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業大學機電學院“知行”暑期社會實踐團之虎腰行
徐州七月,驕陽似火,在這樣一個炎熱的季節裏,中國礦業大學機電學院“知行”暑期社會實踐團全體隊員在徐州市漢王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走進了漢王鎮下轄的虎腰村,展開了一次別開生麵的“虎腰之行”。
2012年7月11日,上午八點不到,徐州的烈日已經升起,夜晚帶來的涼意轉瞬即被暑氣蒸散,“知行”實踐團頂著烈日,在礦大南湖校區桃苑廣場集結,一同出發前往漢王鎮虎腰村。上午九點不到,實踐團成員就到達了虎腰村。實踐團一行剛進村委會的院子,就受到了虎腰村黨支部副書記、大學生村官劉文春書記的熱烈歡迎。劉書記熱情地帶領實踐團到村委辦公室休息,並向實踐團介紹了虎腰村的大致情況。通過談話,實踐團了解到,虎腰村下轄尚有五個自然村(包括黃窩村、大虎腰村、小虎腰村、大白頭村、小白頭村),總人口在四千八百人左右,全村經濟以農業生產及勞務輸出為主,現任書記是魏巧玲。在短暫的休整之後,實踐團要求去村中轉轉進行實地采訪調查,劉書記欣然同行並為大家熱情講解。在走訪中,實踐團展開了問卷調查工作,在不同年齡段村民中調研,提出了一些關於新農村經濟、文化及公共設施等方麵建設的情況,虎腰村村民一一為之解答。在參觀過程中記者發現村中年輕人不多,據劉書記介紹說是由於虎腰村緊靠徐州市區,而虎腰村人均土地不多,部分年輕人外出務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當地就業問題。參觀過程中,劉書記告訴大家,自己是徐州本地人,畢業於鹽城師範學院,已擔任大學生村官整一年,在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並談了自己擔任大學生村官的一些感受,增進了實踐團對新農村建設中新興力量——大學生村官的認識。在走訪完之後,實踐團成員回到村委會辦公室,與虎腰村許主任和吳主任進行了一次對話。在對話中記者獲悉,虎腰村近幾年在經濟發展上有較大突破。在傳統農業發展緩慢活力不高的情況下,虎腰村開始走新興發展路線,摒棄單一的糧食種植業,實現了葡萄、桃、金針菇及養殖場等全方位立體農業的發展,其中全村僅果園一項年收入就在三百萬以上。為了解決村民土地規模小、經濟效益低下的情況,全村以“依法、有償、自願”為原則,鼓勵導村民轉讓土地使用權,采用流轉土地的辦法,積極招商引資,吸引了徐州漢禦園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中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一批企業來村投資。其中,漢禦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租賃當地荒山兩千餘畝,建造“納帕溪穀——漢王生態園”,年土地租金在二百萬以上,並吸引了大批失地農村勞動力去生態園就業,促進了虎腰村“農轉非”事業的發展。如今虎腰村的四千餘名村民中,有一千多人外出就業,人均年收入在萬元以上,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村裏還采用“三個一點”辦法,即“政府出一點,村委付一點、農民拿一點”方式,硬化村中路麵七萬多平米,設置路燈兩百多盞,為村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在談話結束後,應實踐團要求,虎腰村許主任親自開車送實踐團成員去納帕溪穀生態園參觀,並受到了漢禦園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項目部經理路長書路總的熱情接待。
實踐團向路總說明了來意之後,路總表示非常支持實踐團的工作,特意抽出時間接受實踐團的采訪。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納帕溪穀做為漢禦園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開發建設的集生態農業、觀光農業、旅遊服務業於一體的現代都市農業基地,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納帕溪穀項目計劃總投資五億元,流轉土地兩千五百餘畝,預計建成後將吸引當地勞動力四百餘名,並將按照每五年遞增土地租金10%的辦法促進當地居民收入。納帕溪穀所在地以前曾是荒山,農業年產值不足十萬,在流轉土地之後,綜合土地租金、吸引當地村民就業等方式,極大提升了土地利用率,預計二期建設完成後,每年可為當地村民創收一千兩百萬,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當地居民的收入,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促進當地的和諧穩定。采訪中,路總係統介紹了納帕溪穀項目建設的理念,並介紹了納帕溪穀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部分。據了解,納帕溪穀的生態農業建設采用了韓國先進生產技術,通過嫁接方式打造出新奇的農業和景觀,可滿足參觀者的好奇心,並且公司將對在其工作的當地村民進行技術培訓,將先進生產技術帶到基層,促進當地的技術進步。納帕溪穀位於火山岩構造地帶,地熱資源豐富,公司正在建設溫泉項目,僅設計費用就達130萬。建成後,生態園內的養生會館、水上高爾夫、開心農場等項目將吸引大量遊客,預計年收入將達四千萬。在會談結束之前,路總發表了自己對於新農村建設的一些看法,提到了農業規模化、農村土地流轉和農民自我轉型以促進新農村發展的三個辦法,其思想的先進性讓實踐團的成員感到欽佩,在采訪中路總不時介紹一下周邊的曆史,學識可謂淵博,後來在實踐團返程的路上,大家才知道路總是原北大畢業生。
在虎腰之行中,實踐團收獲頗豐,既看到了虎腰村在新農村建設方麵取得的成果,又認識到了納帕溪穀在生態農業上的新思想新路線,還對大學生村官有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在此希望實踐團能夠圓滿完成調研任務,希望虎腰村能夠發展的越來越好,也希望納帕溪穀能夠進一步發展其生態農業,為當地百姓謀福利,為我國新農村建設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