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狗万manbet官网 !

煤礦本質安全管理體係培訓教材

作者:佚名 2010-04-08 21:57 來源:本站原創


煤礦本質安全管理體係培訓教材


神華集團公司
二00七年九月七日


目 錄

第一章:煤礦本質安全管理體係概述------------------1

第二章:煤礦本質安全風險管理----------------------10

第三章:本質安全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的製定----------46

第四章:人員不安全行為的控製與管理----------------71

第五章:煤礦本質安全管理保障體係------------------111

第六章:煤礦本質安全文化--------------------------132

第七章:煤礦本質安全管理體係運行評價--------------157

第八章:煤礦本質安全管理信息係統------------------187

第九章:煤礦企業本質安全管理實施方案--------------204
第一章 煤礦本質安全管理體係概述
1.1 適用範圍
煤礦本質安全管理體係適用於中國所有在建和生產煤礦安全管理。
1.2 引用標準
(1)《煤礦安全01manbetx
(2)《煤礦安全質量標準標準及考核評級辦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條例》
(5)《煤炭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
(6)《汙水綜合排放標準》
(7)《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
(8)《工業企業照明設計標準》
(9)《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
(10)《勞動法》
(11)《煤礦救護01manbetx
(12)《建築設計防火規範》
(13)《建築滅火器配置設計規範》
(14)《建築物防雷設計規範》
(15)《建築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標準》
(16)《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
(17)《煤礦地質測量工作暫行規定》
(18)《煤礦防治水工作條例》
(19)國家有關易燃易爆化學物品及危險化學品存儲場所的設計和設施配置要求
(20)《人因工程學》中受限作業空間尺寸、通道空間尺寸、限定維修空間尺寸要求
(21)中有關廢棄危險化學品處置規定
(22)井工礦井的十三種礦圖
(23)國家有關放射裝置的定期檢驗規定
(24)中危險化學品的儲運要求
(25)中地質說明書的有關規定
(26)國家有關02manbetx.com 調查組成員的規定
(27)國家有關02manbetx.com 調查中對員工的處罰規定
(28)中危險廢物處置規定
(29)國家有關安技措資金的提取標準
(30)國有重點煤礦《生產礦井質量標準化標準》
(31)有關機電設備防爆標準要求
(32)中地麵變電所標準
(33)中地麵建築物設計和施工規定
(34)防探水鑽孔設計要求
1.3 相關術語
(1)危險源:可能造成人員傷亡或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的根源或狀態。
(2)風險:某一02manbetx.com 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損失的組合。
(3)危險源辨識:對煤礦各單元或各係統的工作活動和任務中的危害因素的識別,並03manbetx 其產生方式及其可能造成的後果。
(4)風險評估:評估風險大小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損失程度進行估計和衡量。此過程往往伴隨著對風險的排序、分級。
(5)風險預控:根據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的結果,通過製定相應的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控製或消除可能出現的危險源,預防風險的出現的過程。
(6)危險源監測:在生產過程中對已辨識出的危險源進行監測、檢查,並及時向管理部門反饋危險源動態信息的過程。
(7)風險預警:對生產過程中已經暴露或潛伏的各種危險源進行動態監測,並對其風險大小進行預期性評價,及時發出危險預警指示,使管理層可以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的活動。
(8)不安全行為:不安全行為又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不安全行為主要是指可能直接導致02manbetx.com 發生的人類行為,如員工的違規行為;而廣義的不安全行為是指一切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人類行為,既包括可能直接導致事故發生的人類行為,也包括可能間接導致事故發生的人類行為,如管理者的違章指揮行為、不盡職行為。對煤礦的安全管理來說,員工的不安全行為屬於狹義的不安全行為,而管理者的不盡職行為則屬於廣義的不安全行為。
(9)煤礦本質安全文化:煤礦本質安全文化是以風險預控為核心,體現“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精神,並為廣大員工所接受的安全生產價值觀、安全生產信念、安全生產行為準則以及安全生產行為方式與安全生產物質表現的總稱,是煤炭企業安全生產的靈魂所在。
(10)煤礦本質安全管理:是指在一定經濟技術條件下,在煤礦全生命周期過程中對係統中已知的危險源進行預先辨識、評價、分級,進而對其進行消除、減小、控製,實現煤礦人-機-環係統的最佳匹配,使事故降低到人們期望值和社會可接受水平的風險管理過程。
(11)管理對象:是管理對象單元的一種劃分,是對危險源的總結和提煉,是通過管住管理對象實現對危險源的控製或消除。
(12)管理標準:是一種標尺,是管理對象管到什麼程度就可以消除或控製危險源的風險的最低要求。管理(對象)標準可以按照國家有關標準、行業有關標準和企業標準從嚴製定。
(13)管理措施:是指達到管理標準具體方法、手段。
(14)PDCA:是戴明提出的一種循環管理模式,包括計劃、實施、檢查和改進,從管理的計劃到改進是一種閉環的管理。
1.4 煤礦本質安全管理體係總要求
煤礦建設本質安全管理首先要結合煤礦自身經濟技術條件,盡量做到選用先進設備、合理工藝、科學的開拓布局和經濟的資源開采,人員整體素質要不斷提高,各環節做到科學、合理和優化,所有這些都有助於煤礦進行本質安全建設,而且有助於提高煤礦的本質安全可靠性。煤礦最好有質量標準化管理基礎,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本質安全建設。
1.4.1體係目標
本質安全管理的目標是通過以預控為核心的、持續的、全麵的、全過程的、全員參加的、閉環式的安全管理活動,在生產過程中做到人員無失誤、設備無故障、係統無缺陷、管理無漏洞,進而實現人員、機器設備、環境、管理的本質安全,切斷安全事故發生的因果鏈,最終實現杜絕已知規律的、釀成重大人員傷亡的煤礦生產事故發生的煤礦本質安全目標。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人員的本質安全。要求員工具備相應的安全知識、安全技能和較強的安全意識,具有良好的安全素質,不論在何時何地何種作業環境和條件下,都能按01manbetx 操作,杜絕“三違”,杜絕人為失誤,實現人員的本質安全。
實現人員無失誤,進而實現人員的本質安全是煤礦本質安全中的基礎性環節。相對於物、係統、製度等三方麵的本質安全而言,具有先決性、引導性、基礎性地位。
(2)設備的本質安全。一方麵是對機器設備係統機械化和自動化水平的要求,要求機器設備具有故障檢測和安全防護功能,安全可靠性高;另一方麵是要求,在使用過程中要確保機器設備正常運轉不存在安全隱患,達到本質安全管理標準。
(3)環境的本質安全。煤礦生產環境應符合01manbetx 01manbetx 和標準的要求,且作業環境整潔衛生。
(4)管理的本質安全。管理體係科學、簡潔、完善、高效。管理體係應包括完備的管理標準體係、管理措施體係以及保障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切實落實到位的管理保障體係。管理標準應做到“每一條已知規律的風險的產生原因,都應有相應的管理標準予以消除”;管理措施應能夠做到“隻要員工按照管理措施要求,盡職盡責,每一條管理標準都能夠得到落實”;相應的監督保障體係和預警係統應保障:“每一項管理措施都有具體的人員負責,如果責任人失職,能夠及時發現、製止,並有反饋信息”。
1.4.2體係定位
本質安全管理定位為:是符合中國國情的,以切斷事故發生的因果鏈為根本目標的,以預控為核心的,以危險源辨識和本質安全管理標準、管理措施為基礎的,與傳統安全管理相比更有效、更科學、更係統的管理,使我國煤礦安全狀況得到根本改善,達到國際先進安全管理水平。
1.4.3體係文件
1.4.3.1規章製度
本質安全管理責任製度是煤礦各類規章製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煤礦應建立本質安全管理體係所要求的各項責任製度,這些製度應該包含現有的煤礦安全生產責任製度,應該涵蓋人、機、環、管四個方麵,並且形成一套完整的能切實保障安全生產的製度體係。本質安全管理責任製度包括:
(1)本質安全目標管理製度
(2)本質安全生產責任製度(包括責任追究);
(3)本質安全投入保障製度;
(4)本質安全管理激勵與約束製度
(5)本質安全管理專家顧問製度;
(6)事故隱患排查與整改製度;
(7)本質安全監督檢查製度;
(8)基於本質安全的礦用設備器材管理製度(包括采購、保管、使用、檢查、維修、保養、報廢);
(9)基於本質安全管理的人員不安全行為管理製度(含人員準入;工作製度;本質安全教育、培訓(含不安全行為矯正);入井人員管理製度;管理人員下井及帶班製度);
(10)本質安全文化建設保障製度;
(11)事故應急救援製度;
(12)煤礦認為需要製定的其它安全管理製度。
1.4.3.2煤礦本質安全管理體係手冊
煤礦本質安全管理體係手冊包括:
(1)《煤礦本質安全管理基本知識手冊》
(2)《煤礦本質安全管理風險管理手冊》
(3)《煤礦本質安全管理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手冊》
(4)《煤礦本質安全管理人員不安全行為控製與管理手冊》
(5)《煤礦本質安全管理保障措施手冊》
(6)《煤礦本質安全管理企業文化建設手冊》
(7)《煤礦本質安全管理評價體係及標準手冊》
(8)《煤礦本質安全信息管理手冊》
1.4.3.3程序文件
本質安全管理程序文件應該包括:
(1) 煤礦本質安全管理工作啟動程序;
(2) 煤礦本質安全管理風險管理程序;
(3) 煤礦本質安全管理管理標準與措施製定程序;
(4) 煤礦本質安全管理人員準入程序;
(5) 煤礦本質安全管理人員培訓程序;
(6) 煤礦本質安全管理組織機構設置程序;
(7) 煤礦本質安全管理體係運行程序;
(8) 煤礦本質安全管理安全文化建設實施程序;
(9) 煤礦本質安全管理安全運行檢查與監測程序;
(10) 煤礦本質安全管理應急預案製定、啟動程序;
(11) 煤礦本質安全管理內部評價程序;
1.4.3.4記錄
煤礦應該根據需要,建立並保持必要的安全記錄,用以證實其安全管理工作符合其本質安全管理體係的要求,以及取得的實際成果。
煤礦應該建立、實施和保持一個或多個程序,用於安全記錄的標識、保存(存放、保護)、檢索、存檔和處置。
安全記錄應建立紙質和電子兩套記錄係統,並且字跡清楚,標識明確,具有可追溯性。
1.5 煤礦本質安全管理體係組成
煤礦本質安全管理體係主要包括風險管理、管理對象的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人員不安全行為管理與控製、組織保障管理、煤礦本質安全管理評價和煤礦本質安全管理信息係統。
1.5.1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
危險源辨識的目的是在煤礦安全事故機理03manbetx 的基礎上,結合本企業實際的人員配備條件、機器裝備條件、自然地質條件等,綜合運用事故樹03manbetx 法、安全檢查表、問卷調查法、標準對照法以及工作任務03manbetx 等危險源辨識方法,係統地辨識存在於煤礦上的危險源以及其起因和後果。危險源辨識是煤礦本質安全管理的前提和基礎,隻有找到危險源才能確定管理對象,進而建立本質安全體係、管理標準體係,並製定相應的管理措施、政策和程序。本質安全管理要求煤礦建立煤礦危險源辨識的方法體係和煤礦危險源辨識的內容(如人的不安全因素危險源辨識、機器設備的不安全因素危險源辨識、環境的不安全因素危險源辨識、管理製度的不安全因素危險源辨識等)。
辨識出的危險源根據風險評估進行分類管理,包括危險源的監測和監控。
風險評估另外一層含義是危險源根據動態信息檢測對危險源的安全風險程度進行定量評價,以確定特定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損失的範圍和程度,進而進行風險預警和預控。
1.5.2管理對象的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製定
辨識出的危險源通過提煉成為管理對象,對過管住管理對象來實現對危險源控製。製定管理對象的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的目的是根據事故發生的機理,運用係統的方法,通過適當的管理標準和措施切斷事故發生的因果鏈,從而將風險消除、降低或控製在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本質安全管理標準是處於安全狀態的條件,是衡量管理人員安全管理工作是否合格的準繩,是管理工作應達到的最低要求。有了管理標準,還需要有相應的管理措施、來進一步說明如何做從而達到要求,並且運用適當的方法使單位每名員工明確其職責權限及範圍,它是員工安全行為的指南。本質安全管理要求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要全麵覆蓋煤礦的所有危險源。具體地,管理標準應做到“每一條已知規律的風險的產生原因,都應有相應的管理標準予以消除”;管理措施應能夠做到“隻要員工按照管理措施要求,盡職盡責,每一條管理標準都能夠得到落實”。
1.5.3人員不安全行為控製與管理
人員不安全行為也是一種危險源,本部分主要是根據人員不安全行為產生機理,對人員不安全行為進行分類管理,並製定相應的管理途徑和控製方法。
1.5.4組織保障管理:
組織保障是為了順利實施煤礦本質安全管理體係煤礦應該設立什麼樣的組織機構、崗位職責、有效的激勵約束機製、健全的人員準入和培訓機製、良好的安全文化體係等。
1.5.5煤礦本質安全管理評價
對煤礦本質安全管理係統的運行情況應進行監管,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評價和考核,以確保管理體係能夠達到煤礦本質安全管理的要求。煤礦本質安全管理評價是檢驗煤礦本質安全管理係統運行的效果,通過評價判別是否達到了煤礦本質安全管理的目標,同時,找出煤礦本質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改進建議,不斷完善本質安全管理係統,不斷杜絕由於人為的、已知規律的、可控的因素而導致的事故,逐漸減少煤礦重大和特大事故的發生,實現煤礦管理長效安全。本質安全管理要求對監督、評價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缺陷及時向上級報告,相關部門應及時對管理體係進行改進、完善。
1.5.6信息係統
煤礦的各個層級都需要借助信息來識別、評估和應對安全風險。信息係統首先應搜集詳實的生產安全信息,包括危險源信息、風險程度信息、風險應對信息、生產作業信息、地質條件信息、環境信息、政策落實執行信息、管理係統運行信息、監管報告等;其次,應具有有效暢通的信息溝通渠道,保證信息傳遞的及時性、全麵性、連續性、針對性;再次,信息係統要保證決策者能夠及時獲得決策所需的各類相關信息。第四,管理層與員工之間應具備上下交流的通暢渠道,以便於管理政策的全麵貫徹及實施情況的及時和準確反饋。


