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踞世界頂峰的人
作者:張學文
2010-09-30 07:57
來源:中國煤炭新聞網
在海拔1300米的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在地處黃河母親的懷抱之中,在世界最大規模的煤直接液化生產基地,彙聚了這樣一個團隊,這個團隊中有勇挑重擔的領軍人物、世界煤製油大獎獲得者張繼明,有全國勞動模範、煤直接液化工藝的發明者舒歌平,有撇家舍業、長年奮戰在一線的優秀 管理者王鶴鳴、楊占軍、趙振秋、孫華山、張傳江、喬寶林等,還有兢兢業業、以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為目標的全體煤製油員工,他們深明大義,以國家能源 安全戰略為己任,用自己的滿腔熱血和辛勤汗水,硬是在這個高原上樹起了讓世界矚目的豐碑,共同演繹出全力奉獻我國煤製油事業的感人故事。
誌存高遠 彰顯憂國之精神
作為一個領域的專家,當國家需要的時候,他們總是衝鋒陷陣,在所不辭,張繼明和他的團隊就是這樣。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我國對於石油的消費需求量越來越大,目前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石油進口國。石油問題已經成為製約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之一。
根據我國貧油富煤的現狀,作為中國最大的煤炭企業,神華集團1997年就提出了以煤製油的設想,並得到了國家的支持。2000年2月,國務院批準神華集團投資建設第一個工業化的煤直接液化工廠。2003年6月,擔負著國家能源發展任務的神華集團成立了負責煤直接液化工程實施的中國神華煤製油有限公司,後來又在其之下成立了神華鄂爾多斯煤製油分公司,全力開展煤製油技術的研發及工業化煤製油示範廠的建設工作。
在神華鄂爾多斯煤製油分公司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技術保障舒歌平,生產運行張繼明。”其描述的就是煤製油工程的兩大核心人物--中國神華煤製油化工有限公司副總裁兼神華鄂爾多斯煤製油分公司總經理張繼明和神華
鄂爾多斯煤製油分公司總
工程師舒歌平--為神華煤製油事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在加入神華煤製油公司前,當時還在中國石油遼陽石化分公司擔任廠長的張繼明,就已經是石化行業小有名氣的 管理和技術精英,他主持的“替代進口催化劑”科研項目獲得了中石化係統 科技進步二等獎,並先後多次被中國石油總公司評為現代化 管理成果獎及先進基層工作者,個人的未來發展道路一片坦途。然而,在國家煤製油事業的感召下,2003年4月,張繼明放棄了優越的工作環境,滿懷創業的激情,毅然決然地來到了神華集團,擔任剛剛成立的煤製油廠廠長,和眾多誌同道合的夥伴們共同肩負起了這一時代的重任。
舒歌平1982年大學畢業後,在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專心從事了近20年的煤直接液化技術研究。2002年1月,為了將煤製油技術工業化,實現國家煤製油事業的夢想,舒歌平放棄了眾多優越的工作機會,選擇加入中國神華煤製油公司,先後擔任煤液化研究中心主任 工程師、神華煤製油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等職務,主持了神華煤直接液化工藝的開發工作,並於2008年5月調入神華鄂爾多斯煤製油分公司任總 工程師。他是神華煤直接液化工藝的主要發明者,是國家863煤直接液化高效催化劑課題的首席科學家;他勇於挑戰國外工藝,研究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神華煤直接液化工藝。
就這樣,張繼明、舒歌平、以及很多像他們一樣高素質的人才因為共同的事業走到了一起。為了確保煤製油工業化生產的順利開展,2004年,按照逐級放大的原理,神華集團在上海建設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煤直接液化工藝開發裝置(PDU),每天處理原料煤6噸,同時建設了高效合成催化劑製備裝置。為了培訓人員,熟悉流程,掌握技術操作要領,張繼明率領他的團隊,參與了PDU的多次開車工作。
