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煤首屆“十佳班組長”芙蓉杉木樹綜采隊童啟建
童啟建那敦實的體格,憨厚的笑容,曾作為優秀班組長、高級技工、2009年度金牌員工,樹立在芙蓉杉木樹礦業公司“英雄路”上作為全公司員工學習的榜樣和標杆。但是走進了綜采隊,說起童啟建,人們半天都沒回過神來,一提“二筒”,卻人人翹起大拇指:“二筒,就是那個把新型割煤機鑽透了的‘二筒’!”
“二筒”的由來
說起“二筒”,四川人很直觀地和麻將聯想起來。其實童啟建不打牌,這個“二筒”的綽號似乎和他沾不上邊。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綽號是來源於生產現場。杉木樹礦業公司綜采隊成立之初,童啟建就是綜采隊生產一班的班長,當時班組員工大部分都是剛從技工學校畢業的學生,這些“學生哥”從來沒有摸過割煤機,操作不熟練,出了故障隻好幹瞪眼,新型割煤機在他們的操作下,正常工作時間沒有停機時間長。班組在綜采投產後的前兩個月的原煤產量和員工收入排在了全隊的尾巴上,安全狀況也不太好,班組員工輕傷不斷,“三違”時有發生,員工也很有情緒:“幹那麼長時間,就拿那麼點工資,機械化部隊還幹不贏土槍土炮!”聽到這些議論,剛滿28歲不久的童啟建承受著巨大壓力。麵對領導的信任和員工的埋怨,以往那個單純憨厚的童啟建似乎深沉了許多、憔悴了許多、蒼老了許多。童啟建後來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有些感慨和尷尬地說:“我當時也想過幹脆不幹了,壓力太大了。但是我心裏又不甘心就這樣認輸,我必須做點什麼。”在隊長、黨支部書記的大關心支持下,童啟建找回了信心。
工餘之時,他重新翻出了已經翻的發黃、卷頁的《機械設備基礎》和《液壓傳動》,又向技術員借來綜采機械化采煤的相關書籍,又厚著臉皮向隊長楊洪借來被大家視為“獨傳秘籍”的“工作手冊”,他如饑似渴地吸取著每一點知識,同時他主動聯係員工學校,向學校老師借來安全生產相關書籍,將其中與采煤工作麵現場安全有關的內容全部摘抄到自己的工作筆記裏,並利用安全學習和民主生活會的空餘時間給大家講解。
在生產現場,為了深入掌握割煤機的各項參數,他要麼一動不動地蹲守在割煤機旁邊,要麼一趟又一趟地跟著割煤機來回走,仔細地觀察割煤機的運作方式,直到腳發軟、眼發脹、頭發暈了為止。即使是臨時休息,他也會將自己的經驗記錄在工作筆記本上,並叫來電鉗工,印證自己的想法,分享經驗。就這樣長時間日以繼夜地實際結合理論、理論聯係實際地不斷學習、融合,童啟建雙眼出現了大量血絲,隊長楊洪看見他那腫的像兩個小燈泡似的眼睛,半開玩笑半感慨地說:“小童變‘二筒’了。”從此,“二筒”就成了童啟建的綽號,也成了童啟建人生舞台一個轉折點,他把自己所學、所思、所領悟的東西,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大家,他的班員們一個個地從“門外漢”變成了“新型割煤機專家”、“故障排除專家”、“機電維修專家”,“二筒班”從綜采隊的尾巴變成了龍頭。
“二筒”的三不落法則
童啟建很自信:“我可以比別人學習得晚,但是我不能比別人學習得差。”他深知自己隻是采煤專業專科畢業,學校裏學到的理論知識也遠遠跟不上科技發展的腳步,但是他又不願意老是踩著別人搭好的梯子往上爬,他也想學習,而且還真讓他找到了一種學習、工作、生活“三不落”的好方法。在工作時,童啟建隨身帶著工作筆記本,記錄下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處理方法、員工建議以及自己的想法等,特別是機械故障處理,他總要親自到場參與處理,並虛心向修理師傅請教關鍵問題;下班後,被人都去洗澡、吃飯,而他卻坐在更衣室的地板上,掏出工作筆記本仔細總結今天的工作情況,回顧處理機械故障時的操作要領和關鍵環節。