第二章 煤礦本質安全風險管理
安全管理是煤礦管理的重中之重。由於存在著各種不確定因素,使得煤礦生產中麵臨著各種風險,能否對這些風險預先進行識別、評估,進而進行有效的管理、控製,對煤礦安全生產有著重要的影響。煤礦本質安全風險管理正是在多年生產實踐基礎上,借鑒國內外相關的先進管理經驗而形成的基於風險的煤礦安全管理方法,其主要內容包括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的製定、危險源監測、風險預警等。本章主要介紹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危險源監測、風險預警方麵的知識。
對煤礦來說,風險是永遠存在的,煤礦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務就應該包括風險管理。然而到現在為止,關於“風險”及“風險管理”的定義和認識卻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此,我們首先必須介紹“風險”及“風險管理”的定義及其相關問題。
2.1 風險的一般定義及其相關問題
雖然“風險”一詞我們經常遇到,但是目前學術界對風險的定義尚未完全統一,由於對風險的理解和認識角度不同,或對風險的研究的角度不同,不同的領域對風險概念有著不同的解釋。在煤礦安全領域,風險該如何理解呢?
2.1.1風險的定義及其分類
目前對風險的定義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代表性的觀點:
其一是把風險理解成損失,認為風險可以折算為貨幣數量,如期望損失,這是以損失數量大小來理解風險的;
其二是把風險理解為發生損失的可能性大小,這是概率風險概念;
其三是將風險理解為出現好結果或壞結果的差異性,用方差進行刻劃,稱之為方差風險概念;
其四是抽象風險概念,認為風險就是不確定性。
其五是認為風險是一種事態(事件或狀態),或稱局麵,用風險分布來描述風險。
分析以上定義可知,盡管各學科對風險的定義不盡統一,但是,各學者是將風險定義為兩個層次:首先強調風險的不確定性,其次強調風險給人們帶來的損失。
本課題中,我們研究的主要是煤礦安全風險,在此風險與危險緊密相關,危險的定義是可能產生潛在損失的征兆,它是風險產生的前提,沒有危險就無所謂風險。因此綜上分析,我們定義風險為:某一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損失的組合。事故是損失發生的直接或外在的原因。按照這種對風險的理解,風險是一個二維概念,以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可能造成的損失兩個指標進行衡量,即:
風險
式中 —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事故發生後可能造成的損失。
對煤礦安全風險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以便於全麵準確地分析風險,並有針對性的加以控製。
(1)按風險的大小可分為:特別重大風險;重大風險;中等風險;一般風險;低風險。
(2)按照風險可能導致的02manbetx.com 類型可分為:瓦斯事故風險;水災事故風險;火災事故風險;頂板事故風險;機電事故風險;運輸事故風險;放炮事故風險;其他事故風險。
(3)按照風險來源分類可分為:來自人員的風險;來自機(物)的風險;來自環境的風險;來自管理的風險。
這裏的人員指的是煤礦所有的人員。包括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操作層的所有人員(見表2-1)。
機(物)是對係統中設備、設施、材料、工具等的統稱。
環境 (在此指的是環境條件)一方麵指的是井下自然地質環境條件,包括:水文情況、地質構造情況、頂(底)幫情況、地熱等;另一方麵指人為創造的工作環境條件,包括:工作地點溫度、濕度、粉塵、噪聲、有毒氣體濃度情況、照明情況、供風情況、井下巷道布局情況、工作麵布置情況、施工質量情況、巷道路麵情況、供電線路布置情況、作業區域警示標誌及避災線路情況等。
管理在此主要指:組織機構、機構職責、規章製度、01manbetx 、文件記錄、崗位設置、崗位職責、人員配備等。
表2-1 煤礦人員層次劃分表
層級 人員 特點 職責
決策層 礦領導班子 策劃、決策 對本單位安全工作全麵負責。對安全工作進行總體研究、部署,對重大安全生產問題作出決策
管理層 礦科室 參謀、管理 對本業務範圍內安全工作負責。按照決策層的要求對分管範圍內的安全工作進行管理與監控
執行層 區隊長、
技術員 貫徹、執行 按照決策層和管理層的安排具體抓好安全工作的貫徹執行工作,對本區隊安全工作負責
操作層班組長、
操作工人 操作、落實 生產現場的實際操作者,各項安全管理製度和技術措施的具體落實者,對本班組或操作崗位職責範圍內的安全工作負責
2.1.2風險的特征
風險的特征是風險的本質及其發生規律的表現。正確認識風險的特征,對於加強風險管理有著重要的意義。
(1)不確定性。風險是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綜合的產物。風險的不確定性是指風險何時發生,以何種形式出現或可能出現的結果都不易確定、把握和描述。風險的不確定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空間上的不確定性、時間上的不確定性以及損失程度的不確定性。
(2)客觀性。風險是由於不確定性因素的存在而使人們遭受不幸或災難的可能性,而這種不確定性的存在是客觀事物變化過程中的特征,故而風險也必然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客觀存在,它普遍存在於日常的生產和生活中。風險的客觀性說明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風險,而隻能認識和控製風險,要求我們必須承認和正視風險,采取積極的態度,認真對待風險,降低其發生的頻率,減少損失程度。
(3)可測性。不確定性是風險的本質屬性。但這種不確定性並不是指對客觀事物變化的全然無知,並非表明人們對它束手無策。我們可以根據以往發生過的類似事件,立足統計資料和實踐經驗,通過分析,對某種風險發生的頻率及其造成損失的程度做出判斷,從而對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預測與衡量。這個過程就是風險評估過程,它對風險的控製和防範、決策和管理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4)損害性。在工程安全領域,凡是風險的發生都會帶來損失,這種損失可能是經濟上的損失,也可能是人身上的損害。風險的損害性要求我們在識別風險的基礎上,必須預先控製防範風險。
(5)潛在性。雖然風險是一種客觀存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時時處處存在風險,但是這隻是意味著人們時時處處麵臨著遭受損失的可能。這種可能要變為現實還有一段距離,還有賴於其他相關條件,這一特性就是風險的潛在性。因此,正確識別、認識風險,改變風險發生的條件,可以達到減小風險、控製和管理風險的目的。
總之,風險是一種客觀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且具有不確定性,因此,人們隻能把風險縮減到最小的程度,而不可能將其完全消除。這就要求人們主動地認識風險,積極地管理風險,有效地控製風險,把風險減至最小的程度,以保證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的正常運行。
2.1.3風險、危險源、事故之間的相互關係
風險與危險源、事故三者各不相同,但關係密切。
危險源的英文為“hazard source”,英文詞典給出其詞意為“危險的源頭”(A Source of Danger)。危險源的定義是可能造成人員傷亡或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的根源或狀態。這種根源和狀態來源於:人的不安全行為、機(物)和環境的不安全狀態、管理漏洞和缺陷。危險源最根本的特征是破壞性、潛在性,除此之外還具有以下特征:
(1)複雜性。危險源的複雜性是由於係統實際情況和作業活動的複雜性決定的。
(2)多變性。生產過程中,某些危險源可能隨時在發生變化。如每次作業盡管任務相同,但由於參加作業的人員、作業的場所地點、使用的工具以至於所采取的作業方式不同,可能存在的危險源也會不同。相同的危險源也有可能存在於不同的作業過程中。
(3)可知性。危險源雖然具有潛在性,但是按照辯證的觀點來看,一切客觀事物都是可知的。根據多年生產的經驗和對已發生的事故進行總結分析,可以在生產作業中預先識別出危險源,這也是危險源辨識的基礎和前提。
(4)可預控性。危險源的可知性決定了人們可以事先識別出危險源,相應地采取有效地措施或利用先進的技術控製危險源。
一般對事故的定義為:人們在實現其某一意圖而采取行動的過程中,突然發生了與人的意誌相反的情況,迫使這種行動暫時地或永久地停止的事件。事故是由於客觀某種不安全因素的存在,隨時間進程產生某種意外情況而顯現出的一種現象。事故具有因果性、隨機性、潛在性的特征。
(1)因果性。因果性,是某一現象作為另一現象發生的依據的兩種現象之關聯性。事故是相互聯係的諸原因的結果。
(2)隨機性。隨機性是指事故屬在一定條件下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隨機事件。
(3)潛在性。潛在性是指人們在人在生產活動中所經過的時間和空間,不安全的因素是潛在的,條件成熟時在特有的時間場所就會顯現為事故。
根據危險源、風險、事故的定義和特征,不難看出這三者之間的關係:危險源是風險後果產生的根本原因,危險源的存在導致風險的存在,危險源的潛在性導致了風險的不確定性和潛在性。而造成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是風險的實際發生,即潛在的風險變成了實際的事故,風險的不確定性又導致了事故的隨機性和潛在性。因此可以說,危險源、風險與事故之間存在因果關係,預防事故發生首先必須研究風險,而研究風險又必須以研究危險源為起點。 
2.2煤礦本質安全風險管理定義及其相關問題描述
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經曆了漫長的時期,目前已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不過將其應用於煤礦安全管理方麵仍屬一個較新的課題。
2.2.1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風險管理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原始人類的生存活動,作為係統的科學,風險管理產生於二十世紀初的西方工業化國家。
風險管理起源於德國。一戰後,戰敗的德國發生了嚴重的通貨膨脹,造成經濟衰竭,因此提出了包括風險管理在內的企業經營管理問題。
風險管理興起於二十世紀30年代。1931年,美國管理協會保險部首先提出風險管理概念,在以後的若幹年裏,以學術會議及研究班等多種形式集中探討和研究風險管理問題。1932年成立紐約保險經紀人協會,由紐約幾家大公司組織定期的討論風險管理的理論與實踐問題。該協會的成立標誌著風險管理的興起。
風險管理問題真正受到普遍重視並被推廣則始於二十世紀50年代。當時,美國企業界發生了兩件大事,其一為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自動變速器裝置引發火災,造成巨額經濟損失;其二為美國鋼鐵行業因團體人身保險福利問題及退休金問題誘發長達半年的工人罷工,給國民經濟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這兩件大事促進了風險管理在企業界的推廣,風險管理從此得到了蓬勃發展。1963年,美國出版的《保險手冊》刊載了《企業的風險管理》一文,引起歐洲各國的普遍重視。以後,對風險管理的研究逐步趨向係統化、專門化。
二十世紀70年代以後,風險管理發展迅速,形成了係統化的管理科學。它不僅同地質學、生態學、氣象學相關,而且與係統工程學、行為科學有密切的聯係。風險管理是現代科學領域裏的一個綜合性巨型工程,正向著更廣闊的前景發展。
2.2.2 煤礦本質安全風險管理的內涵
煤礦本質安全風險管理是指通過對煤礦生產或生活中存在的風險進行識別、評估、並在此基礎上優化組合各種風險管理技術,對風險實施有效的控製,以達到最低成本實現最大安全保障的的科學管理方法。
由此定義可以看出煤礦本質安全風險管理由風險識別、評估、控製等環節組成。其中風險識別和評估是風險管理的基礎,風險控製是風險管理的關鍵和目的。可以通過以下內容來理解這幾個環節的含義,以助於更加深刻的認識煤礦本質安全風險管理的程序和內涵。
(1)風險識別。風險識別是對現實和潛在的風險進行鑒別的過程,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的基礎。風險識別主要任務首先是明確單位或企業所麵臨的所有風險的種類、可能發生的風險後果,其次是分析各種事故存在和可能發生的原因。煤礦所麵臨的風險主要是上文所述的煤礦八大事故風險(即瓦斯、水、火、頂板、機電、運輸、放炮及其他事故風險),分析這些事故存在和可能發生的原因是風險識別的重點工作,這個工作就是通常的煤礦危險源的辨識。因此,危險源辨識是煤礦本質安全風險管理的第一步工作。
(2)風險評估。風險評估是評估風險大小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損失程度進行估計和衡量。此過程往往伴隨著對風險的排序、分級。
(3)風險控製。風險控製是風險管理中最為關鍵的環節,其具體又可分為事前控製、事中控製和事後控製三個小環節。事前控製的主要工作任務是在風險識別和評估的基礎上,針對風險產生原因——危險源,製定合理的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使得風險管理“有法可依”。事中控製主要是對危險源的監測過程,事實上也就是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貫徹落實的過程,同時也是對前麵工作進行跟進審核的過程。事後控製是在對危險源監測的基礎上,通過采集到的危險源動態信息,分析其風險狀態,對已出現的風險進行預警、控製,達到預防事故發生的目的。
煤礦本質安全風險管理的這三個環節互為前提,緊密相連,缺一不可,且互相滲透。由於風險的不確定性,人們對風險的認識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補充、更新,對風險的評估也要隨著實際情況的改變而重新進行,所以在風險控製階段,同時需要識別新出現的風險並及時對其進行評估。
2.2.3煤礦本質安全風險管理的目標
煤礦本質安全風險管理的理想目標是實現煤礦生產的本質安全化,將風險降到最低,最終達到杜絕責任事故,減少非責任事故的目的。
2.2.4煤礦本質安全風險管理的特點
煤礦本質安全風險管理不同於現行的煤礦安全檢查管理法和安全隱患排查管理法,它具有其鮮明的特點:
(1)全方位管理。煤礦本質安全風險管理是一個係統的綜合的管理過程,反映了企業的自組織和預控能力,它要對煤礦生產過程中所有可能的危害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為、機和環境的危害狀態、管理漏洞和缺陷等等)進行管理;
(2)全過程管理。煤礦本質安全風險管理貫穿煤礦企業整個生命周期,從煤礦的設計、建設、生產到報廢,在每個工作環節都要實施風險管理。
(3)螺旋上升管理。煤礦本質安全風險管理也是一個動態的螺旋上升的管理過程,該管理過程起始於對危險源的辨識,接著對其進行風險評估,然後製定相應的危險源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對風險進行預先控製,進而對危險源進行動態監控,並對監控中發現的問題及時予以分析、預警、糾正,同時辨識新的危險源,為下一階段的安全管理循環提供經驗累積。 整個風險管理是在不斷循環改進的過程中動態進行的。
(4)以預控為核心。煤礦本質安全風險管理的核心是預控,即在對煤礦所有可能出現的危險源全麵準確辨識評估的基礎上,製定合理的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控製危險源,切斷風險出現的渠道和條件,預先控製風險,使其不可能出現。
(5)雙保險、閉環式管理。煤礦本質安全風險管理是一套雙保險、閉環式的管理係統。在這個係統中,首先要辨識危險源,並對其進行合理控製,預防風險的出現,接著要對已知的危險源進行持續地監測,同時辨識係統中可能出現的新的危險源,在對已知風險預控失效或出現新的風險時,風險管理係統能及時作出反應,對風險進一步進行分析、預警,並加以控製或消除,遏製其擴散演變為事故,造成損失。
2.3煤礦本質安全風險管理工作流程及基本原則
遵循煤礦本質安全風險管理工作工作流程和基本原則對整個工作的開展十分必要。
2.3.1煤礦本質安全風險管理工作流程
對煤礦本質安全風險管理內涵的分析,清晰地給出了煤礦本質安全風險管理的工作流程(見圖2-1所示)。
風險管理的第一步是對煤礦危險源進行辨識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需要考慮人-機-環-管四個方麵的不安全因素、三種狀態及時態、同時還要分析各危險源可能導致的風險後果及事故類型,這個過程事實上也就是風險識別的過程。
風險管理的第二步是風險評估過程。此過程需要通過一定的方法來衡量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可能造成的損失大小,此過程是對風險(也是對危險源)進行分級的過程。
風險管理的第三步風險控製過程,此過程又可以細化為: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的製定過程,危險源的監測、預警、控製過程。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的製定過程中首先需要根據危險源辨識(風險識別)結果,確定管理對象、管理主要責任人、監管責任人及監管部門,其次要結合風險評估結果針對危險源製定合理的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
注:上述步驟中詳細的工作內容見後續相關章節。

