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礦難救援給我們的啟示
這幾天,筆者一直關注智利礦難救援工作,也許是因為自己在礦井工作的原因吧,自8月5日智利聖何塞銅礦礦難發生以來,內心就發緊,總是默默為遇難的礦工們祈禱,直到10月13日上午,首名礦難礦工搭乘特製救生艙回到地麵,33名受困礦工陸續升井,自己的心才稍稍平複。智利礦難的成功救援給了我們煤礦企業很多啟示,33人被困井下69天,卻能成功生還,何以如此?在筆者看來,這場礦難救援過程所展現的人性化值得我們學習。
置於礦難頻發的現實,智利礦難的救援工作顯然更能激起我們的感觸。
礦難發生之後,礦場當局把希望寄托在受困礦工可能已抵達“避難所”,那裏備有氧氣、水與食物。17天之後,礦工們果然向地麵傳送了一張字條,不僅讓所有人知道他們都活著,更讓人知道“避難所”對於礦井安全的重要。筆者也許孤陋寡聞,在礦井工作十餘年,第一次聽說過井下有避難所。正是這小小的避難所,以及不多的食物和水,使被困礦工度過了最初的恐懼和驚慌,從而能夠從容麵對困難,展開積極的自救活動。其實,有報道稱,該公司多次忽視安全方麵的警告,並因違反安全規定而遭到罰款。但即便如此,仍有一座避難所,為被困礦工開啟了生命的通道。我們的避難所在哪裏?或許有,但從未看到它的存在和所起的作用。智利聖何塞銅礦井下緊急“避難所”對於礦工在救援人員實施救助前延續生命起到了關鍵作用,如果當初礦業公司沒有準備,受困礦工很可能等不到救援到來的那一天。高技術的作用至關重要,大到營救過程中使用的重型挖掘機和“膠囊”搭載艙,小到安慰礦工心靈的投影儀和滅菌銅纖維短襪,還有一種名叫“白蘭鴿”的救援器材……顯然,33名受困礦工在700米井下堅持下來,首先是緊急避難所發揮了重要作用,儲備了食品、水、氧氣等急需品;其次是高技術的救援工作。反觀中國的礦難,我們呼籲,煤礦建設與生產中應備有“避難設施”,不怕一萬就怕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