在工餘時,他喜歡看書,向朋友借、在網上搜、從書店買,想方設法地閱讀班組先進管理方法、綜采機械設備常見故障與原理等書籍,來彌補自己理論知識方麵的不足,使自己的業務水平能跟得上公司綜采機械化腳步。他自己學還不算,他還像搞傳銷一樣在班組裏大肆宣傳學習的好處,並開誠布公地“坦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工作經驗,使班組員工或多或少地得到啟發和提升。在生活中,他是一個很樂觀、很嚴謹的人,能夠把工作和生活嚴格的分開來。他經常說:“很好地學習能夠使自己的業務技能提升,而很好地生活卻能夠使自己過的更加充實,兩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卻又相互製約,要嚴格分開才好。”童啟建經常參加公司組織的各種文體活動,無論是籃球、排球、足球還是唱歌、跳舞、主持節目,雖然他不是很精通,但是他卻樣樣會。他還千方百計地想把班組帶成“學習型班組”,通過組織員工在工餘出去旅遊、爬山、釣魚、野炊等,又開展學習與工作的思想交流,緩解了班組員工的工作壓力,融洽了班組感情,使班組更團結,向心力更為強大。
由於童啟建創建“學習型班組”的帶動,綜采隊全力打造“學習型團隊”,綜采隊員工人人能征善戰,各個能文能武,39型液壓支架和新型割煤機在N24采區保持著均衡的月產7萬噸以上的記錄,數次衝進月產10萬噸大關,連續六次破四川省綜采單月原煤產量記錄,“堅持、學習、團結、進取”成為綜采隊高產高效的信條。
“二筒”的安全經
安全就是一個“果”。而怎樣去摘得這個“果”,童啟建認為,這就是一個煤礦班組長窮其一生探究的“哥德巴赫猜想”。他根據借鑒其他單位安全管理經驗和工作實際得來的“把五關”工作法,在很大程度上確保了生產一班的現場安全。“把五關”工作法,即進班隱患排查整改關;現場安全質量關;狠反“三違”關;把好員工安全思想關和業務素質關。隨著“白國周班組管理法”和“手指口述”安全確認的推廣和普及,童啟建也毫不含糊地把“白國周班組管理法”和“手指口述”安全確認與“把五關”工作法有機結合起來,使班組安全管理更加健全和完善,從而使安全02manbetx.com 發生率再次大幅度降低。
班前會每個礦、每個隊、每個班組都在幹,不稀奇,但童啟建的班前會卻與眾不同。童啟建在每天的班前會上都會提供最新的工作麵生產作業圖(為了繪製這樣一幅圖,童啟建往往會用去休息時間的四分之一),將生產過程中的絕大部分安全點一一在圖上標明,並征求員工整改意見。在員工們都發表意見完後,他才對這些意見進行整理,在很短的時間裏規劃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隱患處理方案,這樣成了激發員工參與管理和隱患整改的“諸葛亮會”,又因為這些主意都是大家出的,因而員工的安全意識大大增強,遵章守紀的自覺性明顯提高,從而“二筒班”違章違紀現象極為少見。
童啟建經常說,作為班長,一舉一動都會引人注目,如果自己在安全生產中不帶好頭,別說完成任務拿獎金,就連什麼時候喝稀飯都不曉得。所有童啟建經常是進班第一個到達工作現場,在有時間的情況下總是親自帶領員工處理上一班遺留下來的安全隱患。並不是說他幹別人看,而是他要幹,也要別人仔細看、認真學。隱患處理完大半後,他就會讓旁邊看的員工接手處理,他就在一旁加以指導和糾正;而時間不夠時,童啟建總會根據遺留隱患的位置和數量,安排經驗豐富、技術好的員工去打主力處理隱患,同樣安排技術力量較差的員工從旁協助,增強安全操作經驗,領會安全操作技能。在工作閑餘時,他還經常故意設置一些安全小隱患,安排及安全技術較差的員工前去檢查和處理,自己在一旁觀察,及時加以指導,指出不規範的操作並加以糾正,進一步深化了員工安全意識,同時極大地鞏固和提高了員工的安全技能,從而,“學習型班組”建設被童啟建演繹的出神入化。