圖2-1 煤礦本質安全風險管理工作流程圖
2.3.2實施煤礦本質安全風險管理的基本原則
實施煤礦本質安全風險管理,是一項工作量大、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在這個實施過程中必須遵循以下原則和要求:
(1)領導重視。實施風險管理必須有強有力的領導,各項計劃和工作任務才能得到落實。這要求首先煤礦高層管理者必須把風險管理融入煤礦整個的管理組織中,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配備所需的設備、人力等資源,製定相應的風險管理計劃和製度;其次高層領導應樹立領導原則,言行一致,以身作則,持續遵守風險管理中製定的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否則將可能影響風險管理實施效果,也會降低領導威信。
(2)全員參與。實施風險管理需要全員參與。各級人員是企業組織的根本,隻有他們的充分參與才能使風險管理得以貫徹落實,使他們的才幹為組織帶來收益。全員參與體現在:①危險源辨識過程需要全體員工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配合風險管理工作人員一起辨識工作任務中存在的危害因素;②風險評估過程需要全體員工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可能帶來的損失進行判斷、衡量和審核;③風險控製過程需要全體員工自覺遵守各項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控製風險,同時識別、評估新的可能出現的風險,使風險管理工作不斷得到改進。
(3)責任明確。責任明確是管理的基本要求之一。實施風險管理,需要把風險管理的方針、程序和標準措施的製定、執行、執行效果評估、修訂等工作、責任明確到部門和個人,使從領導到基層操作人員,都能了解並負起工作中的責任。
2.4煤礦危險源辨識
危險源辨識是風險管理的基礎,隻有辨識了危險源之後,才能對其進行風險評估,進而製定合理的控製措施。這項工作全麵、準確與否直接影響著後期工作的進行。危險源辨識首先要明確辨識的範圍並進行單元劃分,同時需要搜集辨識的依據,其次要確定危險源辨識的方法,最後按照辨識的基本內容進行辨識。
2.4.1煤礦危險源辨識內涵
煤礦危險源辨識是對煤礦各單元或各係統的工作活動和任務中的危害因素的識別,並分析其產生方式及其可能造成的後果。
煤礦危險源辨識不同與隱患排查,隱患排查是檢查已經出現的危險,排查的目的是為了整改,消除隱患。而危險源辨識是為了明確所有可能產生或誘發風險的危害因素,辨識的目的是為了對其進行預先控製。
煤礦危險源辨識是一項富有創造性的工作,在工作中,不僅要辨識係統現有的危險源,還要預測分析出係統潛在的、將來可能會出現的危險源。
2.4.2煤礦危險源辨識單元的劃分
煤礦危險源辨識的範圍是煤礦所有的係統(生產係統、非生產係統)。為了便於辨識工作的開展以及避免遺漏,首先要對整個煤礦進行合理劃分,確定危險源辨識的子單元。子單元可以按照空間進行劃分,如:掘進工作麵及其附屬巷道、采煤工作麵及其附屬巷道等;也可以按照勞動組織進行劃分,如:綜采一隊、綜采二隊、通風隊、運轉隊等;還可以按專業進行劃分,如:采掘專業、洗運專業、機電專業等。不管按照哪種方式劃分子單元,必須遵循下列原則:
(1)獨立性。即子單元在危險源辨識範圍上盡量獨立,不要交叉重疊,不要出現某個對象或某個範圍同時屬於兩個子單元的現象;
(2)全麵性。即子單元的全體須是整個煤礦係統,不可出現某個對象沒有隸屬單元的現象;
(3)科學性。即子單元的劃分必須科學合理,便於後期危險源監測及控製等工作的開展。
2.4.3煤礦危險源辨識的依據
確定哪些因素是危險源,需要一定的科學依據,因此,在危險源辨識前,需要廣泛搜集相關的資料,並根據需要進行科學地篩選,作為辨識的依據。一般地,企業需要搜集以下幾方麵的資料:
(1)國內外相關法律法規、規程、規範、條例、標準和其他要求。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安全生產法》、《礦山安全法》、《煤礦安全監察條例》、《煤礦01manbetx 》、《爆炸危險場所安全規定》、《煤礦井下粉塵防治規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等等。
(2)相關的事故案例、技術標準。
(3)本企業內部的規章製度、作業規程、01manbetx 安全技術措施等相關信息。
(4)02manbetx.com 發生機理。
(5)其他相關資料。比如:最新頒布的標準、條例、要求等。
2.4.4煤礦危險源辨識的方法
目前煤礦危險源辨識常用的方法可分為兩大類:即直接經驗分析法和係統安全分析法。
2.4.4.1直接經驗分析法
直接經驗分析法就是在大量實踐經驗基礎上,依據安全技術標準、安全01manbetx 和工藝技術標準等進行分析,對係統中存在的危險源作出定性的描述。
目前實踐中常用的直接經驗分析法主要包括:工作任務分析法;直接詢問法;現場觀察法;查閱記錄法等。各種方法有其優缺點和適用範圍見表2-2。

表2-2 直接經驗分析法
方法名稱 實施步驟 適用範圍 優點 缺點
工作任務分析法
以清單的形式列出係統中所有的工作任務以及每項任務的具體工序,對照相關的規程、條例、標準,並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分析每道工序中可能出現的危害因素。 辨識煤礦現有工作條件下各工作任務中存在或潛在的所有危險源。
簡便、詳盡、易掌握。
受工作人員主觀因素影響。
直接詢問法 組織有現場工作經驗的人員進行交談,詢問具體工作有哪些危害因素,根據交談來初步辨識出工作中存在的危險源。 複審煤礦企業危險源辨識結果。 易發現遺漏的危險源。 受人員主
觀因素影響。
現場觀察法 通過對工作環境的現場觀察,辨識係統存在的危險源。要求現場觀察的人員要具有安全技術知識和掌握完善的職業健康安全法規、標準。 複審煤礦危險源辨識結果。 易發現遺漏的危險源,且結果客觀準確。 限於對現存在危險源的辨識,應用範圍比較窄。
查閱記錄法 查閱生產單位的事故、職業病的記錄及從有關類似單位、文獻資料、專家谘詢等方麵獲取有關危險信息,加以分析研究,辨識出係統存在的危險因素。
複審、補充煤礦危險源辨識結果。 針對性強,可找出能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應用範圍較窄。
2.4.4.2係統安全分析法
係統安全分析法是利用係統安全工程理論分析。主要包括:安全檢查表法、事故樹分析、事件樹分析、因果分析、預先危險性分析、危險性和可操作性分析等方法。在實踐中比較常用主要是:安全檢查表方法和事故樹方法。
(1)安全檢查表方法。為了係統地找出係統中的危害因素,把係統加以剖析,列出各層次的危害因素,然後確定檢查項目,以提問的方式把檢查項目按係統的組成順序編製成表,以便進行檢查或評審,這種表就叫作安全檢查表。安全檢查表是進行安全檢查,發現和查明各種危險和隱患、監督各項安全規章製度的實施,及時發現並製止違章行為的一個有力工具。
(2)事故樹分析。事故樹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FTA)又稱作故障樹分析或事故邏輯分析,是一種表示導致災害事故(或稱為不希望事件)的各種因素之間的因果及邏輯關係圖。這種由事件符號和邏輯符號組成的模式圖,是用以分析係統的安全問題或係統的運行功能問題,並為判明災害或功能故障的發生途徑及導致災害(功能故障)各因素之間的關係,提供一種形象而簡潔的表達方式。
適用範圍:分析係統中各類事故產生的原因。
優點:既適用於定性分析,又能進行定量分析。該方法,具有簡明、形象化的特點,體現了以係統工程方法研究安全問題的係統性、準確性、和預測性。
煤礦企業存在的危險源非常複雜多樣,僅靠一種方法難以辨識完整,在煤礦企業危險源辨識實際工作中,需要綜合運用多種辨識方法。
2.4.5煤礦危險源辨識的基本內容
煤礦是一個由人—機—環—管構成的複雜巨係統,其危險源分布非常廣泛。過去我國很多煤礦曾經進行過危險源辨識,但是由於在辨識過程中缺乏係統性的考慮,辨識出的危險源有很多的遺漏。為了能相對較為全麵的辨識出煤礦的所有危險源,根據係統工程的原理,煤礦危險源的辨識須從人、機、環、管四個方麵分別考慮,這樣既能夠保證危險源辨識結果的全麵性和合理性,且方便對危險源進行分類控製和管理,這四個方麵的不安全因素具體項目如表2-3所示。
表2-3危險源辨識的基本內容
不安全因素 具體項目
1.人員的不安全因素 1.1操作不安全性(誤操作、不規範操作、違章操作)
1.2現場指揮的不安全性(指揮失誤、違章指揮)
1.3失職(不認真履行本職工作任務)
1.4決策失誤
1.5身體狀況不佳的情況下工作(帶病工作、酒後工作、疲勞工作等)
1.6工作中心理異常(過度興奮或緊張、焦慮、冒險心理等)
1.7人員的其他不安全因素
2.機(物)方麵的不安全因素 2.1沒有按規定配備必需的設備、材料、工具
2.2設備、工具選型不符合要求
2.3設備安裝不符合規定
2.4設備、設施、工具等維護保養不到位
2.5設備保護、不齊全、有效
2.6設施、工具不齊全、不完好
2.7設備警示標識不齊全、清晰、正確,設置位置不合理
2.8機的其他不安全因素
3.環境方麵的不安全因素 3.1瓦斯威脅
3.2水的威脅
3.3火的威脅
3.4粉塵威脅
3.5頂、底、幫的威脅
3.6其他自然災害威脅
3.7工作地點溫度、濕度、粉塵、噪聲、有毒氣體濃度等超過規定
3.8工作地點照明不足
3.9工作地點風量(風速)不符合規定
3.10采掘設計缺陷(包括井下巷道布局不合理、工作麵布置不合理)
3.11施工質量不符合要求
3.12巷道路麵質量差,標識不齊全、不正確
3.13供電線路布置不合理
3.14作業區域警示標誌及避災線路設置位置不齊全、不合理
3.15其他工作環境的不安全因素
4.管理的不安全因素 4.1組織結構不合理
4.2組織機構不完備,機構職責不明晰
4.3規章製度製定程序不合理、不符合實際情況
4.4安全管理規章製度不完善
4.5文件、各類記錄、01manbetx 不齊全,管理混亂
4.6作業規程的編製、審批不符合規定,貫徹不到位
4.7安全措施、應急預案不完善、不合理
4.8崗位設置不齊全、不合理
4.9崗位職責不明確
4.10崗位工作人員配備不足
4.11職工安全教育、崗位培訓不到位
4.12其他管理的不安全因素
危險源辨識過程中除了需要從人-機-環-管四個方麵進行考慮,還需要考慮三種狀態及時態。三種狀態分別指正常狀態、異常狀態、緊急狀態;三種時態分別指過去、現在和將來。由於危險源具有潛在性,所以辨識危險源必須考慮各種情況下可能出現的不安全因素,同時還要考慮過去曾發生過什麼事故或事故,從中吸取教訓,找出事故的原因,考慮目前係統中存在或潛在什麼不安全因素。此外,危險源辨識過程中還要分析各危險源可能導致的風險後果及事故類型。02manbetx.com 可分為8種,分別為:
(1)瓦斯事故:瓦斯、煤塵爆炸或燃燒,煤(岩)與瓦斯突出,瓦斯窒息(中毒)等。
(2)頂(底)板事故:指冒頂、片幫、頂板掉矸、頂板支護垮倒、衝擊地壓、露天煤礦邊坡滑移垮塌等。底板事故視為頂板事故。
(3)機電事故:指機電設備(設施)導致的事故。包括運輸設備在安裝、檢修、調試過程中發生的事故。
(4)放炮事故:指放炮崩人、觸響瞎炮造成的事故。
(5)水災事故:指地表水、老空水、地質水、工業用水造成的事故及潰水、潰沙導致的事故。
(6)火災事故:指煤與矸石自然發火和外因火災造成的事故(煤層自燃未見明火逸出有害氣體中毒算為瓦斯事故)。
(7)運輸事故:指運輸設備(設施)在運行過程發生的事故。
(8)其它事故:以上七類以外的事故。
2.5煤礦危險源的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是評估風險大小的過程。在危險源辨識也即風險識別的基礎上,我們需要確定風險的等級,也就是度量每一個危險源對應的風險水平,這個過程也是對危險源進行分級的過程。通過分級,煤礦就可以有重點有先後地選擇應對措施,並最終消減風險。
2.5.1煤礦危險源風險評估內容
風險評估的具體內容包括三個方麵:首先要確定事故在一定時間內發生的可能性,即概率的大小;其次要估計一旦事故發生,可能造成損失的嚴重程度。最後,根據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及損失的嚴重程度估計總期望損失的大小,確定風險等級。
危險源辨識及其風險評估通過填表的方式簡潔明了。表2-4給出了采用工作任務法進行危險源辨識時填寫的表格範例。
表2-4危險源辨識及風險評估表
工作任務 工序 危險源 風險類型(人、機、環、管) 風險及其後果描述 事故類型 風險評估
可能性 損失 風險值 風險等級


2.5.2煤礦危險源風險評估方法
比較適用於煤礦危險源風險評估的方法是風險矩陣法,風險矩陣法是根據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損失的乘積來衡量風險的大小,其計算公式是:
風險值D= p×C
式中,p 表示事故發生可能性;C 表示事故可能造成的損失。
其具體的衡量方式和賦值方法見表2-4。
表中將損失分為6類(即A-F),依次遞減賦值為(6-1);事故發生的可能性也分為6類(即G-L),依次遞減賦值為(6-1)。
根據風險值的大小,可將風險分為5個等級(見表2-5)。

風險
矩陣 中等風險
(Ⅲ級) 重大風險
(Ⅳ級) 特別重大風險
(Ⅴ級) 有效類別 賦值 可能造成的損失
人員傷害程度及範圍 由於傷害估算的損失(元)
一般風險
(Ⅱ
級) 6 12 18 24 30 36 A 6 多人死亡 500萬以上

5 10 15 20 25 30 B 5 一人死亡 100萬到500萬之間

4 8 12 16 20 24 C 4 多人受嚴重傷害 4萬到100萬

3 6 9 12 15 18 D 3 一人受嚴重傷害 1萬到4萬

低風險(Ⅰ級) 22 4 6 8 10 12 E 2 一人受到傷害,需要急救;或多人受輕微傷害 2000到1萬

11 2 3 4 5 6 F 1 一人受輕微傷害 0到2000

1 2 3 4 5 6 賦值
L K J I H G 有效類別
不可能 很少 低可能 可能發生 能發生 有時發生 發生的可能性
估計從不發生 10年以上可能發生一次 10年內可能發生一次 5年內可能發生一次 每年可能發生一次 1年內能發生10次或以上 發生可能性的衡量(發生頻率)
1/100年 1/40年 1/10年 1/5年 1/1年 10/1年
發生頻率量化
風險等級劃分
風險值 風險等級 備注
30-36 特別重大風險 Ⅴ級
18-25 重大風險 Ⅳ級
9-16 中等風險 Ⅲ級
3-8 一般風險 Ⅱ級
1-2 低風險 Ⅰ級
表2-5 風險矩陣及風險等級劃分表

