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論文:鄂爾多斯經濟圈戰略構想

作者:佚名 2009-11-22 11:08 來源:中國煤炭新聞網
<a href=//www.dukashe.com/mklw/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論文</a>:鄂爾多斯經濟圈戰略構想

神東煤炭分公司新聞中心 王繼明

內容擇要: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突破行政區劃界限,形成若幹帶動力強、聯係緊密的經濟圈和經濟帶。”這一戰略方針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縱橫陝西、山西、內蒙、寧夏、甘肅五省區的鄂爾多斯高原(盆地、台地),具備形成內陸經濟圈——鄂爾多斯經濟圈的理想條件

關 鍵 詞:鄂爾多斯 經濟圈 戰略 構想

1 建立鄂爾多斯經濟圈的意義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第五部分《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中高屋建瓴地指出:“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突破行政區劃界限,形成若幹帶動力強、聯係緊密的經濟圈和經濟帶。”這是他站在新時期的曆史高度,深刻 總結我國30年改革開放的曆史經驗,高瞻遠矚提出來的一大戰略方針。它對於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而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閉幕僅一個月就到內蒙古西部考察能源建設,又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刻思考。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先後形成珠江三角洲經濟圈、長江三角洲經濟圈、環渤海經濟圈和沿長江經濟帶。它們不但有力帶動了當地經濟的高速發展,而且有力推動、帶動了全國乃至亞洲和世界經濟的發展,其意義怎麼 評價都不為過。

然而,當我們通覽中國的經濟版圖之時,會發現除長江經濟帶延伸到內陸地區外,其它經濟圈全部分布在沿海一線,中西部至今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經濟圈、經濟帶,有人提及過的隴海鐵路經濟帶,至今似乎並沒有發育成熟。那麼,是中西部不具備形成經濟圈、經濟帶的條件嗎?不是。實際上,東北的老工業基地、西南的四川重慶、西北的新疆,在地理和經濟上都已具備形成內陸經濟圈的條件,東北和新疆還因地緣關係可與相鄰國家形成東北亞經濟圈和中亞經濟圈。而縱橫陝西、山西、內蒙、寧夏、甘肅五省區的鄂爾多斯高原(盆地、台地),同樣具備形成內陸經濟圈——鄂爾多斯經濟圈的理想條件。

作為地質學意義的鄂爾多斯高原,東迄山西的呂梁山脈,西至寧夏的六盤山、桌子山,北鄰內蒙的河套盆地,南毗陝西的關中盆地。其麵積,陝西、內蒙大概各自占10萬平方千米左右,加上山西、寧夏、甘肅三省區所占地域,總麵積恐怕在在40萬平方千米以上,大概相當於兩個陝西省的麵積。如果按自然資源屬性和地理屬性再擴展一下的話,還可將煤炭資源豐富的整個山西省囊括在內,其總麵積大概在50平方千米以上。

2 提出鄂爾多斯經濟圈構想的理由

2.1 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基礎的共同性

我們提出鄂爾多斯經濟圈構想的理由,首先在於它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基礎的共同性。造物主仿佛特別垂顧這方土地,賦予它極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在自然資源中,尤以煤炭、石油、天然氣、鈉鹽等礦物資源最為豐富,其中煤炭的保有儲量約占全國保有儲量的38.8%,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占全國總儲量的50%,原油探明地質儲量占全國總儲量的4.4%,鈉鹽礦的保有儲量占全國保有儲量的70%。其中縱跨陝西、內蒙的神(木)府(穀)東勝煤田,更是世界級的整裝優質大煤田。目前,榆林市的煤炭探明儲量達2700多億噸,鄂爾多斯市的煤炭探明儲量達1660多億噸。十七大剛剛閉幕就公布的內蒙東勝以西探明200億噸大煤田,再次引起世人的注目。造物主在不經意間為鄂爾多斯經濟圈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至於人文資源,由於黃河中遊剛好環繞鄂爾多斯高原形成一個闊大的馬鞍型,自古就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以及農業文明與草原文明碰撞、交彙、融合的曆史地帶,留下了以黃帝陵、成吉思汗陵、西夏王陵、五台山佛教聖地等為代表的世界級人文遺產。

