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和諧社會 促進經濟健康發展的思考
作者:佚名
2009-11-23 14:18
來源:中國煤炭新聞網
作者單位:銅川礦務局王石凹 煤礦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是內在統一的。沒有科學發展就沒有社會和諧,沒有社會和諧也難以實現科學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曆史任務,是在發展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的曆史過程和社會結果。要通過發展增加社會物質財富、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過發展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不斷促進社會和諧。和諧社會構建與經濟發展是相互促進、相互作用的,一方麵經濟發展離不開和諧社會,另一方麵它又為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物質支持。正確認識影響和諧社會構建的經濟因素,尋求化解矛盾的正確途徑和有效方法,形成各種因素的良性互動,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
一、和諧社會的本質內涵
黨的十六大指出,和諧社會是一個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注重激發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增強全社會的 法律意識和誠信意識,維護社會安定團結的社會。一般說來,和諧社會包括三個方麵內容:一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二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三是社會內部各要素之間的和諧。和諧社會應包涵以下基本要求。
㈠、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為了全麵建設小康社會而提出的一個發展戰略構想,是立足於中國國情,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基礎,以利益格局多樣化為條件的現實調控目標,它不是否定或削弱市場對資源的基礎配置作用,不是追求平均主義。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共產主義既有區別又有聯係。
㈡、和諧社會以一定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物質財富為基礎,貧窮不是社會主義,貧窮的社會也不可能和諧。但富裕並不是和諧社會的充分條件,還要看財富怎樣分配,利益如何協調。因此,和諧社會要能夠不斷協調各方麵的利益關係,保證基本的公平、正義,使人們普遍分享經濟增長和發展的成果。完善的社會主義 製度是共同富裕和社會和諧的根本保證。
㈢、和諧社會不能封閉和僵化,要開放並充滿活力。要能夠吸收人類文明的一切精華,社會 管理體製要能夠根據新的現實變化不斷創新和完善。和諧社會要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 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要激發最大多數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以全國人民的創造激情和辛勤勞動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㈣、和諧社會不僅是指利益層麵的和諧,也包括價值層麵的和諧。和諧社會要能使人們安居樂業、事業有成、心情舒暢,也要能夠形成社會主義公民意識和良好的公民道德,形成有利於團結群眾、凝聚人心和麵向未來的社會主義價值體係和意識形態。
㈤、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長期而偉大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它的基本要求應當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在這個曆史過程中,不平衡、不協調的現象以及各種社會矛盾會始終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說,和諧社會不可能完全消除社會矛盾,舊的矛盾解決了,又會產生新的矛盾,但和諧社會需要有一種能夠不斷解決矛盾和化解衝突的機製,一種在矛盾中仍能保持和諧和快速發展的機製。
二、和諧社會與經濟發展的關係
在構建和諧社會目的就是為了發展經濟,有力經濟發展才能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雄厚的物質基礎,更好的推進和諧社會的建設。同時,和諧的社會是經濟健康發展的前提條件,它為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進而推動經濟建設更快更好地發展。
㈠、經濟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的任務就是要不斷發展經濟建設,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隻有在經濟高度發展的基礎上,才能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我國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綜合國力大大增強,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強大的物質經濟基礎。如果沒有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在建設和發展上取得的成果,沒有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快速發展,就不可能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命題。構建和諧社會既是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也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從經濟發展來看,隨著經濟總量增加,由短缺經濟轉向相對過剩經濟,經濟發展從最大限度地增加供給,轉向更大程度地滿足需求,著力於實現各盡所能、各得其所的和諧發展。
㈡、社會和諧是經濟健康發展的前提。如果社會不和諧,人們就會感到不公平,就會產生不滿情緒,社會就不會安定。從而對社會經濟的發展造成巨大的破壞。也隻有在社會穩定的基礎上,社會的經濟、政治、 文化才可能得到發展。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快速發展的數字指標掩蓋了一些不容小視的問題,這些問題正影響著社會發展及和諧社會的建立。如:為追求短期經濟利益而導致大量資源被掠奪及生態環境的破壞。在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在世界經濟舞台上發揮作用越來越突出的情況下,必須實事求是的承認,經濟增長和質量的不和諧已成為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最大障礙。人與自然的不和諧表現在資源消耗與浪費嚴重,若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人們違背社會規律,按主觀意識辦事,必然會受到懲罰。
