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狗万manbet官网 !

讀書心得:讀出的“鮮”味

作者:唐曉春 2012-04-02 16:12 來源:本站原創

  讀書心得:

  讀出的“鮮”味

  威達公司:唐曉春

  自幼好讀書,卻腦笨手拙,自認為身非能文之才,又無驚人之筆墨。偶爾嚼得一字半句透,卻品出一絲半點滋味來。

  一次參加一個培訓,聽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管理學院教授陳誌雲的講企業文化建設,在課堂上與陳教授進行了互動,增進了了解。他以彭山的一家酒店為案例,指定讓我為其思考文化理念的植入。經過一個多月的思考,我以彭祖養生之道為背景,寫了一篇《“鮮”字解》的辭賦,算完成了陳教授交辦的任務,現將其抄錄如下:

  序:久居長壽寶地,悟彭公養生秘訣,倍感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古人雲:治大國若烹小鮮。今吾輩烹鮮喻治國而寄誌哉。

  先祖造字,有會意之法。然“鮮”字得來,屬彭公之首創。據傳,彭公之子好溪戲,一日於溪中偶得一魚,欲烹食之。聞公至,遂將魚至於釜中羊脯,蓋而燜之。公至,覺有異香,食之,清香滋潤,入口堪膾,便輔以藿香、白芷、紫蘇等料佐,更覺爽口異常,食後精氣倍增,全身舒爽。彭公奇,連呼“鮮!鮮!鮮!” 鮮字由此而問世。

  魚,乃水中之華寶,吸大地之靈氣;羊,乃山中之靈獸,食群峰之秀草。居壽鄉之寶地,推“鮮”字之佳宴,聚四方之高朋,寓意揚彭公之絕技,傳中華之美食哉。

  將《“鮮”字解》交予對方後,陳教授及酒店方甚是滿意,並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深層背景加以宣傳。

  這其中,對“治大國若烹小鮮”理解卻讓我受益頗多。

  我最初的理解,認為治國猶如烹小鮮一樣輕而易舉。後來理解更深一點時,也和大多數人理解的一樣:治大國就好像烹調小魚油鹽醬醋料要恰到好處,不能過頭,也不能不到位。

  再後來,我讀了《林語堂講國學》,看到林語堂先生就“治大國若烹小鮮”解釋,如醍醐灌頂,才深感自己的膚淺。先生是這樣解釋的:治大國就像烹小魚一樣,不可以經常翻動,經常翻動的話就會破碎,因此治國就不能朝令夕改,事端太多,否則人民就會不堪其憂,將國家擾亂,但是能夠做到這個地步的人隻能是“有道的人”了。

  治國的一個根本原理即“治大國若烹小鮮”,不宜折騰過甚。前人就此語也多有論述。其實,在如今我們黨的治國方略中也是在善加運用。比如,2008年12月,胡錦濤在紀念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首次提出“三不”:“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其中“不折騰”一詞就是源於“治大國若烹小鮮”的思想。“不折騰”一詞在2011年7月1日舉行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再次被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提及,成為海內外輿論關注熱點。

  老百姓是經不起折騰的了,特別是經過文化大革命以後的中國,物質匱乏到了極點,思想、知識、信仰也匱乏到了極點。對於毛澤東我是非常欽佩的,其功績不容抹殺,但對於他發動的文化大革命我卻不能認可,原因是他違反了治國的一個根本原理即“治大國若烹小鮮”,不宜折騰過甚。曆朝曆代王朝建立之初,權力鬥爭都是空前慘烈的,但是統治者卻都很克製鬥爭的範圍。以漢、唐兩朝來說,無論是呂後亂政還是秦王奪位,都基本上控製在上層統治者之間,不擴大為全民運動。但是“文革”發展成全民運動,曆時十年,空前絕後,禍及子孫,讓人不勝唏噓。我想也正因於此,胡錦濤才提出“不折騰”,這才是老成謀國。

  隨年歲增長,更喜歡蝸居家中,一杯清茶,坐擁書屋,縱情於詩文,讓思想天馬行空,馳騁於古今,乃暢快之至。

  最近,我在公司圖書室借到一本《國學經典全知道》,讀到其中《晏子詮釋食魚無反》一文時,發現對“治大國若烹小鮮”一句,千百年來誤讀案例也有發生:春秋時期,有一次,齊景公和晏嬰及群臣紀地(今山東壽光市南)巡視,當地老百姓從地下挖到一隻精美的金壺,就獻給了景公。景公打開那金壺,裏邊放著兩篇竹簡,上麵刻著“食魚無反,勿乘駑馬”八個大字。景公看了看,故作聰明地解釋道:“吃魚不吃另一麵,是因為討厭魚的腥味;騎馬不騎劣馬,是嫌它不能跑遠路。”眾人無不隨聲附和,讚歎景公理解深刻。晏嬰在一旁默然良久後說道:“臣覺得這八個字裏麵包含的是治國的道理。‘食魚無反’是告誡國君不要過分壓榨百姓;‘勿乘駑馬’是告誡國君不要重用那些無德無才的人。”景公有些不服,反問道:“紀國既然有這麼好的名言,為什麼還亡國了呢?”晏子答道:“臣聽說,有道的國君, 應該把自己的主張高懸於門上,讓全國百姓看見,牢記不忘。紀國卻把名言放在壺裏,埋在地下,不能經常看見,這樣一來老百姓根本不知道,能不亡國嗎?”景公若有所悟;頻頻點頭。並對隨從的大臣們說:“大家要記住金壺裏的格言。” “食魚無反”不過是“治大國若烹小鮮”的另一種說法罷了。

  讀到此處,不盡為齊景公的尷尬而發笑,也為自己以前的無知而汗顏。於是暗自發奮,不輟其學。

  (威達公司:唐曉春)

万博全网站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煤礦安全生產網徐州網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