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石興華:走進險峻秀麗的八麵山

作者:佚名 2010-09-14 05:42 來源:中國煤炭新聞網
  
  智者樂山,仁者樂水。兒時的古訓激勵著我立誌走遍祖國的三山五嶽。而今五十有三,五嶽歸來不看山,閑庭信步悠悠然。沒有想到三月初,朋友邀我驅車遊覽桂東普樂鄉新莊齊雲山青石洞白馬山上的仙緣橋後,往返登八麵山。可天公不作美,聯達一縮醒來,凍雨裹著冰花瞬時間把滿山遍野染白。由於登山石塊小路險滑,八麵山了望塔看日出日落瑰景麗色,觀花謝花開異樹奇珍未能如願。時值初秋,細雨霏霏,大霧彌漫,我與郴州、資興《八景迷綜》攝製組的驢友背著攝影器材和帳篷,從新區出發,在青腰鎮政府及倉田、白水村領導和外邦人的協助引導下,從倉田開始了艱難的登八麵山之旅。
  八麵山位於湖南省東南部,東臨桂東,南臨資興,地處羅霄山脈中南段、南嶺山脈北端,地理坐標為東經113°37′39″~113°50′08″,北緯25°54′02″~26°06′59″,南北長24公裏,東西寬21公裏。以縱穀嶺脊和橫穀嶺脊中山地貌為主,因在地質時期中,八麵山正處於南嶺東西構造帶和羅霄山脈南北構造帶相互幹擾、相互交叉和重疊的區域;從震旦係至誌留係長達四係的地質地史時期這裏曾是片海洋,位於湘中、湘東南“華夏古陸”的邊緣古海槽沉積區,誌留紀末,加裏東造山運動,海水退卻,隆起為陸。表現為大麵積的上升運動。中三迭紀末的印支運動,表現為強烈的擠壓,產生長約45公裏的水口――八麵山一帶的S狀旋卷構造。中侏羅紀末發生的燕山運動,表現為明顯的斷塊運動形成了近南北向的褶皺山。燕山運動後,構造運動以間歇性抬升剝蝕夷平,造成現在所見的海拔1000米以上五級剝夷麵,形成八麵山“H”形地貌輪廓的雛型。晚第三紀開始的新構造運動繼承了燕山運動的特征,繼續斷塊上升,且明顯地表現為間歇性和差異性的特點,使境內海拔1000米以上的五級剝夷麵上升到現在的高度,而呈現出現在的地貌的基本輪廓。由於地麵流水、風化和重力作用等外部營力的影響,形成了現代八麵山嶺穀縱橫相間,切割甚深的“U”、“H”型峽穀的地貌特征。據蘇聯專家和省地測堪定,現八麵山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00多座,最高海拔2042.3米,﹙石牛仙﹚為湖南省第二高峰,最低海拔860米(江腦裏河口出口處),總麵積10974公頃,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現又批準為國家級地質公園。八麵山高山聳峙,氣勢雄偉,層巒疊嶂,林海蒼茫,雲霧繚繞,水草肥美。山上有上、中、下三條千年古道,一條是以現在桂東縣城為起點,經高龍仙、牛市坪、青岡坪、九曲嶺、龍渣、彭家廟、彭市、資興至郴州。古時桂東廂都(今侃大、增口、三洞、城關、黃洞、寒口)、三都(今橋頭、清泉)人前往郴州多走此路。   相傳古時有幾位秀才打這條路往省府趕考,為了緩解旅途的疲乏,相約每隔十裏吟詩一句:“一十高龍仙,二十牛市冒青煙;三十槽裏穿山穀,四十青岡不見天;五十龍渣水淼淼,六十苗公走上天……”詩中所描敘的就是當年這條古道上的情景。