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礦:越來越多的農合工選擇這裏
東坡礦:越來越多的農合工選擇這裏
盡管今年初春天氣依然寒冷,但在東坡礦四級安全培訓中心門外依舊聚集了412名前來應聘的農合工。
“都問些什麼?有什麼要求?嚴不嚴?”來自銅川市印台區紅土鎮的農民姚鵬軍走出應聘室後,立即成為了人群聚攏的焦點。一個個問題讓這位“初試合格 等候通知”的小夥子有些忙不過來。搓著凍得有些發紅的手,他介紹說:礦上的書記、副礦長、勞資科長、組幹部長、安質科長分別從姓名、籍貫、文化程度、家庭情況、身體情況等各個方麵進行了詳細詢問和登記,現場還對視力、身體情況進行了初檢,最少要過“麵試、筆試和體檢”這三關,很嚴格!
連續5天,經過麵試、體檢、文化測試等環節的層層篩選後,301人被通知可以參加最終的身體檢查。
3月3日,該礦安培中心主任石斌通知最終應聘成功的248名農合工,參加為期15天的新工入井安全培訓。“體檢又淘汰了53個”,安培中心工作人員劉建勳介紹說。“高中以上文化程度98名,還有4名大專學曆的農民子弟!”。此次應聘的農合工無論從人數、素質、學曆上都達到曆年之最。
如今,種植、養殖和勞務收入成為農民增收的“三架馬車”,而象姚鵬軍一樣的很多農民子弟都選擇了第四架馬車——在附近的煤礦工作。從以前的“人難招”到如今的“招工難”,曾經“沒落”的煤礦正成為越來越多農民子弟爭相追捧的“香餑餑”。“安全、平穩、收入好”反映了他們選擇的最終理由。
據姚鵬軍介紹:他們村裏在東坡煤礦工作的同鄉,“很多人都蓋起了樓房”,逐年遞增的工資收入讓村民眼熱心跳。
近年來,隨著東坡礦在安全、質量、文化上的投入不斷增多,其變化也讓身處其中的農民子弟感觸良多。作為輻射點,他們讓更多同村及附近的村民知道了這種變化。東坡礦在為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的同時,礦區職工也親身感受和見證著40年前“沒文化”到如今“煤文化”的變遷。發展變化中的東坡煤礦正成為越來越多的農合工就業的理想選擇。(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