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工人的苦與甜
煤礦工人的苦與甜
告別了大學,我踏上了西去的列車,來到了新疆這塊廣袤的土地,來到了天山腳下的眾維煤業,開始了我作為眾維煤業一名員工的新的生活。
煤礦工人,一個既陌生又熟悉的名詞。但是來到這裏,我真正看到了他們的生活,看到了他們的苦與甜。
作為一個煤礦工人,也許有的人是一年都見不到太陽的,就像采煤隊的工人,他們永遠是堅守自己的那一班崗,他們永遠在百米深的幽黑的巷道裏,奉獻著自己的生命,為人類攫取著光明。
每天早上,天還沒有亮,早班的工人就得起來開班前會,準備開始自己一天的生活。尤其是在新疆,因為在這裏和內地是有時差的,所以每天早上的八點其實也就相當於內地的六點,天山腳下早上六點的寒冷不是所有人都“有幸”體會的,可是我們的礦工兄弟卻是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當早班和夜班的工人交接班過後,會看到夜班的工人從井口出來,即使是八個小時的夜班過後,極其疲憊,但他們依然排成一列,徑直走向鍋爐房,打一杯開水,幾個人溫暖在一起,露出了唯一潔白的牙齒,彼此向對方笑一笑,以示意我們又安全的上了一班。
這個時候正好是我們上班開早會的時間,每逢走過鍋爐房,心中總會有一種酸酸的感覺,感覺他們好苦。
在礦山,井下工作占了生活的百分之九十九,不過每到節假日,礦上就會組織開展文藝活動,讓整年在暗無天日的環境下工作的工人登上舞台,展現他們“光彩綻放”的一麵。並要求各區隊領導組織好員工,穿上我們礦上發的西服,佩戴領帶,穿上皮鞋,到我們的小禮堂觀看演出。一個節目接著一個,場上的掌聲此起彼伏,展現我們礦區人文精神風貌的“三句半”把在場的礦工兄弟逗樂了,他們又一次露出了潔白的牙齒,但是今天身上的白色不止一處,還有襯衣的潔白。此時此刻,我覺得他們的笑是最純粹的、最幹淨的,也是最可愛的。
我覺得他們此時的心裏是甜的。
遠離親人,忍受相思是苦的;但是礦領導視我們礦工兄弟如親人,那就是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