊香的房子裏,蚊子仍然有,卻越來越難再見到驅蚊繩了。有時候想起驅蚊繩,我就會不由自主想起我已經長眠於地下三年的外公,想起他為了讓子女過上好生活而付出的艱辛,淚水就會湧出眼眶。
現在我們那個小鎮上還偶爾會遇到編驅蚊繩的農村老人。這些飽經風霜的老人,有時候用賣掉驅蚊繩的錢,為家裏添一些油鹽醬醋。那天,在市裏到小鎮的中巴車上我就遇見了這樣一位老人。
他把賣剩下的五六根驅蚊繩帶了回家。車上賣票的隨口問他賣多少錢。他說,你要的話,就送給你好了。原來,他背了三四捆驅蚊繩到市裏去賣,淳樸的老人不知道向城裏人賣高價,每捆八毛錢。城裏人都有砍價的習慣,哪怕東西再便宜,他們也都要砍上一番,畢竟誰掙錢也不容易。三捆驅蚊繩最後除了那些短些、細些,沒有賣出去準備留給自己用的,以每捆七毛錢成交,共賣得兩塊一毛錢。我算了一下,這三捆驅蚊繩從采下艾蒿到把艾蒿曬幹,再到編成驅蚊繩最少需要一周的時間,從小鎮到市裏的往返車票是兩塊錢,等於他辛辛苦苦忙碌了一周,隻掙了一毛錢,從鎮上到家的往返路程還得步行。滿車的乘客聽說了這種情形無不唏噓,就連中巴車賣票員也大為不忍,堅決把老人已經給他的一塊錢車票錢退給了老人,最後,老人掙了一塊一毛錢。
從那天以後,我就不斷地把這個賣驅蚊繩老人的經曆告訴給親人和朋友,遇到山裏人賣東西,我都會買一些回去,從沒和他們砍過價。
昨天晚上,從外地來了個同學,大家出去吃飯,這個同學這幾年靠搞裝飾工程掙了不少的錢,開了一家裝飾公司,屬於有房有車階層,吃飯當然是他買單,隨便點了幾個菜就花了我這位同學兩千多元,我這位同學很不好意思,連說,最近公司資金緊張,檔次太低,對不起老同學。
睡到半夜,我做了個夢,夢見了那位賣驅蚊繩的老人,夢裏驚醒,出了一身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