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鎖:堅持以德為先的用人導向
7月1日,聆聽了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感觸頗深。特別是講到新形勢下的用人導向問題時,胡錦濤總書記強調指出:
“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必須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用人標準,把各方麵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事業中來。要以更寬的視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氣魄,廣開進賢之路,把各方麵優秀幹部及時發現出來、合理使用起來”。
“要堅持把幹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選拔任用那些政治堅定、有真才實學、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幹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眾、以德領才、以德潤才、德才兼備的用人導向”。
從胡錦濤總書記的上述講話精神可以看出,在培養和使用人的問題上,要首先把“德”放在首位,用人要以“德”為先。
明朝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中就有“先達德高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的名句,意思是:前輩道德高,名望大,門人學生擠滿了他的房間。
毛澤東、鄧小平等老一輩領導人在提到教育和培養人的問題上,也是始終把人的“德”放在首位。
早在1957年,毛澤東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明確提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麵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這番話對新中國教育的發展方向,起到了一錘定音的作用。
1978年,鄧小平《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的學校是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人才的地方。培養人才有沒有質量標準呢?有的。這就是毛澤東同誌說的,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麵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平時讓我們朗朗上口的關於“德”的成語也不勝枚舉,例如:“德高望重、德高望尊、德才兼備,德薄才疏、德淺行薄”等等,在文藝界,常用“德藝雙馨”來形容一個人的德行和藝術都具有良好的聲譽。
從以上不難看出,自古以來,中國人始終把“德”放在做人和評價人的首位。如果一個人不具備良好的個人品德和個人修養,他的“德”得不到公眾的認可,他可能能成得了一時,但一定不會成得一世。
所以,我們要按照總書記在報告中要求的那樣,砥礪品質,錘煉作風,增長才幹,做一個德才兼備的、有益於社會的人。