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連齋: 我的“低調觀”
作者:佚名
2009-11-22 11:02
來源:中國煤炭新聞網
新華網今天播發了一篇署名“仲祖文”的文章《領導幹部不妨看低一點自己 》,讀後,感覺這篇文章無論對官員、對民眾都有著非常現實的指導意義。
古語說得好:“自勝者強,自知者明”。一個人隻有清醒地認識自我,才能正確地把握自我,不斷提高思想境,提升駕馭人生的能力和水平。
這些年來,我始終把“低調做人,高調做事”作為工作生活的座右銘。我常想:一個人的威信、一個人的形象不是靠你在什麼樣的位子上決定的,而是靠自己的做人、做事而獲取的。當官是一陣子的事,做人是一輩子的事!正如前兩年聽一位領導幹部的事跡報告會所講:“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我們洞察現實社會不難發現:有的人官位不小,群眾卻不買他的帳,我們細細揣摩,那就是他在做人做事上出了偏差;有的人學術成果頗豐,合作共事的能力差,一輩子也沒有培養出幾個“得意門生”;有的人文章寫的不錯,了解他的人說“唱功”好、“做功”差,大有自視清高、孤芳自賞之感;這些實例數不勝數,我們不能說這些人沒有本事和能力,但是他們大都在做人做事上打了“折扣”的。
“低調觀”體現在做人上,體會就是對名利看淡一些。經常與不如自己的比,找準自己的位置。我在企業中管層任職,走到今天這一步,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和知足心態,牢記責任和義務。就是這種知足感,讓我始終敬畏組織、敬畏工作、敬畏 製度、敬畏群眾,始終牢記自己是個普通老百姓,“飯碗”是老百姓端給咱的,“椅子”是老百姓給坐的。對老百姓找上門的事,我都熱情接待,耐心聽取,自覺融入群眾,事事處處為群眾著想,這樣,使自己得到了超脫,又實現了自身價值。
“低調觀”體現在說話辦事上,體會就是謙虛謹慎。在自己一言一行上,我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感覺,沒有那種盛氣淩人的陋習,我常想:人的崗位不同,貢獻不同、收入不同,但最終的生命歸宿都是一樣的,多看自己的短處和不足,多與別人比能力、比成績,才能不斷激發工作的幹勁和生活的動力。我常用華西村吳仁寶的話提醒自己:特別是他那句“家有黃金數噸,一天也隻能吃三頓,豪華房子獨占鼇頭,一人也隻占一個床位,”始終在我的腦海中盤旋。
“低調觀”體現在寫博上,體會就是堅持實名開博,恪守網站規則,限製和約束自己的寫博行為,不刻意追求博文的訪問量,不刻意撰寫一些獵奇的博文,去吸引網民的“眼球”。正如自己開博語所言:“寫人生曆程、抒生活感悟、摘優秀文章、結品位博友”!
這就是我,今天從低調中走來,明天從低調中走出,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作者單位:山東新查莊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黨委辦公室
古語說得好:“自勝者強,自知者明”。一個人隻有清醒地認識自我,才能正確地把握自我,不斷提高思想境,提升駕馭人生的能力和水平。
這些年來,我始終把“低調做人,高調做事”作為工作生活的座右銘。我常想:一個人的威信、一個人的形象不是靠你在什麼樣的位子上決定的,而是靠自己的做人、做事而獲取的。當官是一陣子的事,做人是一輩子的事!正如前兩年聽一位領導幹部的事跡報告會所講:“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我們洞察現實社會不難發現:有的人官位不小,群眾卻不買他的帳,我們細細揣摩,那就是他在做人做事上出了偏差;有的人學術成果頗豐,合作共事的能力差,一輩子也沒有培養出幾個“得意門生”;有的人文章寫的不錯,了解他的人說“唱功”好、“做功”差,大有自視清高、孤芳自賞之感;這些實例數不勝數,我們不能說這些人沒有本事和能力,但是他們大都在做人做事上打了“折扣”的。
“低調觀”體現在做人上,體會就是對名利看淡一些。經常與不如自己的比,找準自己的位置。我在企業中管層任職,走到今天這一步,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和知足心態,牢記責任和義務。就是這種知足感,讓我始終敬畏組織、敬畏工作、敬畏 製度、敬畏群眾,始終牢記自己是個普通老百姓,“飯碗”是老百姓端給咱的,“椅子”是老百姓給坐的。對老百姓找上門的事,我都熱情接待,耐心聽取,自覺融入群眾,事事處處為群眾著想,這樣,使自己得到了超脫,又實現了自身價值。
“低調觀”體現在說話辦事上,體會就是謙虛謹慎。在自己一言一行上,我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感覺,沒有那種盛氣淩人的陋習,我常想:人的崗位不同,貢獻不同、收入不同,但最終的生命歸宿都是一樣的,多看自己的短處和不足,多與別人比能力、比成績,才能不斷激發工作的幹勁和生活的動力。我常用華西村吳仁寶的話提醒自己:特別是他那句“家有黃金數噸,一天也隻能吃三頓,豪華房子獨占鼇頭,一人也隻占一個床位,”始終在我的腦海中盤旋。
“低調觀”體現在寫博上,體會就是堅持實名開博,恪守網站規則,限製和約束自己的寫博行為,不刻意追求博文的訪問量,不刻意撰寫一些獵奇的博文,去吸引網民的“眼球”。正如自己開博語所言:“寫人生曆程、抒生活感悟、摘優秀文章、結品位博友”!
這就是我,今天從低調中走來,明天從低調中走出,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作者單位:山東新查莊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黨委辦公室
上一篇:
範方能: 矸石換煤實現綠色開采
下一篇:
魏曉: 難忘記者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