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焦煤每采1噸浪費近6噸 為世界戰略稀缺煤種

作者:佚名 2010-08-03 10:35 來源:中國煤炭新聞網
在我國一些煤炭主產區,用於煉製焦炭的優質焦煤、用於化工產品的優質無煙煤等煤種被稱為煤炭中的“國寶”。近日,《望》新聞周刊調研中發現,長期以來由於開采方式落後,這些具有戰略意義的優質煤種往往是每采1噸煤要破壞和浪費近6噸,大量優質煤種被浪費。多位受訪的煤炭專家建議,國家應建立嚴格的煤炭資源開采考核機製,加大對具有戰略意義的稀缺煤種的保護。

複采“聚寶盆”的高收益

山西蘭花集團莒山煤礦是1958年建礦的老礦。上世紀末這個煤礦加入蘭花集團時,莒山煤礦的優質資源被認為“開采殆盡”。2002年,煤礦向國土資源部門申報資源儲備情況時,就一直上報的是“資源耗盡”。然而,近年來莒山煤礦靠複采廢棄資源生產優質無煙煤290多萬噸。

莒山煤礦複采的就是有“白煤”、“香煤”、“蘭花炭”之稱的優質無煙煤。這種煤具有灰分質低,含硫少、發熱量高、熱穩定性強、機械強度大等優點,原煤含硫量極低,發熱量在8000大卡/千克左右。這種煤塊炭晶瑩光亮,燃燒時無煙無味,摸不染手、抱不沾衣,是上好的化工原料。平均售價從2008年的每噸350元上漲到目前的800多元,塊煤價格最高達1000多元。按每噸350元算,290萬噸價值10億多元。

莒山煤礦礦長司新炎告訴本刊記者,當時上報“資源耗盡”,是因為按照以前的標準,資源就開采完了。

事實上,丟棄的都是市場十分暢銷、價格很高的優質化工用煤。如果不重新開采,將會永久廢棄在地下。莒山煤礦組織棄滯煤複采技術攻關,解決了在棄采煤層的安全複采技術,複采延長了礦井服務年限,2300多名職工保住了飯碗,采區資源回收率達到近90%。據測算,莒山煤礦在未加入蘭花集團以前,因地質、技術條件所限,棄滯的煤炭資源有450萬噸。莒山煤礦目前複采的資源都是上報資源枯竭後被“注銷”的資源。

有關數據顯示,多年來山西大量小煤礦的資源回采率隻有15%左右,每采1噸煤要破壞和浪費近6噸資源,每年要破壞和丟棄約20億噸寶貴的煤炭資源。莒山煤礦對曾經丟棄的資源進行“刮鍋底”式複采到底產生了多少效益?司新炎算了一筆賬:當初複采的投資是2000萬元,通過複采,已經多采煤290萬噸,將來還可以采出50多萬噸,產出遠大於投入。

從1969年就開始從事煤炭行業的蘭花集團黨委書記田錫軍痛心地說,由於過去不少煤礦的礦井不能科學布置、合理開采,優質無煙煤生產過程中,隻有方便運輸的塊煤被利用了,其餘都扔到井下了,采區回采率最多30%。市場低迷時,曾賣過每噸5元、10元錢的“豆腐價”。一些煤礦的開采服務年限根本達不到 設計服務年限。目前開采技術水平的提升雖然使資源回收率大大提高,但不少礦井的采區回采率到底是多少?怎麼樣真正去核算?隻能“憑良心”。
焦煤資源不該造成新浪費

采訪中,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員夏冰說,目前在冶金工業中其他煤種還無法替代焦煤。焦煤資源是我國的優質煤種資源,屬世界稀缺煤種。山西保有焦煤儲量1400多億噸,占全國煉焦煤總保有量的56%以上,占全省煤炭總量的一半以上。其中品質較高的主焦煤保有儲量約230多億噸。

儲藏於山西省柳林縣境內的部分焦煤資源屬“國寶”級稀有焦煤品種。在煤炭資源整合以前,礦區內絕大多數是小煤礦,開采多以炮采和畜力為主,全縣的煤炭資源回收率僅為20%。一些3.5米厚的煤層僅采1米,大量的“國寶”級主焦煤被浪費和丟棄。夏冰說,上世紀90年代,煤炭價格下跌時,一些煤礦甚至把焦煤當作電煤銷售。“黃金賣了土豆價”。盡管近年來通過資源整合提高了煤礦的資源回收率,但經過幾十年的開采,優質主焦煤已相當稀缺。

焦煤進入焦炭生產環節後,不少焦炭企業焦爐裝備水平低,不注重科學配煤方法煉焦,大量的稀缺焦煤資源被浪費。作為全國焦炭產量和焦炭生產技術水平最高的省份,山西焦炭產業依然集中度低、布局不合理,焦煤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不高。焦炭生產過程中會產生焦爐煤氣,焦爐煤氣可以作為重要的工業和民用燃料。然而,到2008年,全省焦炭生產企業仍有約40億立方米焦爐煤氣直接排放“點了天燈”,生產焦炭產生的附加值較高的焦油、粗苯產品也沒有達到完全回收。山西省政府有關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到2008年底,山西省焦炭總產能近1.6億噸,存在產能過剩、惡性競爭、環境汙染、布局不合理等問題,2008年至今一直處於行業虧損狀態。