說明:
(1)事故發生 “可能性”的確定方法。對於事故發生“可能性”的確定需要根據以往事故統計或經驗來模糊判斷。
(2)“損失”的確定方法。對“可能造成的損失”的確定需要建立的假設的基礎之上,即假設在事故實際發生的情況下,估計會造成什麼樣的損失。事故發生後可能造成的後果是多個,按照風險管理的要求,取各種後果中最為嚴重的一個來確定“可能造成的損失”。對照表2-5,賦予相應的值。
(3)風險值的確定方法。風險值=可能性×損失。
(4)風險等級的確定方法。將計算得出風險值與表2-5右下方的“風險等級劃分”對照即可得到相應的風險等級。
2.6煤礦生產係統事故致因機理分析
本節將以通風係統、瓦斯管理係統為例,對係統中常見事故發生的機理進行了分析。其他係統見風險評估手冊。
2.6.1通風係統
2.6.1.1通風係統內涵
礦井通風係統是由通風動力及其裝置、通風井巷網絡、風流監測與控製設施等組成,其任務是利用通風動力,以最經濟的方式向井下各用風地點提供質優量足的新鮮空氣,以保證井下作業人員的生存、安全和改善勞動環境的需要;在發生災變時,能有效、及時地控製風向及風量,防止災害的擴大。礦井通風能力指礦井通風設備、通風網絡所能提供的風量用來保證井下人員新鮮空氣供給、設備散熱、有害氣體稀釋及排除、井下放炮等生產作業以及保障井下良好的氣候環境的最大的礦井生產能力;也就是通風係統所允許的、保證礦井安全生產的礦井生產能力。
2.6.1.2通風係統常見事故致因機理分析
與通風係統相關的02manbetx.com 有:瓦斯(含煤塵)爆炸事故,煤塵爆炸(燃燒)事故,有害氣體中毒、窒息事故等。
表2-6
事故類型 事故機理(簡要描述) 事故與通風係統的關係
瓦斯爆炸事故 礦井瓦斯是井下重大災害之一,發生瓦斯爆炸基本條件為:①瓦斯濃度5%~16%;②高溫熱源(>650℃)存在時間在瓦斯引火感應期;③氧氣濃度>12%。在井下環境中,氧氣濃度在生產區域上必須具備,也就是說隻要後兩者同時具備,在生產區域就能發生瓦斯爆炸。 瓦斯爆炸的三個基本條件中,瓦斯積聚達到爆炸濃度與礦井通風密切相關。從通風係統的角度分析瓦斯聚集的原因有:①違背技術政策開采,比如有些礦井的風量不足,有些礦井甚至采用自然通風,獨眼井;有一些礦井的通風係統不合理、不完善,形成違反規程規定的串聯通風、擴散通風、循環風等;②通風管理不善,比如有些礦井的局部通風機隨意停開;不按需要配風;風筒漏風嚴重;各種通風建築設施不符合質量規定;采空區、盲巷積存瓦斯。
煤塵爆炸事故 煤塵爆炸的三個基本條件:①煤塵本身具有爆炸性;②煤塵在空氣中呈懸浮狀態而且要達到一定濃度;③有引爆火源。 礦井通風係統漏風吹起巷道中堆積煤塵變成浮塵,使空氣中的浮塵達到爆炸濃度;另一方麵由於通風係統的不合理,尤其是串聯通風抗災能力差,導致事故發生後波及的範圍廣,後果更為嚴重。
中毒、窒息事故 礦井中毒、窒息事故,是由於井下有害氣體超過規定標準所致。井下有害氣體包括一氧化碳(CO)、硫化氫(H2S)、二氧化氮(NO2)、氫(H2)、氨(NH2)、甲烷(CH4),一般通稱為礦井瓦斯。 發生中毒、窒息事故與通風係統的關聯表現在:
① 沒有按照規定配風,作業地點風量不足,有害氣體濃度超過標準;
② 通風作業人員未按規程作業,沒有及時測量各作業地點風量、有害氣體濃度,並相應調節風量,或采取其他措施。
③ 由於通風係統的設計不合理或者疏於管理,如沒有反風設施,導致瓦斯、煤塵爆炸事故後不能及時有效地控製風流,導致井下部分作業人員中毒、窒息死亡。
2.6.2瓦斯管理係統
2.6.2.1瓦斯爆炸事故致因機理分析
(1)瓦斯爆炸的條件
① 5%~16%的瓦斯濃度;
② 溫度為650~750℃的引爆熱源,
③ 12%以上濃度的氧氣;
在工作點氧氣的濃度肯定是達到12%的,故瓦斯爆炸的危險源主要是瓦斯聚集和存在引爆火源。
(2)礦井瓦斯的主要來源:
① 本煤層瓦斯湧出(掘進和回采時的瓦斯湧出);
② 鄰近煤層瓦斯湧出(上下鄰近層的可采和不可采煤層湧向開采空間的瓦斯);
③ 圍岩瓦斯湧出和采空區瓦斯湧出(本煤層開采後遺留的煤柱、丟煤以及鄰近層、圍岩的瓦斯在已采區的繼續湧出)
(3)煤礦瓦斯爆炸事故主要發生地點:
井下任何地點都有發生瓦斯爆炸的可能,但大部分發生在掘進工作麵和回采工作麵的上隅角。
2.6.2.2掘進工作麵發生瓦斯爆炸的原因
(1)局部通風管理失誤或管理不善
(2)煤巷掘進多用電鑽打眼,經常放炮,出現機電設備失爆和放炮不合規定而產生火源的可能性較多
2.6.2.3回采工作麵上隅角發生瓦斯爆炸的原因
(1)上隅角容易出現瓦斯聚集。采空區內積存的高濃度瓦斯容易從上隅角附近逸散出來;上隅角往往是采空區漏風的主要出口,采空區的瓦斯容易被漏風帶至上隅角;工作麵的上隅角的風流直角拐彎,易成渦流區,瓦斯不易被風流帶走
(2)上隅角附近往往設置有回柱絞車等機電設備,同時放炮時容易產生虛炮等,產生引爆火源的機會較多
2.6.2.4引起瓦斯爆炸的主要原因
引起瓦斯爆炸的因素有瓦斯聚集、引爆火源和管理工作不善某些人員失職。大量事實證明,多數瓦斯爆炸事故是因為某些人尤其是某些特殊工種(瓦檢員、放炮工、電鉗工及班組長等)不能盡職盡責、麻痹大意、甚至違章違紀造成的。

2.7 煤礦風險預控與危險源監測
正是因為危險源、風險、事故都具有潛在性,風險的產生具有不確定性,造成風險產生的原因——危險源具有複雜多變性,其可能產生的後果也具有多樣性,因此煤礦必須在生產過程中,對危險源進行監測,采集其動態信息,來判斷那些方麵會產生風險或者風險已經臨近,應該采取什麼樣的措施消除和控製已經出現的危險源,預防風險的發生。
2.7.1煤礦風險預控
風險預控是是風險管理程序中第三步風險控製的第一個環節。
煤礦風險預控是煤礦根據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的結果,通過製定相應的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控製或消除可能出現的危險源,預防風險的出現。
煤礦風險預控不同於隱患消除,隱患消除是在實際出現了危險源(隱患)之後對其進行控製或消除,而風險預控是對煤礦辨識出的可能會出現但尚未出現的危險源進行預防性的控製或消除。
風險預控過程的主要工作是製定、落實針對危險源的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詳見第3章 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
2.7.2 煤礦危險源的監測與信息采集
2.7.2.1煤礦危險源監測的內涵
煤礦危險源監測是煤礦在生產過程中對已辨識出的危險源進行監測、檢查,並及時向管理部門反饋危險源動態信息的過程。
危險源監測是煤礦風險管理的重要工作,整個工作是動態循環、螺旋上升的。其具體工作內容有:
(1)危險源動態監測與動態信息采集。對已辨識出的危險源,分類進行實時、定期、不定期的監測、檢查,采集其所處狀態的動態信息,同時還要辨識係統中是否出現了新的危險源。
(2)危險源動態信息傳遞。將采集到的危險源動態信息通過一定的方式方法及時傳遞到相應的管理部門。
2.7.2.2危險源監測模式
來自人-機-環-管不同方麵的危險源很多特征是不相同的,有些危險源需要對其進行連續的監測,比如:瓦斯濃度是否超限、工人有無違章行為等;而有些危險源隻要定期或不定期對其進行檢查即可,比如:機器設備是否配備、選型是否正確、安裝是否合理等。根據危險源的這種特征,企業可采用實時、定期和不定期三種模式對危險源進行動態監測。
(1)危險源實時監測。能夠引起煤礦重大事故的危險源必須實施連續的檢查和監測,發現異常及時處理。由於某些危險對煤礦事故發生與否影響非常重大,因此這些危險源一旦出現,必須立即處理,對這些危險源必須實施連續的檢查和監測,即實時監測。
(2)危險源定期、不定期檢查。某些危險源不能夠也沒必要對其連續的進行監測,煤礦可根據危險源對事故影響的輕重緩急,規定檢查或監測該危險源的時間和間隔期限,由駐礦安監處、業務部門負責對已辨識出的危險源進行現場全麵性監督檢查。及時將存在的隱患反饋到責任單位,並將檢查結果錄入管理信息係統。現場檢查時應考慮以下幾方麵問題(見表2-9)。
表2-9 危險源監測內容
監測項目
1.人員方麵 1.1是否精神集中、精力充沛,衣著整齊,個體防護齊全有效?
1.2是否按照作業規程、操作規程、安全技術措施、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及規定的工序作業?
1.3是否執行了工作票製度?
1.4是否識別了本項工作的風險環節?
1.5使用的工具是否完好、恰當、齊全?
1.6是否有其他“三違”現象?
2.機(物)的方麵 2.1是否按規定配備了必需的設備、設施、材料、工具?
2.2設備、工具選型是否合理?
2.3設備安裝是否符合規定?
2.4設備、設施、工具維護保養是否到位?
2.5設備保護是否齊全、有效?
2.6設施、工具是否齊全、完好?
2.7各類警示標識是否齊全、清晰、正確,設置位置是否合理?
3.環境方麵 3.1作業環境是否安全?
3.2作業空間是否符合人機工程有關要求?
3.3作業場所是否符合相關標準規定?
4.管理方麵 4.1現有管理製度、標準及措施是否完善、有效、合理?
2.7.2.3危險源動態信息采集方法
由於客觀條件的限製和危險源自身的一些特征,危險源動態信息的采集方法也不唯一,目前主要有填表的方法、監控儀器監控的方法和其他一些信息采集方法。
(1)填表的方法。煤礦許多危險源的動態信息必須通過現場觀察采集,工作人員須按規定填寫危險源監測表,定期上交。危險源的監測表示例如下(表2-10、2-11、2-12)。
表2-10人員不安全行為監測表
單位 姓名 違章時間 不安全行為描述 風險等級 本次扣分 累計扣分 檢查人


表2-11 機(物)危險源監測表
單位 機(物)名稱 機(物)不安全狀態具體描述 整改意見 整改責任人 整改時間 複查時間 複查人 備注


表2-12 環境危險源監測表
單位 地點 環境不安全狀態具體描述 整改意見 整改責任人 整改時間 複查時間 複查人 備注


(2)監控儀器監控的方法。一些危險源(如瓦斯濃度超限、風量不足、機器的開關狀況等)可以通過監控設備進行監測,其監控記錄也是危險源動態信息采集的一個重要來源。
(3)舉報的方法。設置舉報的方法,所有工作人員都可越級匿名舉報發現的危險源。
(4)其他信息采集方法。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出現了許多先進的信息采集方法,都可以用於煤礦危險源動態信息的采集。
2.7.2.4危險源動態信息傳遞方式
危險源動態信息的傳遞方式根據時間上是否允許滯後,可分為實時傳遞和定期(定時)傳遞兩種。
具體的實現方法根據煤礦的技術裝備情況可以自定。一般地,需實時傳遞的信息可以通過監測儀器、發短信息、打電話或借助其他先進技術進行傳遞;定期(定時)傳遞的信息可通過填表的方法進行傳遞。
煤礦辨識出的危險源中,哪些需要實時傳遞其動態信息,哪些可與定期(定時)進行信息傳遞,可根據此危險源的風險等級來定。比如:可規定風險等級在中等以上的(含中等)、實時監測的危險源必須實時傳遞其動態信息,風險等級在中等以下的或定期監測的危險源可以定期(定時)傳遞其動態信息。
2.8煤礦危險源的風險預警
對煤礦危險源進行風險預警是實施風險管理、控製風險的一個重要內容。預警是為了及早發現可能要發生的危機,及時采取措施加以應對和處置,未雨綢繆。
2.8.1煤礦危險源風險預警的內涵
預警(Early-Warning)一詞源於軍事。它是指通過預警飛機、預警雷達、預警衛星等工具提前發現、分析和判斷敵人的進攻信號,並把這種信號的威脅程度報告給指揮部門,以提前采取對應措施。
在經濟上,一般認為預警是指對於某一經濟係統未來的演化趨勢進行預期性評價,以提前發現特定係統未來運行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其成因,為提前進行某些決策、實施某些防範和化解措施提供依據。經過長時期的研究與發展,時至今日,經濟預警理論與方法已趨於成熟,它主要是運用指標體係係統和經濟計量模型對經濟警情進行預測分析。
在災害預警方麵,近年也發展迅猛,有地震預測預警、台風預警、泥石流預警等。主要是通過先進的預測工具對地震波、熱帶氣流、泥石流多發區的暴雨和地質變動進行探測和分析,如果是成災信號,則利用電信號與地震波、台風、泥石流的時差向受災區發出警報,通過建立快速反應機製,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可抗風險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災害損失。災害預警理論很大程度上借鑒於經濟預警理論。
煤礦危險源風險預警是災害預警的一種,它是對煤礦生產過程中已經暴露或潛伏的各種危險源進行動態監測,並對其風險大小進行預期性評價,及時發出危險預警指示,使管理層可以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的活動。
2.8.2風險預警等級設置和預警信號選擇
結合煤礦現場管理實際,根據風險評價等級的劃分將風險預警等級設置為5級( 見表2-13)。

表2-13煤礦危險源風險預警等級表
預警等級 預警警度 預警信號燈顏色
Ⅴ級 巨警 紅色
Ⅳ級 重警 橙色
Ⅲ級 中警 黃色
Ⅱ級 低警 藍色
Ⅰ級 輕警 綠色
2.8.3危險源風險預警等級的確定
危險源風險預警等級的確定需要建立在對危險源動態信息進行風險評價的基礎之上,人-機-環方麵危險源其風險預警等級的確定方法各不相同,具體見下文(方法建立在假設基礎之上,僅供方法參考),而管理方麵的危險源往往通過人-機-環體現出來,對其不易進行預警。
2.8.3.1人員方麵危險源的風險預警
(1)來自人員方麵的危險源見2.4.5表2-3。
(2)風險預警周期。來自人員的危險源動態信息均需要定期(每班)檢查、采集,以填表的方式(見表2-14)反饋給風險管理中心,評價周期煤礦自定。
(3)風險預警等級確定方法。假設煤礦設定個人安全行為基礎總分10分。累計扣分1-2分,預輕警;累計扣分3-5分,預低警;累計扣6-7分,預中警;累計扣分8-9分,預重警;累計扣分超過10分(包括10分),預巨警。具體的扣分辦法見“人的不安全行為控製與管理”相關章節。
表2-14 人員不安全行為檢查、風險預警表
單位 姓名 違章時間 不安全行為描述 風險等級 本次扣分 累計扣分 預警等級 控製措施 檢查人


2.8.3.2機方麵危險源的風險預警
(1)機方麵的危險源見2.4.5表2-3。
(2)風險預警周期。風險預警周期設為30天,並自動檢查前30天之內所有同一問題的警報記錄。
(3)風險預警等級確定方法。檢查出的危險源初始預警等級與風險管理辨識對應的風險等級對應。當同一問題出現的預警次數在一個周期內出現2次時,自動升級。未按整改時限進行整改,每超一天預警等級升高一級。
表2-15機方麵危險源風險預警表
序號 危險源描述 風險等級 預警等級 備注
1
2
2.8.3.3環方麵危險源的風險預警
①環境方麵的危險源見2.4.5表2-3。
②風險預警周期。實時監測的危險源項目進行實時預警;定期和不定期監測的危險源項目預警周期煤礦自定。
③風險預警等級確定方法。實時監測根據安全監測的實時監測數據不同階段的數據進行預警;定期和不定期監測的危險源項目預警等級等於對應的風險評價等級。
表2-16 環境方麵危險源風險預警表
序號 危險源描述 風險等級 預警等級 備注
1
2
2.8.4煤礦危險源風險預警的信息傳遞方式
風險預警信息傳遞是在預警係統發出預警警報的同時,要以相應的方式通知相關管理人員或責任人。風險預警信息的傳遞方式可以有很多種,常用的方式有電話通知、短信通知、打印預警報告通知等方式,其中風險預警報告方式因其具有有據可查、且比較詳盡的特點,因此作為推薦的首選方式,其他方式作為必要的輔助措施。
2.8.5煤礦危險源風險預警的工作流程
(1)信息采集。進行危險源動態信息的采集,信息傳遞到管理部門,
(2)信息錄入。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將填表得來的信息輸入管理信息係統,由係統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得出個危險源的風險預警等級。
(3)預警。如果無警情,則繼續常規的危險源動態監測;如果有警情,則警報係統會通過計算機網絡發出預警警報,並給出相應的警情解釋,同時向相應的管理部門發出預警信息,管理部門根據預警信息製定相應的處理措施,由具體的實施單位根據上級部門的指示來進行危險源的控製與消除,此過程也必須進行動態監測,及時反饋監測信息,直至危險源得到控製或消除為止。
此工作流程的圖示見圖2-2。

