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書寫人生價值-------記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獲得者許玉鳳
“如果說魚兒離不開大海,我就離不開龍礦集團;如果說鳥兒離不開天空,我就離不開龍礦集團。”許玉鳳如是說。
自1986年許玉鳳從遼源煤碳工業學校畢業後就一直在窪裏煤礦機廠從事技術工作,如今是機廠技術副廠長,她說是龍礦集團培養了她;二十多年來,許玉鳳先後榮獲“礦勞動模範”、“優秀共產黨員”、集團公司“三八紅旗手”、“優秀科技工作者”、“十佳學習、創新型標兵”“山東省先進女職工”、“全國先進女職工”、“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她說是龍礦集團成就了她。
許玉鳳是一名技術工作者,從踏上崗位的第一天就知道,隻有自己不斷提高文化素質和技術技能,才能無愧於組織上的安排,無愧於自己技術工作者的稱號。經過多年工作的磨礪,她逐漸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概括的說就是“六個經常”:自己經常在電腦桌上、床頭上、茶幾上等能夠隨手取書的地方有規律地放著書,以備可以隨時充電,讓圖書占據了房間、空間和時間,並且通過學習,也取得了“自學成才”等榮譽;自己經常在日常工作中通過各種途徑學習新知識,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用積累的知識指導生產實踐;經常組織機廠員工學習《安全技術01manbetx
01manbetx
》,一方麵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將本廠曆年來發生的各類02manbetx.com
案例進行係統的03manbetx
研究,教育員工時時處處搞好自主保安和互保聯保,另一方麵,通過學習01manbetx
,03manbetx
案例,查找發生各類02manbetx.com
的因果關係,提高員工的技術素質;經常組織員工進行業務學習,特別是針對生產上遇到的技術問題,同他們仔細03manbetx
、研究,把理論知識同實際工作結合起來,達到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隻有兩者有機結合,才是最完美的;經常組織員工操作技術比武、理論考試等活動,增強了員工的學習意識,搞高了技術操作水平,為全廠實現安全生產夯實了基礎;經常總結回顧工作中的新方法、新經驗,把日常積累的資料或圖紙整理存檔,從而使機廠的技術工作雜而不亂、忙而有序。
“技術就是生產力”。改製後的龍礦集團改革的速度不斷提升,新思維新發展的格局不斷擴展,窪裏煤礦各項工作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機廠一方麵加工維修工作量隨之迅猛增長,另一方麵機廠的設備大部分都是建礦時期的,都是一些“老骨頭”,陳舊老化、02manbetx.com
多發。但是,許玉鳳想一定要充分發揮設備和機械的用途,通過自己的工作,讓它釋放出更大的生產力。為了提高加工能力,保證日常加工的進度和質量,她投入了自己的所有精力,對現有設備根據加工需要進行革新和改造。
用報廢的車床改造成一台用來加工單體液壓支柱油缸、活柱、托滾筒的專用機床,一年可加工油缸3000餘條,活柱2000餘棵,並用報廢的油缸加工成地滾,既節約了材料又經久耐用。2009年維修改造了拆柱機、混砂機、鏜床等,都一定程度延長了設備的服務年限和改善加工能力等,每年為礦節省大修費用20多萬元。
在材料選用上,許玉鳳始終嚴格按照礦收舊利廢的要求,能用舊料的絕對不用新料,為了節省材料設計時考慮廢舊替代材料,靠著平常的觀察和記憶,經常奔波於礦廢舊材料堆和報廢材料庫“淘寶”,為機廠全年各項生產任務和經濟指標的順利完成做出了貢獻。