2.2 鄂爾多斯的既有經濟基礎

一是自20世紀以來環繞它的周邊形成了一個很大的經濟圈。在地圖上可以看到,從東麵的山西大同、太原、晉城等礦業集團,到北麵的內蒙準格爾、烏海、烏達等礦業集團,向西到寧夏的石嘴山、石炭井等礦業集團和甘肅的華亭礦業集團,再到南麵的陝西銅川、韓城等礦業集團,以及長慶油田、延煉集團剛好形成一個大大的環圈。這些煤炭企業和油田,多的已開采了近百年,少的也開采了幾十年,至今仍是地方和國家的重要能源基地,在我國社會經濟的未來發展中仍將發揮重要作用。二是自上世紀80年代中葉開發陝北、蒙西煤田以來,再加上延長油田和榆林靖邊天然氣田的開發,使鄂爾多斯高原的能源開發全麵開花,形成整體推進的巨大優勢。中國煤炭行業的領軍企業神華集團,更是高揚在鄂爾多斯高原的一麵大旗。中國神華的神東煤炭分公司率先建成共和國的首個億噸級煤炭基地和全球目前最大的千萬噸井工礦井群,神華先後收編的蒙西烏達、烏海等老礦區也枯木逢春,加之寧夏寧煤集團的整體加盟,神華投巨資建設的煤直接液化項目及其它千萬噸級 煤礦投產在即,使它無可爭議地成為千裏煤海的巨型旗艦。如今的鄂爾多斯高原,生機勃勃,蒸蒸日上,成為共和國最具活力的能源開發熱土之一。國家已將鄂爾多斯高原列為戰略能源基地,無疑也為這一經濟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3 鄂爾多斯方興未艾的基礎設施建設

交通、電力、通訊是形成社會經濟圈的基礎設施和強勁紐帶。新中國建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能源開發建設的快速發展,鄂爾多斯高原的交通事業突飛猛進,除了其周邊的隴海鐵路、同蒲鐵路、京包及包蘭鐵路形成的鐵路大環線之外,大同到秦皇島、包頭到神木、神木到黃驊港、西安到神木鐵路,以及包茂高速公路包頭至西安段、靖邊至榆林高速公路等交通要道,國家西氣東輸、陝西北氣南輸管道運輸線的相繼開通,加上各省區的地方鐵路、公路,形成四通八達、縱橫萬裏的交通框架。近年來,國家又先後開建了太(原)中(衛)銀(川)鐵路、包(頭)西(安)鐵路,它們建成後,又會在鄂爾多斯高原中心形成新的交通脊梁,把這一地區更加緊密地聯係在一起。而且,這些交通幹線又形成了該地區與外界溝通的大通道。同時,劉家峽、青銅峽、萬家寨水電站和一批 煤礦坑口電廠的建設,不僅滿足了這一地區開發建設的電力需求,而且成為國家西電東送的橋頭堡。另外,各省區的航空交通也有一定的基礎。至於通訊,中國電信、移動、聯通等通訊公司,早已基本將這塊大蛋糕分割淨盡。

2.4 鄂爾多斯特有的地理位置

從中國的地理版圖看,鄂爾多斯高原剛好處於中西部的銜接帶與過渡帶,承東啟西,既是大西北的東橋頭堡,又是華北、華東、中南堅強的能源大後方。從亞洲與世界的地理版圖看,鄂爾多斯高原北部不遠就是外蒙古,再往北就是俄羅斯;往東經華北出渤海灣就是朝鮮、韓國、日本,再往南即可南下東南亞等地。可通過大秦、神黃及在建的包西、太中銀等鐵路和西氣東輸管道,將這裏出產的煤炭、石油、天然氣、鈉鹽等產品,源源不斷地輸送到華北、華東、華南,乃至東北亞、東南亞等地。這裏與外蒙古在地理、 文化上的天然接近,以及與俄羅斯的相隔不遠,也可使其在對外經濟貿易、 文化交流等方麵有所作為。

還有一點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鄂爾多斯高原地區恰恰是當年陝甘寧邊區等革命老區所在地和多屬於老少邊窮地區,加快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曆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3 建立鄂爾多斯經濟圈急需做好的工作

我們從以上幾方麵的 03manbetx 可以看出,鄂爾多斯經濟圈的構想是完全可以站得住腳的。如果這一構想能夠得到國家有關方麵的認可的話,當務之急需要積極做好以下幾方麵的工作。

3.1 建立國家協調機製

雖然在國家的整體經濟框架中,對鄂爾多斯高原地區的開發有通盤考慮,規劃了陝北、蒙西、寧東等幾個大型能源化工基地,使該地區形成日益高漲的能源化工開發建設熱潮,然而一個客觀的現實是,該地區的相關省區在開發時急於發展地方經濟的願望大一些,不可能一律苛求它們都能站在國家宏觀經濟的高度來考慮問題。故此,國家的整體規劃、統一協調顯得格外迫切。當前迫切要做的是按照黨的十七大精神,將鄂爾多斯經濟圈納入國家的經濟藍圖,建立相應的協調機製,對其進行整體規劃、協調、 管理。要知道,煤炭、石油、天然氣等都是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資源,千萬不可將造物主賜予我們的鄂爾多斯聚寶盆割裂得支離破碎,不可持續發展,讓後代子孫唾罵。

