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學基礎》名詞解釋考試試題
《地質學基礎》名詞解釋考試試題
1新構造運動:
2風化殼:
3莫霍麵:
4標準化石:
5岩石圈:
6.礦物:
7.向斜:
8.轉換斷層:
9角度不整合:
10斷層:
11磨拉石建造:
12背斜:
13沉積相:
14礦物:
15倒轉褶皺:
16地層傾向:
17指相化石:
18整合接觸:
19岩層走向:
20岩石:
21晶質體:
22古登堡麵:
23類質同像:
24地層層序律:
25氣孔構造:
26克拉克值:
27片麻構造:
——整合八套試卷中的名詞解釋題而得
1新構造運動:一般是指晚第三紀及其以來發生的地殼構造變動(2分),表現為垂直升降運動(1分)和水平運動兩種表現形式(1分)。
2風化殼:不整合的標誌(2分),由於長期的風化剝蝕,殘留難分解的物質,一般是鐵和矽質物(2分)。
3莫霍麵:是一級的不連續的界麵,在地下33公裏處(1分),是地殼和地幔的分界麵(3分)。
4標準化石:演化速度最快,分布最廣的化石(1分),可以鑒定地層的時代(3分)的化石。
5岩石圈:地殼與上地幔的頂部(軟流圈以上部分),都是由固態岩石組成的,統稱為岩
石圈。
6礦物:是在各種地質作用下(1分)形成的具有相對固定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質的均質物體(1分),是組成岩石的基本單位(2分)。
7向斜:兩翼基本對稱,核部地層較年輕(2分),兩翼地層較老(2分)的褶皺。
8轉換斷層:是指發生在大洋中脊處(2分)的一種特殊的平移斷層(2分)。
9角度不整合:不整合的一種類型,(1分)由於構造運動使不整合麵的上、下兩部分地層的地層產狀不平行(1分),二者之間有一個交角的地層接觸關係(2分)。
10斷層:沿著斷裂麵有明顯的位移錯動(3分)的斷裂(1分)。
11磨拉石建造:是地層由海相轉化為陸相後(2分),在山間盆地、山前盆地等地形成的一套陸相的礫岩、砂岩沉積(2分)。
12背斜:是一種褶皺構造,岩層向上突出的彎曲,核部地層較老(2分),兩翼地層較年輕(2分)的褶皺。
13沉積相:根據沉積地層的顏色、沉積物的礦物成分、顆粒粗細、結構構造、生物化石種類等進行岩相03manbetx
,從而恢複古環境(2分),根據沉積環境可以把地層分為海相、海陸過渡相、陸相三大類(2分)。
14礦物:是在各種地質作用下(1分)形成的具有相對固定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質的均質物體(1分),是組成岩石的基本單位(2分)。
15倒轉褶皺:是指褶皺的一翼地層倒轉(2分),而另外一翼地層正常的褶皺(2分)。
16地層傾向:沿著地層斜麵與地層走向垂直(2分)所引的線叫傾斜線,其在水平麵上的投影所指的方向就是岩層的傾向(2分)。
17指相化石:凡是代表特殊的地理環境(2分),而且指示特殊岩相的化石或化石群,稱指相化石或指相化石群(2分)。
18整和接觸:新老地層產狀一致,岩性變化及古生物演化漸變而連續,新老地層時代連續,其間沒有地層缺失。地層形成的過程中基本保持穩定的沉積環境,構造運動主要是地殼緩緩下降,即使有上升,也未使沉積表麵上升到水麵之上遭受到剝蝕。
19岩層走向:走向線指岩層麵同任意水平麵的交線(岩層層麵上的任意一條水平線)。 走向指走向線兩端所指的方向。以方位角來表示。表明岩層的水平延伸方向。
20岩石:礦物按照一定的規律結合起來形成各種岩石。
21晶質體:由於質點規則排列的結果,就使晶體內部具有一定的晶體構造,稱為晶體格架。具有良好幾何外形的晶質體,通稱為晶體。
22古登堡麵:在2900km 深處。在這裏縱波速度由13.32km/s 突然降為8.1km/s,而橫波至此則完全消失。這個麵稱古登堡不連續麵。
23類質同像:所謂類質同像是指在結晶格架中,性質相近的離子可以互相頂替的現象。
24地層層序律:地層的上下或新老關係,這叫做地層層序。如果地層沒有受過擾動,下部的地層時代老,上部的地層時代新,叫做正常層位。地層層序律。
25氣孔構造:熔漿噴出地表,壓力驟減,大量氣體從中迅速逸出而形成的圓形、橢圓形或管狀孔洞,稱氣孔構造。這種構造往往為噴出岩所具有。
26克拉克值:化學元素在地殼中平均含量稱克拉克值。
27片麻構造:岩石主要由較粗的粒狀礦物(如長石、石英)組成,但又有一定數量的柱狀、片狀礦物(如角閃石、黑雲母、白雲母)在粒狀礦物中定向排列和不均勻分布,形成斷續條帶狀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