圖2-2 煤礦風險預警工作流程圖

2.9煤礦本質安全風險管理的執行程序
在煤礦推行本質安全風險管理,需要遵循一定的工作程序,這樣有助於整個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在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我們總結出煤礦本質安全風險管理的執行程序如下。
2.9.1準備工作
在正式開展工作之前,需要煤礦在人力、物力、思想等方麵自上而下做好充分的準備。具體有以下幾方麵的工作要求:
(1)領導重視且支持。各級管理者要高度重視,在人員、時間、和其他資源上給予支持和保證。
(2)成立礦井風險管理小組。成員應包括:礦領導、安監員、內審員、健康協調員、有關科室、區隊或車間的相關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班組長、工作經驗豐富的不同工種的現場員工等。礦屬各單位、駐礦單位、承包商成立相應的風險管理小組。風險管理小組成員必須具備下列素質:①具有相關專業知識,熟悉煤礦安全生產技術標準及相關法律法規;②熟悉各工種的所有工作任務及每項工作任務的作業工序;③熟悉各作業工序中存在的危險源及其後果,危險源管理的主要責任人、監管部門;④熟悉作業規程、操作規程、安全技術措施等;⑤工作認真踏實、態度端正,有一定的計算機基礎,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
(3)人員培訓。對風險管理小組成員進行培訓,使其具備以下能力:①熟練掌握危險源辨識方法;②熟悉煤礦八大事故類型及其內涵;③能正確使用風險矩陣法確定危險源的風險等級。
(4)收集危險源辨識依據。廣泛搜集2.4.3提到的危險源辨識依據,為危險源辨識做好資料準備。
2.9.2危險源辨識
(1)分單位組織危險源辨識工作。礦屬各單位、駐礦單位、承包商成立的風險管理小組負責組織本單位危險源辨識工作的開展。
(2)確定危險源辨識方法。危險源辨識基本方法為工作任務辨識法和事故機理分析法(主要用事故樹方法進行分析)。為了保證辨識結果的準確可靠性,在辨識過程中需要進行現場訪談、觀察、交流、詢問、查閱有關資料。
工作任務分析法用於辨識煤礦現有工作條件下所有工作任務中存在或潛在的危險源。事故機理分析法用於辨識煤礦重大危險源。
按照工作任務分析法辨識危險源首先需要以清單的形式列出本單位所有的工作任務及每項任務的具體工序,並組織相關現場作業人員進行審核、完善。按照工作任務分析法進行危險源辨識時應考慮:三種時態(過去、現在、將來);三種狀態(正常、異常、緊急);人、機、環、管四方麵的不安全因素;可能導致的事故類型。
按照事故機理分析法對上述各類事故進行事故機理分析,尋找引起事故的觸發事件、直接原因、間接原因和基礎原因,找出控製事故的關鍵因素及環節,製定相應的管理措施或應急預案
2.9.3風險評估
利用風險矩陣法對危險源進行分析,確定危險源的風險等級。風險的大小由風險值來衡量,風險值等於事故發生的可能性與事故可能造成的損失的乘積。具體風險評估方法見2.5.2。
2.9.4危險源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的製定
在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的基礎上,提煉管理對象,並編寫相應的針對管理對象的控製和消除危險源的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
2.9.5危險源審核與發布
(1)初稿審核。審核、修訂完善危險源辨識及評估初稿,對危險源進行歸類總結,形成各單位風險概述及礦井風險概述。
(2)定稿學習。對危險源辨識及分級分類修改稿進行最終審核,定稿後各單位組織本單位員工貫徹學習。
2.9.6危險源增減與升降級管理
危險源增減與升降級有以下幾方麵的工作要求:
(1)各單位根據生產組織中發現的新問題和新情況,隨時對危險源進行辨識、評估。
(2)當發生以下情況時,應及時進行危險源辨識、評估:①公司方針發生變化;②公司活動發生變化;③管理審批、內外審核的要求發生變化;④法律法規、標準發生變化;⑤發生事故、事件或不符合整改要求;⑥研究、開發、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⑦作業環境發生變化;⑧其他。
(3)每年年底對危險源進行全麵的辨識、評估,總結當年危險源管理的經驗,製定下年度危險源管理的措施。
2.9.7 危險源監測與信息采集
2.9.7.1危險源監測模式
(1)實時監測。能夠引起煤礦重大事故的危險源必須實施連續的檢查和監測,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2)定期及不定期檢查。對已辨識出的危險源進行現場全麵性監督檢查,及時將存在的隱患反饋到責任單位,並將檢查結果錄入本質安全管理信息係統。現場檢查時應綜合考慮人-機-環-管四方麵的問題(詳見表2-5)。
2.9.7.2危險源動態信息采集方法
(1)監控儀器監控的方法。對瓦斯濃度、風量、機器的開關狀況等情況通過監控設備進行監測並記錄。
(2)填表的方法。對無法通過監測儀器監控的危險源進行現場檢查,填表記錄。
(3)舉報的方法。所有工作人員都可越級、匿名向礦調度室及駐礦安監處舉報發現的危險源。
(4)其他信息采集方法。
2.9.8危險源風險預警
詳見2.8。
2.10案例分析——上灣煤礦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估
上灣煤礦是神華集團神東煤炭分公司特大型現代化骨幹礦井之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內。礦井於1987年開工建設,1993年—1997年一直處於停緩建狀態,1998年—2000年出口煤基地建設並投產,2002年12月開始現行規模的改擴建,到2003年11月建成並投入試生產,總投資11.86億元人民幣。礦井現生產核定能力為1300萬噸/年。建有與礦井相配套的篩選廠及鐵路專用線,是一座集生產和洗選為一體,產、運綜合布局,統籌建設的高產高效現代化礦井。
上灣煤礦井田南北走向長4.6公裏,東西傾斜寬5.6公裏,麵積25.87平方公裏。地質儲量為6.35億噸,設計可采儲量為3.81億噸,遠景規劃向爾林兔井田延伸, 井田麵積可達到57.92平方公裏,礦井可采儲量可達10.7億噸。井田內地質構造條件簡單,煤層賦存穩定,煤層傾角為1-3度,含煤地層為中下侏羅統延安組。主要穩定可采煤層為1-2、2-2、3-1煤層,煤層平均厚度分別為5.21米、5.30米和2.60米,均為不粘煤。煤質特點為特低磷、特低硫、特低灰、中高發熱量。商品煤主要作為優質動力煤、民用煤和液化用煤,遠銷韓國和台灣地區,深受國內外用戶的青睞。
礦井采用斜井--平硐開拓方式布置,選用國內外先進采掘設備。礦井生產布局為“一綜兩連”。生產係統實現了集中控製,安全監測、監控、監視實現了自動化,辦公實現了網絡化,主運輸係統、礦井供排水係統及供電係統實現了調度集中控製,輔助運輸實現了低汙染無軌膠輪化運輸,礦井上下實現了“小靈通” 無線移動通訊。
上灣煤礦建立了精幹高效的現代企業管理機構,全礦在冊員工僅296人,設“五隊三辦兩中心”,但礦井最高日產達5.1萬噸,綜采最高月產為107.1萬噸,原煤生產效率等經濟技術指標均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2.10.1前期準備工作
在總體工作安排要求下,根據風險管理工作程序,結合上灣煤礦實際情況,首先成立了礦井風險管理小組,小組組長為礦長,成員包括:總工程師、書記、各副礦長及各部門主要負責人,負責總體協調、審核等工作。
其次確定主要用工作任務法進行危險源辨識,在此基礎上按照上灣礦現行的勞動組織狀況將煤礦劃分為12個單位分別進行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工作。這12個單位分別為:綜采隊、連采隊、機電隊、運轉隊、通風隊、汽車隊、生產服務隊、生產調度中心、機電信息中心、承包商、地測站和生活服務部。各單位成立了各自的風險管理小組,負責本單位具體的風險管理工作。
接下來對風險管理小組的成員進行了培訓,使其掌握了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的方法。
2.10.2上灣煤礦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估
下麵以上灣煤礦綜采隊為例說明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的方法和工作過程。
(1)列出工作任務和工序(見表2-17)。首先由綜采隊風險管理小組成員以清單的形式列出綜采隊的所有工作任務及各任務相應的工序。表2-17給出了綜采隊的39項工作任務及前兩項任務的具體工序。工作任務和工序的羅列須全麵、準確,語言上盡量精煉。然後由礦井風險管理小組、綜采隊風險管理小組成員以及綜采隊有多年工作經驗的一線工人一起對其進行審核、定稿。
(2)危險源辨識(見表2-18)。在工作任務和工序審核定稿的基礎上,才可以開始危險源的辨識和風險評估工作。按照危險源辨識的要求對各工序可能存在的危險源從人、機、環、管四個方麵進行辨識。
如第一項工作任務“生產前的準備工作”具體包括10個工序,第一個工序是“有害氣體檢查與記錄填寫”,在這個工序中,首先從“人”來講,根據以往工作經驗,“瓦檢員未檢查有害氣體濃度或檢查不到位,出現錯檢、漏檢、假檢等現象”這種情況在煤礦是經常發生的,而且很多瓦斯事故的發生與瓦檢員的失職關係密切,因此,這條便是此工序中來自“人”方麵的危險源;其次,在這項工序中還有可能出現(以前曾出現過)“瓦斯檢查儀器出現故障”的情況,這是來自儀器本身的問題,也會影響事故的發生,因此,這條便是此工序中來自“機”方麵的危險源。
(3)分析風險及其後果( 見表2-18)。辨識完危險源,緊接著分析危險源可能產生的風險及其後果,明確其可能導致的事故類型。
接上例,“瓦檢員未檢查有害氣體濃度或檢查不到位,出現錯檢、漏檢、假檢等現象”,可能造成的風險就是“不能及時發現有害氣體超限”。在有害氣體超限而又未被及時發現處理的情況下,有可能導致的一般後果是“人員缺氧窒息、有害氣體中毒”,有可能出現的最為嚴重的後果是,假如同時存在高溫火源,那麼還有可能造成“瓦斯燃燒或爆炸”。因此可以知道,這條危險源其可能產生的風險及其後果是“不能及時發現有害氣體超限,人員缺氧窒息、有害氣體中毒、瓦斯燃燒或爆炸”,可能引發的事故類型為“瓦斯事故”。
(4)風險評估(劃分風險等級)( 見表2-18)。最後,需要對危險源進行風險評估,即度量每一條危險源對應的風險水平,劃分風險等級。
仍接上例,對於危險源“瓦檢員未檢查有害氣體濃度或檢查不到位,出現錯檢、漏檢、假檢等現象”,已知其可能產生的風險及其後果是“不能及時發現有害氣體超限,人員缺氧窒息、有害氣體中毒、瓦斯燃燒或爆炸”,可能導致的事故是“瓦斯事故”,那麼這條危險源對應的風險水平有多大呢?
這需要從兩方麵進行考慮:一方麵確定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如例中需要確定由於“瓦檢員未檢查有害氣體濃度或檢查不到位,不能及時發現有害氣體超限”,而導致“瓦斯事故”的可能性有多大。上灣礦是低瓦斯煤礦,曆史上從未發生過瓦斯事故,根據經驗判斷,即使瓦檢員出現失職情況,由此導致瓦斯事故的可能性也是很小的,查表2-5“風險矩陣表”得出對應的值取“K2”比較客觀;另一方麵需要確定一旦事故發生,可能造成的損失大小。如例中一旦瓦斯事故發生,可能造成的最壞後果是“多人死亡”,故查表知在此“損失”值取“A6”較為合適。
“可能性”值與“損失”值的乘積就是“風險值”,上例中“風險值”=“可能性值” 2ד損失值” 6=12,查表2-5得出其風險等級為“中等”。
(5)審核危險源辨識及風險評估結果。危險源辨識及風險評估初步完成後,組織人員對初稿進行審核、修訂完善。這個過程一方麵需要礦井風險管理小組成員進行係統審核,另一方麵需要將初稿下發到本單位員工,集思廣議,征求大家的意見,對初稿進行修訂、完善。
(6)形成風險概述(表2-19)。在對初稿審核定稿的基礎上,對危險源進行歸類總結,形成各單位風險概述,最終形成礦井風險概述。
上灣煤礦綜采隊最終形成的風險概述如下:
綜采隊負責礦井采煤工作。綜采隊共有39項工作任務,223道工序。通過組織全體員工對生產過程中的危險源進行辨識和風險評估,39項工作任務中存在重大風險的任務8項、中等風險的任務29項、一般風險的任務2項,存在特別重大風險和低風險的任務0項(表2-19)。39項任務中共有危險源341個,人的方麵235個、機(物)方麵79個,環境方麵27個。
表2-17 綜采隊工作任務及工序表
任務 工序
1.生產前的準備工作 1.有害氣體檢查與記錄填寫
2.檢查上下順槽安全出口距離、高度
3.檢查超前支護
4.檢查頂板、巷幫情況
5.檢查工作麵頂、底板起伏和梁端距大小
6.檢查支架支設(倒架、咬架、相鄰側護板的高差超過側護板高度的2/3)
7.檢查工作麵壓力情況
8.檢查安全保護和警示裝置(聲光、設備防護、警示、警標、柵欄等)
9.工作麵排水
10.浮煤、煤塵清理
2.開機前的準備工作 1.檢查拖拽電纜、水管是否有破裂現象
2.檢查各手把,開關,遙控器及急停開關是否正常
3.檢查顯示器是否正常
4.檢查冷卻水流量及壓力
5.采煤機供電電壓是否正常,未警告人員開機
6.檢查油位
7.檢查截齒
8.通知啟動皮帶
9.啟動乳化液泵、噴霧泵
10.啟動三機
11.啟動采煤機
3.割煤  ……
4.兩巷超前支護  ……
5.設備列車管理  ……
6.皮帶件、水管的拆除  ……
7.單軌吊的拆、安  ……
8.臨時軌道拆、安  ……
9.三機檢修  ……
10.采煤機檢修  ……
11.支架檢修  ……
12.取油樣  ……
13.控製台操作  ……
14.放頂與初次來壓  ……
15.搬家倒麵前掛網  ……
16.探底煤  ……
17.清煤  ……
18.看護拖移電纜  ……
19.改變設備布置(兩順槽采用超前支架支護)  ……
20.氣動扳手的使用  ……
21.起吊作業  ……
22.電氣焊作業  ……
23.更換采煤機滾筒及搖臂  ……
24.更換轉載機刮板鏈  ……
25.更換轉載機機尾鏈輪  ……
26.更換轉載機驅動部  ……
27.更換運輸機驅動部及電機  ……
28.更換電纜夾子  ……
29.處理架前大塊煤  ……
30.處理溜槽內的大塊煤  ……
31.處理支架壓死  ……
32.更換采煤機牽引部  ……
33.更換運輸機刮板鏈  ……
34.拉回柱絞車  ……
35.拉移變  ……
36.監護刮板機運行  ……
37.更換運輸機機頭鏈輪  ……
38.更換采煤機破碎機  ……
39.處理電纜漏電  ……

