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紛紛涉煤或加劇產能過剩
據調查,截至2009年底,投資經營煤炭開采的央企有16家,所屬生產、建設煤礦總計254處,產能總計8.52億噸。2009年原煤產量總計5.83億噸,占全國原煤產量的19.1%。業內人士認為,央企涉煤規模的快速擴張將加劇煤炭產能過剩隱憂。
煤價高企 央企爭食
2009年,除以煤炭開采為主業的神華集團和中煤集團外,涉煤央企共計14家,橫跨電力、投資、房地產、電信、鋼鐵等10個行業,254處煤礦分布在山西、內蒙古、黑龍江、新疆等14個省區。14家涉煤央企分別是國家電網公司、華潤電力控股有限公司、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中國國電集團公司、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中國保利集團公司、中國華電集團公司、寶鋼集團公司、中國大唐集團公司、中國新興(集團)總公司、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中國煤炭科工集團和中國農業發展集團公司。
從介入時間來看,除中農發展、中國新興、國投等3家在上個世紀已經進入煤炭開采經營領域外,其他11家涉煤的非煤央企進行規模化煤炭生產的時間主要集中在2002年之後。其中,國網和五大電力集團2002年電改後將觸角伸至煤炭產業。2006年,中煤科工、保利、中鐵工程等相繼成立了與煤業相關的子公司。2007年,寶鋼與華潤電力也正式進軍煤炭開采。
2009年,借助煤炭行業戰略重組高潮,央企憑借資金優勢和政策優勢成為地方資源整合主體,抓住機遇擴大版圖。神華和中煤自不用說,非煤央企也不甘示弱。以華潤電力為例,2009年在山西呂梁地區整合煤礦34座,在古交市整合煤礦10座。
從近些年的煤炭產業發展可以看出,央企的“觸煤”步伐一路緊隨國內外煤價上漲。例如在2006年11月-2007年11月,澳大利亞煤炭BJ現貨價格上漲了88%;2008年4月的國際煤價更高達192美元/噸;自2009年國家宣布取消電煤雙軌製後,國內市場煤價更是一路攀升。
與此同時,涉煤央企的產能和產量迅猛增長,部分煤礦超能力生產現象突出。2009年央企所屬130處生產煤礦的實際產煤量超出核定產能的10.5%,123處建設煤礦不少邊建設邊生產,產煤總量占全年的22.7%。5家央企的實際產量超出其核定產能,其中,神華超產10%以上,中煤超產近20%,中電投和寶鋼的實際產量更超出30%。
國網涉煤 染指火電
在16家涉煤央企中,國網的出現讓人心生疑慮。
據調查,國網的煤礦主要集中由下屬魯能集團公司管理,四川省電力公司也間接管理少量煤礦。截至2010年6月30日,國網共有7對生產礦井,核定產能為1193萬噸,2009年共生產原煤938.6萬噸;在建礦井5對,設計能力為4250萬噸。12對礦井產能合計5443萬噸,分布在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川、黑龍江、內蒙古和新疆等8個省區。
2002年起步的電改將原國家電力公司一分為七,國網除保留少數調峰調頻電廠和抽水蓄能電廠外,不再涉足發電領域。但是隨著下屬公司的煤電項目在全國鋪開,國網的涉煤規模不僅未見收縮,相關負責人也未就該部分資產的處理時間表和具體方案給予回應。
在今年6月30日-7月1日召開的央企煤礦安全生產工作座談會上,國家煤監局就國網涉煤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出席會議的國網公司安監部副主任胡慶輝表示,國網涉煤隻是為了調峰調頻。
截至2009年底,涉煤央企煤炭年產能超出5000萬噸的一共5家,除煤炭央企外,國網緊追國電和中電投。
根據中國煤炭工業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賀佑國日前透露,“十二五”期間,我國將規劃形成20個1000-4000萬噸的大型煤炭企業集團,國網的涉煤規模足以使之位列其中。
產能過剩 隱憂漸現
涉煤央企多數走的都是集團化、規模化發展之路,目前全國煤炭生產能力千萬噸以上的企業有33家,央企10家,占全國總數三成。
2009年,煤炭央企龍頭神華的產能為3.9億噸,到2015年規劃產能將達6.4億噸。另一家煤炭央企巨頭中煤2009年產能為1.3億噸,預計新增產能將在2011年左右集中釋放,增量在1億噸以上。
截至2009年底,非煤央企投資煤礦133處,設計能力3.19億噸,原煤產量1.72億噸。在國家鼓勵煤電一體化的政策支持下,2010年五大電力集團煤炭產能建設速度加快。
2010年,華能目標完成煤炭產量5686萬噸;華電目標核準、開工煤炭項目3100萬噸;中電投的煤炭產能將達7275萬噸;國電計劃使其控股煤炭產能達到4500萬噸;大唐2個投入試生產的煤礦核定產能為1300萬噸。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名譽會長濮洪九預計,2015年五大電力集團控股和參股的各類煤礦總產能將超過4億噸。
截至2009年底,全國已取得采礦權的煤炭項目14423處,總產能達36億噸。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長方君實預計,2010年用煤需求為34億噸左右,煤炭產能過剩趨勢日漸明顯。
業內人士認為,受國內旺盛的煤炭需求和長期上升的煤價趨勢刺激,央企煤炭投資步伐難以放緩,煤炭產能過剩將在一兩年內轉化為煤炭產量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