由於中試裝置較實驗室裝置的放大倍數較大,又是國內首套此類裝置,在技術、設備、建設過程中自然會暴露出很多問題,國內外對煤直接液化的懷疑論調也是此起彼伏。重壓之下,張繼明、舒歌平、張傳江、趙振秋們沒有灰心,他們始終堅守在中試基地,細致了解、全麵 03manbetx ,與其他工程技術人員和操作人員對工藝、技術、設備、操作等方麵的問題一點一點地進行梳理,研究解決方案。他們夜以繼日地撲在裝置現場,方便麵成了每天的主食,員工宿舍幾乎成了擺設。終於,辛勤的汗水澆灌出了豐碩成果,在他們的努力下,繼2004年 12月16日中試裝置試車成功打通了全流程之後,2005、2006年的PDU試驗情況越來越好,2006年的第三次試驗累計運行時間達到了2477小時,試驗結果表明,神華煤的轉化率大於91%,實際油收率超過了56%,又一次驗證了神華煤直接液化工藝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獲得了穩定狀態下的數據和樣品,同時也對煤直接液化廠操作人員進行了一次長周期的培訓,實現了預期的全部目標。2007年和2008年兩次試驗情況更加理想,操作比前幾次都更加自如。由於幾次試驗不斷取得成功的消息拔開了壓在眾人心頭上的陰霾,讓煤製油人樹立了信心並看到了勝利的曙光。這裏不妨摘抄一段2007年PDU試驗結束後,寫自煤製油廠一名員工的感慨:“上海中試裝置不斷地實踐摸索,不斷地奪關闖隘。困難麵前,煤製油廠職工不怕天,不怕地,有困難,共同啃下,有瓶頸,立誌拿下。都說煤製油廠有那麼一股氣,一股“事爭第一、誓創一流”的錚錚骨氣。成就世界領先技術的奇跡,靠的正是這股氣。”
伴隨著中試試驗的成功,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全球首個現代煤直接液化工業示範廠的建設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開展。2004年8月奠基,2005年4月正式開工,曆經3年的艱苦奮戰,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54個裝置(單元)開始陸續中交。由於無以往的 設計與建設經驗可以借鑒,已中交的設備尚不同程度地存在工程的尾項和遺留問題,有些是已知的,有些則要通過調試和運轉才能發現,而這一切複雜的工作全部要由接收設備的生產運營單位,也就是張繼明和他的團隊來完成。
在張繼明的帶領下,全體員工又進入了工程尾項整改的繁重勞動之中,他們重點對工程 設計不合理、設備選型不合理和設備質量不能滿足要求等問題進行全麵整改,並對整改的問題實行“三查四定”,即查未完工程量,查 設計漏項,查工程質量及隱患;並根據整改問題定任務、定人員、定時間、定 措施。
氫氣在直接液化反應過程中占有極其特殊的位置,沒有氫氣就不能生產出以煤為原料的石油產品,引進殼牌氣化技術建設的兩套煤製氫裝置是其中的核心裝置。盡管裝置單元已經中交,然而一個嚴峻的命題卻橫在張繼明和他的同伴們麵前:目前國內采用相同技術已建成的煤製氫裝置大都位於外部運行環境較好的溫暖地區,但運行狀況卻都不理想。在環境條件尚優的地方尚且如此,在冬季嚴寒而漫長的內蒙古高原能成功嗎?在零下30多度的惡劣環境下,能否實現氣化爐的穩定運行對張繼明和他的同伴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對此連專利商派來的外國專家都沒有底氣,張繼明和他的團隊能突破這個命題嗎?國內外的氣化專家都在拭目以待,其中一些人甚至早早就做出了難以成功的預測。
張繼明和他的同伴們相信一句話,“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動員會上他們笑談壓力,為員工減負;聚光燈下,他們徹夜討論,優化實施方案。麵對中交後煤製氫裝置存在的大量尾項,張繼明帶領他的團隊,親自鑽研技術問題,及時組織總包、施工單位工程技術人員召開協調會,先後組織處理各類問題近千項。由於工程總包方缺乏北方嚴寒地區建設同類裝置的經驗, 設計的伴熱設施嚴重不足,在冬季出現了管道凍、凝,閥門不能動作等問題。為此,他們新增伴熱線近15000米,保溫材料近700立方米,為了解決關鍵設備閥門不能在低溫條件下正常工作的問題,他們曾冒著零下二十多度的低溫,在94米高的鋼製框架上一幹就是幾個小時。
