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拿“洋設備”開刀的80後
“‘洋設備’是不錯,但並不是十全十美的,也有‘水土不服’的情況,最後,在我們的努力下,硬是把它的毛病給治好了。” 4月13日,趙建華開心地對記者說。
趙建華是能源工程公司環境安全工程分公司鑽探一隊的技術員,據他介紹,今年年初,集團公司從美國購進了一台SS-120-PR鑽機,讓趙建華和他的同事們高興的是,這台鑽機最終落戶鑽探一隊。
趙建華感慨:有了這麼先進的設備,以後打鑽就不用那麼費勁了。可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運行,趙建華和他的同事們也逐漸發現了鑽機存在的缺陷:鑽機完成鑽孔施工後,下套管時必須由人工操作,費力費時,一個班下來也隻能下7根套管,而且套管與套管之間合得如果不是很緊密,就容易出現安全02manbetx.com ,也不利於後續的瓦斯抽放。
能不能改進一下?趙建華的腦海中突然冒出了這樣的想法。但是他心裏又有幾分顧慮:如果改進失敗,影響整個鑽機的性能怎麼辦?
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思考,趙建華將他的想法告訴了同事和鑽探一隊的領導,沒想到大家的想法和趙建華不謀而合。
“想好了就幹,還等什麼!”鑽探一隊這些平均年齡不足28歲的年輕人有的查資料、有的做圖紙,經過十多天的忙碌,他們開始動手改裝了。在不影響鑽機性能的前提下,他們在鑽機上加裝了一根托輥、兩個導向輪、一台副卷機和一根鋼絲繩,就這麼簡單,鑽機以前存在的問題全部解決了。
“以前打鑽200米需要2個班才能完成,現在隻需要1個班,而且下套管的速度由原先的7根變為現在的每班15根,功效整整提高了50%以上。”趙建華介紹說。
采訪過程中記者問趙建華:“改進美國成熟的鑽機,你們的信心和動力來自於什麼地方?”
“來自於對自身的信任,我們相信自己有這個實力。”
趙建華今年26歲,在他的臉上記者能看出有著勝於同齡人的成熟。“鑽探一隊有23名隊員,平均年齡28歲,寂靜的大山、廣袤的荒原見證了大家工作時的艱辛,也曆練了我們的意誌,堅定了我們的信心……”趙建國介紹說。
的確,就是這些年輕的80後,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在“洋設備”上留下了中國人的印記,他們在荒涼中書寫了火熱的人生。(記者 馬卷 通訊員 張勇謙 張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