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來散文 母愛深深
早就想寫一篇紀念母親的文章了,怎奈懶惰的思想和一種內疚的感覺總是支配著我的行動,讓我不知羅列一些什麼樣的文字來表達對母親的深深懷念。
母愛是世界上最純真的愛,也是最崇高的愛。
我的母親是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傳統女性,她不善言談,不愛表露,在我的記憶中,總是默默無聞的操持家務,服務家人,以無私的付出換取家人的歡樂。也之所以如此,我常常為無以回報無私的母愛而內疚,為母親沒能享受到今天的幸福而慚愧,為母親沒能看到今天子孫滿堂、子孝媳賢而不安。
母親的一生是辛勞的一生。母親在世的時候,家境十分窘迫。那時候家中上有老、下有小,80多歲高齡的祖父每天都要吃小灶,時常還要喝幾盅酒,父親的工作很勞累,還要起早貪黑的出去幹一些體力活掙點零用錢補貼開支的不足。為此,那些僅有的細糧和憑票供應的雞魚肉蛋就都為祖父和父親做了小灶。那些年受多子多福的影響,母親一生共生了我們兄妹五人。偌大一個大家庭,每月的吃穿用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好再那時的學費低,食品限量供給,吃穿也不講究,一件衣服從大到小輪著穿,盡管做一件新衣服都是從年頭穿到年尾,但每月的生活費也都是捉襟見肘。
然而,樂觀的母親總是說:“吃不得苦,換不來甜,過幾年會好起來的。”艱苦的生活錘煉了母親堅強的性格,也賦予了母親一副勤勞的雙手和雖瘦弱卻堅強的肩膀。為了彌補家庭赤字,母親在我們都步入校門之後,終於拖著多年的病體,加入了生產隊的農業勞動行列。盡管當時是以工分計酬,掙不了多少錢,但靠著以菜抵錢的抹賬方式,也節省了家中用來買菜的一筆不小的開銷。這樣下來,到年末還能分得幾十斤豆油和幾百元現金。辛勤勞作了一生的母親,每每拿到這筆汗水錢的時候,都是樂不可支,都會為我們買一些平日吃不到的零食,再為家人每人扯上一塊布料,換一下行頭,而她自己卻總是把別人穿過的舊衣服改一下,補一下或拚湊一下,裏一層外一層的套在身上擋風禦寒。
勤勞的母親不僅要去外麵賺工分,還要照顧我們的衣食住行。起早貪黑的勞作讓母親的雙手布滿了老繭,白皙的皮膚變成了黝黑,夜晚煤油燈下密密麻麻的飛針走線常常讓母親的兩眼充滿了血絲。
母親對家人甚至家人以外的他人充滿著愛心。時時把自己放在一個“小小的我”的位置上,在前些年經濟不發達、主副食供應限量時期,母親總是把有限的美味按家中人口分作幾份,唯獨沒有自己的份。小的時候,我們都是拿到自己的那份便大口大口的吞享,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懂得了一些人間世事,看出了母親的無私舉動,再也不忍去看母親為我們吃的又香又甜而流露出的滿足的笑容,便組織兄妹在各自的那份中拿出一些給母親,而母親卻又總是以“不願吃”或“不好吃”這樣美麗諾言為借口,而返還給我們。而此時的母親為我們的舉動又付出了晶瑩的淚花。對子女,對家人,母親總是隻求奉獻;對他人,母親也是有求必應,從不索取。附近的幾個老鄰居與母親相處的都親如姐妹,家裏包餃子、炸丸子,殺隻雞或烀幾穗苞米等做點新鮮東西,都是東家西家的送上一些嚐嚐鮮;誰家有事,家中三四個、甚至四五個孩子全都送過來幫著照看。新搬來的一家年輕鄰居生了小孩後,因為他們的父母不在身邊,無人幫著照顧,母親便每天過去幫著做飯、洗衣服、照顧孩子,感動的這對年輕夫妻像對待親娘一樣對待我的母親,逢年過節的時候,總忘不了買些禮物給母親送過來。
有一片大海,那是母親的胸懷;有一片淨土,那是母親的心靈。想起母親的音容笑貌,總是有一種無以回報的感覺。母親離開我們已經18年了,18年間,我從沒忘記過我的母親,時值今日,夢中還總是纏繞在母親身邊,一切仿佛如同昨日,而夢醒時分,又總是以淚洗麵。每逢年節,也總是忘不了為老母燒些紙錢,算是對母愛的回報和對母親的哀思吧。
關於母親,我想即使羅列最含義最深刻的文字,組合意義最豐富的文章,也不能表達對她的敬佩和愛戴,她不僅給了我生命,還把世上最美的一切都教會了了我。善良的美德,堅強的個性,勤勞的雙手,頑強的拚搏,聰明的智慧,熱愛人生的態度。母愛深深,母愛無價。寫這些文字的時候,電腦裏反複播放著《燭光裏的媽媽》這首歌,當敲完這些文字的時候,眼中的熱淚已經掛滿了兩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