實幹苦幹出成果。2008年4月28日煤製氫氣化裝置一次點火成功,5月5日成功打通流程並產出了純度合格的氫氣;4個月後,張繼明他們又攻下了第二台煤製氫並順利運行,這就為2008年12月底煤液化裝置的開車打下堅實基礎並創造了關鍵條件,直到這時,張繼明虎著的臉上才有一絲笑容。看到這一絲笑容是那樣的不容易。
創新銳氣 弘揚唯實之品質
鼓勵創新、大興實事求是之風是神華鄂爾多斯煤製油分公司的品質。在這裏,所有的 管理 製度都與生產實際緊密結合,保障著全廠的順暢運行,這要歸功於公司領導班子所定下的 製度原則,即“要寫能做到的,要做已寫到的。” 記者在現場采訪時,很多員工稱張繼明是實幹家,幹工作務實、勤奮,碰到問題就是拚命三郎;是企業家,管理企業有章、有法,他不但引進了中石油、中石化一些優秀管理方法,而且不斷創新,從而帶出了一流的隊伍;是科學家,雖然學曆不是很高,但他愛鑽研,煤製油的工藝流程和各單元的情況爛熟於胸,整個兒一本活字典,是全體員工的主心骨。
麵對世界首套煤直接液化裝置,有幾個世界之最是需要給世人進行展示的:世界最厚的不鏽鋼管道、世界最大的冰機、世界最大的氫氣壓縮機、世界最大的閥門(10噸)、世界首套工業化催化劑製備裝置、世界首套百萬噸級的煤液化裝置、世界上處理量最大的加氫穩定裝置、世界最大的煤製氫裝置、世界最大的殘渣成型裝置、世界最複雜的汙水處理裝置,等等,細細統計總共有30多項。在試生產和改造過程中,麵對比比皆是的超大、超重設備和超高的框架,如何有效指揮,促使這些設備能夠按照流程達到運行目標,擺在張繼明和他的同伴們麵前的問題和困難依然很多。麵對困難和問題,隻有精心謀劃,不能有絲毫馬虎。為此,張繼明和他的同伴們廣開思路,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完成了一個又一個奇思妙想,解決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
在神華煤製油工程開工建設到安裝調試,從投料到試生產,這期間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等親自到現場進行視察,神華集團領導也多次到現場指導,給生產現場的員工帶來了無窮的動力。有了這種動力,無形中為張繼明和他的同伴們減輕了身上的壓力,更增添了他們必勝的信念;有了這種動力,員工們努力攻關,攻克高溫、高壓、臨氫狀態下的操作難關;有了這種動力,神華煤製油人硬是以超人的膽魄,建成並運轉了這一聞名世界的偉大工程。 勇敢的神華煤製油人,不斷將壓力變為動力,深入推進各項工作,尤其在煤製油技術方麵,實現了“五大創新”,即:掌握了世界第一套百萬噸級煤直接液化技術;實現了第一套合成催化劑裝置開車;煤液化裝置第一次試車就創造了連續運行13天計303小時的世界開車記錄;所有裝置均實現了按 計劃開車、按 計劃停車,過程中流程穩定,所有設備 安全、可控、無 02manbetx.com ;解決了這個領域內裝置低濃度、油煤漿運行,殘渣不成型,以及煤液化反應器濃度控製等世界性難題。
張繼明和他的同伴們並未滿足於將裝置開起來及平穩運行,他們還在實施過程中不斷 總結經驗,對工藝設備進行優化和改造,並開展設備的國產化研究,2009年共完成改造上千項,設備國產化技術攻關上百項,在技術改造過程中共計取得6項專利,在後期的試生產階段又取得了11項專利。神華煤製油人將生產現場變成了新技術的搖籃,將煤製油基地變成了創新的沃土。
浩然正氣 展現仁愛之美德
幹世界頂級事業,人是第一要素。要想在這片沉寂了千百年的土地上,矗立起一座世界級的現代化煤製油化工城,其難度可想而知。 對神華鄂爾多斯煤製油分公司的員工來說,最困難的時期莫過於初到現場的生產準備階段。國內大型的石化企業大都靠近城市、生活環境優越,而神華煤製油廠地處沙漠邊緣地帶,建設和生活條件都很艱苦。2005年300多人到現場工作時, 8個人擠在一個宿舍,連上廁所都要排隊,時間長了,一些人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立場開始動搖。
