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臨汾“黑口子”猖獗,誰是“保護傘”?
近日,《經濟與法周刊》記者景平報道了《山西鄉寧縣“黑口子”猖獗生產鄉政府形同虛設》,一下子讓山西臨汾這個新聞大市又一次成了熱鍋上的螞蟻,麵對強大的輿論監督,山西臨汾不知如何是好?
根據新聞報道,山西臨汾鄉寧縣“黑口子”猖獗,而且是到了無人監管的地步,更讓人可怕的是鄉寧縣部分政府公務人員參與非法“黑口子”開采。
說起“黑口子”,那就是煤炭資源豐富的地方,隻要簡單的煤炭開采工具就可以進行作業,霎時間煤炭資源就可以變成金錢。因此在暴利的驅使下,必然會有人頂風幹這種非法之事。
山西自從2008年就進行煤炭資源整合,大礦兼並小礦,所以原來的那種無政府狀態的非法開采,似乎在山西各地銷聲匿跡,但是這並不代表“黑口子”非法生產就沒有。那麼山西臨汾為何會在山西進行“兩會”之時,非法“黑口子”猖獗呢?
首先,根據《經濟與法周刊》報道,這些“黑口子”之所以能猖獗,關鍵的是鄉寧縣政府公務人員參與非法開采,那麼對於這些參與“黑口子”事件的政府官員,臨汾市政府是如何處置呢?
“黑口子”是山西政府多年打擊的,可是在山西臨汾能“順利”進行,那可想而知,正如報道中“黑口子”老板透露,“黑口子”一頓煤要給政府趙主任交50元的的保護費,還要給鄉政府主要領導交50元的的保護費,這些錢已經交了一年多了,至於這些“黑口子”之所以能夠存在,主要原因就是當地執法部門中有人在充當“保護傘”。
那麼山西臨汾能讓“黑口子”猖獗,最大的原因是有“保護傘”,那麼筆者就要追問,像這樣的“保護傘”,臨汾政府是無權幹涉呢,還是沒有能力打擊這個保護傘呢?
其次,年關將近是山西各地“黑口子”猖獗之時,而且正值山西“兩會”之時,也許這些政府官員和老板就遐想,馬上就過年了,上級領導忙於“兩會”,下麵就像“放羊一樣”,想怎麼幹就怎麼幹,因為上級領導無暇顧及,因此在“官商勾結”之下,非法“黑口子”也就自然而然出現了,那麼也說明臨汾市對於山西“兩會”也是不屑一顧,而是忙於搞“經濟”。
再者,於2011年12月23日《經濟與法周刊》報道了山西省鄉寧縣關王廟鄉段川移民新村有史以來最牛的黑煤窯“黑口子”,而當地政府監管人員不是采取強製措施控製“黑口子”老板,而是背後支持“黑口子”老板大膽生產,花錢刪稿,老板對外宣稱:他這幾年在這個黑口子掙了不少錢,不管什麼單位來都能花錢擺平,還說以前來過政府執法單位、新聞單位等等不都是花錢了事了嗎?
同樣《山西鄉寧縣“黑口子”猖獗生產 鄉政府形同虛設》報道之後,筆者通過網絡搜索,該文章被搞的亂七八糟,筆者通過谘詢,原來是臨汾市或者鄉寧縣雇傭網絡公關進行了“網絡優化”。
對於新聞媒體監督,臨汾市采取的是見不得人的手段,不是網絡刪帖就是網絡優化,之前網上評論了臨汾洪洞縣一個“集體腐敗”事件,然而該縣就是采取了所謂的“網絡優化”,可見該縣的執政者的水平是何等?真是讓筆者大跌眼鏡,新聞媒體監督是促進社會問題的解決,然而臨汾官方卻采取國家都打擊的手段遏製新聞監督,筆者真是不解,臨汾官方又是如何認為?
那麼今天是山西“兩會”剛剛開幕,臨汾官方對於這樣的“黑口子”猖獗是否知情,那麼知情又是如何處理的呢?難道就是通過網絡公關把新聞處理掉或者優化掉就能解決嗎?難道對於“黑口子”老板所說的那些“保護傘”不聞不問嗎?倘若真是這樣,那筆者就鬥膽說一句,如此下去是否還會發生像“襄汾潰壩”的慘案呢?讓人值得深思。(文/康成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