文者早已仙逝,而詩謠至今仍在民間口口相傳。1957年106國道竣通之後,這條路多湮沒於草蔓荒野之間,漸漸在人們的記憶中淡忘,現已難於考證。另一條,起點於桂東四都的涼亭坳,經八麵山、大路下坳、初江、寒嶺水、青市、資興至郴州。東一都(今寨前、大塘、新坊、流源)、二都(今沙田、普樂、東洛、開山、貝溪、大水、青山)及四都(今四都鄉)人前往郴州多走此路。其中,從現在的四都鄉至資興青腰鎮這段路又稱為“八麵山古官道”。 起始於現在的四都鄉涼亭坳,在八麵山大路下坳又分上、中、下三路,經初江、橫路下、寒嶺水,在資興青市交會,單麵行程約五個小時。下路,桂東置縣之前即有人行走,至今已有千餘年的曆史,現在仍可行人。明朝中葉以前,縣民繳納稅糧都是由挑夫擔著糧穀從這條路趕至郴州交割,因為這條路崎嶇陡峭難行,往返郴州一趟就需要十多天,縣民難以忍受其苦,於是當時的縣令奏請州長,請求以錢納稅。州官接到縣令請求之後,派人沿路實地調查。差人從郴州起程,經過數天的跋涉後好不容易到了八麵山頂,此時,他已腿腳酸軟,氣喘不已,就問領路的人:“這座山到底有多高?”領路人回答說:“我們縣裏有句民諺是用來形容這座山高的,八麵山,離天三尺三;人過要低頭,馬過要卸鞍。”又問:“這裏離你們縣城還有多遠?”領路人回答說:“這座山名叫八麵山,您現在所走過的是第一麵,要到達縣城還要走七麵。”差人聽後大驚失色,於是打道回府向州長交差去了。自此,桂東縣民開始了以幣納稅的曆史。直到1957年106國道峻工前,這兩條路仍是桂東與州府聯係的交通要道,也是桂東與外界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
  我們沿著崎嶇陡峭如壁的官道山路,冒著蒙蒙細雨,從倉田向上攀登,到達了海拔1380米的三八林場。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資興原縣委書記孔昭洵在青腰倉田村蹲點時,曾組織當地十八位鐵姑娘在此創辦三八林場。十八位剛強女子辟茶園,建魚池,養生豬,演繹著許多感人的故事,一時在我們下鄉知青中廣為流傳。當年的場部殘牆斷垣猶在,魚池豬圈依稀可見。林場過去種植的400畝茶園仍是資興最好的高山雲霧茶之一。如今在這三八林場上,建有一棟磚瓦房,可供二、三十遊人登山食宿之用。我們穿過原始次森林,經刀背嶺到石牛仙,這段路極為險峻。正如清代桂東知縣洪鍾的詩《過八麵山》所寫的那樣:“峭壁萬仞鬼斧劈,鳥道飛懸不盈尺。驅走怪石開鴻蒙,奇幼天生倚空碧。一峰未過一峰橫,上天入淵心擔驚。饑鷹掠人晝厲吻,哀猿嘯侶夜深鳴。平生遊曆境不到,疑汝鑿開混沌竅。胸中五嶽森崢嶸,對此何能誇奇奧。百裏雷封萬笏山,青驄黃綬白雲間。但願五都厚風俗,人心人麵莫與此山竟孱顏。”《清史》亦載:“處楚南邊徼,萬山環拱,層巒迭嶂,四方所辟徑路,脊崎嶇潔屈,人不能並足,馬不能旋蹄,其高險莫如八麵山”,可謂八麵山之險峻。相傳石牛仙,古為道觀仙場,這個湖南省境內海拔最高的佛教仙場,始建於南宋年間,占地麵積四百多平方米,有大小房屋二十八間。過去香火旺盛,為湘南佛教聖地。那時人們為還香許願,不惜辛苦,爬山越嶺到廟中燒香拜佛。