分公司副總經理趙振秋分管員工招聘和行政後勤工作,對個中的酸苦最是清楚。他回憶說,有一次公司招聘了5名剛畢業的大學生,來之前雖然學生們都聽了關於現場條件的介紹,也都表態不畏艱難困苦,然而當他們真正來到煤製油項目現場一看,才知道條件遠比想象的差,再加上那天天公不做美,漫天的沙塵吹得人喘不過氣來,幾個人連行李都沒放下,當場就打道回府了。 對在這裏長期工作的員工來說,惡劣的自然環境尚可忍受,真正動搖軍心的還是家庭與事業不可兩全。人是有七情六欲的,人是現實又真實的,人又最容易受外界因素影響。煤製油的廠區遠離城市,青年人找對象難,隨隊家屬就業難,小孩上學難,即使是已經結婚的員工,80%也都是兩地分居。此外,員工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宿舍、裝置“兩點一線”,在裝置試車階段,甚至整日整業都奮戰在項目現場,“煤製油”被員工戲稱為“沒自由”。這種情況直接導致公司設立初期部分優秀員工的流失,影響了隊伍的穩定。 這些老大難問題無時無刻不在困擾著張繼明和他的同伴們,如何為員工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學習、生活環境,如何幫助員工解決好個人、家庭與事業的矛盾,如何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是擺在班子麵前一個頗為棘手的問題。
班子經過商量,實行了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辦法。一方麵,他們積極做有調離想法員工的思想工作,給他們講煤製油產業的發展前景,講煤製油事業為個人職業發展所創造的平台,穩定軍心,保證團隊的戰鬥力;另一方麵,他們想盡辦法,為員工解決實際問題:創造職業發展通道,讓生產骨幹盡快成長;提高工作和生活條件,讓員工感受到家的溫暖。 大到向上級爭取政策,新建宿舍,提高員工工資福利,小到修繕操場、提升夥食、與地方搞聯誼活動。這些,張繼明他們都是親曆親為,將工作做到極致。此外,他們在工作中鼓勵員工多掌握技能,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工作之餘,他們組織員工開展各種文體活動,開展籃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比賽,開展書法、攝影比賽,豐富員工的 文化生活。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全體員工的力量緊緊地凝聚在了一起,大部分生產骨幹均克服各種困難,堅持留了下來,工廠順利闖過了人心穩定這一難關。
人是留下了,但如何提高員工業務素質,仍然是一個非常緊迫的問題。按照張繼明最初的設想,工廠如要正常運轉,有豐富操作經驗的員工要占到三分之一,另有三分之一是有類似裝置操作經驗的人,最後三分之一才是招聘的大學畢業生,這也是現代石油化工企業的用人模式。但因為項目現場生存環境差,生活條件又相當有限,很多有操作經驗的人更願意去沿海城市工作,因此招收人員中80%為剛畢業的大學生。一個有經驗的師傅要帶4個大學生徒弟,和中石化等單位“一帶一”的模式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處在這種情況下,張繼明一手抓生產準備,一手抓員工培訓。他采取“‘師帶徒’培訓一部分,‘到外地學習’再培訓一部分”的辦法,利用自己在中石油和中石化係統的工作關係和個人影響力,一次性抽出三分之一的操作人員到遼寧培訓,到天津、山西等地的煉化、催化等相關企業學習,此外,張繼明還為員工創造條件到荷蘭、加拿大進行實際操作培訓。張繼明還引進石化係統的管理經驗,一方麵定人定編,一方麵加強宣傳,招兵買馬,經過幾年的努力,2007年員工人數達到了1000人,其中通過培訓和強化學習,懂操作、有經驗的人員達到了80%,再次創造了奇跡,並為後期的試車與生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越是困難時,越能顯示出張繼明一班人一心為國、一心為公的精神來。他們在管理上狠下工夫,大膽改革。在分配 製度上,按崗定酬,縮小高管與員工的收入差距;在福利待遇上,打破傳統級別觀念,實行領導與員工同等對待;在工廠管理上,引進先進理念,實行扁平化管理;在保運上,依托社會力量外包,從而降低成本;甚至連飯菜質量、節日慰問、8小時之外的娛樂活動,他們都是親自過問。