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登鳳凰台

作者:張繼濤 2011-11-14 19:45 來源:本站原創

登鳳凰台

台高數仞鳳凰來,身入雲天石磴開嵐氣擁時平殿角煙波闊處絕塵埃。西連山勢窗飛翠,南聽漁歌在懷莫負憑欄漢伴,湖光山色任徘徊。

唐礦南行百步,一路之隔,便是濟寧八景之一《鳳台西照》文地-鳳凰村的鳳凰台首入眼簾時,聲聲被清《康熙》的詩句所吸引!

拾級而上,台分三層,台高11米,東西南三方環抱而成仰頭望,鳳凰寺門坐落台央。人擇選兩行台道其一,邊登可觀石雕群龍臥兩台道間。上高台處,喜樂佛恭迎遊客入進,兩側四神雙目圓睜、各刀劍、各異,使人驚,生怕有不規之處被佛察覺。

步邁院中,迎麵圓德殿坐南朝北,雄偉壯麗、檀香嫋嫋,佛祖威嚴高坐、梵音淨耳!西房屋臥佛殿中臥佛笑容可掬、招人喜愛、凡事皆拋、超然俗氣。東方屋觀音殿裏濟世觀音靜等來客求子免災、心求訴、事成還願,身側邊文獻充棟,盡顯菩薩浩氣之風。前行東南角處一隻精刻栩栩如生祥鳳立於鳳凰亭座中,不以憂已,不以獨已。鳥鳴呼喚、飛來飛去、嬉笑打鬧落於頂處,夜間棲息於鳳凰肩邊樹枝枝環繞處,妙律縈耳永相伴。回身一瞧,鍾樓廳、鼓樓廳分建東西兩側飛簷鎏瓦的高台上,晨鍾、暮鼓,是先人把準時間最好的征兆。有幸撞撞鍾、敲敲鼓,重蕩山穀,或許感覺到點淡淡的原始氣息。心疑何以名?出院門西拐,一石垣上釋解:魯邦任城,曾降祥鳳,因此得名。

傳說青帝太昊祭祀之台,經專家考證實為龍山文化遺存。古人按照兩儀、四象、八卦建造,暗合三才、地煞之數。明萬曆年間運河總河軍門劉東星在台上創建觀音堂一時香火熾盛,遊人絡繹,成為人們朝拜和遊覽的勝地。

伏羲故裏,落鳳之地。三國時代曹操之子曹彰,西漢時期劉秀之子劉尚,唐王李世民族弟李道宗及藏漢使者文成公主、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經學家何休、文學家王粲、任城縣令賀知章或在次出生、居住或在此立業建功。文人墨客亦紛紛登臨,清有康熙大帝,明有兵部右侍郎任城人徐標、宮廷畫家、文學家任城人夏大觀都來此台賦詩著文。

鬥轉星移,滄桑變遷。鳳凰台幾經興衰榮枯,台基溝壑縱橫,台上斷壁殘垣,盛世降瑞,六年前此台重修葺一新,鳳鳥飛臨。1984年被列入濟寧市人民政府重點文保護單位

蹲坐多時,立身慢行環繞高台,揉眼放鬆曆史回憶。遠眺處,蔥蔥樹木、萬頃良田,運河的滔滔聲容不得願意有否,再次把你扯回隋朝人開掘運河的艱辛,不斷地汽笛聲才讓你頓然醒悟。阡陌徑道、座座樓房、排排屋舍,讓遊人不得不掏出相機拍攝此等美,思而記之。

鳳凰台東南角處僅有一石壁,名為任城縣廳壁記。由唐代詩人李白讚賀知章在此縣城績的文章,“一之歲肅而教之,二之歲,三之歲富而樂之,然後青衿向訓,黃發履禮。”

林月西沉,一群吟唱白鴿一字排行飛往不遠燈光通明處,“唐口煤業”在穿梭的流燈映照下閃閃醒目。“謀事在人”、“成事在幹”左右著唐口人的氣魄和信心,“安全為天”、“質量為本”懸掛在號稱千米深井蒼穹中聳立的主副井架上,“試與天比作高”。一道天橋輸送著滾滾的烏金,“轟轟轟”的洗選聲震撼著大地,“嗚嗚嗚”長龍火車鳴笛聲奔赴全國各地。“咚咚咚”的鼓聲從腳下響起,定睛一看,原來是村婦門的腰鼓隊在自發表演,或跳、或揚、或轉、或扭,好不歡喜,緊臨處的健身操隊伍也不示弱,踏著快樂音樂的節奏,或掂、或擺、或搖、或收,好不

這正是:百尺高台,山光水色鳳凰。晨鍾暮鼓遊人染,香煙繚繞鳥鳴伴。鬆柏蒼翠丹花滿高樓聳立天地撼滾滾烏金人間散唐口兒女突兀

上一篇: 身體的聲音
下一篇: 虎山之夜

万博全网站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煤礦安全生產網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