從清順治年間起,走資興上石牛仙廟有三條路,一條從上連(今連坪鄉),一條從荒田壟(今青腰鎮倉田村),一條從李家洞(今青腰鎮白水村),三條路在石牛仙彙成一條,翻過主峰通往桂東四都鄉。現存石牛仙廟大門框由三條花崗石構成,是全觀唯一幸存的完整建築構件。它之所以幸存,不是毀觀者手下留情,而是石條體積粗大,榫卯嚴絲合縫,砸不爛也推不倒之故。大門前的石階上,不知哪來一點泥土,竟然生長著一株枝繁葉茂的“三顆針”,將門洞堵得嚴嚴實實。更奇的是,與大門相對的後牆外,也長著一株同樣茂盛的三顆針!三顆針,常綠灌木,每個枝節上斜出三顆尖刺;根莖極苦,又名樹黃連。向導外邦人說,三顆針是道士的冤氣聚集生成的,他們堵在門口,仿佛向行人訴說,苦啊,苦啊!三顆針還是珍貴藥材,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當地山民取其根莖泡酒或當茶飲用,能治痢疾腹瀉、濕疹瘡瘍、口瘡目赤、咽喉腫痛等症。日前,山上的三顆針幾乎被山民挖掘殆盡,唯這兩株無人敢動一枝一葉。現仙廟道觀毀了,我們在殘垣斷臂處發現一個60厘米直徑大,高略50厘米的香鼎爐,銘文清析可辯,內有“丞相”兩字,應是南宋末年之香鼎。舊時,青腰一帶發生旱災,老百姓就到石牛仙廟去求雨。“石牛仙一朵雲,雨從頭上淋;石牛仙戴了帽,石頭要曬爆”,望觀占晴雨仍然有效。據說求雨的人在毒日頭下不能戴鬥笠草帽,誰戴了,必定被風吹跑。吹跑的鬥笠草帽不會遺失,下山的時候會出現在路上。石牛仙沒有送子觀音,卻有一處求子的“堆崽山”。堆崽山一帶山石風化嚴重,山石滾落路上,路人稍不留神踩上滾石,就有墜入深淵的危險。善男信女把滾石撿起來堆到路邊突出的岩體上,邊堆邊祈求生子,下山後準能如願以償。   上石牛仙的路非常陡峭,後麵的人能咬到前麵的人的腳後跟。有個男子的前麵走著一個穿繡花鞋的小腳女人,男子對那雙小腳很感興趣,便叉開拇指和食指丈量了一下,看究竟是三寸還是不止三寸。他兩隻手指觸碰了一下繡花鞋,收回來的手指就定了型,永遠像個八字,不可屈曲活動了。到了石牛仙廟前,我們在此共進了由倉田村民送上的晚餐。原準備安營紮寨,但廟前石洞下水流滿地,隻好稍息片刻,艱難起程攀上《牛山宿雁》。此仍資興古八景之一。《興寧縣誌》載:石體如牛立,險峻異常。絕頂有天鵝池,闊數十丈,寒冬水暖,大雁常棲息其中,多達數百隻,故名。曾有詩雲:“三冬羽浴全依暖,六出花飛未覺寒。”可征其勝,我們來也。翻過牛山,眼前廣袤草原像一幅綠毯,一直鋪到天的盡頭。淙淙流泉廣布於草原各處,俯身喝上一口,清甜甘冽,勝過農夫山泉。草原上村民放養的黃牛隨處可見,牛耳上還掛著戶主的標牌。因為牛山上水草豐美,牛群待到寒冬時才會自行下山,怪不得大雁會在這裏駐足。拍攝完牛山宿雁和牛群後,我腳有些抽筋,咬緊牙關,艱難到達山頂時,巳是晚上九點。我們選擇一處四麵環山又避風的河灘邊露宿,大家來不及更換濕透的衣褲鞋襪,齊心協力搭起了帳篷,剛要躺下,一群黃牛圍了過來熱情地歡迎著我們。也允與牛一樣,我們把地作床,天作被,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月光下,疲憊不堪的我們也都成了八麵山的野生靈長動物。高山的寒冷,上半宿輾轉反側,都沒有入眠。郴州電業局李科繞有趣味地說,“睡過了冷帳篷,才更感覺家裏床鋪的舒適”。