這些 措施不僅使他們贏得了員工的信任,而且極大地調動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 張繼明、舒歌平以及領導班子的其他成員,一心撲在煤製油事業上,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遠離家人,隻身在現場工作,但從進駐鄂爾多斯生產現場時起,幾年來他們基本上沒有休過假或回家探親,偶爾也隻是利用回京開會的機會,回家與家人小聚,有時會期緊急他們經常是過家門而不入。 煤製油公司的一位員工在接受采訪時動情地說:“繼明總這些年為煤製油的發展操了不少心,以前烏黑的頭發已經花白了。”一位曾在直接液化項目現場工作的外國 工程師亦感慨地說:“幾年前的張繼明顯得很年輕、很精神,現在好像變老了。” 領導忘我的工作精神和以身作則的工作作風為員工樹立了榜樣,增強了他們對煤製油事業的信心,同時激勵著他們不斷學習進步,超越自我。煤液化生產中心設備主管喬元, 2005年參加工作以來,在日常的設備工作中,他應用大學所學的知識,勤於發現,善於探索,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提升,先後進行了11項技術革新,創新節約增效200多萬元。他編製煤液化506台設備操作技術 01manbetx ,並對156名新員工進行現場實際培訓,通過單機負荷試車實踐示範操作,使青年員工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帶動了一大批青年員工,被員工譽為“善於攻關的人”。
凜然骨氣 樹立民族之豐碑
煤直接液化製油的理論已經提出了近一個世紀,但在神華煤製油工程建設成功之前,其核心技術一直為德國、美國和日本三個國家所壟斷。 在煤製油領域創出自己的品牌,增加中國的話語權,這是國家發展的需要。這些年,國家加大對這方麵的重視程度,支持神華集團上馬建了世界第一套商業化、規模化的煤製油裝置,並將這套百萬噸級工程定性為“示範工程”。在這種氛圍中,參與裝置運行的每一個人心裏都有一種無形的壓力。一位主管裝置運行的員工說,當時壓力很大,投入這麼多,關注度這麼高,如果搞不好就是犯罪,就會受到良心的譴責。
臨近全廠試車時,鄂爾多斯高原的溫度已經接近零下30℃,而冬季低溫試車曆來是石化行業的大忌,搞不好就會出問題,一般人不會貿然嚐試;來自技術專利商的一些外國專家擔心自家設備的表現,甚至公開提出了反對意見;此外,國務院為保障開車而專門成立的開車協調指導小組亦明確提出,工廠必須要做到“四不”才能開車,即不能發生火災及爆炸 02manbetx.com ,不發生人身傷亡 02manbetx.com ,不造成損壞設備的情況,不發生環境汙染 02manbetx.com 。
在這種情況下,通常沒有人會願意主動請纓去冒這個風險,然而張繼明和他的同伴們不僅這樣做了,而且還立下了軍令狀。這不是因為腦子有問題,而是因為他們算了這樣一筆賬:雖然集團總部對開車時間沒有具體要求,但如果這個冬季不開車,開車時間將會至少延遲半年,再加上需要對問題進行暴露並進行整改,也就意味著神華乃至國家掌握直接液化技術的時間至少將會推遲一年;此外,這期間公用工程不能停,每天損失會很大,粗略測算將會浪費掉3個億左右的資金。所以,出於對國家和公司的責任,出於共產黨員的覺悟和良知,他們這樣做了。
當然,張繼明和團隊並不是衝動和盲目地做出這樣的決定,他們不打無準備之仗。幾年來的摸爬滾打,他們對這套裝置和工藝流程已經有了充分的信心。為了將車開好,他們號召全體員工停止了一切娛樂活動,及早進入備戰狀態,每天仔細查看各裝置的狀況,認真 03manbetx ,及時整改,不放過一絲一毫的變化;此外,他們還針對冬季開車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采取了三項 措施:一是防凍防凝,二是保證備品備件充足,三是盡量考慮各種可能的工況和環境影響因素,製定完整的試車 預案。
2008年12月30日,決戰的時刻到了。14時46分,神華煤直接液化百萬噸級示範工程開始投煤試車,在張繼明的指揮下,整個工廠就象一台上足發條的機器,各環節有條不紊地按 計劃運轉起來。16個小時後煤直接液化裝置流程打通,殘渣順利成型;24小時後,全廠生產流程打通,生產出合格的石腦油和柴油等目標產品。在整個過程中,氣化裝置指標正常!液化裝置指標正常!工藝流程運轉正常!