表2-18 綜采隊危險源辨識及風險評估表
任務 工序 危險源 風險
類型 風險及其後果描述 事故類型 風險評估
可能性 損失 風險值 風險等級
1.生產前的準備工作 1.有害氣體檢查與記錄填寫 1.瓦檢員未檢查有害氣體濃度或檢查不到位,出現錯檢、漏檢、假檢等現象  人 不能及時發現有害氣體超限,造成缺氧窒息、有害氣體中毒、瓦斯燃燒或爆炸 瓦斯事故   K2 A6 12 中等
2.瓦斯檢查儀器故障 機 不能準確讀數,不能及時發現有害氣體超限,造成缺氧窒息、有害氣體中毒、瓦斯燃燒或爆炸 瓦斯事故   K2 A6 12 中等
2.檢查上下順槽安全出口距離、高度 1.帶班隊長未檢查上、下順槽的安全出口或檢查不到位 人 不能及時發現上下順槽安全出口距離不夠或高度不夠,人員出入困難,工作麵發生緊急情況時人員不能迅速撤離;機頭或機尾碰到順槽副幫或正幫,損壞設備 其它事故 J3 F1 3 一般
2.順槽出口寬度過小或一端過大,一端過小;高度不夠 環 上下順槽安全出口距離不夠或高度不夠,人員出入困難,工作麵發生緊急情況時人員不能迅速撤離;機頭或機尾碰到順槽副幫或正幫,損壞設備 其它事故 J3 F1 3 一般
3.檢查超前支護 1.液壓支架工(推溜)未檢查超前支護或檢查不到位 人 不能及時發現超前支架存在問題,發生頂板冒落、單體支柱傾倒、巷道片幫傷人 頂板事故其它事故    K2 E2 4 一般
2.超前支護失效或不符合現場的特殊要求 環 發生頂板冒落、單體支柱傾倒、巷道片幫傷人 頂板事故   其他事故    J3 B5 15 中等


表2-19 綜采隊工作任務風險等級表
特別重大風險任務
Ⅴ級(30~36) 重大風險任務
Ⅳ級(18~24) 中等風險任務
Ⅲ級(9~16) 一般風險任務
Ⅱ級(3~8) 低風險任務
Ⅰ級(1~2)
序號 任務
名稱 風險值 序號 任務名稱 風險值 序號 任務名稱 風險值 序號 任務名稱 風險值 序號 任務名稱 風險值
1 放頂與初次來壓 24 1 控製台操作 16 1 臨時軌道拆、安 8
2 割煤 20 2 起吊作業 16 2 氣動扳手的使用 8
3 兩巷超前支護 20 3 更換轉載機機尾鏈輪 16
4 單軌吊的拆安 20 4 監護刮板機運行 16
5 三機檢修 20 5 生產前的準備工作 12
6 采煤機檢修 20 6 開機前的準備工作 12
7 支架檢修 20 7 設備列車管理 12
8 拉回柱絞車 20 8 皮帶件,水管的拆除 12
9 取油樣 12
10 看護拖移電纜 12
11 搬家倒麵前掛網 12
12 探底煤 12
13 更換采煤機滾筒及搖臂 12
14 更換轉載機驅動部 12
15 更換運輸機驅動部及電機 12
16 更換電纜夾子 12
17 處理架前大塊煤 12
18 處理溜槽內的大塊煤 12
19 更換采煤機牽引部 12
20 更換運輸機機頭鏈輪 12
21 更換采煤機破碎機 12
22 處理電纜漏電 12
23 處理支架壓死 10
24 更換運輸機刮板鏈 9
25 拉移變 9
26 清煤 9
27 改變設備布置(兩順槽采用超前支架支護) 9
28 電氣焊作業 9
29 更換轉載機刮板鏈 9
任務數合計 0 8 29 2 0


危險源辨識的目的是預先找出煤礦生產過程中可能會存在的安全隱患,對其進行預控。辨識出危險源,對其進行風險評估後,如何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對其進行預控管理,需要明確兩方麵的問題:其一是要明確對危險源管理的標準是什麼,即管到什麼程度才能算是控製住危險源了;其二是要明確如何做才能達到這個標準,即管理的措施是什麼?這兩個問題將在第三章進行討論。


第三章 本質安全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的製定
煤礦本質安全管理離不開本質安全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簡稱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在煤礦本質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明確什麼是合格的,什麼是不合格的,需要達到什麼樣的條件,這些都需要有相應的標準。而如何從管理的角度保證達到要求的條件需要有相應的管理措施。而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的製定是一項係統工程,編審過程中時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和流程,運行過程中要遵循PDCA運行模式,這一章主要介紹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的主要內容、製定原則、製定流程、製定程序及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的運行模式。
3.1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製定的目的及具體內容
在學習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製定的流程與程序之前,首先應明確為什麼要製定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即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製定的目的;以及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3.1.1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製定的目的
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製定的目的是通過讓員工自己在危險源辨識的基礎上,提煉管理對象,並編寫相應的針對管理對象的控製和消除危險源的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明白每一項任務應該如何做,以及為什麼應該這樣做,進而控製和消除煤礦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危險源,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
3.1.2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具體內容
3.1.2.1管理標準具體內容
管理標準是針對管理對象的,管理標準一定要做到隻要達到這條標準就能夠消除相對應的危險源,標準要明確、具體。標準是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的統一,目前沒有標準的考慮增加新的標準,要認真考慮定性標準。
人的管理標準即各基層員工的行為標準,管理對象在何時何地應該以什麼順序和方式做什麼,以及不應該做什麼。
機的管理標準包括管理對象的完好標準、數量標準、質量標準和正常運轉狀態。
環的管理標準為管理對象處於安全範圍的標準。
管的管理標準為現有的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完備。
3.1.2.2管理措施具體內容
人的管理措施包括監督檢查、激勵機製、安全培訓以及掛警示牌提醒等消除基層各崗位工的不安全行為的具體方法和手段。
機的管理措施為對機器設備進行定期檢查、檢修、維護以確保管理對象數量充足、性能可靠、運行正常。
環的管理措施包括對環境對象的監測,以及環境對象不符合管理標準時應采取哪些措施,保證不在不安全的環境中作業。
管的管理措施即對現有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進行完善的方法和手段。
因此,本質安全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包括規範人員作業行為的人員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保障機器設備完好及正常運轉的機的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保障環境處於安全狀態的環境的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以及保障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完備性的管理製度方麵的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
3.2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製定的原則
煤炭資源開發是一項係統工程,煤礦本質安全管理涉及到煤礦生產的方方麵麵,為了使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具有可操作性、有效性、完備性,在製定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時應遵循如下原則。
3.2.1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相結合的原則
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的生命力在於兩個方麵,第一是要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第二是貫徹執行的力度。自下而上的方式保證了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的群眾基礎,便於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的貫徹落實,自上而下的方式保證了製定的本質安全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不違背國家法律、法規和行業的01manbetx 。因此,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的製定應遵循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的原則。
3.2.2 全麵性原則
全麵性原則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指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要全麵覆蓋煤礦的所有管理對象。具體地,管理標準應做到“每一個管理對象,都應有相應的管理標準保障其處於安全狀態”;二是指管理措施應能夠做到“通過管理措施的落實能夠達到管理標準的要求”。
3.2.3可操作性原則
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隻有具有了可操作性才能起到保證礦井的安全生產,因此製定的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要做到明確具體,責任落實到具體的部門、具體的人員,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不僅應規定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應當做什麼,還應規定應當如何做,以使相關當事人正確做出行為,並能夠對於自己行為的後果有較為準確的預期。
3.2.4適用性原則
我國各地煤礦地質條件、人員條件、裝備條件差異都非常大,因此安全隱患的差異也非常大,因此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的製定應充分考慮這種差異性,煤礦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條件製定適應本企業的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
3.2.5動態性原則
隨著開采作業的不斷推進,礦井地質條件、工作人員條件、機器裝備狀況等都會發生變化,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應隨著這些條件的變化不斷地進行調整,以適應新的條件。
3.2.6全過程性原則
全過程性原則是指本質安全管理標準和措施應貫穿煤炭生產組織的全過程,從礦井設計、礦井建設、礦井生產(生產計劃、生產準備、實施生產、生產接替、生產總結和分析)直到礦井報廢的全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應有相應的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來保證生產的安全性。
3.3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製定的流程
由煤礦本質安全管理的定義,我們知道本質安全管理的目的是將已知規律的事故控製在可以承受得範圍之內,為了使危險源能夠覆蓋所有的已知規律的安全事故,進而製定完備的管理標準和切實有效的管理措施,達到本質安全的目的,我們在製定煤礦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時,應遵循如下流程:如圖(3-1)。從圖3-1可以看出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的製定要經過煤礦安全事故機理分析、危險源辨識、風險的分級分類、管理對象的提煉、管理標準的製定、相關責任人和監管部門、監管人員的確定、管理措施的製定、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的審核,即對形成的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初稿進行審核和修改最終形成煤礦本質安全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八步。

圖3-1 本質安全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製定的流程
(1)煤礦安全事故機理分析
分析煤礦安全事故發生的機理,揭示煤礦安全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及發生條件,了解各類煤礦安全事故的觸發條件,是危險源辨識的基礎,也是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製定的依據。
(2)危險源辨識
在煤礦安全事故機理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煤礦企業安全事故綜合分析,並結合本企業實際的人員配備條件、機器裝備條件、自然地質條件等,綜合運用事故樹分析法、安全檢查表、問卷調查法、標準對照法以及工作任務分析等危險源辨識方法,對本企業所有可能發生的事故的影響因素——危險源進行辨識。
(3)風險評估
對係統辨識出的危險源綜合運用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LEC)方法、風險矩陣法等方法,分析評估安全事故發生的可能性,以及事故可能造成的損失的範圍和程度,進而確定風險等級。風險評估的基本內容包括係統中的危險源可能引發什麼樣的事故,事故是怎樣發生的,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用事故發生的概率或既定的危險性量度表示),以及危害和後果是什麼。
(4)管理對象的提煉
煤礦本質安全管理對象即煤礦本質安全管理的內容,在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對有安全事故風險的危險源進一步提煉管理對象,管理對象提煉的目的是將較抽象的危險源轉化為具體的管理對象。管理對象要根據風險類型來確定,風險類型為人,則管理對象就為具體的某崗位的職工,如:“煤機司機”; 風險類型為機,則管理對象為具體的機器設備或其它設施,如 “風筒”;風險類型為環,則管理對象為環境對象,如“瓦斯”;風險類型為管,則管理對象為相關管理製度或管理標準、管理體係等的製定、審核、發布、培訓等機構。提煉管理對象的過程中還應注意:管理對象要明確具體,同一個管理對象不能出現不同的名稱;管理對象的提煉要和工序中任務的負責人相吻合,如工序中是井下維修電工在檢修電器前要檢查瓦斯,危險源為“未檢查瓦斯或檢查不到位”,後麵的管理對象應為“井下維修電工” ,而不是“專職瓦檢員”或“瓦檢員”;如果管理對象錯了相應的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都跟著錯了。
(5)管理標準的製定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煤礦本質安全管理離不開本質安全管理標準。在管理對象提煉的基礎上,依據相關的、法規、煤礦01manbetx 以及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結合前麵分析出來的各管理對象可能的風險,製定相應的、有效的、切實可行的、完備的管理標準,本質安全管理標準是使管理對象處於安全狀態的條件,是衡量管理人員安全管理工作是否合格的準繩,是管理工作應達到的最低要求。管理標準應做到“每一個管理對象,都應有相應的管理標準保障其處於安全狀態”
(6)相關責任人和監督人員及其安全職責的確定
相關責任人和監督人員及其安全職責的確定,也就是要根據本質安全管理標準並結合本質安全管理措施,明確每一個管理對象的使用、維護、管理等人員,以及各自應對保證此要素處於安全狀態應負的安全管理責任,並同時明確由哪個部門或人員負責監督這些人員管理職責的履行情況。本質安全責任落實要求達到橫到邊,縱到底,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任何一件事,一項工作均有責任者。本質安全管理的特點是按照PDCA循環,使管理責任和權力形成閉路循環網絡,從上到下,大網套小網,逐級落實,從下向上層層保證。
(7)管理措施的製定
一個單位,無論標準多細,責任多明確,獎罰力度多大,標準不執行,責任製不落實,仍是廢紙一張。因此,有了管理標準,還需要有相應的管理措施、保障措施以及激勵約束機製來保障管理標準的貫徹執行。管理標準隻說明了應該做到什麼程度,如何達到管理標準的要求,需要有與之相配套的監督、檢查、培訓檢修、維護等管理措施。管理措施應做到具體、明確,從而使每個員工都明白自己應該如何操作;同時還應能夠做到“通過管理措施的落實能夠達到管理標準的要求”。
(8)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的審核
組織相關人員對形成的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的初稿進行審核,並根據審核意見對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進行修改完善。
3.4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製定的程序
根據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製定的一般程序,在原有安全工作的基礎上,經過細致的研究和論證,生產礦井製定和實施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的一般程序如下。
3.4.1準備工作
3.4.1.1人員的組織
根據生產單位的特點,結合具體的生產組織、人員配備以及崗位設置情況,選擇確定本質安全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的編審人員,成立專門的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編寫機構。包括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指導審核小組和編寫小組。
為了保證本質安全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的先進性和可操作性,編審組人員應具備一定的素質要求:
(1) 具有踏實肯幹精神和端正認真的工作態度;
(2) 具有相關專業知識,並熟悉礦井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
(3) 具有較強的語言駕馭及溝通能力,並能熟練運用辦公自動化操作,。
同時,在人員組成上,編審人員也要滿足一定的要求:
(1) 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編寫小組應包括綜采小組、連采小組、機電小組、運轉小組、通風小組、汽車小組、生產服務小組、生產調度小組、生產辦小組、機電信息中心小組、生活服務小組、供應站小組、保衛科小組、承包商小組、地測站小組等。其中各基層單位小組組成成員必須包括生產管理人員、機電管理人員、技術員以及各崗位的工作人員,技術員為主要編寫人,其他組成成員參與編寫並負責收集整理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等資料。各機關業務部門及駐礦單位、承包商等小組組成人員由本單位負責人指定。
(2) 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指導審核組,由本質安全管理體係辦公室工作人員組成。
3.4.1.2人員的培訓
由所聘請的本質安全管理體係技術指導人員對單位的本質安全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的編審人員進行業務知識培訓。經過培訓使所有參與編審的人員具備相關的能力。
指導和審核小組、編寫小組人員通過培訓應具備如下能力:
(1) 熟悉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製定的原則;
(2) 能夠根據危險源描述準確提煉出管理對象;
(3) 掌握根據管理對象編寫有針對性的、完備的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的方法;
3.4.2 編寫工作
3.4.2.1收集、整理相關資料
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製定小組應對相關資料,包括有關法律、法規、標準、規程、規範和其他環境管理文件以及事故統計表、監測報告等進行收集、整理。
指導和審核小組負責對各編寫小組單位及崗位工種名稱進行統計,形成《單位及崗位工種名稱統計表》,編寫小組在編寫過程中涉及管理對象為崗位工種時要嚴格參照該統計表的名稱。
3.4.2.2管理對象的提煉和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的製定
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編寫小組依據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製定的流程編寫相應的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在風險管理表中根據辨識出的危險源,提煉管理對象,確定相應的主要責任人、監管部門和監管人員。並針對管理對象編寫相應的管理標準及管理措施。
指導、審核小組對各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編寫小組編寫的思路、方法給予相應指導。
3.4.2.3 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整理彙總
編寫小組在編寫完成的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初稿(風險管理表)的基礎上,進一步整理、提煉出針對具體管理對象的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形成《煤礦本質安全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初稿。
3.4.3 審核工作
(1)階段性審核
指導和審核小組對編寫小組階段性工作內容進行審核,發現問題及時進行糾正。
(2)初稿審核
指導和審核小組組織相關人員對編寫完成的《煤礦本質安全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初稿進行審核,並根據審核意見對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進行修改。
(3)基層審核
將審核、修改後的各單位的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初稿裝訂成冊,分別下發給各單位的員工,征求修改意見,並根據反饋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
3.4.4 試運行
按修改、完善後的《煤礦本質安全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在全礦範圍內試運行三個月,針對試運行過程中發現的不足和問題點進一步修訂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
3.4.5最終審議、批準,發布實施
由本質安全管理委員會根據試運行的效果,對試運行後的修改稿進行最終審議、批準後發布實施。
3.4.6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的修訂
根據生產組織中發現的新問題和新情況,定期或不定期對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進行修訂。
3.4.6.1定期修訂
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每年由本質安全管理體係委員會組織更新一次。
3.4.6.2動態修訂
根據生產過程中發現的新問題和新情況,不定期對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進行修訂。當發生以下情況時,應及時修訂:
(1) 公司方針發生變化;
(2) 公司活動發生變化;
(3) 管理審批、內外審核的要求發生變化;
(4) 法律、法規、標準發生變化;
(5) 研究、開發、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
(6) 其他。
3.5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的PDCA運行模式
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都是根據國家法律法規、行業製度和本單位的實際來製定實施的,因此應該保持動態性,才能使其與實際一致。無論采用什麼檢查和評審方法,當有理由懷疑管理標準管理措施存在漏洞,或其中的某些條款不能起到控製危險源,或出現了新的危險源沒有相應的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來予以消除時,都應對原有的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進行修正以適應新的條件,保證煤礦生產的本質安全。為此,提出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的PDCA運行模式。
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的PDCA運行模式要求實施動態管理,要求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完善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從模式運行的過程來看,一個PDCA僅是其中的一個循環,P(Plan)是指計劃;D(Do)是指執行;C(Check)是指檢查;A(Action)是指改進(如圖3-2)。在任何一個部門、一個係統都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開展PDCA運行模式。根據運行模式全過程、全係統的特點,如果將生產礦井,甚至企業單位看作一個大循環,而將各部門、各時期的循環看作小循環,那麼小循環的正常運行就成為大循環運行的保證。因此,模式運行的方式是“大環套小環,一環套一環,小環保大環,推動大循環。”


