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妙手烹得萬裏香——滕紅梅獲“全國清真美食創新大賽”三項金獎側記
題記: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隻要努力,女人也能在烹飪這一行幹出一番事業來。從一名普通的麵點師到屢獲國家金獎的烹飪大拿,滕紅梅烹飪之路證實了這一點。
妙手烹得萬裏香
——滕紅梅獲“全國清真美食創新大賽”三項金獎側記
9月11日上午9點,“全國清真美食創新大賽”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拉開帷幕。一名嬌小清秀的參賽選手,正在精心烹製清湯狀元餃,她就是兗礦集團南屯礦接待中心招待所中式烹調師滕紅梅。她和徒弟種冬梅在全國200多位名廚廚藝比拚中脫穎而出,獲得了烹飪和麵點“三金”的好成績。與此同時,滕紅梅在2010年首屆中國(曲阜)孔府菜美食節上再創佳績,獲得“中國孔府菜創新名師獎”榮譽稱號。
通過一係列網上報名和精心準備,滕紅梅帶著自己的徒弟踏上了比賽的征途。9月11日至12日,她們已經在素有“中國清真美食之都”和“亞心之都”美譽的烏魯木齊賽場,一展身手。
據了解,此次大賽選手中,共有來自世界烹飪聯合會的60名大廚同時參賽,擔當資深評委的是全國35位烹飪大師,要想在如此強手如林的大賽中取得好成績,必須具備精湛的廚藝。
滕紅梅的參賽作品是烹調狀元鮑、麵點君子菊、清湯狀元餃。狀元鮑是煙台鮮鮑魚與山東雙色狀元餃的組合,菜品新穎、美觀、營養豐富;君子菊的創新特色是,菊花魚和苦瓜的搭配,味微苦,除顏色搭配外還做到營養的搭配,不僅造型美觀,晶瑩透明,而且口感很好,清爽滑嫩;清湯狀元餃是取五種食物的自然顏色和成麵皮,與五種不同餡心組合成一道麵點,造型美觀、精巧細致、色彩豐富、味道鮮美。麵對如林強手,她們放平心態,在比賽中充分尊重清真飲食習慣,將菜、麵的色、香、味、形、器完美統一起來,把清真菜獨有的烹飪技巧和獨特風味運用到新菜的創新中。烹調中,她的這些參賽作品以其品味俱佳、構思新穎、原料和湯汁自然、文化底蘊深厚獲得評委和觀眾首肯,一舉獲得兩個“創新金獎”的好成績。清湯狀元餃獲得大賽十大清真創新名點,狀元鮑獲得番茄菜品創新獎。
徒弟種冬梅的參賽作品是麵點核桃酥與挎包酥。核桃酥小巧玲瓏、入口甘甜香酥;挎包酥是將三種顏色分別組合在一起,新穎別致,營養豐富。最終,她的麵點製作以香甜酥鬆、火候得當、質感鮮明獲得了“一金”的好成績。挎包酥獲得大賽十大清真創新名點。
9月17日,滕紅梅從烏魯木齊回來後,急忙趕赴曲阜,參加9月18日的2010年首屆中國(曲阜)孔府菜美食節孔府菜創新大賽,參賽作品孔府狀元餃征服了評委,獲得“中國孔府菜創新名師獎”的榮譽稱號。
“這麼多年來,你都獲得哪些榮譽呢?”筆者一頁頁翻開她的榮譽證書,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今年34歲的滕紅梅,大專學曆,中共黨員,1993年參加工作,從事烹調工作已有18年,現為南屯礦接待中心招待所中式烹調技師、濟寧烹飪協會常務理事。她於2007年獲取中式烹調技師資格證書,並於2005年7月通過業餘學習取得了“旅遊服務與酒店管理”專業的大專畢業證書及“中級調酒師”資格證書,成為礦區唯一一名具備調酒師資格的中式烹調技師,也是兗礦餐飲業中唯一持有兩個資格證書的技師。她多次在濟寧烹飪大賽中獲得“金牌”。2005年,在第二屆中國京杭大運河美食節“心酒杯”淡水魚烹飪大賽個人賽中獲得“銀獎”。
榮譽背後的故事也精彩。她堅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她是一名普通的麵點師,她在班中向老師傅虛心討教,在業餘時間努力學習烹飪原料基礎知識,積極參加學習和培訓,不斷提高和完善自身的業務水平,晚上回家還要進行反複練習。“剛開始的時候,我天天吃不完的剩飯……”丈夫開心的調侃到。
心靈手巧的她,不放棄任何學習的機會,該礦職工食堂陳秀芬廚藝高超,她的拿手作品——麵點“喜鵲登梅”展出的時候,滕紅梅認真觀摩,用心揣摩,多次向陳秀芬請教,終於將“喜鵲登梅”的手藝學到手。2009年,在參加濟寧烹飪大賽中,她的作品“喜鵲登梅”在百名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獲得一等獎,並獲得“金牌”,該作品還被山東省烹飪協會發表在《魯菜研究》刊物中。
最讓她感動的是同事的幫助,領導的支持,家人的關愛。烏市比賽前夕,整個廚師班共同研究後確定了參賽作品;招待所領導,為她們參加比賽積極協調,創造良好的賽前準備條件;職工食堂管理員付元璽,提前將參賽用的餐具、盛器借給了她們。有了大家的關心和幫助,倍受感動和鼓舞的她們,在不影響工作的情況下,中午不回家,晚上加班苦練廚藝,參賽信心倍增。
“媽媽,謝謝你!”提及剛剛獲得的“中國孔府菜創新名師獎”,她眼裏閃耀著淚花,9月18日比賽,9月17日滕紅梅才從烏魯木齊趕回來,一直是媽媽幫她到商場、菜市場等地方選材、備料,9月17日又整整陪了她一夜,才確保了曲阜的比賽不僅沒有耽誤而且取得了好成績。(杜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