二、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經濟發展的探索
構建和諧社會應從經濟發展和諧入手,要協調內部各個方麵的關係,使得彼此要相互適應,相互促進,經濟發展進程要持久性、連續性和可再生性。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麵來實現:
㈠、進一步完善市場經濟體製。我國雖初步建立起了市場經濟體製,但在很多方麵還不完善、不規範,市場經濟體製公平、公正的效用沒有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地方壟斷、行業壟斷盛行使市場競爭難以做到公平,拉大了地區間、行業間的經濟利益差距。部分壟斷行業的高收入也拉大了與其它行業從業人員間的收入差距。市場法製不健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情況仍較嚴重,因此,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場經濟體製。首先,必須建立全國統一的大市場,嚴厲打擊各種地方保護主義,加強商品和要素在全國範圍內的流通,使各地區的市場主體在公平的環境下充分自由的競爭,以發展本地區經濟,縮小區域間的差距。其次,必須盡快完善市場價格機製,取消工農業產品的剪刀差,以縮小城鄉差距;促使上下遊產業間產品形成合理的交換價格,以縮小上下遊產業間的收入差距;對壟斷行業征收壟斷利潤稅,並逐步放開競爭,以縮小行業收入差距。最後,完善相應的 法律 法規,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嚴格依法行事,保證市場主體在參與市場競爭過程中的起點公平和過程的規則公平。
㈡、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是也是構建和諧社會重中之重的任務。加快經濟結構調整,首先,要協調產業發展的關係。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加強農業基礎,重視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間題。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改造提高傳統服務業,提高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其次,要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麵發展的產業格局。積極發展對經濟增長有突破性帶動作用的高新技術產業,發揮它們對經濟整體發展的引導和帶動作用;加快用高新技術與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著力提高振興裝備製造業的自主開發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再次,要通過資產重組,著力培育和發展一批競爭力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著名品牌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增強關鍵行業和領域的控製力,不斷提高國際競爭力。
㈢、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 製度。和諧社會必須確定按貢獻分配的基本原則,在生產勞動領域要堅持按勞分配的原則,既要保證不同性質的勞動投入得到不同的報酬,又要保證同工同酬。在國民收入再分配環節,調整不同階層的利益結構,調節好社會成員之間的收人差距,使經濟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既要擴大開支,提高滿足廣大群眾共同需要的水平和社會公共產品的供給水平,又要強調社會公平,完善社會保障 製度,解決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需要。要充分利用市場機製,鼓勵勤勞致富,保護投資者以及高級人才的合法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促進各收入階層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社會結構。在收入調節方麵,加強和規範國家對企業的稅收征管,盡可能減少企業偷稅、漏稅現象;限製壟斷行業過高收入;建立合理的利益補償機製;建立健全公共財政 製度,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轉移支付力度,支持和扶助欠發達地區和困難群眾;進一步完善個人所得稅製度,實現稅負公平,對高收入者應實行重點監控。如果經濟體製改革和其他社會改革舉措使某些群體的利益受到損害,要製定合理的補償原則,確保每個主體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時候,不損害其他主體的利益,特別不能以犧牲弱勢群體的利益來維護強勢群體的利益。
㈣、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以往我國的傳統工業主要是高投入、高汙染、高排放、低效率的。三高一低。型產業,不符合資源形勢的要求和循環經濟理念。在改造。三高一低。產業的時候,要根據循環經濟的 評價原則,從生產製造——消費使用——廢棄物處理的全過程來評估產品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建立激勵機製,鼓勵企業發展內部資源循環利用,采用高效率的設備、工藝,從源頭上杜絕資源浪費;督促企業使用汙染物綜合處理設備,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強製企業尤其是家電、汽車、計算機等電子、機械行業,回收其廢棄產品,以達到資源的高效利用,從而緩解人與自然的矛盾。
在世界金融危機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非常時刻,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充分認識影響和諧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的突出問題,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合理有效的利用自然能資源,堅持用經濟發展解決社會發展中的不和諧矛盾,讓全體人民共享社會進步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成果,公平合理地分擔改革與發展的成本,使社會在合作與信任、各盡所能、充滿創造活力、有效協調各種利益關係中,實現穩定有序、和諧協調的發展,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