嬗 變 ——冀中能源邯礦集團陶一礦洗煤廠技術創新紀實
嬗 變
——冀中能源邯礦集團陶一礦洗煤廠技術創新紀實
冀中能源邯礦集團陶一礦洗煤廠牢牢把握技術創新這個發展的核心靈魂,通過不斷實施技術改造,完善洗煤工藝,使一個“先天不足”的小廠逐步發展成為具有主洗跳汰、煤泥浮選、浮選尾煤濃縮壓濾回收、煤泥水閉路循環,年洗煤能力達到70萬噸的中型現代化洗煤廠,走出了一條從生產粗放型到技術集約型,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的特色發展之路。
創新——“活力之源”
陶一礦洗煤廠始建於1998年,入洗生產能力僅為20萬噸/年。由於倉促建設、簡易投產,加上設施不健全、工藝不完善,一直阻礙著礦井經濟效益的提高。特別是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礦井原煤生產能力的不斷提高,精煤產品市場需求量的不斷擴大,該廠設施、工藝上的“先天不足”,嚴重製約著企業的健康高效發展。
科學是永恒的追求,創新是不竭的動力。2004年以來,他們以加快發展為目標,堅持科技興廠,大力提倡技術創新,始終將技術創新放在首位,不斷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在引進、采用先進實用技術的同時,堅定不移地創新和探索設備運行體製和機製,圍繞影響穩定生產的一係列技術難題,不斷加大技術改造,提高洗選能力,努力為企業貫通長遠發展之路。同時,他們注重發揮全員革新潛能,充分調動廣大職工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積極鼓勵和支持職工開展小改小革,並采取多種措施和獎勵手段給予大力支持和倡導創新意識和創新行為。事實證明,這些措施使該廠快速進入創優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先後有一大批技術改造的應用極大的釋放了生產潛能,提高了洗選加工能力,為企業洗選效率和產品質量的快速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
技改—-— “騰飛之翼”
陶一礦從不間斷地進行洗煤廠的改造和技術創新,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提高洗選加工能力和精煤產率。2005年以來,他們自籌資金,累計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對洗選加工設備、設施進行更新、改造。技術改造像造血機一樣源源不斷地為陶一礦洗煤廠輸送著新鮮的血液,並最終轉化為該廠快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為企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改造洗煤係統。對洗煤主機的心髒——跳汰機進行技改,由過去的4.5平方米改造為8平方米,並更換完善了配套的精沫煤、中煤、洗矸提升和運輸設備,使洗煤能力由原來40-60噸/小時提升到80-120噸/小時。
改造煤泥回收係統。洗煤生產能力增加後,由於煤泥處理能力低,造成煤泥水濃度增高,使跳汰機分選效果下降,同時出現煤泥水跑粗顆粒現象。為此,他們通過在撈坑分級篩下安裝煤泥水漏鬥,使篩下煤泥水由原來直接流向撈坑水表麵,改為流向撈坑底部,加快了撈坑煤泥水中細粒煤沉降速度和洗沫煤提升效率。同時通過增加旋流器、高頻器對煤泥水中粗顆粒煤泥進行回收,降低了洗煤水濃度,提高了跳汰機分選效果,每年可回收煤砂1.5萬噸,創收350萬元。
改造煤泥壓濾係統。增加了兩台340平方米壓濾機,實現了煤泥水二次濃縮、壓濾,達到了煤泥水閉路循環一級標準化要求,減少了汙水排放,淨化了廠邊環境,每年增加煤泥回收量2萬噸,創收400萬元。
通過實施技術革新和設施改造,全廠年洗煤能力由建廠時的20萬噸提高到65萬噸,實現了礦井原煤全入洗。2005年陶一礦商品煤銷售收入達到1.16億元,首次成為邯礦集團效益、利潤大戶。
提質升級-——“不盡效益滾滾來”
優化產品結構,增加產品附加值,生產適銷對路產品,是陶一礦洗煤廠近年來提質升級的“主打歌”。
——將原煤一次篩分篩孔由80毫米擴大到100毫米,將原煤二級篩分篩縫由13毫米降低到6毫米;入洗原煤規格範圍由13-80毫米擴大為6-100毫米,使粒級煤入洗量提高了5%。
——對儲、裝、運係統進行改造升級,分產品建立了儲運倉,將各產品由原來的落地存放改為分倉儲存,徹底解決了各產品相互混雜和塊煤產品在裝車過程中破損大的問題。通過增加塊煤入洗量和優化產品分級,洗煤綜合產塊率由原來的20%增加到37.68%,創建廠以來最高水平,每年可增產洗塊煤10萬噸,實現提塊增收1400萬元。
——對洗煤生產二段中煤實施返洗改造,使中煤內含精煤由20%降到8%以下,年增加精煤回收量1.5萬噸,創收900萬元。
今年4月份他們又投資560萬元新上了煤泥浮選項目,7月份已建成投運。通過浮選煤泥,使浮選精煤回收率達到50%,全年可增加精煤產量3萬噸,年創效益2100萬元。
技術創新為陶一礦洗煤廠注入了活力,增添了發展後勁。“嬗變”後的該廠正呈現出勃勃生機,讓我們拭目以待……
李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