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篆刻寫春秋------記中國書協會員、棗礦集團蔣莊煤礦原煤經考辦主任李元
翰墨香歲月,怡情方寸間。是棗礦集團蔣莊煤礦業餘藝術家李元的真實寫照,李元,字典齋,號和蔚、隆父、釋一道人,現任蔣莊煤礦原煤經考辦主任。在10月3號和4號以著名書法、篆刻大家的身份瀟灑走進“齊魯頻道·文化周刊”電視節目,成為和諧礦區建設中的一道靚麗風景。
自1983年研習書法篆刻藝術以來,在其居和蔚草堂內筆耕手刻不綴,曾從師於書法篆刻名家褚衍舉、燕守穀等老師,先後成為中國書協會員,中國國家博物館畫廊藝委會委員、客座教授,中國煤礦書協理事,山東印社社員,棗莊市書協常務理事,其書印作品數十次入展中國書協主辦的各類展出,被多家藝術館、博物館、紀念館和國際友人收藏。在毛主席誕辰110周年之際,毛主席兒媳、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已故將軍邵華曾專門向李元發出作品邀請函,於是,來自棗礦集團一名普通員工的六尺行草作品《長征》,登堂入戶參加了北京展覽館的展覽。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成名成家的背後,是無數個日夜鑽研刻苦的結果。好學上進、出身貧窮的他,在割草、放牛、喂豬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每見喜聯佳對,常心摹手追,熟記於心田”,“依樣畫瓢,近灶以炭塗壁,近水以石畫沙,好趣由此而生”,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春夏秋冬之勞作,強我筋骨;山村風情之濡染,賦吾靈感”。參加工作後,生性淳樸、不善言辭、不畏艱辛的他,摸爬滾打於百米井下,不甘工友之間飲酒、打牌、睡覺的業餘生活,“操筆濡墨,尋入藝術之門”,“寒冬酷暑,樂於揮毫篆刻之間”,“先民之淳古,三代古文,春秋戰國之璽,秦人之篆,漢隸之書,魏晉人之楷,無不臨摹”。輾轉周折之後,先後拜謁藝壇名宿,“皈依正途,閑暇絕於娛,終日不出戶,或臨池閱卷,或操刀奏石”。
技藝日益精湛的同時,李元始終堅持“臨池以養技,讀書以積識”的學習方法,堅持“沿波討源,雖幽必顯”,師古而不泥,創新有發展的學習態度,學識亦與日俱增。“讀南華,閱道德,涉四書五經”,“醫俗氣,去匠氣,得書卷氣,成方家之氣”。數載青燈黃卷,成就了他“每一個筆劃都經得起推敲”的嚴謹書風,點畫利落,招式分明,斬釘截鐵,沉穩,飄逸,“意”、“趣”之間灑脫大度,體勢欹側跌岩,上舒下斂,既具明清狂歌放情之境,又具魏晉雅逸澄懷之態,逸士道風。其篆刻風格,入手高、根基厚,構圖巧妙、琴韻高古、線條凝練、刀法多變,盡染遠古之情思,“如太清靜夜,聞金聲玉振”,青銅器物、鍾鼎銘文、秦漢瓦當,都被他“畢現於石上”,介乎秦漢之間,自成一家。在“審思杜稿,操刀試床,哢哢鏗鏘石粉濺”中,盡享印作之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