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人間四月天
又是人間四月天
去年的此時,洋洋灑灑寫了半篇《人間四月天》,後來,時光過去,竟再也沒了心情。
記得那是在一個溫軟的周末,人去樓空的黃昏,自己在辦公室,望著窗外飄曳的梨花,脫口而出“人間四月天”,也許是想起了一個人,也許是無人可想的孤單,但是的的確確想起了白衣飄飄的美少女林徽因、想起了徐誌摩、梁思成、想起了“餘生不娶”的金嶽霖、想起了泰戈爾;也許,四月,真的是一個多少和愛情有關的季節。
林徽因,建築學家和作家,為中國第一位女性建築學家,同時也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
這個融東方文化與西洋學識的奇女子,以明澈的詩行和現實的選擇越過了徐誌摩的夢想。
她終究沒有選擇徐誌摩,也沒有執手於金嶽霖,世間的愛情就是如此不可思議,所以有了那首《偶然》:
“我是天空裏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芒。”這是徐誌摩對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
一見傾心而又理智地走開,這或許是較難理解的一種純情。難怪泰戈爾在離開中國時,不得不慨然而歎:“天空的蔚藍,愛上了大地的碧綠,他們之間的微風歎了聲“哎!””
不做別人眼裏的傳奇,踏踏實實過好自己的一生。 在一個女孩子最漂亮最巔峰最受人寵愛的時候,放棄成為傳奇的誘惑和虛榮心的牽引,憑著本能選擇最踏實的生活狀態,這樣的理智,非她莫屬。
是的,感情,不等於生活。
金嶽霖,哲學家,邏輯學家。1914年畢業於清華學校,後留學美國、英國,又遊學歐洲諸國,回國後主要執教於清華和北大。他終生未娶。一直戀著才貌雙全的林徽因。
起因於當時如下背景:林徽因、梁思成夫婦家裏幾乎每周都有沙龍聚會,金嶽霖始終是梁家沙龍座上常客。文化背景相同,誌趣相投,交情也深,長期以來,一直是毗鄰而居。金嶽霖對林徽因人品才華讚羨至極,十分嗬護;林徽因對他亦十分欽佩敬愛,他們之間的心靈溝通可謂非同一般。金嶽霖自始至終都以最高的理智駕馭自己的感情,愛了林徽因一生。
五十年代後期,林徽因已經去世,梁思成也已經另娶了他的學生林洙。金嶽霖有一天卻突然把老朋友都請到北京飯店,沒講任何理由,讓收到通知的老朋友都納悶。飯吃到一半時,金嶽霖站起來說,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聞聽此言,有些老朋友望著這位終身不娶的老先生,偷偷地掉了眼淚。
林徽因,這個有別於傳統的“象牙美人”、激蕩著青春氣息與時代風雲的美麗女子,由三個男人共同成就的一個非凡女人。麵對這樣的女子,倘若還要糾纏她的情感,金嶽霖的執著是最好的注解;倘若要剖析她的才華,她的詩文、學術論著其實不足以體現;倘若還要挖掘她的堅忍與真誠,那麼她一生的病痛以及伴隨梁思成考察的那些不可計數的荒郊野地裏的民宅古寺足以證明,她確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真正的女人。
她和張愛玲都享有“才女”之譽,可是,她們的命運,多麼的不同!
也許,沒有追隨感覺,沒有順從感情,是造成她們二人命運懸殊的分水嶺。
“我懂得,但我怎能應和”,這一句是林徽因對於徐誌摩自始至終的一種態度,因為理想的愛情總是脆弱的,所以她隻希望有一天,這也僅僅是在夢中攀動那根希望的弦。
她是從徐誌摩詩歌裏走出的女子,從他們相遇的那刻開始,她就擺脫不掉成為詩人心裏永恒的素材,寄托的夢想,一個被詩人無數次理想詩化的女子,一個脫離了現實隻存在夢幻之中的女子,於是詩人得之不到而輾轉反側,心想之,夢望之,她的理性讓她遊刃有餘地把握著距離的分寸,讓自己永遠理想的存活在詩人的夢裏。
這是理想之上的智慧,是一個女人對於理想和現實,是心性與生活的的一次選擇。我無法說,哪種選擇是正確的,因為無法假設。我隻知道,她的清醒與冷靜與張愛玲是截然不同的。
可是臨終的時候,有人說,她心裏愛著的是徐誌摩。
張愛玲愛上了來敲門的胡蘭成,也許胡非所托之人,也許多情堪比無情苦,最終孤零零地客死在異國他鄉。所以,做女人不能像張愛玲,盡管,她是如此的至真至善至性之情。
人生是什麼?難道果然就應了她那句經典:“人生是一件華美的旗袍,隻是裏麵爬滿了虱子。”
一樣的才女、一樣的詩性,一樣的為愛動心,張愛玲是傾情了,林徽因卻做到了涇渭分明。感性?理性?現實和浪漫?也許,從來就是"水火不相容"……
四月天,又是人間四月天,我有幾分沉迷徐誌摩的情詩,一遍遍用心摩挲泰老的那首《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卻讀不懂林徽因的內心。也許,我能做的,就是臨睡前,翻翻那首《你是人間四月天》:
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笑響點亮了四麵風;
輕靈
在春的光豔中交舞著變。
你是四月早天裏的雲煙,
黃昏吹著風的軟,
星子在
無意中閃,
細雨點灑在花前。
.
那輕,
那娉婷你是,
鮮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著,
你是
天真,莊嚴,
你是夜夜的月圓。
雪化後那篇鵝黃,
你象;
新鮮
初放芽的綠,
你是;
柔嫩喜悅
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白蓮。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
是燕
在梁間呢喃,
——你是愛,是暖,
是希望,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寫完,自己也不知道想要表達怎樣的心情?言盡意猶。似乎是偏離了寫作的初衷。可當初又想要什麼呢?是林家女子的理智呢,還是張家小姐的傾情?或許,林家女子還真是一段傳奇,不過是她對現實的忍耐掩飾了袍內虱子的瘙癢;而張,更張揚,以文字的真實記載了人生的尷尬?
四月天,無論如何,值得記憶和愛情有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