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簡介: |
摘 要
本設計新井為大雁礦區四礦1.2Mt/a的新井設計,共有4層設計可采煤層,平均總厚度為8m。設計井田的可采儲量為95.76Mt,服務年限為57a。劃分二個水平開采。井田平均走向長3.26km,平均傾斜長5.0km,煤層平均傾角6.7°,屬於緩傾斜煤層。
本設計礦井采用雙立井的開拓方式,集中大巷布置方式。共劃分8個帶區,其中首帶區為二個,達產工作麵一個。本設計帶區為東一帶區,大巷裝車式下部車場,綜合機械化采煤。年工作日為330d,采用“四、六”式工作製,工作麵長為200m,每刀進度為0.8m,每日割九刀。
提升設備為主井采用箕鬥提升,副井采用罐籠提升。
由於井田傾斜長度較大,且為緩傾斜煤層,以及煤層地質條件等因素影響,決定本井田內全部采用傾斜長壁采煤法開采。
由於本人知識有限,缺乏一定的現場經驗。因此,本設計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請各位專家老師不吝指正。
關鍵詞 可采儲量 采煤工藝 傾斜開采 聯合開采 聯合開拓
Abstract
The task of this design is to construct a 1.2million tons new shaft for Dayan of the four Administration.This mine has four minable Coal Seam,and its average thickness is 8 meters.Designed field of minable capacity is95.76lion tons. It can adapt for 57ars, and is divided into one levels. Average alignment in farmland in well lengthways 3.26km average slant lengthways 5.0km average rake angle in coal seam 6.7°, belong to the the slant the coal seam.
This mine shaft is applied to double indined shaft development method; Layout of gathing gallergand mining district eross heading; The well farmland turns to is divided into totally 8 adopt the synthesis mechanization mining coal and one worked faces. This worked face is east worked face, words 330 days every year. Adapt “four-six” work situation, work face is 200ters length of circle is 0.8meters, and times is nine one day.
Because the well farmland slant length is bigger, and incline the coal seam for the , and coal seam geology conditionetc. factor effects, deciding this well farmland inside the complete adoption slant.
Because my limit working ability and time. There must be lots of faults in this design. I plead with dirextors point them out and redify it, and I will accept it sincerely and humblely.
Key words Recoverable reserves The technology of coal mining Adoption slant Unites to mine Unites to expand
目錄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井田概況及礦井地質特征 1
1.1 井田概況 1
1.1.1 交通位置 1
1.1.2 地形與河流 1
1.1.3 氣象 1
1.2 地質特征 2
1.2.1 礦區範圍內的地層情況 2
1.2.2 井田範圍內和附近的主要地質構造 4
1.2.3 煤層賦存狀況及可采煤層特征 4
1.2.4 岩石性質及厚度特征 5
1.2.5 井田內的水文地質情況 6
1.2.6 沼氣及煤塵及煤的自燃性 7
1.2.7 煤質及牌號及用途 8
第 2 章 井田境界及儲量 9
2.1 井田境界 9
2.1.1 井田周邊情況 9
2.1.2 井田境界確定的依據 9
2.1.3 井田未來發展情況 9
2.2 井田儲量 9
2.2.1 井田儲量的計算 9
2.2.2 保安煤柱 10
2.2.3 儲量計算的評價 11
2.3 礦井工作製度 生產能力 服務年限 11
第 3 章 井田開拓 12
3.1 概 述 12
3.1.1 井田內外及附近生產礦井開拓方式概述 12
3.1.2 影響本設計礦井開拓方式的因素及具體情況 12
3.2 礦井開拓方案的選擇 12
3.2.1 井硐形式和井口位置 12
3.2.2 開采水平數目和標高 14
3.2.3 開拓巷道的布置 15
3.3 選定開拓方案的係統描述 16
3.3.1 井硐形式和數目 16
3.3.2 井硐位置及坐標 16
3.3.3 水平數目及標高 17
3.3.4 石門及大巷數目及布置 17
3.3.5 井底車場的形式選擇 17
3.3.6 煤層群的聯係 17
3.3.7 帶區劃分 19
3.4 井硐布置和施工 19
3.4.1 井硐穿過的岩層性質及井硐支護 19
3.4.2 井筒布置及裝備 21
3.4.3 井硐延伸的初步意見 21
3.5 井底車場及硐室 23
3.5.1 井底車場形式的確定及論證 23
3.5.2 井底車場的布置 24
3.5.3 井底車場通過能力計算 25
3.5.4 井底車場主要硐室 26
3.6 開采順序 29
3.6.1 沿井田走向的開采順序 29
3.6.2 沿井田傾向的開采順序 29
3.6.3 帶區接續計劃 29
3.6.4 三量控製情況 30
第 4 章 帶區巷道布置及帶區生產係統 33
4.1 帶區概述 33
4.1.1 設計帶區的位置及帶區煤柱 33
4.1.2 帶區地質及煤層情況 33
4.1.3 帶區生產能力儲量及服務年限 33
4.2 帶區巷道布置 34
4.2.1 區段劃分 34
4.2.2 帶區斜巷布置 34
4.2.3 帶區車場布置 35
4.2.4 帶區煤倉形式容量及支護 37
4.2.5 帶區硐室簡介 38
4.2.6 帶區工作麵接續 39
4.3 帶區準備 40
4.3.1 帶區巷道準備順序 40
4.3.2 主要巷道斷麵示意圖及支護方式 40
第 5 章 采煤方法 41
5.1 采煤方法的選擇 41
5.1.1 采煤方法的選擇 41
5.2 回采工藝 41
5.2.1 回采工作麵的工藝過程及使用的機械設備 41
5.2.2 選擇采煤工作麵循環方式和勞動組織形式 43
第 6 章 井下運輸和礦井提升 45
6.1 礦井井下運輸 45
6.1.1 運輸方式和運輸係統的確定 45
6.1.2 礦車的選型及數量 45
6.1.3 帶區運輸設備的選擇 50
6.2 礦井提升係統 51
6.2.1 礦井提升設備的選擇與計算 51
第 7 章 礦井通風係統的確定 53
7.1 礦井通風係統的確定 53
7.1.1 概述 53
7.1.2 通風係統確定的因素 53
7.2 風量計算與風量分配 53
7.2.1 風量計算 53
7.2.2 風量分配 57
7.2.3 風速計算 57
7.2.4 風量的調節方法和措施 59
7.3 礦井通風阻力的計算 59
7.3.1 確定全礦井最大通風阻力和最小通阻力 59
7.3.2 礦井等積孔的計算 60
7.4 通風設備的選擇 61
7.4.1 主扇的選擇計算 61
7.4.2 電動機的選擇 62
7.4.3 反風措施 62
7.5 礦井安全技術措施 62
第 8 章 礦井排水 64
8.1 概述 64
8.1.1 礦井水來源及湧水量 64
8.2 礦井主要排水設備 64
8.2.1 排水方式和排水係統簡介 64
8.2.2 主排水設備及管路選擇計算 65
第 9 章 技術經濟指標 69
致 謝 辭 72
參考文獻 73
附錄1 74
附錄2 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