“二筒”的“小九九”
童啟建的“小九九”就是精細管理,民主氣氛。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出班組的生產潛力,必須有問題大家討論,主意大家拿,充分尊重每一名員工的權利。他的做法是:一是建製度。特別是借著學習“白國周班組管理法”這股熱潮,結合班組實際,他所在的班組建立起了行之有效的“四個製度”:1、建立了班組安全思想教育製度,把思想教育納入班組管理的範疇,使員工自覺參與思想教育活動,時刻與班組工作思路保持一致。2、建立了技術培訓製度,定期對班員進行業務技能培訓、考核,鼓勵班員一崗多能等。3、建立了民主管理製度,定期召開民主生活會,討論工資分配等最突出、員工最關心的問題。4、建立了幫扶製度,對員工有難事、急事、險事,積極地開展幫扶;二是嚴管理。他從規範員工操作行為入手,一是要員工及時、精確地掌握班組生產成本,合理地控製材料使用,建立起雙向立賬,即領用材料時先預計材料使用數量後進行領用材料,並登記;在使用時把握好材料使用尺度,及時回收剩餘材料;下班後及時清理材料,並進行退庫和銷賬。他自己也隨時將材料使用情況記錄在工作筆記本上,以便及時進行核查和驗收。同時,他還要求要求班組員工施工作業前必須嚴格執行“手指口述”安全確認,重點要放在安全確認前的隱患排查和操作環節,由他本人親自帶頭示範落實“手指口述”安全確認。三是明責任。童啟建所在班組“三員”齊備,責任明確。他自己作為一名黨員,除了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外,要求班組黨員、群監網員、青安崗員作為班組生產骨幹,在現場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中明確責任,嚴格執行崗位職責,齊心協力地完成綜采隊黨政下達的安全生產任務,充分調動整個班組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極大的促進了班組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四是重落實。童啟建通過對白國周班組管理法的學習,深知現場安全生產管理,重在製度落實。對於製定出的各項管理製度,他嚴格按章辦事以身作則,對所有安排下達的工作他都要親自進行驗收,即使是再細小的環節也不放過。有一次,他發現轉載機牽引鏈上差一顆連接螺絲,便安排轉載機司機進行處理。誰知到等工作全部完成準備下班時,他發現那可螺絲還是沒有換上,而連接環已經嚴重變形,隨時都可能斷開。他立即到轉載機機頭附近的連接螺絲存放處尋找,沒有發現一顆螺絲。他想起在轉載機減速箱體下方還有一些他曾經從其他地方撿來的連接螺絲,便到轉載機機頭的減速箱尋找,當他一手油汙地將螺絲拿出來時,工人們已經扛著工具準備下班了。童啟建沒有發火,而是讓其他工人先走,隻叫那名轉載司機留下來幫忙更換連接環和連接螺絲。在童啟建手裏,這樣的小故障幾分鍾就完成了。那名轉載司機剛鬆了口氣,童啟建隻說了一句話:“你覺得很僥幸,對嗎?”便轉身走了。那名司機在原地楞了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第二天,童啟建的更衣箱裏邊被人塞進了一份約有500餘字的檢查,內容很深刻,童啟建這時笑的很開心。童啟建說,他並不是想要那名司機寫檢查,隻是想讓他知道他這樣做的嚴重後果。而那名司機自己寫來了檢查,說明他是真的知道錯了,以後也絕不可能再犯,這讓我很感動,也很高興。
這就是“二筒”班長,他沒有疾言厲色,沒有嚴詞申斥,卻讓一個工人明白,類似的小錯誤永遠不能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