3.2 建立中小城市群落

統觀世界與中國經濟圈、經濟帶、經濟區的形成,無不是形成一個或幾個中心城市以及眾多中小衛星城市群落的結果。然而,與沿海的幾個經濟圈不同,鄂爾多斯經濟圈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最終形成如深圳、珠海那樣的特大型城市,除了周邊可依托的西安、蘭州、銀川、包頭、呼和浩特、太原這些曆史城市外,在經濟圈內部可以具有一定曆史基礎並經過近些年的迅速發展形成一定經濟基礎的諸如延安、榆林、銅川、慶陽、石嘴山、鄂爾多斯、大同等城市,規劃發展百萬上下人口級的城市群,通過它們再帶動其周圍的縣城或形成若幹個新的經濟開發區,最終形成以中小城市為主體的繁榮昌盛的鄂爾多斯經濟圈城市群落。

3.3 注意經濟結構

為了避免重蹈我國過去由於某種礦產資源興市而最終因產業結構單一導致隨著資源枯竭城市衰落的覆轍——實際上已顯露出此種苗頭,在規劃鄂爾多斯經濟圈時,必須始終注意這個問題,注重結合當地實際發展多元經濟,多業並舉。一是延伸礦產資源的產業鏈,提高 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形成以某種資源為核心產業、核心技術的如南方榕樹那種獨木成林式的產業群落;二是基於鄂爾多斯高原土地廣袤、溝壑縱橫、大漠浩瀚、草原遼闊等特點,在積極治理綠化、再造生態的基礎上,有規劃地科學發展以農果業、畜牧業、沙生植物產業等為龍頭的產業鏈、產業群;三是基於該地區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眾多,物質與非物質 文化遺產資源豐富、特色鮮明的特點,大力發展以特色旅遊為龍頭的旅遊產業鏈、產業群,等等。如此,既可促進經濟的繁榮與可持續發展,又可促進城市群落的興盛崛起。

3.4 實現可持續發展

氣候惡劣、幹旱少雨、水土流失大、荒漠化嚴重等因素,導致鄂爾多斯高原成為亞洲乃至全球生態環境較差的地域之一,通過保護環境、重建生態、節能減排等 措施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然而,雖然有的比較重視這個問題並取得一定成績,使局部環境有所改善,但一些地區、一些項目、一些企業卻忽視這個極其重要的問題,重開發輕環保,重發展輕生態,使這一地區本來就脆弱的生態環境雪上加霜,受到國家環保總局的批評。這也恰恰說明建立鄂爾多斯經濟圈,由國家統一協調、 管理的重要性與迫切性。

3.5 加強 文化教育基礎建設

鄂爾多斯高原雖然沉澱著豐厚的曆史人文資源,但就整體而言,由於曆史和地域的種種緣故,這一地區的文化、教育基礎是我國最薄弱的地區這一,經濟的快速發展與文化、教育的落後形成尖銳的矛盾與強烈的反差,一條腿長,一條腿短。且不說大專院校寥寥無幾,就是小學、初高中和中專中技教育基礎也非常薄弱,形成稍有經濟條件者越來越多地把子女送往西安、太原、呼和浩特等教育條件好的城市就學的現象。是缺錢嗎?不完全是。可以說,這一地區尤其是有“金三角”之譽的陝蒙晉交彙地帶,人們的收入水平與消費水平已超過周邊的西安等一些大城市。現在最需要的,既是國家必要的扶持,更是國家通過協調把這一地區的財力集中起來,全麵加強其文化、教育基礎建設。


3.6 處理好中央和地方利益關係

鄂爾多斯經濟圈的開發建設,必須注意解決好中央與地方兩個關係,處理好中央與地方兩方麵利益,發揮好中央與地方兩大積極性。說白了,就是處理好中央企業與地方的關係。在過去的開發建設中,中央企業與地方一直存在著矛盾,有的甚至還比較尖銳。主要是一些地方認為利益的大頭被中央拿走了,地方得到的隻是小頭。這種認識固有其必然的局限性,但也提醒我們必須顧及地方的利益。否則,強龍難壓地頭蛇,發展就會有阻力。其實,一些項目采取的地方參股倒不失為一種良好的合作形式,既實現了利益均沾,又符合市場經濟法則。同時,還可通過投入、稅收等方麵的政策傾斜,讓地方得到應得的利益。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麵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在鄂爾多斯經濟圈的建設中,隻要我們深刻學習領會十七大精神,高舉旗幟,科學發展,全麵協調,統籌兼顧,一個繁榮昌盛的鄂爾多斯經濟圈必將在共和國的中西部迅速崛起!


本網通訊員:王繼明 編 輯:徐悉


万博全网站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煤礦安全生產網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