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甲甲:淺談東西方差異
作者:吳甲甲
2010-09-19 08:04
來源:中國煤炭新聞網
摘要:在中西跨文化交際中,文化差異屢見不鮮,嚴重影響了交往的順利進行,因此我們很有必要找出原因,盡可能避免文化差異造成的負麵影響。
關鍵詞:跨 文化交際、文化差異
當今中國社會掀起了一股狂潮——出國留學,尤其是一些小留學生,出國留學有很多益處,但是對於任何一個留學生來說都要麵對一個嚴峻的現實問題:文化差異給日常生活所帶來的不便。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出國之前要對兩國文化有個充分的了解,特別是文化差異所帶來的影響。下麵是我對東西方文化在禮儀與教育方麵的一些了解,我想隻有知己知彼,才能更好適應。
(一)文化差異對禮儀的影響
由於各國的曆史與文化底蘊不同,各國人民在進行交往時的習慣也有不少差異。特別是中西方之間,禮儀上的差別很大,因為不了解這些差異而引起的誤會和笑話並不少見。一個大家熟悉的故事:一個國民黨軍官攜夫人去機場迎接來自美國的顧問。雙方見麵後,美國顧問出於禮貌說:“您的夫人真漂亮!”軍官甚感尷尬又不免客套一番:“哪裏,哪裏!”在中國,這本是一句很普通的客套話,可是蹩腳的翻譯卻把這句話譯成:Where? Where? 美國顧問聽了莫明其妙,心想:我隻是禮貌地稱讚一下他的夫人,他居然問起我他的夫人哪裏漂亮?於是他隻好說:“從頭到腳都漂亮!”這就是由於中西文化差異鬧出的禮儀上的笑話。由此可見,了解中西方交往之間的習慣差異是很有必要的。往大處來說,一個國家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經濟貿易中,了解對方國家的禮儀習慣,將有利於各國之間的交往。從小處來講,一個人了解對方的禮儀民間習慣,是對對方的尊重,容易給對方留下一個好印象,以便交往的順利進行。本部分就以下方麵說明東西方文化差異對禮儀所產生的影響:
一、 社會交往方式的差異對禮儀的影響
東西方文化都非常重視人際交往,但在交往的觀念、交往的方式上都有著明顯的差別。如中國人熱情好客,在人際交往中飽含熱情,問寒問暖,似乎沒有什麼可保留的,對於了解有關年齡、職業、收入、婚姻狀況、子女等問題,覺得都理所當然。而在西方國家中,特別重視對方的隱私權。個人穩私,主要包括:個人狀況(年齡、工作、收入、婚姻、子女等)、政治觀念(支持或反對何種黨派)、宗教信仰(信仰什麼宗教)、個人行為動向(去何種地方,與誰交往、通信)等。凡是涉及到個人隱私的都不能直接過問。西方人一般不願意幹涉別人的私生活和個人隱私,也不願意被別人幹涉。比如,中國人會直接詢問別人所買物品的價格。因為在中國人看來,物品的貴賤隻是表示該物品的質量。而在西方人眼裏,如果你直接詢問別人所購物品的價格,就可能是探問對方的經濟條件,因此,這也是西方人的隱私,屬於不宜直接詢問的問題。如果你想了解該物品的價格,隻能委婉地誇耀、讚賞該物品,而這樣的情況下西方人一般也隻告訴你該物品的貴或賤,一般不會告訴你準確價格。另外,人際交往的空間距離可以分為親密距離、個人距離、社交距離、公共距離四種。中國人的空間距離相對較近。我們在大街上經常可以看到兩個中國少女挽臂親昵而行,而在西方則很少見到。西方人覺得中國人過於親近,而中國人又會覺得西方人過於冷淡、傲慢,過分疏遠,是不友好的表現。如果中國人發現交際對方的衣服上有根線頭,他會很自然地幫助對方摘掉;而在西方人眼裏,這是不禮貌之舉。中國人看到朋友穿了件非常漂亮的衣服,會上前摸一摸,詢問價錢或質地;而西方人則不會這樣做,他們更多的是羨慕,並直接讚美。東方人非常重義、重情,西方人則崇尚個人獨立。
二、 個人人生觀的差異對禮儀的影響人則崇尚個人獨立。
1、 個人榮譽感與謙虛謹慎
中國文化卻不主張炫耀個人榮譽,則提倡謙虛謹慎。一般來說,中國人大多反對或蔑視王婆賣瓜式的自吹自擂。而相反,西方人崇拜個人奮鬥,尤其為個人取得的成就而自豪,從來不掩飾自己的自信心、榮譽感以及在獲得成就後的狂喜。