1月12日淩晨5時38分,在完成了所有預定的試車任務後,工廠按 計劃停車。至此,神華煤直接液化百萬噸級示範工程已經連續穩定運行303小時,各裝置運轉正常。就這樣,一個新的奇跡誕生了!
至此,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掌握百萬噸級煤直接液化關鍵技術的國家。國務院工業與信息化部發來賀電稱“這是我國煤化工領域自主創新和產業化的一個重大突破,對增強我國 科技創新的能力和能源自我保障能力,走中國特色工業化道路都具有深遠意義。”央視新聞聯播稱“煤直接液化開車成功,將為解決我國石油短缺、確保國家石油戰略 安全提供重要途徑”。
這中間還發生過一個真實的故事。在某單元的單機試車過程中,由於操作係統的一個指標設置不合理,經常發生運行不穩定甚至跳車現象,張繼明憑借多年的豐富經驗和過人智慧,經過深入細致地 03manbetx 研究,決定對該指標進行修改,對此,專利商派來的外國專家堅決不同意,並且不相信中方有能力發現連專利商的技術人員都沒有發現的問題。為了不影響全廠開車的進度安排,經過深思熟慮,張繼明果斷地決定修改指標,並向外方承諾承擔由此造成的一切後果。後來裝置平穩運行的事實證明了張繼明所做決策的正確性,外國專家也不得不接受中方的技術意見,並對張繼明的過人膽識表示欽佩。
煤製油分公司綜合辦主任褚良說,張繼明管理經驗之豐富、個人魅力之超群是公認的;舒歌平專業技術之強、知識之淵博是少有的;公司領導班子工作之敬業、待人之真誠是有目共睹的,神華煤製油百萬噸級示範工程的成功運行,煤製油廠一千多員工奉為經典的苦幹精神與團隊凝聚力,都源自這個核心集體。
隨著開車一次比一次順利,工廠逐漸由試車轉入生產,張繼明等一班人並沒有因試車成功而陶醉,他們絲毫沒有鬆懈,迅速調整工作重點與方式,投入設備改造與生產運營工作。嚴格要求,嚴格管理成為了平時工作的主旋律。
據了解,神華鄂爾多斯煤製油分公司設備總計4778台,管道70餘萬米,儀表設備總台數61052台。其中,僅DCS控製點就有3.8萬個,各種閥門有8000多個,而單價超過1000萬元的閥門就有10個,單價超過500萬元的閥門則有上百個,這在石化行業是非常少見的。如何確保設備的正常運轉,如何做到長周期的 安全生產,在公司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公司的 管理 製度、生產製度不斷得到完善與落實,形成了具有神華特色的一整套生產、安全、保障體係。分公司安健環部經理張先鬆說,為了保障生產安全,公司通過建章立製和人員保障,專門設立了獨立於生產的安全監察環保部,並在各生產中心配備具有 安全工程師注冊資格的 安全管理人員,從而保證上下一致的監管與執法力度。此外,公司實行了安全風險抵押金製度,並設立了按月兌現的總經理安全獎勵獎金,對發現隱患、獻計獻策和消除隱患的員工及時進行獎勵,從而激勵與調動廣大員工關注並參與公司的安全生產工作。
自古事業家庭難兩全,當記者在采訪中探及這個話題時,硬漢張繼明亦流露出柔情的一麵,他不無感慨地表達了對妻子、對家庭的歉疚。他指著麵前的獎杯說,世界煤製油大獎不是屬於他一個人的,而是屬於所有艱苦奮鬥的煤製油化工人的,更是屬於理解與支持他們,默默在背後承擔起家庭重擔的親人們的。
歲月易逝,豐碑永存。站在神華煤製油人創造世界奇跡的地方,讓人感慨萬千。一個不斷強大的國家、一個飛速發展的企業,要想成就偉業,首先必須要有一批特別有才華、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吃苦的、特別能忍耐的高素質人才。張繼明和他的同伴們就是這樣一群人,幾年來他們在這片遠離城市、條件艱苦的沙漠邊緣,戰天鬥地,忍耐寂寞,無私奉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世人驚歎的奇跡。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張繼明和他的同伴們還會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神華煤製油事業一定會再創新的輝煌。
下一篇:
鐵運處“迎國慶”文化廣場文藝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