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記濟三礦綜掘三區機電區長邊震
在濟三礦,綜掘三區的機電區長邊震被大家稱為“革新能手”。他從事機電工作16年,革新成果14項,2項國家專利,多次被公司及礦評為“青年崗位能手”。從參加工作的那一刻起,邊震就將自己的苦與樂定格在了600米的井下,16年潛心鑽研,16年醉心創新,他用16年如一日對機電行業的熱愛,鋪就出一條煤礦工人的創新之路。
從“門外漢”到“行家裏手”
邊震常說:“既然幹了這一行,就要用心去做,做就做最好的。”1994年,中專畢業的邊震接過礦工父親的班,成為濟三礦綜掘工區一名井下機電維修工。電工是項技術活,要想出類拔萃,不僅要求專業技術過硬,還要涉及的技能範圍廣。邊震好學,在區隊是出了名的。綜掘機出現故障了,他跟著師傅一起在井下就地維修,從拆卸到安裝,是對技術的考驗,更是對體能的考驗,在黑暗悶熱的井下,厚厚的工作服濕了幹,幹了又濕,邊震經常一呆就是十幾個小時。八小時之外,他將自己沉浸在堆在床前案頭的厚厚的專業書藉中,為了在工作中尋找更好的突破點,他還取得了采煤專業高級工資格證。幾年下來,邊震從井下維修的“門外漢”變成了“行家裏手”,工友們對這個帶著書生氣的年輕後生,也從一開始的懷疑到現如今的信任,隻要設備一出現故障,大家都會不約而同的喊:“快!叫邊工……”
從電工“大拿”到創新“土專家”
“對待設備他就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細致、認真,他也總是比別人多問一個為什麼,腦子裏有很多奇思妙想。”和邊震共事過多年的同事這樣描述他。為了確保設備安全正常運轉,每天除了完成日常巡檢,他都要圍著綜掘機上下多轉幾圈,對每條線路、保護裝置檢查;每次出現故障,無論白天還是淩晨,他總是第一個趕到現場。有時,剛升井的他還沒有走到辦公室,又被電話急召匆匆返回井下。
2008年,邊震成了濟三礦的名人,他研製的“新式頂板錨杆錨注器”獲得了國家專利。改變了傳統頂板錨杆因阻尼螺母質量不穩定,造成的磨損程度大,更換起來費時費力的弊端,同時還降低了錨杆磨損,平均每年可為濟三礦節省材料費50萬元。2010年5月,針對綜掘機容易後撤傷人的隱患,邊震給綜掘機按上了“倒車雷達”。他將紅外線探測波長放大到可測出20米範圍內人的行動,將信號輸入到PLC處理,再加入高壓水位深度傳感器、噴霧裝置,——“綜掘機紅外線安全集控法”就此誕生。5月15日,新裝置被安裝在123下03膠順綜掘機上試車成功,此舉從根本上解決了綜掘機誤傷人的問題,並被評為煤業公司“學練樹”活動實名操作法。
從“一枝獨秀”到“春色滿園”
在綜掘三區,由邊震引發的“學技能”熱潮幾年來一直持續升溫。在井下現場,無論他走到哪裏,都會有青工向他請教如何快速準確查找、排除設備故障等專業知識,他也不吝嗇,總是耐心細致的講解、示範。
“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邊震的示範帶動下,全區職工尤其是青工,掀起了學技術,善鑽研,注重自我素質提升的“邊震效應”,全區160餘名職工,取得中級工資格證的40餘名,高級工30餘名,幾年來,全區共取得技術革新成果20餘項。
“綜掘三區成立時間晚,技術人員少、技術力量薄弱一直是困擾我們的難題,邊震是我們的驕傲,他所帶的徒弟現在也都已成長為了班長,成為安全生產線的骨幹。”區長任學存說。
憑借豐富的實踐經驗,走上管理崗位上的邊震極力推廣精細化管理和規範化操作,把自己的技術優勢最大限度的融入工作。多年來,他所負責的電氣設備維修,沒有一次因個人原因或設備失修而造成重大02manbetx.com ,始終以最低的設備故障率保障安全生產高效進行。
邊震說,隻要認真去做,心有多大,理想的舞台就有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