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聲聲慢》裏思易安

作者:佚名 2010-06-12 20:29 來源:不詳

我在讀中學時就學習了《聲聲慢》這首詞,曾連讀數十遍,仍意猶未盡。也正因為喜歡《聲聲慢》而又至真至誠的喜歡上了李清照。時至今日,仍時常吟起:“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這起首三句無一愁字,卻寫得字字含愁,聲聲是愁,於是,李清照在大家心中就成了“愁”的化身。這千古傳誦的名篇佳句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寫出來的,她為何而愁,又是什麼樣的愁能愁到如此極限,這還得從李清照出生時說起。

李清照生於北宋公元1084年,其父親乃北宋大學士李格非,乃蘇軾的學生,官至禮部員外郎,在北宋約為3-4品官,相當於現在的副總理,並有《洛陽名園記》傳世。李清照的母親也是名門之後,也通詩善文。《祖國名媛錄》也有其記載。李清照就出生在這樣一個政治、書香和富貴的家庭。在那個動蕩的年代,李清照人生的開始是幸福且幸運的,所以少女時的李清照才能夠“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也才能夠“淡蕩春光寒食天,海燕未來人鬥草”。她有大家閨秀的高貴優雅,也有從父親那兒繼承的大膽無畏。不然,在她少女時代寫的“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以及“柳眼眉腮,已覺春心動”,是怎樣飛出閣樓,流傳至今的呢?這至少說明她的家庭極為開明,甚至還得到了父母的誇讚。我想這也就是在那個封建的時代,她的春心不但“敢”動,還敢把它寫出來的主要原因。也就在這時李清照遇到了最欣賞她的男人,後來成為她的丈夫的趙明誠。我一直認為,李清照遇上詞,是李清照的幸運,詞遇上李清照,是詞的幸運,當李清照和詞遇上趙明誠,卻是李清照和詞以及今天的我們的最大的幸運。

愛情是人生最美好的一章。當李清照步入愛河時,她美好的人生又更上了一層樓,丈夫趙明誠的父親也在朝為官,兩家門當戶對,兩人又是文學知己,婚後兩人情投意合。於是才有了“怕郎猜道,奴麵不如花麵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李清照的婚姻是幸福的,因此李清照比常人更不堪忍受離別相思之苦,但是趙明誠當時還在讀書,必須住在校舍。兩人剛剛品嚐了新婚的情愛,又不得不分開。這使李清照第一次嚐到了離別的滋味。於是就有了“秋千巷陌,人靜皎月初斜,浸梨花。”由此可見,李清照對丈夫感情之深厚,思念之苦,獨守空房,離別思緒常記於心頭,這與少女時代“興盡晚回舟”的李清照有了很大區別。我想這也是她詞風發生的第一次變化。就這樣過了數年。可更加長久的分離在等待著李清照。趙明誠要外出為官,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並不知道要輾轉多少地方,何時才有相對穩定的職務,更不知何時能夫妻團聚。忽然有了這麼一場離別,才有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但夫妻二人不得不接受離別的現實,與趙明誠分開後,隻能通過書信寄相思,在這種“日日思君不見君”的情況下,李清照寫出,“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我們也就不難理解了,這一時期的李清照,寫的都是暫別之愁,個人之愁。用我們今天的話說,李清照寫的不是詞是寂寞。李清照夫妻在分分合合長達十三年後,重新相聚了,但命運卻和她開了個最大的玩笑,“靖康之變”,北宋滅亡。兵荒馬亂之中,夫妻二人不得不拋家棄業,不能帶走自己珍藏的書籍和眾多手稿,好多心血之作就這樣化為灰燼。李清照想到自己滿腹詩文卻不能救國家及百姓於水火,這時李清照的內心是多麼失望多麼憤慨啊!

一首豪放的《鷓鴣天》也體現了她的愛國之心和懷才不遇的鬱悶。“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隻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國家的淪亡,民族的屈辱,使李清照作詞的風格上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悲劇在她身上還在繼續。那就是趙明誠病亡,我們可以想象從小就生活在幸福中的李清照如何能承受如此多的不幸,“日晚倦梳頭,就足以說明李清照在淒涼的環境中,內心是何等的愁苦。亡國又喪夫,讓她體會到個人生活的巨大悲痛,同時也感受著國家民族的巨大恥辱,我想,尤其是像她這樣的人,她感受到的痛苦一定超過普通人。在歲月無情的流失中,李清照已年近五十,此時的李清照是想找一個人依靠,卻遭遇了隻為她名聲和財物的張汝舟,剛再婚又離婚,讓她在那封建禮儀至上的年代,受盡了世人的指責,在宋朝妻休夫不管什麼原因,都得坐牢兩年。這又讓她進了牢房,幸遇父親朋友幫助,她隻在牢中熬了九天。晚年的李清照一直獨出心裁自孤苦無依與詞為伴。話說有一天李清照想將自己畢身所學傳授於一女子。對方以詞藻非女子之事拒絕了她,這讓李清照感慨自己的一生,從小博覽群書,年少詞震京華,到頭來卻悲劇收場;她更想到深愛自己的丈夫病故,國破家亡。到如今自己獨處異鄉身染疾病,孤苦一人,不由愁從心起。她愁逝去了如花紅顏,逝去了如水年華,在這樣的背景下,一首空前絕後無人企及的《聲聲慢》誕生了。此時我們才明白,李清照那“尋尋覓覓”,尋的覓的是什麼?她尋的是年少的幸福在哪裏,自己的詩詞稿在哪裏,深愛自己的丈夫在哪裏,家在哪裏,國又在哪裏,李清照把自己的一生原原本本的烙在了紙上,字裏行間,無不流露著她的血淚。她的內心更是波瀾起伏,於是,隨著淡酒、晚風、秋雁、黃花、梧桐、細雨景物的憂鬱色調一個重似一個,至此,她再也不能忍受國破家亡的滿腔愁苦,不由得憤憤地喊道“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我似乎聽到了李清照在絕境中發出的那痛徹心肺的哀歎,李清照一個人為天下擔負了所有的愁。一個人嚐盡了天下愁之滋味,在《聲聲慢》裏思易安,我不僅為這樣的曠世之作所折服,也為她的懷才不遇而不平,也為她坎坷的命運而歎息,更為她身在那樣的時代而悲哀。或許,正是那樣的時代才造就了李清照,所謂“輕愁無好詩”,又所謂“國家不幸詩人幸”,如此說來,我們有這樣的好詞讀,要感謝李清照,還要感謝那生靈塗炭的時代。有位名人說過:古代詩詞最大的好處就在於使人心靈不死。難怪清照走了多年,我卻在《聲聲慢》裏還能感受到她的呼吸和心跳。

放下手中的筆,抬頭望一望窗外,已快天明,我仿佛從李清照身邊走了過來,我們現在寫不出這樣的好詞來了,這樣的好詞,隻屬於那個時代,隻屬於李清照。李清照離開了八百多年,但她的愁卻早已穿越曆史的塵煙來到今天,來到我身邊。我想,在我人生的長河裏,我還會一遍又一遍的品《聲聲慢》,還有千萬遍的思易安。

上一篇: 蓑衣情懷

万博全网站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煤礦安全生產網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