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溫楷模事跡 長鳴廉政警鍾
常溫楷模事跡長鳴廉政警鍾
翻開曆史的畫卷,凡是清正廉潔、務實為民的清官廉吏,總是受到百姓的崇敬與愛戴。北宋時代的包拯,剛正清廉,百姓稱其為“包青天”,千百年來婦孺皆知;明朝的海瑞,一心為民,兩袖清風,博得舉國愛戴;清代的於成龍,一身清廉,蜚聲朝野。“一錢太守”劉寵任後漢會稽太守,為官廉明,給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離任時,當地百姓籌資千錢相贈,劉太守再三推辭不受,見百姓長跪不起,盛情難卻,劉寵隻好收下幾位老人各一文錢。他出了山陰縣界,就把錢投到了江裏。故世人譽稱他為“一錢太守”;“二不公明”範景公,他曆任兵部侍郎、工部尚書、內閣大學士等職,他在自己府門上寫“不受賄,不受饋”;“三湯道台”清湯斌,曾任道台,三年為政,兩袖清風,每日以豆腐清湯為肴;“四知先生”後漢楊震,任東萊太守時,一日出差經過昌邑縣,到了晚上縣令王密攜十金求見,悄悄說道:“天黑,無人知曉”,楊震答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人知曉”;“五代清郎”袁聿修,一生經曆了五個朝代,他為官五十多年,始終以清貧為本,連一升米的薄禮也沒未收過;“百紙參軍”杜暹離任婺州參軍時,就有個小吏送他一萬幅紙,他隻接受100張,時人稱他“百紙參軍”以彰其廉。
這些清官廉史,來也兩袖清風,去也兩袖清風,但卻給後人留下了珍貴的精神財富和無窮的思考。
當今時代,也有孔繁森、牛玉儒、鄭培民、任長霞、梁雨潤……他們的事跡傳遍了神州大地,他們的精神令人敬仰。是的,無論滄海桑田,物是人非,清正廉潔卻永遠是時代的呼喚。
然而,遺憾的是,與這些閃光的名字相對的,也有那麼一些不和諧的音符:成克傑、胡長清、畢玉璽、田鳳山、王懷忠……他們,都曾身居高官,大權在握,被鮮花、掌聲、榮譽包圍,卻辜負了黨和人民的期望,濫用手中的權利,走上了腐敗的深淵,走向了人生的毀滅,成為人民的罪人,受到世人的痛斥與唾棄。
貪官所帶來的危害,遠不隻是可以量化的金錢的危害,更為可惡的是,由於他們的腐敗,妨礙了國家各項政策的貫徹實施,使百姓對政府產生了信任危機,甚至影響到我們黨的執政地位。因此,人們對腐敗現象深惡痛絕,對貪官汙吏人人喊打。可是,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官員會走上腐敗的道路呢?是因為貪官們都存在僥幸心理。總認為自己不會出事的,倒黴的不會是自己,殊不知“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當然,世界上沒有天生的腐敗者,更沒有一次成型的巨貪。我們從眾多貪官所走過的路看,在清廉走向小貪、大貪、巨貪的道路上,存在另一個版本的“溫水青蛙效應”——將一隻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鍋裏,青蛙觸電般地立即竄了出去,並安然落地,脫離了險境。但是,如果把它放在一個裝滿涼水的大鍋裏,再用小火慢慢加熱,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青蛙先是悠閑地在水裏遊動,等它感覺到溫度的變化時,卻已經再已跳不起來了。這個比喻雖然不盡貼切,卻形象地道出了這些領導幹部由廉到貪的漸變過程。“千裏之堤,毀於蟻穴。”要真正拒腐防變,就要管好小節,千萬不能邁出走向貪汙的第一步,更不能踏出第二步。要用黨的紀律嚴格約束自己,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慎獨慎微,警鍾長鳴、防微杜漸。
被讚為“平民總理”的溫家寶,曾向媒體和官員們引述這樣的詩句:“心中為念農桑苦,耳裏如聞饑凍聲”,“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總理憂國憂民之心何其之切!這讓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山西省運城市紀委常務副書記梁雨潤的感人事跡。梁雨潤牢記黨的宗旨,把群眾的利益看作共產黨人的最高利益,正像他自己所說的,“官可以不做,老百姓的事情不能不管”。帶著這樣一種感情,他可以為解決一個問題先後15趟跑一戶農家,可以為解決一樁17年沒有解決的案件,擠進人群抬起棺材板……甚至,為了解決飲水糾紛幫村民打井,他可以傾盡所能,不惜以自己的身份證作抵壓。沒有一種正氣和勇氣,沒有一種責任和追求,當好人民的公仆,就無從說起。梁雨潤用清廉書寫了一個百姓愛看的“官”字。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當官,就要當像梁雨潤這樣的清官:“情為民所係、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願我們的每一名為官者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已之心,時刻銘記反腐倡廉,那麼,將是人民之福、社會之福、國家之福!
青磁窯煤礦王瑞平
2012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