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網言】父母的養老錢還是不動為好
當前,日漸高漲的房價、不菲的結婚成本常常讓很多正處於談婚論嫁年齡的年輕人捉襟見肘。於是,有關該不該花父母的養老錢結自己的婚成為很多人茶餘飯後的談資。以筆者之見,父母的養老錢還是不動為好。
就一般的家庭而言,父母有是雙職工的,但單職工家庭也不在少數。除去一家人的吃穿住行,人情往來,一般的父母們又有幾個床底下藏著金山銀山啊?假如有個二三十萬元的積蓄,也可謂是“養老錢”,手裏沒有一點救急用的錢,怎麼安度晚年?舔犢情深自古以來就有。如果父母手有餘財,子女結婚、買房時,能夠主動接濟一點,我們無可厚非。可如果明知父母不是很寬裕仍來“揩油”,則令人有些不能原諒。
聽說這麼一件事:一父母為了兒子能順利完婚,除把自己大半輩子的所有積蓄傾囊而出外,又借款幫孩子付了房子的首付。誰知孩子仍不滿足,又和父母達成“協議”——每月再替兒子承擔500元的房子月供。由於父母年過50,母親又沒有工作,為早日還清房貸,老兩口節衣縮食,日子過得格外清苦。像這樣的例子恐怕不在少數。所以才有了“兒女結婚父母就像上戰場”的感慨。
也許有人要問,如今結婚成本這麼高,如不依賴父母的資助,自己又沒有足夠的存款,難道婚就不結了嗎?當然不是。筆者認為,作為新一代的年輕人,思想上還是活絡些好。規矩是人定的,當然也是可以改的。定婚可辦,“彩禮”就免了;婚照結,房子、車可以長遠計劃。如房子,可以從租開始,等自己有了能力,再買小房,換大房。如此一來,父母不必在退休後仍為孩子的婚姻大事操心個沒完,孩子也可在一步步的建家過程中體會其中的艱辛和不易。當憑借自己的努力擁有自己的房子、車子時,那種別樣的滿足又怎是不勞而獲所能比擬?有什麼能力辦什麼婚禮,莫為了一時風光,欠一屁股債不說,再搭上父母後半輩子的幸福就太不值得了。日子終究還是自己過。(東灘礦 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