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吉沛 :流連佛來山
作者單位:珙泉煤業
秋季來臨,不減夏日煩悶,“秋老虎”仍熱浪襲人。暇日,邀友人前往佛來山尋涼。
說起佛來山,梨花與梨子是遠近聞名的。初春,漫山遍野的梨花甚豔,“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場麵令人忘返,上下車輛堵塞,進退兩難,隻得棄車徒步而賞。雖然身疲腳痛,但仍心花怒放。至今還記憶猶新。此次去,應該是吃梨子的季節了。
佛來山,位於四川長寧縣開佛鄉,山上有西明禪寺,海拔約700米,始建於唐元和元年,由僧人睹佛光而建,請牒京師而名,意為“西天佛國,佛光明亮”。此後,明清曆代多有重建、擴建。山酷似睡佛,史有“峨眉飛來峰”、“峨眉姐妹”之載,又稱“飛來山”。它以山峻、峰險、林茂、泉甘、佛靈其名揚海內外。盛時僧眾達百餘,朝山拜佛之香客日逾萬計,為普賢道場、大叢林寺院、中國佛教名刹,曆代文壇巨子、社會名流皆有詩文傳承。
西明禪寺頹於民國,毀於“躍進”,至今殘爐遺跡尚存。改革開放後,政治清明,社會和諧,得政府支持,社會捐助,重修寶刹。三年來,已經完成天王殿、大雄寶殿、普賢殿、鍾亭、台榭、水池、牆圍、梯帶及相應設施,塑佛三十餘,多為銅鑄金身,其整玉雕琢觀音,堪稱一絕。銅鑄十八羅漢工藝精湛,為全國首例,中國佛教高僧易寂大和尚譽之為“全國罕見”。現已初具三層廟宇規模,還在規劃擴建。
佛來山有個傳說,據傳天上有兩位玉女不聽王母之話,觸犯天條,被打下凡間,一位到了峨眉山,一位到了佛來山。這位佛來山的玉女整天念佛求經,敲打木魚,天長日久,玉女化成了睡佛,木魚變成了西明禪寺大門前的木魚山。
我們驅車至山門前,風一吹,甚是涼爽,鬆濤竹聲,鳥語相和,遠離城市喧囂,心清體淨,好似步入仙景。山門前有石梯百餘步,拾級而上,青山綠水盡收眼底。門邊,有一大銀杏枯樹,高幾丈,大需二人合圍。老僧講,此乃鎮寺之寶。考證,栽於建廟之時,已逾千年,土下還埋有數米,而今已壽終正寢,盡管想盡千方百計救之,仍無效。枯樹立於大門邊,既是曆史見證,也不失為美麗風景。
在廟的三層大小門前,均有盈聯書上,表現曆史故事及其價值,還有功德碑記載捐贈者姓名、數額。燒上幾炷清香,捐出幾元散票,觀望遊覽一番,欣賞佛教之文化,又是另外一種心境。到前廳,同遊者看到一則通知,內容說凡要給已故父母、親人、朋友及寵物祈禱者,請登記交30元超度。同遊者問掌事者:“請解釋含義?”掌事者照念。同遊者問:“人與寵物可並提乎?”掌事者當即撕掉“寵物”二字,並笑曰:“明生死之年月日即可集體超度。”“當真?”“信之者則有,不信之者則無。”雙方相視一笑。同遊者丟數元錢在“功德箱”內,掌事者敲響木魚,口念祝福語後即罷。
遊完廟宇,就近找一農家果園,采摘熟梨。農家勸:“盡管吃,不要錢。”我們一行如饑似渴,每人先吞下三五個,再上樹摘梨,一元五一斤,帶點回家。據悉,佛來山家家戶戶種果樹,每年就靠水果收入。農家講,今年已賣兩萬餘斤,進包幾萬。臨別時,農家激動地說:“感謝黨的政策好,給我們修了這條水泥路,沒有路的時候,水果隻有熟掉、爛掉,白送都無人要,而今外麵的人可自己來樹上摘,我們也可運出去賣,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要想富,先修路。告別了佛來山,我想真是福來山。是這條水泥公路給人們帶來了富裕!是黨的陽光給人們帶來了幸福!這真是塊風水寶地。
明年的梨花節與梨熟的時候,我還會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