2、 自我中心與無私奉獻
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識和獨立意識很強,主要表現在:1.自己為自己負責。在弱肉強食的社會,每個人生存方式及生存質量都取決於自己的能力,因此,每個人都必須自我奮鬥,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2.不習慣關心他人,幫助他人,不過問他人的事情。正由於以上兩點,主動幫助別人或接受別人幫助在西方往往就成為令人難堪的事。因為接受幫助隻能證明自己無能,而主動幫助別人會被認為是幹涉別人私事。
中國人的行為準則是“我對他人,對社會是否有用”,個人的價值是在奉獻中體現出來的。中國文化推崇一種高尚的情操——無私奉獻。在中國,主動關心別人,給人以無微不至的體貼是一種美德,因此,中國人不論別人的大事小事,家事私事都願主動關心,而這在西方則會被視為“多管閑事”。
3、創新精神與中庸之道
傳統的中國文化要求人們不偏不倚,走中庸之道,因而中國人更願意維護現狀,保持和諧。而西方文化鼓勵人民開拓創新,做一番前人未做過的、傑出超凡的事業。
4、個性自由與團結協作
中國文化則更多地強調集體主義,主張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主張同甘共苦,團結合作,步調一致。而西方人十分珍視個人自由,喜歡隨心所欲,獨往獨行,不願受限製。
三、 法製觀念的不同對禮儀的影響
東方文化以儒家思想為代表。在情理法的中國,人情味濃厚,什麼事都可以想想辦法,托托人情,走走關係。因此在中國,人事關係極為重要,生活之中充滿天倫之樂。有句老話:“血濃於水”“親不親,故鄉人,美不美,家鄉水。”這些話所包含的意思是人情影響判斷。“水”,即使不美,但隻要是家鄉水,那也就美了,這就是情重於理的表現。甚至有時會情重於法,這主要是因為中國曆來有情影響法的 製度空間,也就是說,我們中國人先講合情,再講合理,然後講合法。若合法而不合情合理,這法就難以執行,若合情合理,有法也可以不依。
西方人則是倒過來的。西人重法,不重人情。在法理情的西方國家,法在理前,理在情前。我們時常看到西方父子之間、夫妻之間、朋友之間上法庭打官司。有些事明明不合情不合理,但合法,吃虧者也隻有自認倒黴,旁觀者也隻能容忍。但若有的事不合法,即使合情合理,西人也會爭論不休,直到鬧上法庭。西方人雖淡薄人情,卻十分的講公正、平等,即使是一介草民,隻要是真正合理合法,就是同總理打官司,他也照樣可以打贏。
四、 社會習俗的不同對禮儀的影響
在東方文化中,男士往往倍受尊重,這主要受封建禮製男尊女卑觀念的影響。在現代社會,東方文化也主張男女平等,但在許多時候,男士的地位仍然較女士有優越性,女士仍有受歧視的現象。在歐美等西方國家,尊重婦女是其傳統風俗,女士優先是西方國家交際中的原則之一。無論在何種公共場合,男士都要照顧女士,比如,握手時,女士先伸手,然後男士才能隨之;赴宴時,男士要先讓女士坐下,女士先點菜,進門時,女士先行;上下電梯,女士在前……。
在處理長幼關係時,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國家對待長者特別尊敬、孝敬。比如,在許多中國人看來,如果老人有子女,年老時子女把老人送到養老院或敬老院去生活,這就是不孝,過年過節兒女一般要和老人一起過。在中國農村一些地方,過年時,晚輩都要給長輩行跪拜禮。而在西方國家,由於崇尚自立,兒女成年後和父母間的來往則越來越少,致使許多老人時常感到孤獨,晚年生活有一種淒涼感。
五、 等級觀念的差異對禮儀的影響
東方文化等級觀念強烈。在中國,傳統的君臣、父子等級觀念在中國人的頭腦中根深蒂固。父親在兒子的眼中、教師在學生的眼中有著絕對的權威,家庭背景在人的成長中仍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另外,中國式的家庭結構比較複雜,傳統的幸福家庭是四代同堂。在這樣的家庭中,老人幫助照看小孩,兒孫們長大後幫助扶養老人,家庭成員之間互相依賴,互相幫助,密切了親情關係。
