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勝:話說中華龍文化
話說中華龍文化
陳景勝
2012年是龍年。龍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與十二地支配屬“辰”,一天十二時辰中的“辰時”為上午七時至九時,又稱為龍時。
在十二生肖中,龍是中華民族發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龍的起源同中國曆史文化的形成和文明時代的開啟緊密相連。特別是關於龍的傳說,構成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絢麗光環。
中國龍起源於新石器時代早期,經過七八千年的發展、演變和升華,已成為海內外華人普遍認同的中華民族的廣義圖騰、精神象征、文化標誌和情感紐帶——這是我對“龍文化”的一個整體認識。中國龍曆經“原龍”、“夔龍”、“飛龍”、“行龍”、“黃龍”、“祥龍”不同階段,不斷納新,不斷發展。
中國龍的藝術形象,是以多種水族為主體與鳥、獸複合形成的一種圖騰。考古證明:龍作為一種古老的圖騰形象,大約起源於6000多年前的黃河和長江流域。同時在發源於遼寧與河北邊緣的紅山文化中,也發現了5000多年前的龍形飾物。曆史學研究認為,中國最早的龍是由一種真實的動物發端的。黃河以南最早的龍,實際上是原來生活在黃河、淮河和長江等水係中的灣鱷、揚子鱷的形象;而紅山文化中最早的龍,則是一種類似豬頭的蛇。
最早的龍形象是“角似鹿,頭似駝,眼似鬼,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後來演變為蛇身、熊頭、虎掌、鷹爪、鹿角、馬鬃、鬣尾、鯉須、魚鱗的形象。龍混合了飛禽、走獸、爬蟲、遊魚的體態特征,是集眾多動物形象於一體的神奇動物。
在《山海經》等神異的古書中,龍的種類很多,按顏色分,有蒼龍、青龍、黃龍、白龍、黑龍、赤龍、紫龍、金龍等。按體態分,有無鱗的蛟龍、有翼的應龍、有角的虯龍、無角的螭龍、未升天的蟠龍、人麵蛇身的燭龍、獨足的夔龍、雙足的雷神等。龍,反映了古人豐富
龍行天下8000(多)年產生了中國的龍文化,龍從遠古時期至現代不斷演變由一條蟲變化為一條身強體健,上天入海,吞雲吐霧,主水施雨,變化莫測的神龍。
龍是偉大的,因為它得到了所有炎黃子孫的尊敬;龍又是虛無的,因為他隻是一種精神,而不是一種物質。在中國,龍為神話中的神異動物,在陰陽宇宙觀中代表陽,是民族的象征和王室的標誌。傳說中的龍,能隱能顯,能屈能伸,春分時登天,秋分時潛淵,又能興雲致雨。曆代帝王都自命為真龍天子,成為皇權的象征。龍被中國先民作為祖神敬奉,普遍尊尚龍,中國人經常自稱為“龍的傳人”。
中國的龍文化源於原始圖騰文化,在國家統一,民族複興中雖不能起到曆史上的那種主導作用和主流文化作用,但仍對中華民族有強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它基於民族文化觀念的文化創造、文化符號,蘊涵著中國人、中國文化中特有的基本觀念:龍的觀念、龍的理念、龍的精神。
在中華幾千年文明史中,關於龍的成語、典故不少,像望子成龍、畫龍點睛、蛟龍得水、群龍無首、葉公好龍、龍飛鳳舞、龍馬精神、龍鳳呈祥、乘龍佳婿、龍生九子等等不勝枚舉,都具有很深的含義。
龍在中國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人們說龍道龍,詠龍雕龍,畫龍書龍。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龍的形象是一種符號,一種意象,一種血肉相連的情感!龍能屈能伸,開拓進取,熱愛和平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完美體現,也是中華兒女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展現的一種理念。為了弘揚龍文化,傳播龍的精神,我們應引吭高歌,放聲讚頌。
如今中國的龍文化有了新的內容,那就是生肖龍郵票、北海《九龍壁》福利彩票、龍形生肖紀念幣、龍金銀條等產品進入了收藏領域,龍的威風凜然、祥瑞尊貴,更具皇家氣派和吉祥內涵,更增強了產品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更能帶給廣大收藏者萬事如意,步步高升,平安祥和!
龍的形象象征了中國悠久的文化曆史,具有親切感,易於傳播。中華龍文化,還傳播到周邊的朝鮮、越南、日本和新加坡、泰國甚至美洲的墨西哥等國家,並得到這些國家人民的喜愛。
古老神奇、豐富多彩的中華龍文化伴隨著中華民族前進的腳步,認知過去,關懷當下,矚望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