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忘憂穀 ”
我家的北麵有山,山後有穀,穀中有泉、有潭、有溪、有瀑,山高穀幽,草茂花肥。閑暇時,我常到此消愁遣興,故賜名“忘憂穀”。
“忘憂穀”的潭臥在一塊巨大的石崖下麵,一泓柔水害羞似的把半邊兒臉掩到青石崖下,從山頂俯瞰,就像半輪兒“藍月”嵌在穀底,又如一片兒明鏡,將青的石、綠的草、藍的天映入潭底。
潭邊的石縫冒出幾股清泉,有的從水底湧出,汩汩作響;有的從潭邊噴起,濺出朵朵水花;還有的,一滴滴從岩壁上滴下,這邊兒一滴—--“叮┅┅”,那邊兒一點—--“咚┅┅”,宛如瑤琴上迸出的樂符。
潭邊有一個光光的石槽,潭中的水從這裏流出,輕快地滑向下麵的小溪,這就是“忘憂瀑”。說她是瀑,其實沒有半點兒瀑的聲勢,不高、不寬、不急,就像一彎柔柔的紗。
瀑下的小溪在青藤綠樹的掩映下時隱時現,順著彎彎的穀底緩緩地向前延伸。溪水或深或淺,或緩或急,全都清澈透底。溪中鋪滿大大小小的石塊,小的沉在水底,大的露出水麵,從這一塊跳到那一塊,踏著“斷橋”在山澗穿行。
“忘憂穀”的春天,兩岸綠草競秀,一穀繁花鬥豔。來到穀底,可以看蝶兒戲舞,聽鳥兒唱情,嗅百花馥鬱┅┅
夏天來到“忘憂穀”,掬一口清泉水,爽入肺腑;坐一坐青石板,清涼徹骨。你會情不自禁地把腳伸進溪裏,任山風拂麵,看魚兒閑遊┅┅
秋天的“忘憂穀”,山果兒熟透。紅的,黃的,一顆顆,一串串,一片片┅┅渴了,折兩枝沙棘;餓了,揀幾個板栗┅┅
冬天的“忘憂穀”,雖也是白雪覆蓋,可小溪卻冒著熱氣,把岸邊的雪都要融了。藻也是綠綠的,順著水流輕輕地擺動,就像和風吹起的少女的秀發,輕飄飄,悠悠然┅┅
這就是我家的“忘憂穀”,讓我晝思夜想的“忘憂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