剛到半夜,大家凍得直發抖,攝製組的飛雁抽走我們的帳篷頂布包起身子,我和63歲的外邦人,起來更換了打濕的衣服,望著星空月亮,迷迷糊糊又進入了夢鄉。淩晨五點二十分,天剛蒙蒙亮,段主任叫醒了大家。我們拿起相機就趕忙向東邊的山頂爬去。沒走幾步,鞋襪褲子被草叢露水濕透。快到山頂,太陽還沒露臉,我正在拍著草上霧珠。轉眼間,一輪紅日從東邊的雲海中一躍而起。瞬間,我趕緊把鏡頭對準雲霧裏冉冉升起的太陽。紅丹丹的太陽周圍有一個紅圈日暈,把雲彩照射得層次分明,蔚為壯觀。整個日出隻維持不到10來分鍾,此後,就是大霧蒙蒙,太陽再也沒有露出笑臉。也允是我們克服千難萬險執著的心感動了日神,才給我們領略到他的光芒和笑臉。人生拍到此景,不枉此行,美哉。
  走進八麵山,千年古道似有華山之險峻,千年鐵杉亦有黃山之秀麗,千姿百態的石筍更有張家界之奇觀。山頂草場在雲霧中若隱若現宛如仙境。八裏洞天、玉女摔跤、天宮神印、仙牛騰雲、老鷹展翅、猴子搬蔸、金雞叫天門、銅鑼圈、雞心石、小石林 神仙牆、 油鹽耕、糍粑條、盼妻歸等自然景觀令我們流連忘返。南宋李新、羅世傳領導的黑風洞起義發生在此山下,清順治六年,王宗率領的紅巾軍在此山打敗清軍。1928年毛澤東在桂東沙田萬壽宮頒布《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後,經八麵山到四都宿營,播下了革命火種。挑寮村當時僅17戶,就有25人參加了紅軍,村內先後有46人為革命獻出了生命,村裏至今還有當年紅軍留下的標語,戰壕、堡壘,桃寮村也被世人稱為紅軍村。八麵山也曾是三五九旅南征北返宿營地,1934年紅軍獨立四團在八麵山阻擊牽引敵人,掩護肖克、任弼時指揮紅六軍北上,王震曾在八麵山一舉殲滅國民黨第九戰區第五工兵團。抗日戰爭時期,美國空軍飛虎隊飛機在與敵機戰鬥中墜毀在八麵山桃寮,更為八麵山愛國主義教育披上一層傳奇的色彩。除此曆史人文景觀外,這裏還是動植物生息的樂土。據專家考證,八麵山境內擁有種子植物178科,834屬,2031種。其中屬於國家一級保護植物29種,腳盆寮、頂寮的素有植物界“熊貓”之譽的 “銀杉群落”。1000多株國家一級保護的珍稀樹種銀杉中,最大胸徑達138cm,樹高24m。有南方鐵杉純林13hm2,356株鐵杉中最大的地徑達3.9米、胸徑達3.7米、樹高近50米。區內有野生動物240種,其中稀有珍貴野生動物數量為湖南第一。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華南虎、金貓、雲豹以及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獼猴等,共43種。這裏的山水草木、飛禽走獸無不保持著原始質樸的風貌,鮮見一絲人工痕跡,為我國最大的生物基因庫,也是生物學家進行科學考察研究的理想場所。
  陶醉在八麵山這幅千古美麗的畫冊中,怎不令你如癡如醉,心曠神怡!再見了,令人神往的八麵山。

                作者單位:湖南郴州資興市周源山礦工會
下一篇:鄧海平:等待

万博全网站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