山西省一直對焦炭產能進行調控,但一些地方懷著“投資衝動”在“嚴格調控”下盲目擴張。多年來,山西的焦炭產業政策從“低門檻”到“高準入”,從“大幹快上”到“忍痛割舍”,許多項目“先建後拆”、“先汙染後治理”,不僅客觀上造成焦煤資源和社會資金的浪費,回過頭來又必須花費大量行政資源進行關閉和整頓。


山西省焦炭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劉太來說,產能失控、環境汙染等後遺症主要是當時的產業政策造成的。為了推動山西焦炭產業可持續發展,從今年開始山西將開始對焦炭產能進行新一輪壓縮和控製。

不過,具有焦炭生產資源和技術優勢的山西正在壓縮焦炭產能,但其他一些省份卻仍在擴張技術水平低的焦炭項目,而且還要從山西“搶”焦煤資源。劉太來坦言,一方麵是產能壓縮和技術沉澱,另一方麵卻是低水平的擴張,這樣,不僅達不到全國調控“一盤棋”的目的,而且會造成新的浪費。
複采激勵機製亟待建立

原煤直接用皮帶運輸到洗選廠洗選加工,洗選留下的中煤、煤泥和煤矸石等副產品被輸送到配煤廠進行全封閉式配比加工,隨後直接輸送到相鄰配煤廠的發電廠用於發電,在全國最大的焦煤生產基地山西焦煤集團西山煤電(集團)古交發電廠,本刊記者看到了這條煤炭產業鏈。

電石負責人告訴本刊記者,煤矸石一般占原煤的10%左右,為了讓煤矸石、洗中煤、煤泥等副產品不被浪費,山西焦煤集團與山西電力公司合資成立了山西興能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建設了廢棄物坑口電廠古交發電廠,一期2×30萬千瓦發電機組於2005年並網發電,每年可燃用洗中煤、煤泥和部分煤矸石180萬噸。二期計劃預計今年投產。二期工程每年可以“吃掉”古交礦區600萬噸洗中煤、煤泥和煤矸石。

煤矸石電廠可以有效解決煤矸石占地汙染等環境問題。可是燃燒發電以後的粉煤灰照樣占地汙染,令人頭疼。西山煤電又開發了一項新技術進行解決。具體做法是,以粉煤灰為主要原料現澆砌牆作為支護,就可以將傳統的井下保留煤柱完全置換出來。西山屯蘭礦每回采2000平方米的工作麵,因留設煤柱而損失優質焦煤19.5萬噸,現約合人民幣1億元。用粉煤灰作為井下支護,既能消化粉煤灰,又可實現井下無煤柱開采,避免因保留煤柱而損失大量優質焦煤。

“把丟了的寶貝揀回來,利用新技術償還資源債。”對以前棄采的煤種進行複采已經成為國內一些大型煤炭企業的“潮流”。蘭花集團對優質無煙煤進行複采,西山煤電進行無煤柱開采節約煤炭資源,大同煤礦集團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對老礦井進行複采,潞安集團使用以前棄采的高硫煤進行煤基合成油多聯產加工。

一方麵不能高效利用現有資源,另一方麵又大量上馬新礦井項目,是煤炭行業的一個弊端。山西的一些煤炭界人士認為,一些煤礦對老礦井複采可以采出大量的優質煤炭,雖然對煤炭開采的理念和技術是巨大的進步,但其中引發的反思應該引起重視。在各地紛紛開展煤炭資源整合的背景下,應該建立煤炭資源回采率考核機製和資源配置激勵機製。

“國家要建立健全節約集約利用資源的激勵機製,在接替井批複、資源開發中給予資源利用率高的企業以政策傾斜,形成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政策導向。”蘭花集團黨委書記田錫軍認為,國家對煤礦企業負責人不僅要考核其產量和安全生產情況,還要考核這些產量是在動用了多少資源情況下的產出,要考核其在任時的資源回采率。應該實行井下開采“區塊管理”,對井下資源進行“區塊劃分”,煤礦每任負責人必須最大限度地開采利用這個資源“區塊”,然後才能動用新的資源“區塊”。

全長1200多公裏的山西中南部鐵路出海大通道於去年開工,將貫穿山西呂梁、臨汾兩個焦煤主產區經河南直達山東出海,這條運煤能力達2億噸的鐵路預計4年後建成,屆時山西的焦煤外運能力將大大提高,這也可能激起沿途各地焦炭項目的投資衝動。

“我國的焦煤資源隻是相對豐富,在全國和世界上來說屬於優質煤種資源和稀缺煤種。”劉太來希望國家能夠加大調控力度,扼製低水平焦炭項目上馬,避免新一輪焦煤資源和資金浪費。煤礦行業管理部門要建立合理的資源配置機製,焦煤資源向技術水平和綜合利用率高的環保型焦炭企業傾斜。山西地方政府要加大協調力度,加強與相鄰的鋼鐵生產大省河北省的上下遊產業合作,促進兩大行業可持續發展。

山西省財政廳廳長鄭建國建議,設立中國(太原)煤焦期貨交易所。期貨交易具有套期保值、價格發現、價格決定、風險投資和資源配置、規避風險等特殊功能。焦炭作為交易活躍、價格波動頻繁的大宗重要原料,品種不多,比較容易形成標準化合約。發展焦炭期貨有利於掌握價格國際話語權,也能實現煤炭和焦炭的產、運、銷各個環節的套期保值。部分專家建議采取改革資源稅征收辦法和建立接替資源激勵機製以減少稀缺煤炭資源的浪費。



万博全网站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煤礦安全生產網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