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狗万manbet官网 !

馬心宇:你不知道的“砼”

作者:馬心宇 2012-07-31 11:30 來源:陝煤化工集團

砼是混凝土,大部分人都知道。尤其是作為建設集團員工的我的同仁們,更是人人皆知。但是,“砼”還有很多很多的故事,一定是你不知道的。
幾千年前,倉頡造字時,還沒有混凝土這種東西。自然,“砼”也就不是我們智慧的先祖創造的。
那麼,既然是跟混凝土相關,“砼”一定是現代人的傑作!
這個聰明人不是別人,正是我國著名的結構學家蔡方蔭教授。
建國初期,蔡方蔭教授是大學裏建築工程專業的老師。那時,我國還處於物質匱乏的時期,科技落後。沒有錄音機,沒有複印機,更沒有錄音筆和掃描儀這樣的物件。學生們上課聽講的時候全靠自己用手記筆記。
“混凝土”是建築工程學當中出現率最高的詞,三個字加起來共有31筆,一堂課要是寫上幾十個“混凝土”,對老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件費力又費時的苦差事。
到底如何才能解決這件讓人頭痛的事?
蔡方蔭教授經驗豐富,思維敏捷,他認為混凝土其實就是人工造的石頭。於是,從1953年起他就大膽的用“人工石”來代替“混凝土”給學生上課。“人工石”三個字加起來隻有10筆,和“混凝土”相比,節省了20筆!大大加快了他和學生們書寫的速度。很快就被別的老師和學生“拿來主義”……
隨著“人工石”的迅速流行,蔡方蔭教授意識到應該想辦法把“人、工、石”合成一個字。經過多方查閱和潛心研究,他利用會意法將“人、工、石”三個字組合在一起,就有了讀音為“tong(同)” 的“砼”。一傳十,十傳百,建築院係和建築行業開始廣泛使用並大力推廣。真可謂“砼”字一出,天下無雙!
雖然街知巷聞,但因為沒有被正式采用,“砼”充其量也隻能算是個符合大眾心意的“山寨混凝土”。
也許是它已經流行到足以替代“混凝土”了,也許是官員們突然意識到它的快捷方便。終於,1955年7月,中國科學院編譯出版委員會“名詞室”在由其自己審定頒布的《結構工程名詞》一書中,第一次公開推薦“砼”,並建議將它與“混凝土”一詞並用。自此以後,各類建築工程書刊中就開始大量的使用“砼”。
這次推薦,對“砼”來說,是它躋身於正統行列的第一步。邁出了艱難的第一步,剩下的步子就順當多了。
守得雲開見月明。在緩緩走過29年之後,“砼”終於迎來了自己的春天。1985年6月7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正式批準,確認了“砼”與“混凝土”同義、並用的法定地位。這就意味著從此以後,“砼”就可以正大光明的出現在建築工程行業的角角落落!
無獨有偶,我們蔡方蔭教授無意中創造的“砼”的讀音“tong”(同),竟然與法文“混凝土”-“BE-TON”、德文“混凝土”-“Be-ton”、俄文“混凝土”-“BE-TOH”的發音非常相似。我想,這一定是上天給我們的暗示,暗示“砼”有著與國際接軌的契機和可能!
從開始到現在,“砼”已經踏踏實實走過了近60個年頭。60年的兢兢業業造就了它在建築工程領域不容小覷的地位。我想,隻要一如既往地堅持,“砼”一定會有更美好的明天!

万博全网站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煤礦安全生產網徐州網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