技術工作始終是服務於生產工作的。許玉鳳始終樹立全心全意為井下服務的意識。她經常在想,井下條件那麼艱苦,一線工人師傅們都能克服萬難,讓藏於地下的烏金湧出,自己作為為一線服務的工作人員,有什麼問題解決不了,辦法總比困難多,為一線生產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把職工的勞動強度降下來,把風險係數降到最低,這是一份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是一份光榮的使命。
近年來,技術創新、小改小革從沒間斷過,炮泥機、鋼絲繩份股機等多項技術創新、小改小革項目除在局、礦獲獎,發表在科技雜誌上,還在去年礦上舉辦的小改小革冠名活動中以她本人的名字獲得了冠名。工作中無論是一線生產需要,還是下達的新產品研製任務,許玉鳳都全力開動腦筋、查閱資料、外出考察,有時幾天幾夜思索一個問題,反複修改設計方案。許玉鳳信奉“做人不實誠不行,做技術人員不動腦不行,做煤礦工人沒有奉獻精神不行。”在工作中,許玉鳳是快樂的,因為那裏是她的最愛,那裏有她的寄托。
許玉鳳在研發過程中,是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隻要進入研究狀態,就沒有了時間和空間概念,甚至連吃飯都需要家人打電話提醒,每一分每一秒都十分珍貴。鑄造產品質量的穩定一直是生產中的難題,為此她不間斷的積累資料,仔細觀察鑄造過程中的幾個重要環節,經常靠在車間,從每道工序的所花費的時間到操作規範程度都一一記錄03manbetx
。最終她選擇從模具上探索,一邊查閱有關資料一邊請教礦內外老師傅,經過不知多少次的方案比較、數據分析,終於確定在定型產品上用鋼模代替原來的木模和鋁模。在加工製作過程中,她緊靠現場指導加工工藝,檢查每一道工序質量,從而增長了員工的工作熱情。在生產應用階段,員工們都非常高興,因為不但效率提高了,而且產品質量也穩定了。
研發炮泥機設備這個項目在十多年前就曾經被窪裏煤礦列為重點科研項目,當時許玉鳳也參加了,研製了對棍式、擠壓式,絞籠式幾種形式的炮泥機,但都沒有成功。去年礦又把這個項目給了機廠,當時,許玉鳳也有過茫然,畢竟專業廠家都采取了技術封鎖,沒有任何相關技術參數,可是她想礦上既然把這個項目給了機廠,為了領導的信任,為了大夥兒的信任,她就隻有一個字:幹,而且一定要幹好!就這樣憑借著以往的經驗教訓,她開始研製炮泥機。製作炮泥機關鍵是要解決粘料問題和出料阻力大及成型問題,利用主絞籠帶動兩根與之相齧合輔助絞籠解決了粘料問題,加工試驗了錐型出料口到直通出料口再到雙直通出料口,解決了出料阻力大的問題,經過反複實驗終於成功地加工出成型炮泥。炮泥機投入使用以來,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爆破效果,而且使炸藥耗量降低了15.3%,年節省資金24萬餘元。
鋼絲繩分股機是針對鐵鞋用鋼絲分股研究的,井下使用的鐵鞋,為了回收都要穿上鋼絲繩,為了節省材料,鋼絲繩采用絞車用過的廢舊鋼絲繩,由於絞車鋼絲繩較粗,需分股後扭編使用,一根鋼絲繩分成六股,過去分股要用4個人手工轉動,慢慢分開,速度慢,勞動強度較大。因此礦上安排許玉鳳研究加工一台鋼絲繩分股機,通過外力使鋼絲繩自然分解,減輕勞動強度。經過數日的研製,終於把鋼絲繩分股機研發成功,如今鋼絲繩分股隻需2人即可完成,省時省力,並可使工效提高了3倍以上。
許玉鳳是一名普通的技術管理人員,認為必須在忙碌中體現自身價值,機廠的技術工作性質需要親自靠現場,每天都要在車間或露天指導工作,嚴寒酷暑、風霜雪雨,她已習以為常,加班加點她已習以為常,滿身油汙她已習以為常,唯一令她心酸的,是她那可愛的女兒,因為工作,很少照顧女兒,有時,女兒都說她不是親媽媽;唯一令她掛牽的是那年邁的父母,因為家在東北,工作這麼多年,幾乎很少回家,都是老人想她了,從東北過來,老人家來了那麼多次,沒有一次是她送上車走的,對此,許玉鳳愧疚不已。盡管如此,但是許玉鳳仍然認為奉獻在礦山是她的驕傲!
“如果說琴師離不開曲譜,我就離不開龍礦集團;如果說畫家離不開畫筆,我就離不開龍礦集團。”許玉鳳告訴我們她也愛美愛幹淨愛孩子,但更愛給她提供了施展才華舞台的企業,更愛默默奉獻的工友們。是他們,讓她的生命顯得充實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