圖3-2 本質安全管理標準管理措施PDCA循環

具體地,煤礦本質安全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的PDCA運行過程見圖3-3
圖3-3 煤礦本質安全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的PDCA運行過程
由圖3-3可見煤礦本質安全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的PDCA運行過程各階段的具體工作如下:
(1)第一階段——策劃階段(P)
包括製定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確立本質安全目標、編製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的實施計劃三項工作。
●製定本質安全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這一步是整個PDCA 的起點,也是策劃階段的核心,依據煤礦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製定的原則,在對事故機理和煤礦安全事故進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辨識本煤礦的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危險源,並對危險源風險的大小進行評估,進而提煉出具體的管理對象,製定針對管理對象的消除相應的危險源的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確定相關責任人、監管部門和監管人員。
●確立本質安全目標。在對煤礦安全現狀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具體的本質安全目標,是實施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要達到預期目標,也是考察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效果的依據。
●編製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的實施計劃。編製詳盡、具體的實施計劃,以便於在全煤礦企業內部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
(2)第二階段—執行階段(D)
包括文件發布、全員培訓、文件執行三個必要的步驟。
●文件發布。這是執行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的第一步。一般要召開一個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發布大會,不僅全員參加,而且最好要邀請有關領導以及員工的家屬來參加,越隆重越好。通過這種形式把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手冊發到每一個員工的手中,既有營造氣氛,激勵員工的作用,也有提早宣傳,提早增強信心的功效。
●全員培訓。就是由管理者代表負責對全體員工進行培訓,培訓的內容就是計劃階段所製定的煤礦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本質安全管理的目標,以及與各個部門有關的程序文件,與各個崗位有關的作業指導書,包括要使用的記錄,以便讓全體員工都懂得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提高職工安全意識,了解本組織的本質安全管理體係,理解本質安全目標,讓每個人都確保為實現煤礦本質安全目標做出貢獻。
●文件執行。在製定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的時候,應該做到該說的必須說到,以符合充分性的要求;在實施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的時候,就要做到說到的必須做到,也就是要做到一切按文件執行,隻有這樣,才能使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符合有效性的要求。
在這一階段為了保證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的貫徹落實,應該根據實際,製定相應的激勵約束機製和監督保障體係。“十案九違規”、“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這些總結性語言無不證明,發生安全事故的崗位和人員是長期對安全意識淡薄,並失去監督的結果。因此製定出標準後,還需要一方麵通過安全文化建設,不斷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變“要我安全”為“我要安全”;另一方麵通過激勵約束機製和監督保障製度體係,從製度層麵規範人的行為,使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得到有效的貫徹落實。
(3)第三階段——檢查階段(C)
檢查的內容包括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的實施程度、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的實施效果。檢查的方式有內部檢查、管理檢查和外部檢查三種。
●內部檢查。內部檢查主要是煤礦企業的各部門、各科室定期或不定期檢查與本部門、本科室相關的人、機、環等要素的本質安全狀況和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執行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的過程。通過內部檢查來考核本部門本質安全目標的達標情況,並對自身在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實施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安全管理中薄弱環節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有各個層次的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提出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的修正建議和意見。
另外,對於內部檢查過程中發現的新的安全隱患以及管理標準或管理措施中的漏洞,各部門、各科室應及時將整改意見向上級和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編審組彙報,以便及時消除隱患,保障安全生產。
●管理檢查。管理檢查是由煤礦的高層管理者定期對本企業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的完備性、有效性進行檢查評審的過程。管理檢查從整個煤礦係統的角度,依據全麵性、全過程性和係統性的原則,審查煤礦安全目標的達標情況,評價管理標準的完備性和管理措施的有效性,並綜合評價煤礦的本質安全狀況。管理檢查時,要針對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及其原因進行全麵係統的分析,進而提出合理的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的修改建議。
●外部檢查。這是一種外部審查,一般是聘請專業的審查組對組織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進行的正規的審查,其目的是檢驗是否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煤礦安全規程的要求。執行外部審查的審查組必須由國家注冊的高級煤礦安全審查員擔任組長。
(4)第四階段--持續改進階段(A)
這是PDCA循環最關鍵的環節,是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改進提高的基礎。在對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實施情況檢查評估後,對煤礦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召集各相關負責人和專家,綜合運用專家會議法、專家小組法等多種方法,進行全麵、係統的討論、彙總和總結,並對原有的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存在的漏洞進行修正。
PDCA循環方法的特點是循環要閉合,還要形成螺旋上升,循環一次,上升一級,反複循環,不斷提高。每循環一次,就意味著消除了一批安全隱患,安全水平又上升一個層次。中國的成語中有屢教不改、一而再再而三等等,指的是改進措施不當所造成的必然結果。因此,在改進階段,改進措施是否得當、有效非常關鍵,改進措施得當才能防止同類問題再次發生,起到預防效果,從而使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得到持續的完善。
3.6案例分析——上灣煤礦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的製定
3.6.1案例背景描述
煤礦本質安全管理體係研究課題於2006年2月13日在北京正式啟動。經過一年的研究,課題組基本完成理論研究,形成了較為係統的本質安全管理體係。經會議決定選區神東上灣和徐州的權台煤礦作為試點煤礦。
2007年3月7日,由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和神華集團聯合立項的“煤礦本質安全管理體係”現場試點啟動大會在神東分公司上灣煤礦舉行。會上,課題組技術負責人、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宋學鋒介紹了《煤礦本質安全管理體係》課題的進展情況及計劃安排。分公司副總經理翟桂武、李寶山、王繼生、趙永峰出席大會,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各生產單位主要負責人與駐礦安監處長,上灣煤礦有關人員共100人參加會議。
  2007年3月8日,由本質安全管理體係工作小組副組長高卓輝主持,在上灣煤礦二樓會議室召開了本質安全管理體係現場實施第一次會議,參加會議的有集團安健環部國漢軍、課題組成員、分公司業務部門相關人員、上灣煤礦礦長、總工程師及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上灣煤礦礦長李永利代表礦方對本質安全管理體係實施運行作表態發言,表示礦方在人力和物力資源上都會全力以赴的配合、協助管理體係工作小組,服從工作小組的安排。為了提高效率,會議決定將本質安全管理體係劃分5個工作小組,分別負責體係的一部分任務和內容。
2007年3月9日,現場實施第二次會議。會上李新春教授分別對5個工作小組負責的內容和任務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和闡述。高卓輝副局長根據李教授提出的對5個工作小組分工協作的建議,以及礦方的提供的人員安排建議,確定了5個工作小組的具體成員,並任命了各小組的課題及實施負責人。
3.6.2上灣煤礦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的製定過程
3.6.2.1準備工作
風險管理小組負責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的製定工作。在風險管理小組內部,由本質安全管理體係辦公室工作人員組成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指導審核組。其他人員組成了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編寫組,編寫組根據上灣煤礦的實際生產組織狀況又分為綜采小組、連采小組、機電小組、運轉小組、通風小組、汽車小組、生產服務小組、生產調度小組、生產辦小組、機電信息中心小組、生活服務小組、供應站小組、保衛科小組、承包商小組、地測站小組十五個小組。其中各基層單位小組組成成員包括生產管理人員、機電管理人員、技術員以及各崗位的工作人員,技術員為主要編寫人,其他組成成員參與編寫並負責收集整理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等資料。各機關業務部門及駐礦單位、承包商等小組組成人員是由本單位負責人指定的。
3月10日到3月16日,對工作組的成員進行了培訓。
3.6.2.2編寫工作
3月17日風險管理小組擬定好工作計劃並開始了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的製定工作,依據本質安全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製定的程序,首先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製定小組收集有關法律、法規、標準、規程、規範、各崗位員工危險源辨識及危險源的風險評價表和其他環境管理文件以及事故統計表、監測報告等相關文件,並把所有資料統一編號,形成資料清單,以便編寫過程中的查找和引用。
然後對礦井各種煤礦事故發生的機理進行分析。根據事故機理分析出的可能引發事故的因素,采用工作任務法對煤礦生產活動中存在的各種危險源進行辨識,並運用風險矩陣法、專家小組法、頭腦風暴等方法對辨識出的危險源進行風險評估,在危險源風險評估的基礎上,進一步在風險管理表中提煉管理對象,然後製定針對管理對象的消除相應的危險源的管理標準,確定相關責任人和監管部門、監管人員,進而製定保障管理標準得到落實的管理措施。如上灣煤礦綜采隊生產前準備工作這一項任務的危險源辨識和管理標準、管理措施的製定見表3-1。
由表3-1可見這一步製定出的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是針對管理對象的消除相應工作任務的工序中相關危險源的,下一步的工作是提煉出針對具體管理對象所有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從而形成本煤礦的本質安全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如針對“人”類管理對象“綜采機司機”的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見表3-2~表3-6;針對“機”類管理對象“液壓支架”的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見表3-7;針對“環”類管理對象“兩順槽頂板及煤幫”的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見表3-8。
3.6.2.3審核工作
在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編寫的過程中,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指導審核組隨時對編寫組進行指導,解決編寫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每天依次循環對各編寫小組已經編寫的部分進行審核,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初稿完成後,指導審核組組織相關的專家對各小組的管理對象、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進行初稿審核,根據審核意見修改、完善。
最後將審核、修改後的各單位的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初稿裝訂成冊,分別下發給各單位的員工,征求修改意見,並根據反饋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
3.6.3分析
煤炭資源開發是一項係統工程,煤礦本質安全管理涉及到煤礦生產的各個環節和各個部門,上灣煤礦參與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編製的工作人員遍布煤礦的各個部門,在編製過程中遇到有疑問的地方還需請一線具體操作的工人一起參與,經過工作人員與全礦員工三個月的共同努力完成了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的編製工作。現在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已經進入試運行階段,運行效果良好。

表3-1 管理對象的提煉、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的製定
任務 工序 危險源/危害因素 風險
類型 風險及其後果描述 事故類型 風險評估 管理對象 管理標準 主要責任人 直接管理人員 主要監管部門 主要監管人員 管理措施
可能性 損失 風險值 風險等級
1.生產前的準備工作 1.有害氣體檢查與記錄填寫 1.瓦檢員未檢查有害氣體濃度或檢查不到位,出現錯檢、漏檢、假檢等現象  人 不能及時發現有害氣體超限,造成缺氧窒息、有害氣體中毒、瓦斯燃燒或爆炸 瓦斯事故   K2 A6 12 中等 兼職瓦斯檢查員 1.兼職瓦檢員每班對綜采工作麵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濃度檢測2次;對綜采工作麵上隅角一氧化碳、氧氣等氣體濃度檢測2次;
2.要求每班檢查2次瓦斯和二氧化碳濃度的地點,檢查時間間隔要均勻,嚴禁在半班內完成全部檢查次數;
3.每次檢查完畢後及時填寫記錄及牌板,記錄要做到“三對口”,字跡要工整、清晰,嚴禁虛填假簽,杜絕空班、脫崗。 兼職瓦檢員 帶班隊長 安監處  通風隊 安監員 瓦斯檢查員 1.由瓦斯檢查員、安監員負責監督工作麵的瓦斯檢查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2.當班瓦檢員請假,隊裏安排其他有資質的瓦檢員進行檢查瓦斯,嚴禁瓦斯空班漏檢;
3.由通風隊專職瓦檢員負責每天檢查“三對口”。
2.瓦斯檢查儀器故障 機 不能準確讀數,及時發現有害氣體超限,造成缺氧窒息、有害氣體中毒、瓦斯燃燒或爆炸 瓦斯事故   K2 A6 12 中等 光學瓦斯檢查儀 光學瓦檢儀部件完整、電路暢通、光譜清晰、氣路暢通不漏氣;藥品顆粒直徑3-5毫米,不結塊、不變色。 兼職瓦檢員 帶班隊長 安監處  通風隊 安監員 瓦檢員 1.瓦檢員入井前必須對所攜帶的光學瓦檢儀及輔助工具進行檢查,發現不完好及時更換;
2.通風隊管理人員應每月對光學瓦檢儀進行一次檢查,發現瓦檢儀不完好的應及時進行維修。

2.檢查上下順槽安全出口距離、高度 1.帶班隊長未檢查上、下順槽的安全出口或檢查不到位 人 不能及時發現上下順槽安全出口距離或高度不夠,人員出入困難,工作麵發生緊急情況時人員不能迅速撤離;機頭或機尾碰到順槽副幫或正幫,損壞設備 其它事故 J3 F1 3 一般 帶班隊長 1.帶班隊長接班後,必須檢查上、下順槽的安全出口距離,安全出口距離寬度不低於700mm,高度不低於1.8米,無雜物和片幫煤堆集,出口暢通,方可作業;
2.當班帶班隊長檢查發現安全出口寬度小於700mm,或有小於700mm的趨勢時,必須安排當班加刀或甩刀,調整工作麵,保證安全出口寬度不小於700mm;
3.當班帶班隊長檢查發現安全出口高度小於1.8m,立即起底放炮。 帶班隊長 隊長 安監處  生調中心、生產辦 安監員 采掘專檢人員 生產調度中心負責每班驗收安全出口距離,發現寬度小於700mm時,對責任人進行相應的處罰。
2.順槽出口寬度過小或一端過大,一端過小;高度不夠 環 上下順槽安全出口距離不夠或高度不夠,人員出入困難,工作麵發生緊急情況時人員不能迅速撤離;機頭或機尾碰到順槽副幫或正幫,損壞設備 其它事故 J3 F1 3 一般 兩順槽安全出口 安全出口的寬度不得小於0.7m;高度不小於1.8米。 班長 帶班隊長 安監處  生調中心、生產辦 安監員 采掘專檢人員 1.當班帶班隊長檢查發現安全出口寬度小於700mm,或有小於700mm的趨勢時,必須安排當班加刀或甩刀,調整工作麵,保證安全出口寬度不小於700mm;2.當班帶班隊長檢查發現安全出口高度小於1.8m,立即進行起底放炮。
3.檢查超前支護 1.液壓支架工(推溜)未檢查超前支護或檢查不到位 人 不能及時發現超前支架存在問題,發生頂板冒落、單體支柱傾倒、巷道片幫傷人 頂板事故其它事故    K2 E2 4 一般 液壓支架工(推溜) 1.液壓支架工負責檢查確認兩順槽超前支護距離不小於20m;
2.液壓支架工在兩端頭推溜前必須檢查超前支架的底座距離刮板輸送機機尾電機鏟煤板距離不小於0.9m ;
3.液壓支架工檢查並確保超前支架的初撐力達到252bar以上、側翻梁全部打開;
4.液壓支架工檢查確認超前支架位置合理。 液壓支架工(推溜) 帶班隊長 安監處  生調中心、生產辦 安監員 采掘專檢人員 1.帶班隊長負責對支架工檢查情況進行監督,發現兩順槽超前支護不符合要求,立即組織人員整改;
2.采掘專檢人員、安監員負責監督兩順槽超前支護情況,發現不合格,立即停止工作麵作業,並組織人員整改,對液壓支架工進行相應處罰。
  2.超前支護失效或不符合現場的特殊要求 環 發生頂板冒落、單體支柱傾倒、巷道片幫傷人 頂板事故   其他事故    J3 B5 15 中等 超前支架布置 1.兩順槽超前支護距離不小於20m ; 2.兩順槽的超前支架必須達到初撐力252bar 以上 ;
3.超前支架組後架底座距離刮板輸送機機尾電機鏟煤板距離不大於1.2m ; 4.遇到特殊情況時及時對超前支護形式進行補充 ;
5.超前支架的側翻梁、前挑梁必須全部打開 。 液壓支架工(推溜) 帶班隊長 安監處  生調中心、生產辦 安監員 采掘專檢人員 1.液加支架工對超前支護情況進行檢查,對不符合要求的情況,必須進行處理;
2.采掘專檢人員、安監員負責監督檢查超前支護情況,發現問題立即組織人員整改。

