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勝:詮釋幸福
詮釋幸福
陳景勝
對幸福的認識,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可以是熱愛的事業、健康的身體、知心的朋友、愉快的心境、快樂的生活、一定的財富等在內的一切美好事物。幸福也是一種心境,一種感覺,一種體悟,是人們對生活、對人生所擁有態度的總結。一千個人會有一千個不同的答案,而且永遠沒有標準的答案。這就是每個人所認知的不同幸福感覺。
幸福是什麼?我的爸爸的答案是:幸福就是能勞動。爸爸說:“我熱愛勞動,我的幸福就是能勞動。你們沒有權利剝奪我的幸福。”爸爸70多歲的時候還總是早出晚歸忙著割草種菜。他在家門口的花園旁邊撿了一片地邊地,種一些青菜,辣椒、大蒜什麼的,一是樂趣,還能鍛煉身體,二是這些菜是綠色食品,對健康有利。爸爸今年82歲了,還經常笑著對我們說:“我如果不能勞動了,說明我的幸福生活也就到頭了。勞動讓人長壽,人,能勞動才會幸福。”幸福就是能勞動。這話,是熱愛勞動的爸爸說出來。我信。
幸福,是甜美芬芳的春之花。但隻有播下花籽,方可收獲芬芳,采擷果實,才可以感受到幸福的存在。愛與被愛都是一種幸福。每時每刻我們都在享受著來自親人和朋友的愛,同時又以同樣的方式愛著身邊的人,這就是幸福。幸福不需要太多渲染,太多奢華,簡簡單單的幸福最令人感動。
幸福也是一種感受,是種感覺。幸福於平凡、平常之中,在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個座,老人投來感激的目光,是一種幸福;父母生病住院,痊愈歸來,是一種幸福;逢年過節,親朋好友歡聚在一起,是一種幸福;坐在自己親手布置的溫馨房裏,是一種幸福。
幸福與貧窮與否無關:貧者舉家共食一鍋粥,你推我讓,笑語盈滿了整個小巢;富者滿席山珍海味,都往往難以下咽,各類事務的繁瑣塞滿了大腦,讓他無暇喘息。幸福與地位無關:處高堂者常懷寂寞和憂淒,居陋室者則時聞窗外梅香而覺其樂融融。
幸福是一種象征,是一種自我感覺,是一種心情,關鍵是如何把握這種象征和感覺。我們在追求著幸福,幸福也時刻伴隨著我們,隻不過很多時候,我們身處幸福之中,卻將它忽略了。好多人並不感到幸福,工作壓力大,煩人事情多,房子不大,薪水不豐,感情不深,甚至常常磕磕碰碰。實際上,人人都擁有幸福,但更羨慕、看重別人的幸福。士兵羨慕將軍肩章上的金星,夢想著自己20年後也能擁有此幸福;而將軍卻羨慕士兵年輕,“要讓我再年輕20年,哪怕就當一個列兵也行。”鬥升小民感到擁有千萬財富幸福,而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卻認為普通市民能自由自在街頭閑逛,不需帶任何保鏢幸福。
獲得幸福是每個人的追求和夢想。由於比較標準不同,不同的人的幸福感有所不同。幸福的人喜歡與不如自己的人及自己的過去比較,悲觀抑鬱者則喜歡與強於自己的人比較。美國作家亨利·曼肯說:“如果你想幸福,有一件事情非常簡單,就是與那些不如你的人,比你更窮、房子更小、車子更破的人相比,你的幸福感就會增加。”向上攀比使人遠離幸福,向下比較使人感到幸福無窮。看到別人的不幸,你才會體驗到自己的幸福;想起曾經的不幸,你才會珍惜現在的幸福。
置身美景是幸福。在春意盎然的季節裏,手捧一本心愛的小說,漫步於鳥語花香、生機勃勃的林蔭道上,呼吸著雨後初晴的清新空氣,聆聽著大自然的心聲,沉醉於小說那百轉千回的感人情節中,這些看似平凡的情景無一不蘊藏著幸福的滋味。幸福,並非恍惚不定如海市蜃樓般可望不可及,幸福蘊藏於平平常常簡簡單單的生活細節。幸福不是你房子有多大,而是房子裏的笑聲有多甜;幸福不是你的愛人多漂亮,而是愛人的笑容多燦爛;幸福不是吃得好穿得好,而是身體健康;幸福不是你開多豪華的車,而是你開著車平安到家;幸福不是存了多少錢,而是天天身心自由,做自己喜歡的事;幸福不是當了多大的官,而是無論走到哪裏,人們都說你是個好人;幸福不是在你成功時的喝彩多熱烈,而是失意時有個聲音對你說:朋友,別倒下;幸福不是你聽過多少甜言蜜語,而是你傷心落淚時有人對你說:沒事,有我在。其實幸福就是如此,一句叮嚀的話,一道鼓勵的眼神,一個善意的微笑。
人生在乎的應該是生命的厚度而不僅僅是生命的長度,哪怕僅僅是短暫的停留,也是幸福縈繞、彌足珍貴的人生體驗。
我認為把幸福的目光應該往下看,可以選擇向下比較和縱向比較,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滿足於現狀不思進取,而是用眼睛去發現幸福,用飽滿的愛心去充盈幸福,以感恩的心態去擁抱幸福,定期盤點自己所擁有的每一項幸福,不斷更新幸福的內容,好好把握珍惜現有的幸福,那麼我們會發現,幸福就像陽光和空氣,時時遍布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幸福就像花兒自然開放,一直環繞在我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