在西方國家,除了英國等少數國家有著世襲貴族和森嚴的等級 製度外,大多數西方國家都倡導平等觀念。特別在美國,崇尚人人平等,很少人以自己顯赫的家庭背景為榮,也很少人以自己貧寒出身為恥,因他們都知道,隻要自己努力,是一定能取得成功的。正如美國一句流行的諺語所言:“隻要努力,牛仔也能當總統。”(If working hard, even a cowboy can be president.)在家庭中,美國人不講等級,隻要彼此尊重,父母與子女可直呼其名。他們的家庭觀念往往比較淡薄,不願為家庭做出太多犧牲。
(二)文化差異在教育方麵的影響
東西方民族各自具有獨特的文化背景和社會心理結構,生產活動方式和發展水平不同,反映在思維,認識方式和風格上就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中西方不同的認識方式深深影響了本民族理論思維和科學文化沿著不同的路向發展。以下就此做一些闡述:
一、中西方啟蒙教育的認知方式不同
1、西方民族思維方式以邏輯 03manbetx 為主要特征,而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民族思維方式則以直觀綜合為基本特征。
2、西方重理,思辨。西方人關心世界本源,主客體關係,事物如何發展變化等,彌漫著理性思維的色彩,抽象思辨是西方思維的特征。而作為東方民族典型代表的中國傳統思維方式,則以直覺和經驗為特征。中國古代科學和哲學是靠向內思維得到的,將各種經驗現象醞釀體會,豁然貫通而提出的概念的。這些概念的理解隻能意會而難以言傳,如對一幅書法作品,一幅國畫的欣賞,隻能向內領會,才能領略作者的神韻的起伏。
3、西方文化結構以細節 03manbetx 居優,東方文化結構則以整體綜合見長。如:在姓氏排列中,中國姓氏先是宗姓,輩份,其次才是自己的名字,突出的是氏族整體。西方國家則先是自己的名字,再是父名,然後才是族姓,突出的是自己。
二、中西方在人與自然關係上的著眼點與執著不同
西方文化較多關注的是自然,人與自然的關係是其注重的中心問題,由此衍生出理智和 科技。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西方文化認為天人處於對立的鬥爭狀態,即人應該征服自然,強調人與自然的對立,把自然看成敵對力量。而中國文化關注的對象是人。人與人的關係是中國文化關心的核心問題,人們立足於現實人生,注重政治倫理。純科學的研究及所有的自然科學都成為多數人所不屑。但中國文化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也有著自己的執著。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天人合一",把自然人格化,追求人的精神消融於自然界之中,人與自然共呼吸的和諧狀態。
三、中西方價值觀與人生追求的不同
西方文化由於自然科學的發展,因此比較重功利和實效,善於算經濟帳。例如:一個人在寫字,圓珠筆的筆尖向外放還是向內放,更節約拿筆寫字的時間,怎麼放的狀態最有效等。
中國文化著重於人倫關係的調節.禮義規範高於一切,提倡人為了符合某種禮義規範應該犧牲自己的利益,"重義輕利"被視為高風亮節,品格高尚。
正確認識了解禮儀可以順利地與人友好相處,清晰了教育方麵的差異可以幫助我們更好融入學習,我們要在文話差異中與人與己和諧相處,使自己能沐浴在世界的和諧的文化浴中。
作者單位:中國礦業大學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
上一篇:
張永明:淺析思想政治工作的“曖昧”傾向
下一篇:
楊京鋒:做思想政治工作更需要尊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