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以前我還真的不能體會這其中的含義,但是現在,突然開始學會想家了,想念家裏的親人,想念院子裏的那顆葡萄樹,才深深的體會到唐人王維那思鄉的酸楚。
當高考填誌願時,我總想走得很遠,最好能夠到外省去念大學,因為那樣我就可以遠離我早已熟悉厭倦的家,遠離媽媽的嘮叨,爸爸的嗬斥。但是,當我看到媽媽那眼裏晶瑩的淚珠時,我改變了自己一直堅持的誌願,於是我去了綿陽。
在綿陽念書時,總對家沒什麼感覺,節假日也不知道給家裏打個電話,平時連手機短信也不給家裏發一條,家對於我來說也許就是月底沒錢時才會想起的詞彙。每次接到家裏的電話時,都會不耐煩,總想立即掛掉電話,卻忽略了電話的另一頭爸爸媽媽的牽掛和思念。
現在,我工作了,才發現我對家並不熟悉,記憶還不夠深刻仔細,才感到我以前的幼稚與可笑。我開始想家了,此時卻發現自己受到的限製太多了,回一次家很不容易,有了一個工作,也就多了一份責任。這時,多麼渴望再聽聽媽媽的嘮叨和爸爸的教誨,可是這一切都隻在記憶之中,慢慢成為曆史。
今年過年,原本以為能夠借著春節的假期回家看看,但是由於我們新線剛建好,很多設備運轉都不穩定,為了避免設備故障影響水泥的正常生產和銷售,於是領導取消了假期,安排我們新線的所有職工在春節期間對全廠設備進行大檢修。當我在電話裏告訴父親過年不能回家時,突然感到了一絲的辛酸,我們大家從新線的建設到投產都忙活了大半年,春節還得繼續加班,多想回家吃著家裏獨有的飯菜,聽聽媽媽的呼喚,看看父親額頭的皺紋是否增多,家是否還是走之前那樣?
大年三十的晚上,公司領導放棄了與家裏親人團聚的機會,把我們這些才從學校走出的大學生邀到一起吃年夜飯。席間,看著領導們那平易近人的笑容;聽著那些親切關懷的話語,還有那飽含肯定的鼓勵;吃著那熱氣騰騰的飯菜,心裏有說不出的溫暖,感動填滿了我內心的孤單,此刻我才感受到了年的氣氛。飯吃到一半時,家裏來了電話,聽著媽媽熟悉的聲音,那一刻,不知怎的,我對家所有的思念與工作的委屈突然一下子湧到了心間,眼淚止不住往下掉。我調整好心態,告訴媽媽:我在這裏很好,公司對我們很關心,很重視我們,領導正在陪我們過年呢,在這裏我感覺到了家的溫暖,你們不要太擔心,自已要保重身體!
……
家是什麼?家就是離你心靈最近的地方;家就是你心頭縈繞的那份牽掛;家就是你遇到暴風雨時避難的港灣。我愛家,我也想家,我思念父親母親,但是同時我現在更想努力地奮鬥,我希望能支撐起我將來的家,能有一個幸福快樂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