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勝:竹頌
竹 頌
陳景勝
竹,一種堅強的植物。“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是它最好的寫照。
竹子四季長青,挺拔俊秀。千百年來,它以“未出土時先有節,到雲霄時仍虛心”的品格以及清雅脫俗、幽靜俊逸的神態而受眾人喜愛。蘇東坡愛竹,到了“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地步,他視竹為風雅之士,許多文人墨客紛紛效仿,也在房前屋後開始栽竹。後來,庭前有叢竹,院外有片竹林,成為吉祥、富貴、平安的象征。
據史書記載,我國現有各類竹子達500多種,如鳳尾竹、琴絲竹、湘妃竹、斑葉竹、花身竹、羅漢竹、牛耳竹,以及紫竹、青竹、赤竹、毛竹、苦竹、方竹等等。不同品種的竹子有不同的用途,有的用於編織器物,有的用於建築,有的用於觀賞,有的用作樂器,真是“居不可無竹”。
竹子還是曆代文人墨客吟詠之物,創造出大量詠竹文學作品。竹之挺拔、常青不凋之色以及竹的搖曳之聲和清疏之影,盡入詩懷。並借以象征與表達虛心、高潔、耿直、堅貞、思念等情誌和思想。他們把竹的特性擬人化,如由竹的不畏嚴寒聯想到人的堅貞不屈的人格品質,由竹的清風瘦骨聯想到一種“超然脫俗”的人生境界,成為品格的象征。如清代詩人鄭燮的“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詩句就是借竹來表達自己的情懷和人格品質。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一生愛竹,他賞竹、畫竹、詠竹,與竹結下了不解之緣,在鄭板橋眾多的題畫詩中,有大量的詠竹之作。他借竹抒情,托竹言誌,留下了許多廣為傳誦的詠竹名篇。當看到詠竹詩鄭板橋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西南東北風”這首詩和“一節複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招蜂與蝶”。每每讀來,總讓人不禁敬佩竹的清高和聖潔。
少數民族傣族人也愛竹,他們用竹建樓、用竹囤糧、用竹做竹籮、竹扁擔、竹紡車、竹籬、竹凳、竹桌、竹床。還用竹做竹筒飯、竹筍雞、烤竹鼠……進入傣鄉,晃入眼簾的便是竹。大龍竹壯美,鳳尾竹秀美,埋桑竹、疙瘩竹奇美……真是美不勝收。竹,與傣家人結下了終生不解之緣。
我們中國人就如同這竹子一樣,在困難麵前從不低頭折節,仍是那麼堅定。
抗日英雄吉鴻昌曾到美國去學習。一天,他看到美國華麗花園的門上掛著一個牌子,上麵用英文寫道:華人與狗不得人內。
吉鴻昌看到告示,非常氣憤,用一個牌子寫上:“我是中國人。”又用英文寫了一遍,掛在自己的脖子上,抬起頭,挺起胸,走進花園。花園中的人都以為這個中國人瘋了,任憑他們怎樣說,怎樣諷刺、嘲笑,他都沒有放下牌子,仍是那麼堅定。
竹子的品格已經在每一個中國人身上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是堅強不屈的!
竹,有節,有千節。風過,不折;雨過,不濁。君,生當如竹。
我敬仰竹子那清秀、挺拔的品質。它那綠色的竹葉,再添上幾滴亮晶的小露珠,綠得發亮,顯得它是多麼清幽、雅致,讓人陶醉;那一節一節的竹幹,顯得它是多麼虛心有節,尤其是它那堅強不屈的品格是最讓我敬佩的。暴風雨過後,花園中的桃花、牡丹都盡是花零葉落,唯有竹,清秀的竹,經過雨水的洗禮,仍瀟瀟灑灑地、筆直地站在那裏。
我愛竹子,愛它的清新高雅,愛它的瀟灑飄逸,愛它的濃濃綠意,愛它的頑強不屈和積極進取……在我心中,竹是寫意的景,竹是流動的畫,竹是無字的詩。每每到了一個景點,最先吸引我視線的總是這俊雅的竹。它或倚石而生,與怪石交錯掩映;或靜立一偶,濃淡疏密自成一景。景因竹而變得幽雅,竹因景而充滿詩意。
我喜歡竹子。你看,竹子奇姿出眾,淩霜傲雪,四時長茂,有著心虛節堅、堅忍不拔的“君子”美譽。
家鄉的竹林,令我難忘,令我向往。每次走進竹林,輕鬆撫摸著挺拔的竹幹,一種感悟油然而生,“竹有節,能挺立。人有節,能堅毅。”竹的品格,應該也是人的品格吧。做人,也應該像竹子那樣,虛心,恬淡,在浮造麵前保持平靜,在曲折麵前樹立勇氣,在功利麵前安於微小。
竹永遠擁有勃勃的生機!待到又一年的春天,新竹又將破土而出,一幅幅動人的畫麵又將呈現在我們麵前!
愛竹,不僅因為竹青枝綠葉、挺拔清秀,還因它和中華民族文化一脈相通,都有堅韌和向上的精神。她堅強不屈的精神鼓勵著一代又一代炎黃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