表3-2 綜采機司機生產前準備管理標準及管理措施
綜采機司機管理標準及管理措施
管理對象 綜采機司機 管理責任人 帶班隊長
監管部門 生產調度中心 生產辦 監管人員 采掘專檢人員
工作任務 生產前準備 編 號 SDSW-ZCD-綜采機司機-01
所需工具 煤機司機專用礦燈
所需個人防護 安全帽、防塵口罩、自救器、手套、工作服、水靴、護目鏡
管理標準 綜采機司機接班前必須檢查工作麵底板起伏和梁端距大小,當底板不平整、局部支架的梁端距超過660mm時,割煤過程中必須及時調整。
管理措施 1.帶班隊長負責監督綜采機司機是否接班前是否檢查工作麵底板起伏和梁端距大小,發現其未按照要求作業時,必須要求司機立即進行檢查,並彙報檢查結果;
2.帶班隊長發現底板起伏較大、梁端距不符合規定時,必須告知綜采機司機割煤過程中及時整改。
表3-3 綜采機司機開機前準備管理標準及管理措施
綜采機司機管理標準及管理措施
管理對象 綜采機司機 管理責任人 帶班隊長
監管部門 生產調度中心 生產辦 監管人員 采掘專檢人員
工作任務 開機前準備 編 號 SDSW-ZCD-綜采機司機-02
所需工具 遙控器、煤機司機專用礦燈
所需個人防護 安全帽、防塵口罩、自救器、手套、工作服、水靴、護目鏡
管理標準 1.綜采機司機開機前必須認真檢查采煤機各操作手把、按鈕、旋轉開關、遙控器、急停開關是否在正確位置、操作是否靈活可靠,發現問題立即進行處理;
2.綜采機司機開機前必須檢查冷卻水量和煤機的噴霧狀況,發現冷卻水量不足或噴霧不能完全覆蓋滾筒時,必須檢查供水係統,供水正常後,給煤機送電;
3.綜采機司機給采煤機送電,當顯示屏顯示穩定後,操作指令控製器顯示主菜單,查看有無故障信息顯示,若有故障信息必須進行恢複或檢修,顯示正常後方可開機;
4.綜采機司機開機前必須檢查液壓油位,搖臂、牽引減速箱的齒輪油位,發現液壓油位、齒輪油位低於油位觀察窗時,必須立即加油;
5.綜采機司機開機前必須檢查采煤機滾筒截齒,當截齒丟失或損壞超過10%時,必須停機更換後,方可開機;
6.綜采機司機在啟動煤機前,必須先以喊話方式發出開機警告,待采煤機附近人員撤離到安全地點後,通知控製台操作工給采煤機送電,依次啟動先導回路、泵電機、截割電機、破碎機;
7.啟動泵電機檢查液壓係統是否有漏油現象及油泵聲音是否正常,並升降左右滾筒,檢查各電磁閥是否靈敏可靠。啟動截割電機滾筒前,確認左右滾筒無阻力後,方可啟動,啟動破碎機前檢查破碎機滾筒下是否有大塊煤,發現有大塊煤時,必須及時處理。
管理措施 1.綜采隊每月對綜采機司機進行安全操作培訓和實踐操作考核;對新進采煤機司機必須進行不少於72 小時的培訓,並經過三個月的師帶徒考核合格後方可獨立上崗;
2.帶班隊長負責對開機前的檢查和準備工作進行監督,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發現綜采機司機跳過故障信息強行開機的情況,進行相應的處罰;
3.帶班隊長負責監督綜采機司機檢查煤機冷卻水情況,發現綜采機司機未檢查水量開機,必須立即製止,並進行整改;
4.帶班隊長負責開機前監督綜采機司機檢查采煤機液壓、搖臂、牽引減速箱油位的行為,每發現綜采機司機未檢查油位時,必須進行相應的處罰,發現油位低於油位觀察窗時,必須責令綜采機司機立即加油;
5.帶班隊長對綜采機司機開機前檢查截齒情況進行監督,每發現一次不按規定檢查更換截齒,進行相應的處罰;
6.帶班隊長監督檢查綜采機司機的作業,發現不按照規定程序啟動采煤機時,立即製止,並整改,並進行不少於8小時的培訓;
7.帶班隊長負責監督綜采機司機啟動采煤機後是否升降油缸,檢查電磁閥的可靠性以及啟動截割滾筒前,是否牽引滾筒,使采煤機滾筒離開煤壁不小於20cm,發現其未按照規定作業,必須立即糾正,造成設備損壞的進行處罰。
表3-4 綜采機司機割煤管理標準及管理措施
綜采機司機管理標準及管理措施
管理對象 綜采機司機 管理責任人 帶班隊長
監管部門 生產調度中心 生產辦 監管人員 采掘專檢人員
工作任務 割煤 編 號 SDSW-ZCD-綜采機司機-03
所需工具 遙控器、專用煤機司機專用礦燈
所需個人防護 安全帽、防塵口罩、自救器、手套、工作服、水靴、護目鏡
管理標準 1.煤機司機割煤時,必須使用專用煤機司機專用礦燈,以便清晰觀察割煤狀況,視線不清晰或梁端距變小時,必須降低割煤速度,防止割梁或割護幫板;
2.綜采機司機發現或接到人員想要經過采煤機的信號時,必須減慢割煤速度或停止滾筒轉動後,示意人員快速通過,此時人員方可麵對采空區快速通過;
3.綜采機司機將采煤機牽引到兩端頭前,必須通知兩端頭工作人員撤離,待人員撤離到安全地點後,方可割透,底板不得留有台階;
4.綜采機司機端頭割煤時,從工作麵頂板到順槽頂板逐漸降低采高,直到和順槽頂板銜接且保證過渡段的平緩,以保證支架前梁接頂嚴密,采高機頭從10#架開始、機尾從距最後端頭支架第10架開始過渡;
5.綜采機司機在割煤時必須嚴格控製好每刀的提底或臥底量(根據梁端距的大小),防止出現割頂梁以及推溜後工作麵呈凹溜或飄溜現象;
6.綜采機司機割煤時,頂煤留設厚度不得大於300mm,割平頂、底板,不允許出現波浪起伏 ,綜采機司機割煤時隨時注意觀察工作麵煤壁傘簷,當傘簷長度超過1米,突出部分大於200mm時或傘簷長度小於1米,最突出部分大於250mm時,必須及時整改。
管理措施 1.礦每年對員工進行一次安全培訓;
2.帶班隊長負責監督綜采機司機的行為,每發現一次人員經過時,未停止牽引,對責任人進行相應的處罰;
3.帶班隊長負責監督抽查綜采機司機的工作,發現將采煤機牽引到兩端頭未檢查人員是否在安全出口作業,對責任人進行相應的處罰;
4.采掘專檢人員負責驗收兩順槽與工作麵頂板的過渡段,每發現一次兩順槽與工作麵頂板的過渡段未割平緩,對責任人進行相應的處罰;
5.采掘專檢人員每班驗收工作麵底板情況,每發現一次因臥底量超深使溜槽及煤機嚴重傾斜或提底量大造成嚴重飄溜,擠壞托纜器情況,對責任人進行相應的處罰;
6.帶班隊長隨時觀察工作麵煤壁,發現傘簷超過規定時,及時通知綜采機司機整改;
7.生產調度中心每班驗收工作麵傘簷和頂煤厚度,發現工作麵每有一處傘簷(2-3架)超過規定時,對責任人進行相應的處罰;
8.帶班隊長發現綜采機司機未使用專用煤機司機專用礦燈必須要求其立即停止作業,並聯係專用煤機司機專用礦燈。
表3-5 綜采機司機采煤機檢修管理標準及管理措施
綜采機司機管理標準及管理措施
管理對象 綜采機司機 管理責任人 帶班隊長
監管部門 生產調度中心 生產辦 監管人員 采掘專檢人員
工作任務 采煤機檢修 編 號 SDSW-ZCD-綜采機司機-04
所需工具 手錘、遙控器、尖錘、煤機司機專用礦燈
所需個人防護 安全帽、防塵口罩、自救器、手套、工作服、水靴、護目鏡
管理標準 1.綜采機司機在人員進入溜槽內更換截齒或檢修設備前,必須將設備停在工作麵壓力較小,片幫不嚴重的區域;
2.綜采機司機在每班正常停機後,應將滾筒降至水平偏下位置;
3.長時間停機時,將滾筒放在底板上,同時將速度控製離合器等手把和電氣隔離開關打在中間或斷開位置;
4.綜采機司機在檢修采煤機前必須切斷采煤機電源,進行閉鎖,同時通知控製台操作工斷開采煤機負荷中心並閉鎖;
5.綜采機司機更換截齒前必須佩戴防護眼鏡;
6.綜采機司機更換截齒時,不得蹬上滾筒更換截齒;
7.綜采機司機到支架前工作時,必須將護幫板打出,並指定專人監護;
8.綜采機司機開機前必須認真檢查采煤機滾筒附近是否有人員站立,確認采煤機滾筒附近無人後,方可開機。
管理措施 1.帶班隊長負責監督綜采機司機是否將采煤機停在工作麵的機頭或機尾,發現其未按照要求作業,必須要求其立即整改;
2.因采煤機故障停到工作麵中部時,帶班隊長必須組織人員對煤壁和頂板采取措施;
3.帶班隊長負責監督綜采機司機停機檢修前是否斷電,發現其未按照要求作業時,必須要求其立即斷開采煤機負荷側電源;
4.帶班隊長負責監督控製台操作工在檢修采煤機前是否斷開采煤機電源,發現其未按照要求作業,必須要求其立即整改;
5.安監處、帶班隊長負責監督檢查綜采機司機更換截齒作業,發現人員未佩帶防護眼鏡,必須要求其立即整改,並對責任人進行相應的處罰;
6.安監處、帶班隊長負責監督采煤機司機更換截齒,發現其蹬上滾筒更換截齒時,必須要求其立即整改;
7.帶班隊長負責監督綜采機司機架前作業,發現其未打開護幫板,必須要求其立即停止作業,並對責任人進行相應的處罰;
8.帶班隊長負責監督綜采機司機試運轉前是否檢查采煤機前後滾筒5米以內範圍有人員站立,發現其未按照要求作業時,必須要求其立即整改,並對責任人進行相應的處罰。
表3-6 綜采機司機取油樣管理標準及管理措施
綜采機司機管理標準及管理措施
管理對象 綜采機司機 管理責任人 帶班隊長
監管部門 生產調度中心 生產辦 監管人員 采掘專檢人員
工作任務 取油樣 編 號 SDSW-ZCD-綜采機司機-05
所需工具 遙控器、取樣瓶、扳手、煤機司機專用礦燈
所需個人防護 安全帽、防塵口罩、自救器、手套、工作服、水靴、護目鏡
管理標準 1.綜采機司機在人員進入運輸機內取油樣前,必須將設備停在工作麵壓力較小、片幫不嚴重的區域;
2.綜采機司機在每班正常停機時,將滾筒降至水平偏下位置,長時間停機時,將滾筒放在底板上;
3.綜采機司機在進行檢修前必須停機閉鎖,並通知控製台操作工斷開電源。
管理措施 1.帶班隊長負責監督綜采機司機停機檢修前是否將采煤機停在工作麵的機頭或機尾等壓力小、片幫不嚴重的區域,發現其未按照要求作業,必須要求其立即整改,並對責任人進行相應的處罰;
2.帶班隊長負責監督綜采機司機停機後是否將滾筒放在底板或水平位置,發現其未按照要求作業,必須要求其立即整改;
3.帶班隊長、綜采維修鉗工負責監督采煤機司機停機前,是否停電閉鎖,發現其未按照要求作業,必須要求其立即整改;
4.安監處、機電信息中心負責監督、檢查,發現綜采機司機檢修前未停電,對綜采機、綜采維修鉗工進行相應的處罰。
表3-7 液壓支架管理標準及管理措施
管理對象 液壓支架 主要責任人 綜采維修鉗工
監管部門 安監處、機電信息中心 監管人員 機電專檢人員、安監員
編 號 SDSW-ZCD-液壓支架-01
管理標準 液壓件、高低壓液管無損傷、擠壓、扭曲、擠壓、扭曲、拉緊、破皮、斷裂,閥組無滴液,支架無漏液卸載現象,操作手把靈活,置於中間停止位置,管接頭無斷裂,缺u形銷子,頂梁、掩護梁、側護板、千斤頂、推移杆、底座箱無開焊、斷裂、變形、無聯結脫落,螺釘無鬆動、壓卡、歪扭 。
管理措施 1.綜采維修鉗工負責保證所有支架的護幫板完好;
2.機電副隊長負責檢查此項工作,發現護幫板不完好,必須立即組織人員整改。

表3-8 兩順槽頂板及煤幫管理標準及管理措施
管理對象 兩順槽頂板及煤幫 主要責任人 輔助班長
監管部門 安監處  生產調度中心、生產辦 監管人員 安監員、采掘專檢人員
編 號 SDSW-ZCD-兩順槽頂板及煤幫-01
管理標準 頂板完好、無離層煤、破碎帶,兩幫無片幫跡象,錨杆扭矩必須達到100N.m,錨固力達到5T以上,交岔點懸頂麵積大時,必須采用錨索加強支護,錨索的錨固力不少於15噸。
管理措施 1.生產調度中心、生產辦、隊采煤技術員、安監員必須每天檢查兩順槽的頂板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組織人員整改;
2.技術員在兩順槽頂板出現構造、破碎帶時,必須及時編製措施,並貫徹到全體員工。

製定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的目的是通過標準與措施的執行來達到安全生產的目的。在人、機、環、管四種要素中,人是最關鍵的因素,如果人員都能按照管理標準去做,機器設備和環境的安全就會有保障,即使有時候出現故障也能保障不在不安全的環境中生產,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為了控製與減少不安全行為的發生,下一章將從人的不安全行為發生的機理、人員不安全行為控製與管理的基礎性工作、人員不安全行為的控製與管理程序等方麵研究人員的不安全行為的控製與管理。


万博全网站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煤礦安全生產網徐州網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